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关于习总书记法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研究
关于习总书记法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研究摘要:本文从“以民为本、德法并行、良法善治、加强干部法治管理”四个方面,论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关系,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形成过程中对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吸收和传承。关键字: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民为本德法并行良法善治加强干部法治管理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虽遇百折而不挠,勇克时艰,代有兴革,内涵丰富、特点鲜明、影响深广,并因其连续性、特殊性、包容性,成为世界法治文化史上最为绚丽的一章。习近平法治思想以科学的态度吸收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借鉴了传统中国法律和制度话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一、法律要以民为本,做到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民为邦本——这是一种法律文化,也是一种传统文化。古语有云:“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中国诸多法律制度与国家制度的建设,都是围绕“民为邦本”这一理念制定的。早在我国商周时期,民本思想就已经萌芽。先秦时期的典籍《尚书》中就多次记载。《皋陶谟》说:“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达于上下,敬哉有土。”《泰誓》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更是将“天”的意志与“民”的意志结合起来,可见当时对民本理念的认识之深刻。《古文尚书·五子之歌》正式提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忠实的继承者、坚定的传承者、卓越的发展者,始终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切为了人民”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突出标志之一。一切为了人民,习近平法治思想要求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保证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主体地位,也保证了人民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这是我们的制度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区别于资本主义法治的根本所在。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体现人民礼仪、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使法律及其实施充分体现人民意志。法治的根基在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习近平法治思想强调,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依法治国各项工作都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凝聚起最广大人们智慧和力量一切为了人民,习近平法治思想要求法治建设要积极回应人民的期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树立辩证思维和全局观念,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全国的政法机关切实加强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司法力度,让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食品更安全、交通更顺畅、社会更和谐有序。如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以前食品、药品等领域经常出现重大安全问题,每次都是事后处罚,没有从根本上去根治,在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检察机关建立公益诉讼部门,将食品药品安全作为重点的监督对象,通过检察机关的监督,促使相关职能部门完善相关行业的机制规范,从源头防范该类问题的出现。二、治理国家要做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只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才能将法治思想转变为廉洁从政的行为习惯;才能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才能实现他律与自律的有机结合,使中国达到“正义看得见、公平可预期”的善治状态,实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深刻把握。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法治思想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成就恢弘。从西周开始,法治指导思想就是“以德配天、明德慎罚”,到唐朝则强调“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即以德为本,以刑为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强调,发挥好法律的规范作用,必须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道德才有可靠制度支撑。法律法规要树立鲜明道德导向,弘扬美德义行,立法、执法、司法都要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要把实践中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及时上升为法律规范,引导全社会崇德向善。坚持严格执法,弘扬真善美、打击假恶丑。坚持公正司法,发挥司法断案惩恶扬善功能。习近平法治思想强调,要发挥好道德的教化作用,必须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再多再好的法律,必须转化为人们内心自觉才能真正为人们所遵行。“不知耻者,无所不为”。没有道德滋养,法治文化就缺乏源头活水,法律实施就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要在道德体系中体现法治要求,努力使道德体系同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衔接、相协调相促进。要在道德教育中突出法治内涵,注重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法治观念、规则意识,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全社会都讲法治、守法治的文化环境。习近平法治思想强调,要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要加强相关立法工作,明确对失德行为的惩戒措施。要依法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失德行为的整治。对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既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又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对见利忘义、制假售假的违法行为,要加大执法力度,让败德违法者受到惩治、付出代价。三、法律建设要做到良法善治中国古代追求“无讼”和“调处息讼”的问题。《论语》中的“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一章,有各种各样的译解和评述。其实,“听讼,吾犹人也”,是说审理案子,我孔子也跟别的审判者一样,只能按照审案程序依法处断。“使无讼”,并非不准告状,或压制诉讼,而是以德政、善治“协和万民”,包括通过各种渠道的调处息讼在内。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少捕慎诉慎押”已由刑事司法理念正式上升为刑事司法政策,是时代所需、民众之盼、司法大势所趋,充分彰显了司法温度,有助于减少对立矛盾、促进社会稳定。笔者认为,实践中贯彻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需从更新理念、严把关口、建章立制等方面入手,努力实现常态长效。少捕慎诉慎押是新时代重要的刑事司法政策,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司法领域的具体化,是轻罪治理体系的必然要求。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不仅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华法系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有很多优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我们传承”。天下无讼、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慎刑思想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智慧。“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就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慎刑思想的具体体现,就是对天下无讼、以和为贵价值理念的追求。进入新时代,坚持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不仅是继承和发扬我党历史经验、吸收中华法系精神智慧的需要,也有着更为现实的顺应刑事犯罪生态变化的需要。比如,据2020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近20年来,我国检察机关起诉严重暴力犯罪人数从1999年16.2万人下降到2019年的6万人,占比从19.6%下降至2.7%。与之相对应,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人数占比从1999年的约54.6%上升至约78.7%,特别是最高刑只有拘役的醉驾案件,占比达到近20%。正如有学者所言,在重罪比例下降、轻罪比例迅速增加、社会危险性较小的行政犯占多数的形势下,逮捕羁押作为最严厉的强制措施受到更加严格的限制是势所必然,确立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正当其时。四、要建立一支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干部队伍从严治官,注重官德,加强对于文武百官的法律治理,培育官员忠于国家、敢于担当的浩然正气,是中华法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中国古代在治国理政方面,强调“严治官,宽治民”。汉唐以后,历代王朝重视从法律制度与法治文化两个方面,相互配合,全面强化吏治。对于文武百官,既注重制度性规范约束,也注重从文化上滋养培育,进而取得国家治理的良好效果。中国古代对于官员的培养、选拔与任用,注重“德能兼备、以德为先”。唐朝贞观名臣魏徵向唐太宗进言,谈及汉朝思想家刘向所划分的六种为臣者:圣臣、良臣、忠臣、智臣、贞臣、直臣;明朝理学家薛瑄提出“居官七要”的为官准则:“正以处心,廉以律己,忠以事君,恭以事长,信以接物,宽以待下,敬以处事”,均将道德标准放在为官的重要位置。习近平法治思想强调,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是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力度空前,实施证明,领导干部对法治建设既可以起到关键推动作用,也可能起到致命破坏作用。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不能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不要说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不要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习的中国梦,就连我们党的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都可能受到严重冲击和损害。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目标和任务的关键所在。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增强法治意识,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带动全党全国一起努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上不断见到新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法治素养,从其干部队伍的那一天起就要开始抓,要把法治理念作为第一粒扣子扣好。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谋划工作要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要运用法治方式,说话做事要考虑一下是不是合法,把握不准的就要去查一查,党纪国法是怎样规定的,还可以请法律专家、法律顾问帮助把把关。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从自身做起,给下级带好头,做遵纪守法的模范。习近平法治思想强调,对政法队伍更要从严管理,政法机关是党的刀把子,政法队伍的管理要从严开展,因此近年来,全国政法机关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有效整治了政法机关的“六大顽瘴痼疾”,政法队伍面貌焕然一新。
本文标题:关于习总书记法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7353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