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 民族文字走上标准化道路
民族文字走上标准化道路郑贝妮王婧姝中国民族报2007.10.12(9)10月14日,是第38届世界标准日。标准是什么?可以说,标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也不为过的,假如没有标准,任何日常生活和工作都将无法正常进行。举个例子,现在您正在阅读的这份报纸,纸张大小就要符合一定标准,以简化印刷和流通程序。国际标准化工作已经开展了近150年,如今,各行业已经认识到标准化的重要作用。“民族文字编码字符集国际标准化”也许并不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但它却是少数民族文化与国际接轨的必要途径,是国家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决心与能力的体现。信息技术国际标准化组织于9月17日至21日在杭州召开了第52次会议,对各国提交的各种文字编码字符集的国际标准方案进行了讨论。由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民语委”)与世界少数民族语文研究院共同研制并申报的西双版纳经书傣文、老傈僳文、简易苗文等字符编码国际标准方案受到会议的关注。“老傣文”与“兰那文”之争熊玉有回忆起为期5天的会议:“老傣文”与“兰那文”之争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争议的起因是,一位泰国专家代表提出,泰国兰那地区一直使用传统的傣文,建议把传统傣文标准定为“兰那文”。“众所周知,我国西双版纳地区广大傣族群众一直使用传统傣文,如果只因兰那地区有人使用,就把传统傣文定标准名为‘兰那文’的话,于科学性于民族感情都是不能让我们接受的”,熊玉有说。外国专家的建议一经提出,就遭到了我方代表团的反对。我国专家建议,传统的傣文标准化应命名为“老傣文”,以区别我国傣族地区现今也在广泛应用的在新中国成立后有关部门编定的新傣文。我方提出的方案,也遭到了外国专家的质疑。在他们看来,“老”有陈旧、残缺的意思。虽然我方解释,“老”只是相对于“新”来说的,是区分创制时间的先后,但外国专家始终表示不能接受。传统傣文的标准化名称这个议题,陷入了僵局。参加此次会议的我国代表团成员中包括纳西族、苗族、傈僳族和4位傣族的语言文字专家。在休会期间,大家一直在为如何让传统傣文有个能让我国与外国专家都接受的标准化名称而想着办法。这段时间,虽然大家还彼此轻松地交换着意见,其实,谁的心里都像压着块石头。4位傣族专家更是夜以继日地商讨着名称。他们翻阅大量的资料,一个名称一个名称地提出,又因为一点点的不满意而一再推翻。“对苗族语言文字研究有些了解的我,虽然不熟悉傣文的历史沿革,但学科都是相通的,都需要非常严谨的态度,尽管只是一个名称,却来不得丝毫马虎”,熊玉有说。时间一天天过去,终于,在会议就要结束的时候,我国的专家代表提出传统傣文的标准化命名为“经书傣文”的提案。专家们的理由是:传统的傣文发源于寺院,多用于经书经文。以这个名称命名,既不像“兰那文”那样局限于地域,又不似“老傣文”那样局限于时间先后,而是把传统傣文产生发展的最显著特征概括在了“经书”两个字里。这一新名称的提案得到国外专家的一致认同。在明年举行的会议上,各国专家们将对此提案正式投票。一个名称象征着国家、民族的尊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又一个争议在定名“老傈僳文”时产生了。当我国专家代表提出把传统傈僳族文字定名为“老傈僳文”时,国外一名专家又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传统的傈僳族文字是由欧洲传教士在我国傈僳族地区编制的,所以应该以传教士的名字“富能仁”来命名,即为“富能仁文”。“当我们听到他的提案时,心里很不是滋味。新中国成立以前,傈僳族群众没有自己的文字,国外传教士依靠当地的傈僳族群众,把傈僳族语言用拉丁文字母编制成相应的文字、词汇。他们对傈僳族的文化传承有一定贡献,但只根据一个传教士的名字就命名了整个传统傈僳文体系,这等于忽略、无视傈僳族人民对本民族文化传承的巨大贡献。如果还处在旧社会,在这样的会议上,我们本国少数民族的文字很可能就用一个传教士的名字来命名了。可是现在,我们的新中国繁荣昌盛,国家把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我们有能力保护少数民族群众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传统傈僳族文字虽然是传教士编制的,但那只是符号的编制,傈僳族语言的发源、发展、完整体系都根源于中国。一个小小的国际标准化名称的确定,对我们少数民族、对国家来说是尊严的象征啊!”熊玉有在说这番话时,没有停顿过一次,语气始终铿锵有力。这一次的争议没有持续多久,在我国专家代表阐明意见后,外国专家与我方统一了意见,命名传统傈僳族文标准化名称为“老傈僳文”。我们为标准化所做的……什么是文字编码字符集国际标准化?前来参加会议的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程师陈壮解释说,这次会议所探讨的标准化主要是针对计算机技术而言。在计算机系统中,所有文字,包括中文、外文和各少数民族文字都有一套编码,标准化就是要将这些文字和图形符号用统一的编码表现。因为如果没有一个统一标准,那么不同文字在不同的系统上的识别就会不同,给资源共享带来很多障碍。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只有制定标准才能实现不同系统的数据交换。陈壮告诉记者,目前他所知道的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实现标准化的文种已经有上百种了。其中中国的文字除汉字外,还包括蒙文、藏文、朝鲜文、维哈柯文等。实现文字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关键是技术层面的操作问题,技术人员需要根据每一个字的写法来整理和设计方案,这个过程难度大,并且耗时长,所以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陈壮说,目前贵州已经在制定传统彝文的标准化方案,而云南的文字编码字符集国际标准化工作也卓有成效——2002年,德宏傣文国际标准方案申报成功;2004年,西双版纳新傣文国际标准方案获得初步通过。之后,云南省民语委又开始进行西双版纳老傣文国际标准方案和纳西东巴象形文字国际标准方案的申报工作。目前,西双版纳老傣文国际标准和纳西东巴象形文字国际标准两个项目已由教育部正式立项。“现有民族文字信息处理系统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熊玉有说,“云南民族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和信息化工作与汉语文以及其他省区的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和信息化工作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如云南的傣文(德傣文、西傣文)、彝文、藏文等传统文种的排版处理系统存在许多缺陷,过去研制的排版系统是在DOS系统下进行的,这种系统早已过时,与其他系统不能混编,在其他软件系统下也无法使用。这就使得云南的传统民族文字,在排版印刷、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等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目前,云南在少数民族文字的字符处理及其平台建设、少数民族人名、地名转写规范、民族语言文字资源库建设、基础性规范及研究等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云南是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省份,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况较为复杂,因而民族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及信息化工作的任务也较重。由于这项工作起步晚、任务重、工作经验不足,还需要借鉴国内国外的经验。在这次会议上,西双版纳经书傣文字符编码国际标准经过几次讨论、修改和完善,统一了名称,补充了字符,调整了码位,具备了投票通过的基本条件;老傈僳文和简易苗文字符编码国际标准方案为初次申报,字符、码位等需作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不久的将来,如果方案获得通过,有关机构即可开发在WINDOWS视窗支持下的可兼容的各民族文字应用软件,实现不同民族文字在同一平台上的信息化。
本文标题:民族文字走上标准化道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741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