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学数学教案汇集4篇
小学数学教案汇集4篇【学习指引】三一刀客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学数学教案汇集4篇”学习资料,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小学数学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二、教学重难点借助丰富的活动,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三、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四、教学步骤(一)情境导入(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认识时间单位“秒”(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3)学生反馈: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4)体验1秒钟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2.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3)学生反馈。(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3.练习:体验1分钟(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三)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四)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2题。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补充:①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2)跑步比赛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3)活动: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五)作业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小学数学教案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多位数减法连续退位的算理,能熟练使用此算理正确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或末尾两位都是0的多位数减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发现被减数中间位置有0的多位数减法运算的算理的过程,感受由猜想到验证的数学探究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收获通过合作与探究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就感,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被减数中间有0或末尾两位都是0的多位数减法的算理难点:被减数中间有0或末尾两位都是0的多位数减法的算理、多位数减法的验证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同学们昨天晚上都看浙江卫视的《跑男》了么?大家最喜欢哪位明星呢?老师昨天在网上看到了喜欢他们的观众人数。其中,喜欢邓超的有413人,喜欢Baby的有379人,喜欢李晨的有158人。你们能快速帮老师算出来喜欢Baby的人比喜欢李晨的人多多少个么?喜欢邓超的人又比喜欢李晨的人多多少呢?师生互动:同学们可能较快算出379-158=221,413-158=225的结果,在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多位数减法中的不退位减及退位减。提问1:哪位同学能站起来说一下221是如何得出的么?提问2:哪位同学能说一下225又是怎么算的呢?2、提出原理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下几种特别的多位数减法(板书多位数减法)老师还看到,喜欢陈赫的人有403人,大家能用同样的办法告诉老师喜欢陈赫的人比喜欢李晨的人多多少呢?同学们前后四人结为一组一起来讨论一下,3分钟过后老师请小组代表上台发言。提问1:老师看到有的小组在讨论时按照原来的方法,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向前退一当十时遇到了困难。3不够减向前退1时,发现十位是0,没法退了,那怎么办呢?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十位是0没法退1当10时,再继续向前一位退1当10,此时十位变成了10,拿去1给个位,个位变成了13,13减8余5,十位剩9,减5余4,百位退1后剩3,减1余2,所以403-158=245。追问1:哪位同学能说一下403-158在计算时和我们前面学习到的多位数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呢?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得出,在被减数中间有0时,个位不够减应该连续向前退1进行两次。追问2:同学们能否用学习过的方法来检验一下我们的结果是否正确呢?预设一:158+245=403预设二:403-245=1583、讲解原理提问:同学们思考一下,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连续退位呢?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得出在被减数中间有0时需要连续退位。4、应用原理提问:现在老师还知道喜欢祖蓝的人最多了,总共有500人,大家能快速算出喜欢祖蓝的人比喜欢李晨的人多多少么?追问:哪位同学能说一下他发现了什么呢?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得出被减数末尾两位都为0时,也是需要连续退位的。5、小结作业提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都学到了哪些有用的知识呢?作业:同学们课下自己编一道中间有0的被减数的减法题目,回家考考我们的爸爸妈妈,看看他们是否和我们一样聪明呢?小学数学教案3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材第78~79页“间隔排列”。教学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这一规律。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经历一一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教学过程:一、图片引入,揭示课题。师:出示喜洋洋和灰太狼排列在一起的图片,问学生排列有什么特点?你能猜出灰太狼后面的是谁吗?指名生回答。并揭示课题。像这样一个隔着一个排列,就叫间隔排列。(板书:间隔排列)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间隔排列中的规律。二、主动探究,发现规律。谈话:小兔们听说我们今天要来找规律,已经在它们的花园里等着我们了,你们看,小兔的花园美不美啊?1、研究排列特点仔细看看图上都有什么呀?他们是怎么排的呢?(1)同学们说得很对,我们先来看一看活泼可爱的小兔和蘑菇是怎样排列的?生1:一个小兔一个蘑菇……师:还有不同说法吗?生2:它们是一个接一个排的。师:具体说说它们是怎样一个接一个排的呢?(一只小兔一个蘑菇一只小兔一个蘑菇)也就是小兔和蘑菇是一个隔一个排的。(2)说木桩和篱笆师:刚才我们讨论了小兔和蘑菇排列的特点,那么木桩和篱笆是怎样排列的呢?同桌互相交流一下。谁来说说。(3)说夹子和手帕师:夹子和手帕是怎么排列的呢?请谁来说(4)比较三排物体在排列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结论:每排的两种物体都是一一间隔排列。如果学生说不出,就问:用今天刚学到的知识,可以怎么说。2、研究个数规律下面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一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1)请小朋友们拿出作业纸,数一数每种物体的数量并把表格填写完整。核对数量。(2)比较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巡视。师:谁来说说你们小组的发现。生:小兔比蘑菇多1,木桩比篱笆多1,夹子比手帕多1。蘑菇比小兔少1,篱笆比木桩少1,手帕比夹子少1。师:经过比较,我们发现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3)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呢?要解开这个疑问,我们需要继续研究。刚才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都很棒,老师还要来考考你们的动手能力。我们来给小兔分蘑菇吧,看看老师是怎么分的,把一只小兔和一个蘑菇圈起来看成一组,你们会分吗?那老师就把分蘑菇的任务交给你们了。分好了吗?在分蘑菇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生:__后一只小兔没有分到,多了一只小兔,少了一个蘑菇……师:是吗?(不相信的语气)老师也来分一分,真的是这样,这就说明小兔比蘑菇多1。请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把木桩和篱笆,夹子和手帕也分别一组一组地圈一圈,__后会怎样?师:我们先来看木桩和篱笆,__后怎么样?学生回答。师:这就说明木桩比篱笆(多1)。夹子和手帕呢?我们也一起来圈一圈,__后怎么样?师:这说明夹子比手帕多1。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了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确实相差1。(4)师:指着表格中的数据,可是为什么都是这些物体多1呢?生可能回答:__后一只小兔没有蘑菇了师:也就是说排在__后的是什么?(小兔)排在__前的呢?(小兔)一头一尾,也就是两端都是小兔,在这种情况下,小兔比蘑菇多1。师:木桩和篱笆这排物体两端都是什么?(木桩)所以木桩比篱笆多1。师:夹子和手帕这排物体谁多,为什么?(夹子多1,因为两端都是夹子,所以夹子比手帕多1)师:当两端物体相同的时候,排在两端的物体和排在中间的物体数量上有什么关系?小结:当两端物体相同的时候,排在两端的物体比排在中间的物体多1。(板书:两端物体相同)3、练习(核心问题:明确谁多,求的是多的还是少的,多1或少1)(1)出示小兔蘑菇图,师:这里有8只小兔7个蘑菇,如果接着往下排,一共20只小兔,还是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学生回答,说想法。(2)出示夹子和手帕图再看,夹子和手帕。如果把20块手帕像下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个夹子。学生回答,为什么?师:同学们一定要仔细审题,要我们求的是排在两端的物体还是排在中间的物体。三、应用思想,拓展规律。如果把□和○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有10个,○需要几个?自己先摆一摆,画一画学生汇报,展示学生作业纸。(1)□○□○□○□○□○□○□○□○□○□□有10个,○有9个。(2)○□○□○□○□○□○□○□○□○□○□○□有10个,○有11个。为什么__种摆法○有9个,而第二种摆法○有11个?A、师:○还有可能是几个?有没有可能○也是10个呢?这时候怎么排列呢?同桌讨论讨论,并把你的想法画出来。B、这里还有一种摆法跟前两种都不一样,我们来看看□○□○□○□○□○□○□○□○□○□○□有10个,○有10个。师:为什么像这样排成一行,○与□的个数相等呢?(板书:相等)如果也像刚才那样将一个□和一个○看成一组(暂时圈一个圈),大家想想__后余下的是什么?(没有多余)全圈。这也就说明了○与□的个数是相等的。师:老师这还有一种摆法,和第三种差不多,出示:○□○□○□○□○□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教案汇集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7331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