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 护理人员管理制度及岗位职责工作标准(PPT79页)
护理部门工作制度及岗位职责吴燕15228388777护理部门工作制度及岗位职责目录BADC护理管理人员岗位职责责任组长职责护理部门岗位职责责任护士职责护理部门岗位职责一:护理部工作制度二:病房护理管理工作制度三:急诊护理工作制度四:门诊护理工作制度五: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六:供应室工作制度七:门诊注射室工作制度八:治疗室工作制度九:抢救室护理工作制度十:产房护理工作制度十一:母婴同室护理工作制度一、护理部工作制度•1.有健全的领导体制,实行总护士长与护士长二级管理。全面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2.定期讨论在贯彻医院护理的质量方针和落实质量目标、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3.拟定医院护理工作计划,经院长批准后具体组织实施。•4.经常监督检查各项护理工作的落实情况,提高护理质量。•一、护理部工作制度•5.根据工作任务,合理调配使用人员,做到护理任务和技术力量基本平衡。•6.加强对护士长的检查与指导,每月召开护士长会议,组织护士长夜查房及各科之间的相互检查等。•7.负责制定每年度培训进修计划,有组织的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和考核,不定期举办业务讲座,不断提高“三基”水平。•8.督促各病室做好病房管理,达到整洁、舒适、安静、安全的要求。一、护理部工作制度9.定期对各科室常备药品、急救物品、器材的请领、保管及使用情况进行检查。10.经常深入科室,了解质量关键环节,定期检查护理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杜绝事故,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11.制度护理带教计划,做好实习护生的带教工作。二、病房护理管理工作制度1.病房由护士长负责管理。病房管理达到“四化”(管理目标化、工作制度化、操作规程化、设施规范化)、“八字”(整洁、舒适、安全、安静)要求。2.各级护理人员科学分工,明确各班岗位职责、标准、要求,保质保量完成护理工作。3.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护理常规。主动及时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落实专科护理和基础护理措施,满足病人身心需要。二、病房护理管理工作制度4.临床护理工作体现人性化服务,注意保护病人知情权和隐私权。分管病人的护士要掌握病人的“八知道”(床号、姓名、诊断、病情、治疗、饮食、护理及检查阳性结果),落实等级护理,加强与病人的沟通,保持良好医患关系。5.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指导,征求病人及家属意见,不断改进护理工作。二、病房护理管理工作制度6.加强病人及探视、陪伴管理。不得在病房吸烟、喝酒、赌博、闹事,维持正常医疗秩序。7.护士长全面负责保管病房财产、设备,并分别指派专人管理,建立帐目,定期清点,如有遗失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三、急诊护理工作制度•1.贯彻“急救绿色生命通道”服务宗旨,急救服务做到及时、安全、便捷、有效。•2.按照急诊工作流程,做好院前急救、接诊、预诊、分诊、抢救、处理、观察等工作,做好各项记录.。•3.护理人员相对固定,具有三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有高度责任心、同情心、有应急处理的技能。•4.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熟练掌握危重急救技术、抢救程序和急救器材。三、急诊护理工作制度5.急救药品、物资齐备,管理规范,做到“四定、三无、二及时、一专”,每天交接,认真记录。6.抢救室急救设施,如心电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洗胃机、负压吸引器等齐备完好,处于功能位。7.救护车内急救器材完备,如通讯设备、除颤器、简易呼吸器、心电监护仪、氧气瓶、气管插管、创伤固定夹板、颈托、输液物品、铲式搬运架等,定期检查,做好记录。三、急诊护理工作制度8.建立健全疫情登记报告制度,并按照相关传染病诊治处理和隔离保护。9.观察室达到“四化八字”,并做好安全工作。10.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做好空气、物体表面、地面及医疗废弃物的消毒及处理,防止和控制医院感染。11.凡遇重大抢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立即报告科主任和护士长及相关院领导,并积极组织抢救。凡涉及法律纠纷的病人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报告相关部门。四、门诊护理工作制度1.护理人员有良好的仪表、仪容、着装符合职业要求,佩带胸牌。2.严格医院及门诊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3.门诊工作人员应关心、体贴病人,态度和蔼,礼貌待人,耐心解释。4.加强门诊环境管理和秩序管理,门诊服务要做到“五优先”:危重、老年、孕妇、残疾人、军人优先。预检、分诊、挂号、候诊和就诊有序。四、门诊护理工作制度5.门诊病人在诊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处理,主动配合医生进行诊察及治疗。6.门诊各科室应相互协作,在坚持首诊负责制的前提下,认真履行必要的会诊制度,避免工作扯皮,推诿病人的事件发生。7.门诊各医技科室的检查、报告工作必须做到准确、及时。8.门诊各科与住院部及病房应加强联系,以便根据病床使用及病人情况,有计划的收纳入院病人住院治疗。四、门诊护理工作制度9.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换药室、治疗室等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定期对候诊室、诊断室、治疗室等进行消毒处理。10.做好传染病或疑似传染人预检分诊、加强发热、肠道传染病的管理及疫情登记报告。11.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防病治病、卫生科普知识。12.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做好病人满意度调查。五、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1.手术室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各区域划分明确(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标识醒目。2.凡进入手术室须按要求更衣,贴身衣领及衣袖不得外露,戴口罩遮住鼻孔,头发不得露出帽子。有事外出应更换外出衣及外出鞋,非手术室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进入手术室,严格限制手术室参观人员。五、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3.患呼吸道感染及面部、颈部、手部皮肤感染者原则上不可进入手术室。若必须进入时应戴双层口罩,感染处严密封闭。4.凡进入手术室人员,应严格遵守手术室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5.严格按一类、二类、三类手术顺序实施手术,每一手术间限设一张手术台,血源性感染手术应安排在专用手术间或安排在最后一台。特殊感染手术间应靠近手术室入口,特殊感染及传染病手术,按特殊感染手术处理。五、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6.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认真落实“十防”措施,严防差错事故,确保病人安全。7.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定,手术器械及物品一用一灭菌。定期做环境卫生学监测及手术器械、敷料包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加强一次性物品管理。严防切口感染和医院感染,做好资料统计工作。8.加强手术室急救器材、药品管理,做到“四定、三无、二及时、一专”,严格交接班。贵重仪器专人保管。器械、物品原则上不外借,需外借时应由有关负责人批准。五、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9.护理人员主动配合医师完成手术和抢救工作,与临床科室和麻醉科室保持良好的沟通,密切配合。10.按《四川省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试行)》书写手术护理记录单和危重病人护理记录单,置入器材合格证及器械敷料的监测合格标志粘贴于手术记录单背面。11.坚持手术病人的术前访视、术后随访,满足病人需要。12.手术室保持安静,术中严禁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13.坚持手术室清洁消毒制度,每周大清洁消毒,每日、每台手术后清洁消毒。手术废弃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六、供应室工作制度1.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工作区分去污区、检查包装区和灭菌物品存放区,各区域有实际屏障,标识明确,去污区和检查包装区设立人员出入缓冲间和物品通道;人流、物流分开,由污到洁,不得逆行;污物车和无菌物品车要严格区分,分区存放,定期消毒。2.供应室人员必须经由相应的岗位培训,掌握各类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的知识;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注意个人防护,穿戴符合要求,出入各工作间更衣更鞋。3.负责全院无菌器械、物品、敷料的准备、消毒、灭菌、供应工作,满足临床需要,定期征求意见,改进工作,与临床科室保持良好沟通。六、供应室工作制度4.供应室应有物品回收、消毒、洗涤、敷料制作、包装、灭菌、存储、发送全过程所需要的设备和条件。5.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有关规定、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确保医疗安全。6.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保证各类器械、物品清洗、消毒、灭菌的可靠性,定期做好高压蒸汽、环氧乙烷等灭菌效果监测和环境卫生学的监测,并有记录可查。六、供应室工作制度7.一次性医疗用品验收、储存、发放及回收按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并有登记。8.坚持下收下送,根据各科工作需要提供消毒灭菌物品,回收污染物品按要求处理。9.认真落实安全管理防范措施,防止意外及差错事故发生。消毒员必须持证上岗。七、门诊注射室工作制度1.凡各种注射应按处方和医嘱执行,对易致过敏的药物,必须按药品说明书规定做好注射前的药物过敏试验。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待病人热情、体贴。3.密切观察注射后的情况,若发生注射反应或意外,应及时进行处置,并通知医生。七、门诊注射室工作制度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操作时应戴口罩、帽子。器械要定期消毒和更换,保证消毒液的有效浓度。注射时,使用一次性注射器。5.备齐抢救药品及器械,放于固定位置,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更换。6.每天要做好室内清洁卫生和消毒,定期采样培养。7.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八、治疗室工作制度1.保持治疗室环境整洁有序,严格区分无菌区与有菌区,清洁区与污染区,进入第一治疗室人员必须衣帽整洁齐。2.治疗室操作台面应每班湿式清洁一次,每日地面湿式清扫两次,每日进行空气消毒一次,每周彻底清洁一次。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严格分开放置,无菌物品应注明物品名称及灭菌日期,使用无菌物品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4.各类物品、器械及药品应分类、有序、定位放置,标识醒目。5.毒、麻、限、剧应双加锁保管,固定基数,严格交接班。八、治疗室工作制度6.高浓度电解质、等高危药品应固定基数、单独存放、有醒目标识。7.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持物钳,持物钳应与浸泡容器配套。8.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用无菌液必须注明启用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9.各种治疗注射应遵循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等,应进行分类收集及处理,不得返回治疗室。10.每月对无菌物品、各类药品彻底清查一次并记录,保证药品、无菌物品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九、抢救室护理工作制度1、抢救室专为抢救患者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2、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均须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3、每日检查核对抢救药物、器材、一次性物品,班班交接,做到数目相符、性能完好。4、抢救室护士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九、抢救室护理工作制度5、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不得有过期物品。6、抢救室使用后要及时整理、清洁、消毒,每周彻底保洁1次。7、抢救时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按照各种疾病的抢救常规进行工作。九、抢救室护理工作制度8、抢救护士应当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及各种抢救技术,积极主动配合抢救,做好护理记录,同时做好基础护理。9、抢救用过的各种物品、仪器设备等要及时清理、消毒,以备再用。药品用后要及时补充齐全。10、对抢救记录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详细、准确、及时记录。十、产房护理工作制度•1.护理人员须有产科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严格执行待产、分娩常规及各项操作规程,能配合医生抢救危重病人。•2.工作人员通道与病人通道应分开。每一分娩间设置一张产床。•3.工作人员必须在指定地点更换好衣服、鞋、帽、口罩方可进入产房,外出必须更换外出衣、外出鞋;非工作人员一律不得随意进入产房。•4.产妇个人物品尽量不要带入产房内。十、产房护理工作制度•5.产房工作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值班人员不得擅自离岗。•6.抢救器材、药品齐备、适用,定量、定位放置,专人管理,定期检查、补充和更换。•7.热情接待产妇,严密观察产程,并作好产程记录。孕妇在待产和分娩过程中,如有异常情况不能处理,应立即报告医生。•8.分娩后,助产人员应及时、准确填写分娩及婴儿
本文标题:护理人员管理制度及岗位职责工作标准(PPT79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724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