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 对开五色机标准化规范
对开五色胶印机标准化操作规范一、前言本规范是针对产品在对开五色胶印机台生产中的过程,进行规范化控制。以获得最佳效果。目的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因此在制定规范时是从现实出发,注重操作的适用性,并做好生产计划协调,工艺规划和机台操作工作。在实施本规范时应认识到它是一个包括制定、实施、分析改进的过程,在执行过程中应不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把改进措施纳入规范之中,使之不断完善。本规范可以作为设备操作人员的入厂培训和机台操作培训资料。并作为日常工作中的标准化操作流程。二、目录1.对开五色机印刷产品质量标准2.设备操作及保养规范3.安全注意事项4.现场管理规范三、细则〈一〉产品质量标准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胶印印刷品的自检、巡检和转序检验。2引用标准GY/T5-1999《平板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GB/T9851—1990《印刷技术术语》CY/T3—1999《色评价照明和观察条件》3质量要求3.1、阶调值3.1.1、暗调密度范围应符合下表规定:色别印刷品实地密度黄(Y)0.85~1.10品红(M)1.25~1.50青(C)1.30~1.55黑(K)1.40~1.703.1.2、亮调亮调用网点面积表示:精细印刷品亮调再现为2%~4%网点面积。一般印刷品亮调再现为3%~5%网点面积。3.2、层次:亮、中、暗调分明,层次清楚。3.3、套印:多色版图像轮廓及位置应准确套合,印刷品的套印允许误差≤0.10㎜,正背套印允许误差≤1.0mm。3.4、网点:网点清晰、角度准确。不出重影,精细印刷品50%网点的增大值范围为10%~20%。3.5、相对反差值(K值):K值应符合下表要求:色别精细印刷品的K值黄0.25~0.35品红、青、黑0.35~0.453.6、颜色:颜色应符合原稿,真实、自然、协调。同批产品不同印张的实地密度允许误差为:青(C)、品红(M)≤0.15;黑(K)≤0.20;黄(Y)≤0.10;颜色符合付印样。3.7、外观3.7.1、版面干净,无明显的脏迹、无皱折、无油腻、无墨皮。3.7.2、印刷接版色调应基本一致,产品的尺寸允许误差为<1.0㎜。3.7.3、文字完整、清楚、位置准确。3.7.4、套印准确,网点饱满、墨色均匀。不偏色,不带脏。4检验方法:4.1、检验条件:作业环境呈白色;作业环境防尘、整洁。作业温度23℃±5℃,相对湿度(60+15~60-10)%,观样光源符合CY/T3的规定。4.2、检验形式:印刷过程中检验和产品干燥后抽检。4.3、检验仪器或工具----密度计(具体要求见CY/T5-1999附录A)。----30~50倍读数放大镜。----常规检验用10~15倍放大镜。----符合规定的计量工具。----网点增大的计算方法(见CY/T5-1999附录B)。----相对反差值(K值)的计算方法(见CY/T5-1999附录C)。----控制条(见CY/T5-1999附录D)。----对光谱无选择、漫反射、具有1.50±2.20ISO视觉反射密度的黑色底衬。4.4、检验方法4.4.1、测量法:用规定的仪器和工具检验印刷品质量,印刷品应放置在符号要求的黑色底衬上,如果印刷承印物透光程度很高,则应使用白色底衬。4.4.2、计算法:用专门的数学模型检验印刷品质量。4.4.3、目测法:目测或借助工具检验印刷品质量。4.4.4、比较法:以常规条件印刷的色标、梯尺和测控条为参照物,检验印刷品质量。4.4.5、专家鉴定法:由出版、设计和印刷专家检验印刷品质量。5判定及检验要求:5.1、判定:每有一处未达到第3款的有关条款规定即判该印张不合格。5.2、机长自检:必须随时对所加工的产品进行检验,挑出其中的不合格产品加以标识,分开摆放。5.3、车间和公司质检员对每个印件坚持每印3000张抽检一次,并做好抽检记录。5.4、质检员每天保证90%的工作时间在生产现场进行巡检。5.5、印件在转序前要按规定进行半成品检验,合格者方可转序,不合格的不放行,并按不合格品进行处置。5.6、填写产品交接单、半成品转序记录,包括印品名、版数、数量、损耗等。〈二〉设备操作及保养规范标准设备操作规范印刷流程规范1.开机前的准备工作。开机前首先应检查一下机器,尤其是在操作长时间未开的机器或接开别人的机器时,更应注意这一点。主要检查的地方是滚筒与滚筒中间的接合处、滚筒的缺口部位等,如果有杂物应及时清除。水斗和墨斗辊也是检查的一个重点,一是检查中间是否有杂物,二是检查墨斗辊和墨斗刀片之间是否过紧,空转机器时需把墨斗打开。此外再检查一下一些重要部件(如递纸牙,收纸链条等)是否有松动现象。另外也不能忘记着油标,尤其是那些不带油压检测的设备,更应把住这一关。输纸板上、墨路两边的墙板上、收纸部位的盖板上、脚踏板上等如有不安全的物品应及时清除。经过上述检查后,用手盘车,如在一周内受力不均匀,则应详细检查有关部位,然后点动机器,如有异常则应停机检查。待这些工作做好后,方可开机运转。2.开机运转。开机之前应首先按铃,以便机器周围的人提前做好准备。如果人员比较多,铃声时间应长一些,为了确保安全,还应周围观察一下。按运转开关之前,另一只手应放在紧急停车开关上,如有异常,则应紧急停车(此判断通常是以机器的声音为依据)。通常上版、上橡皮布或清洗滚筒表面时都应先空转机器,其目的是使轴承、齿轮、凸轮、链轮等表面有足够的润滑油存在。3.上水、上墨。上水、上墨量依据具体印品而定,一般应使水量和墨量比实际需要略大一些(通过经验估计,也可通过近似计算给出所需要的量)。上水时应注意不要把水倒在水箱或水斗的外面,以免水滴到机器上,造成机器部件表面生锈。上墨时应使墨尽量靠在墨斗刀片和墨斗辊之间的最下部,不宜弄得整个墨斗上到处都是。上水、上墨一般都应在停车时进行。如果是开机时进行操作一定要注意安全。另外上墨时应将墨桶里的墨皮及杂质清除掉。4.上版、上橡皮布。橡皮布一般都应事先安装好。橡皮布安装的是否合适,可通过手弹听其声音来判断。用手指上中部弹橡皮布,如果声音比较清脆,则表明橡皮布比较紧;声音沉闷,表明橡皮布比较松。左右都应仔细检查。印版的安装应在合压状态下进行,这样可使印版紧靠在滚筒上。上版前应对印版进行详细检查,具体检查方法参前所述。5.匀水、匀墨。开动机器,使水、墨进入水、墨路,并打匀。如果墨量上的不足,可采用压墨斗的办法使其快速上墨。待水、墨全部打匀后,再把靠版水辊靠到印版上,使印版表面先上水,基本上匀后(通过表面反光可观察上水状况),再放下靠版墨辊。这时印版表面的理想状况应是看不见水的反光,同时也无糊版现象。如果有水的反光,表明水大,则应减小水量;如果有糊版,则表明水小,应加大水量。总之应使水、墨处于平衡状态。6.对规矩线。这时用的纸应是找规矩用的纸,通常的办法是在废印张里找一些白纸。注意过轮纸应和待印的白纸基本上一致(幅面、定量、类别),直到规矩对准为止。如果规矩不准,可通过拉版、借滚筒、借规矩等措施使规矩准确。找规矩时有两点要注意:①版动时,纸不动,即将版向前拉,则图文在纸张上的位置向前移动(方向一致);②纸动时(规矩动),版不动,即纸张向前运动时,图文向纸张的后面移动(方向相反)。规矩的准确指的是图文与纸张的前口及纸张的侧口(拉规边)平行,而且整个图文在纸张表面上都能印出来,左右基本上处于居中位置。判断规矩线与前四是否平行有两种办法:一是将纸张对折,令其规矩线重合,看纸张前口的相差程度;二是将纸张的前口对齐,看规矩线的相关程度。初学者把纸张折好后,可用按钉将纸的两边口按在一起。判断图文与纸张的前口是否一致,可通过规矩线的相差程度来观察。通常做法是把一打纸以叼口边为基准闯起,然后将其向一侧捻开,目测其相差量。如果基本上看不出差别,则可认为合格;如有明显差别,则需详细分析原因(这种问题多半是由规矩调节不当造成的)。判断侧规矩是否准确多半采用划线的办法。根据印张上图文距纸张边缘的位置,在印版上(拉规边),用划针划出两条线(相距1mm左,使这两条线在印张上刚好能印出来,其中造边上的第一条线正好印在纸张的边缘上。如果这条互没有印上,则说明侧规没有拉到位,且通过第二条线大概能估计出误差的大小。如果不划线,也可采用点点的方法,但这种记号不易观察。要注意的是:划完线后应圈一下墨(即用墨涂在划线处,然后用油布将多余的墨擦去),正常印刷时应经常察看规矩线,如果规矩不准,将给后续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对于单色套印来说,可以完全按上面所述进行。对于多色套印来说,应从各色的规矩线中首先选一个基准,使调节量最少,又不会带来其它问题。选定基准后,再拉动其它印版,使其规矩线与基准的规矩线重合,然后通过借前规使规矩达到规定的要求。不过比较规范化的做法是首先将所有的规矩线都达到单色套印的要求,然后通过印版滚筒整体的周向和轴向移动使各色版的规矩线重合。这种方法在实际过程中是这样进行的:先进一个最接近单色规矩线要求的色版为基准,通过拉版使其达到规定的要求,然后拉动其它色版与此规矩线靠近。如果规矩线中有与基准规矩线平行的,则可通过滚筒的整体移动使规矩线重合。双面套印也应按此方法找正,即以一面为基准,另一面和基准面套印。7.套印精度分析。套印精度是评价印品质量的一个最重要套印精度受到机器精度、原材料的性能、操作人员的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要达到理想的套印是不可能的。通常以人们所能接受的套印精度为准,粗糙的活,套印度代一些;普通的活,套印精度中等;精美产品,套印精度高一些;证卷等产品,套印精度最高。双面套印比单面套印要低一些。整个版面的套印精度也不是完全一样的,有的地方高,如人的眼睛;有的地方低,如背景色等。因此找规矩时应首先保证版面的重点部位套准,同样兼顾次要部位,当然如都能套准是最好的。8.找墨色。墨色要均匀一致,调整墨色的常用办法是改变给墨量。规范化的做法是首先按照样张上的油墨分布调整墨斗和墨斗辊之间的间隙,使印张上的油墨和样张上的油墨分布规律基本一致,然后增大墨斗辊的转角,使墨层厚度达到规定的要求,当然通过两次调墨就满足要求,那是不可能的,通常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修修补补。9.正式印刷。正式印刷时应首先校对样张,并把印出的样张交给有关责任人审查,如同意则开机印刷。印正品之前,还要放一些过轮纸,这些过轮纸的作用主要是打匀墨色。进入正品印刷时,应经常抽取样张,观察水、墨的平衡状况。如有墨皮,应用刮板刮或停机用古布将墨皮清除掉。如发现有糊版的,应加大水量;对于花版的,应减小水量。但应防止出现“水大墨大”的恶性循环。糊版容易出现在暗高部位,花版则容易出现在高光部位,但五成点处对糊版和花版最敏感。要勤搅墨斗,因为油墨时间长了会硬化,造成上墨量不足。如发现上墨量少时应快速压墨斗。要勤看水斗,如局部出现水量过大,则用刮板向下刮水。如发现整个版面墨量过大,可关掉传墨辊,即使其停止上墨;如墨量太大,则可用刮墨器刮墨或用纸张把墨路里面多余的墨去除掉。如果整个版面的水量过大,则可暂停传水辊的摆,使其不传水,待水量减小到合适的程度后,再使传水辊恢复摆动。印刷时还应经常观察水、墨辊的转动状况,如果其内外圈同时转,则应停机检查。如有异常声音,应停车检查。喷粉装置的使用主要根据印品表面油墨的分布状况而定。一般是暗调部位用粉量多,高光部位用粉量少。判断粉量用的是否合适通常采取如下做法:用手在抽出的样张上轻轻地按一下,如果手上基本无墨,则粉量合适;如果手上墨量较大,则应加大喷粉量。如果手上都是粉子,说明喷粉量太大,应减小喷粉量。为了促使印品快速干燥,通常是把印品分打存放。刚印完的印张不宜用手翻动,因为油墨未干,容易蹭脏。当干燥两个小时左右时,可用手翻动,使印品内部因油墨氧化,而产生的热量扩散出去。翻面印刷时应关闭平纸器,否则有可能使已印完的那面蹭脏。注意走正品时应打开计数器。为了避免纸张数量不够,上纸前应先数一下纸张(如果可能的话),不够应及时补上。印废的纸也应整理好,印完后可以核对印张的数目。中途走过轮纸时应停止计数,待过轮纸走完后,再重新计数。每次印新产品前,应将计数器清零。如印品数量比较大,则每班应把计数器开始的数和最终的数
本文标题:对开五色机标准化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731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