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充分发挥区域站效力全面提升病虫预警与防控能力山东省肥城市植保植检站2013年12月全国农作物病虫害测报标准化区域站创建工作交流会发言材料肥城市隶属于泰安市,地处山东省中部、泰山西麓,是资源丰富的鲁中宝地、闻名中外的肥桃之乡。全市总面积127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8万亩,农作物种类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小麦、玉米、马铃薯、大白菜、棉花、花生、桃树、苹果等20余种。由于境内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为2607小时,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12.9℃,无霜期200天左右,平均降雨量659毫米,非常适于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常年发生病虫害60多种,北方常见病虫害在我市均有发生,特别是近年来,灰飞虱、玉米粗缩病、二点委夜蛾、玉米瘤黑粉病、玉米顶腐病、小麦赤霉病等次要病虫不断上升为主要病虫,给农业生产安全造成较大威胁。肥城市委市政府和农业局高度重视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始终将病虫测报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1998年我站被列为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网区域站,2004年农业部批准实施、2005年建成了“国家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肥城区域站”,常年承担部、省、市各级业务部门安排的病虫测报任务。一、区域站基本情况(一)人员情况肥城市植保植检站隶属肥城市农业局,是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现有工作人员9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名,占总人数的66.7%,平均年龄42岁;专业技术人员中,推广研究员1人,高级农艺师3人,农艺师2人,均为大学毕业,全市设有8个基层测报站点,每点固定1人专门负责病虫测报,在全市40多个村确定了60名村级测报员,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市、乡、村三级测报队伍,专职测报人员达到74人。(二)基础设施情况国家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肥城区域站的建成,极大地完善了我市的测报基础设施。目前,我站配有300平方米的检验检测室,305.4平方米的应急防治药品库,占地面积6667平方米的病虫标准观测场,观测场内建有1600平方米的日光温室、208.8平方米的养虫网室、54.3平方米的工具房、322.8平方米围墙以及1497平方米田间道路。并配备一辆测报调查专用车辆(尼桑皮卡)。保证了病虫测报工作场地的标准规范。(三)仪器设备情况观测场内安设了1台自动虫情测报灯、1台孢子捕捉仪和1台小气候观测仪,并在系统调查田安设了2台虫情测报灯,8个基层测报站点均配有自动虫情测报灯和孢子捕捉仪,测报设施齐全。我站现有6台电脑,全部联网,另有打印机、扫描仪、传真机等5台,办公设备齐全。实验检测室内光学显微镜、解剖镜、光照培养箱、电子天平、电热干燥箱、恒温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点滴仪、喷雾塔、恒温水浴振荡器、农药残留速测仪等仪器设备一应俱全;良好的监测检验和信息传输设备,有利于病虫测报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二、区域站工作开展情况(一)测报基础设施设备利用充分,病虫监测预警综合能力显著提升预警区域站建成后,我市充分利用显微镜、解剖镜、光照培养箱等仪器设备,开展病虫室内检测,每年年初按时启用病虫观测场内自动虫情测报灯、孢子捕捉仪和田间小气候观测仪以及基层测报站点的测报专用设施,并固定专人坚持每天观测记录数据。自2006年自动虫情测报灯使用以来,到今年已连续七年保存有诱虫观测记录。经过区域站项目的辐射和带动,病虫预警控制设施设备统一、规范,调查省时、省力。调查点面设置更为合理,调查结果更加可靠。(二)规范开展病虫系统调查,上报病虫发生信息准确高效我站自2000年开始,每年都承担全国测报对象和省测报对象10余种以及常年系统监测对象30余种。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农作物病虫测报调查规范》认真开展调查,坚持定期定点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相结合,每3天一次,深入田间,规范调查,保证测报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准确掌握每种病虫的发生动态。各基层测报点认真规范调查,按时汇报,每年汇报多种作物病虫发生情况都在120次以上,保证了市站全面掌握全市农作物病虫发生动态。在规范开展调查的基础上,认真汇总各种病虫害发生情况,按照部省要求及时通过“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和“山东省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控信息系统”报送模式电报、动态电报、周报等,向市植保站每周至少一次汇报病虫信息、定期发送模式电报等,每年报送各类病虫信息都在200次以上,全部通过网络传输。(三)及时多途径发布病虫监测预警,提高了信息时效性和影响力在开展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及时准确发布病虫预警,指导农民开展防治。近几年不断改进和增加病虫预警的发布方式,在广泛发布病虫情报的同时,增加了电视预报、网上发布和手机发布,扩大了病虫预报的覆盖面,增强了时效性和影响力。每年发布农作物短、中、长期病虫预报都在20期以上,其中,电视预报5期以上,网络发布20期,手机发布不低于10期,预报准确率达到95%。同时,当好领导参谋,每期病虫预报都上报到部、省、市委市政府、农业局和业务部门,便于市政府和农业局适时指导农民开展防控行动。2011年5月中旬,正值小麦扬花期,连续三天的降雨为小麦赤霉病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出于对病害发生特性的熟练掌握和高度的警觉性,我站迅速发布了“抓紧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病虫情报,印发到各乡镇,要求立即行动起来预防赤霉病,同时将病虫预报发到肥城农业信息网上,由于发动及时,防治措施得当,小麦赤霉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没有造成大的损失,受到了省市业务部门的高度评价。(四)突出抓好重大病虫应急预警与防控,促进粮食增产为更好地践行公共植保理念,在抓好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花生、蔬菜、果树常规病虫调查监测的同时,我站突出抓好了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玉米粗缩病、二点委夜蛾、瘤黑粉病、灰飞虱、粘虫、马铃薯晚疫病等突发性、暴发性、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的监测预警和防控工作。在每种重大病虫发生之前,我站都及时发布病虫监测预警,以农业局红头文件下发到各镇街,要求各镇街密切注意病虫发生动态,实行零汇报制度,市乡村三级专职测报人员坚持每天深入田间调查,发现病虫立即汇报。在病虫发生期,抽调技术骨干深入镇街进行普查,切实掌握病虫发生动态,适时指导开展防治。依托预警区域站项目,我市成立了第一支植保专业化应急防治队伍,拥有固定专业技术人员60人,配备机动施药器械210台。几年来,在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玉米粗缩病、二点委夜蛾、瘤黑粉病、灰飞虱、粘虫、马铃薯晚疫病等突发性、暴发性、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的预警和防控方面开展了大量切实有效的工作,大大增强了农业重大病虫害的防灾救灾能力。依此为基础,2010年我市又实施了“山东省农业重大有害生物专业化防控体系建设”项目,重点扶持建设了12支专业化防治队伍,配备了大型动力喷雾机、中型机动喷雾机以及小型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增强了队伍的装备能力。截至目前,我市已拥有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24支,其中经工商局注册的专业化防治组织有14支,从业人员540余人,拥有各类大中小型施药器械660多台(套),日作业面积达2.1万亩,基本实现了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2013年,全市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达到了59.7万亩次,大大降低了重大病虫害的为害,促进了全市粮食增产。(五)不断提高科技研发能力,做好技术储备我市依托病虫观测场设立了粮食主导品种病虫害系统调查田、防治技术试验田,承担多项试验和科研项目。累计开展了玉米螟、棉铃虫、小地老虎、二点委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桃蛀螟、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等10种害虫的性诱监测试验,在害虫性诱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每年开展新农药田间药效试验都在20项以上,几年来,共试验筛选出近10项绿色控害技术和10多种高效低毒农药在全市进行示范推广。2010~2013年连续四年承担实施了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安排的小麦病虫草危害损失综合评估试验,基本摸清了小麦田各种病虫草害对产量造成的损失比率;今年承担实施“二点委夜蛾发生规律与防控措施研究”项目,通过开展田间诱虫监测,掌握了二点委夜蛾的发生与危害特点,为开展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2009~2013年连续五年承担实施“山东省农业有害生物种类与发生危害特点研究”项目,五年来通过田间普查,切实摸清了小麦、玉米和马铃薯上有害生物的发生种类和发生特点,建立了有害生物数据库和区划信息。试验和项目的研究结果对摸清我市主要及新发病虫草害的发生为害规律,开展准确高效的预警控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六)区域站工作成效十分突出,效益非常显著从区域站建成以来,我市充分发挥预警区域站职能作用,定期定点规范开展调查,准确、及时、有效地发布病虫预警,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部、省、市业务部门下达的测报任务,在重大病虫害发生期组织应急控制,提高防灾救灾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培训,工作成效显著。2007年以来,累计病虫草鼠发生面积6183.41万亩次,科学指导防治面积5576.61万亩次,防治效果均在95%以上,平均年挽回粮食损失9.3万吨,带动农民增加收入13950万元以上。病虫害监测预报和绿色控害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普及,化学农药用量得到有效控制,全市农药使用量从2004年的456.22吨减少到2012年的300.33吨,大大减少了对空气、土壤、水域等环境的污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三、保障措施一是强化经费保障。肥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将测报经费列入了本级财政预算,专项用于开展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并逐年递增,2013年测报经费增至5万元,有效保证了病虫测报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市站每年至少固定3人专抓测报,8个基层测报点分别固定1人负责测报,再加上60名村级测报员,我市市、乡、村三级测报体系健全,测报队伍稳定。为进一步提高测报人员的业务能力,我市不断加强对测报人员的培训学习力度,2005年以来先后派出测报人员参加“第二十七期全国病虫测报培训班”、“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培训班”、“全省电视预报知识培训班”、“山东省测报新技术培训班”、“山东省农业有害生物种类识别与标本制作培训班”和“山东省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控信息系统培训班”以及省站组织的赴河南省佳多科工贸有限公司的参观学习10多次,系统了解掌握了“有害生物病虫害数理统计预报和DPS、GIS软件的应用”、“植物病虫害的发生预测原理与方法”、“电视预报新技术”等先进测报技术,大大提高了测报人员的业务水平。为进一步规范测报工作,提高测报人员业务水平,自2006年开始坚持每年年初召开一次基层测报培训会,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总结上一年的测报开展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重点培训常规病虫害以及粗缩病、二点委夜蛾、玉米顶腐病等近年来新上升病虫的症状识别和测报调查方法,安排部署下年的测报工作。并在农作物病虫发生盛期,多次组织基层测报员深入田间现场培训,每年都在5次以上。三是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我站建立健全了工作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将各项工作责任到人,对因工作疏忽造成测报不及时、预报不准确的,取消当年评先树优资格;明确专人负责测报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每年年底,及时完善当年测报资料,分类整理归档。目前,我站存有自1976年以来的56种农作物病虫害的系统监测和大田普查测报资料,共有300多卷,包括植保统计报表、电码模式电报、病虫信息周报、旬报、病虫情报、专题总结等等,2002年以来的资料全部实现了电子化存档,测报资料齐全完整。明确专人负责实验检测室内各项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并做好使用记录。严格各项病虫信息的监测与发布,制定信息报送工作历,杜绝出现漏报与迟报现象。为病虫测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四、工作业绩我站多年来工作积极、成绩突出,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一致肯定。近年来获得的荣誉如下:集体荣誉四项:2002年被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评为测报先进单位,2012年被山东省植保总站评为病虫测报工作先进集体,2012、2013连续两年被评为通联工作先进单位。个人荣誉:3人共获得荣誉6项。2005年,我站邱士芬同志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技推广先进工作者,2007年、2012年连续两届当选为山东省第九届、第十届党代表;2010年,我站刘麦丰同志被全国农技
本文标题:电脑部的工作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731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