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 浅析标准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析标准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陕西省标准化研究院张武宁)摘要:标准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当前,随着国际市场一体化步伐的不断加快,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迫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压力,我国企业对标准化更加重视。但是,企业如何开展标准化活动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才能有效参与国际竞争,很多企业对此并不十分清楚。我国企业要想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标准化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标准化管理模式,不断强化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才能适应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实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关键词】标准标准化企业管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企业创新层出不穷,标准化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日益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做好标准化工作不仅是企业实现现代管理和科学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必不可少的基本手段和基础工作。面对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形势,企业必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标准体系,用标准化促进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提高人员素质,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一、标准及标准化定义所谓标准,是指依据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在协商的基础上,对经济、技术和管理等活动中,具有多样性的、相关性征的重复事物,以特定的程序和形式颁发的统一规定。标准可分为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两大类。技术标准是对技术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事物制定的技术准则。它是根据不同时期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针对具有普遍性和重复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出的最佳解决方案。管理标准是企业为了保证与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总的质量目标而规定的各方面经营管理活动、管理业务的具体标准。若按发生作用的范围分,标准又可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和企业标准。以生产过程的地位分,又有原材料标准、零部件标准、工艺和工艺装备标准、产品标准等。所谓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标准化是由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3个环节组成的一项活动过程,且已作为标准化工作的任务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条文中。标准化的活动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扩展的循环上升过程。每循环一周,标准就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充实新的内容,产生新的效果。在标准化工作中,又通常把标准归纳为: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和卫生安全标准。标准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二、标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企业在实行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在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核心,以管理标准为支持,以工作标准为保障的企业标准化体系。作为一个企业能不能在市场竞争当中取胜,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的标准化工作能不能在市场竞争当中发挥作用,这决定标准化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存在价值。1.标准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标准化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首先,标准化直接为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在质和量的方面提供了共同遵循和重复使用的准则,企业要实现科学管理,就必须通过制定、贯彻和实施标准,建立起系统的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和行为科学的最佳秩序;其次,现代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各个部门之间、各个环节之间关系错综复杂,而它们之间又存在内在联系,只有通过各种标准来约束彼此,才能使整个生产过程按照科学的规律进行运行;再次,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好坏,将最终反映在企业的经济效益上。企业标准化工作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仅仅是表现在产量的增加,使企业能采用高效率的专用设备进行生产,从而提高生产率,减少单位产品中的劳动消耗,降低产品的成本,并且还表现通过标准化,缩短产品的设计周期和生产周期,简化原材料的供应,减少物资储备,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2.标准化是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勒早在20年代初就曾说过:“正象当年工业革命中引进机器一样,引进科学管理必将出丰硕之果。”他把标准化引进到管理科学中,并把标准化列为科学管理四大原理的首要原理。后来,他在论述科学管理的机制时,又进一步重申:“使所有专业工具、设备以及工人做各种工作时的每一个操作都达成标准化”。可见,他把标准化看作为实现科学管理的主要基础。历史证实:泰勒的科学管理促进了美国工业的发展,取得了封锁的成果。科学管理发展到今天,尽管它的理论,方法和手段随着管理对象的变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是,它同标准化的关系却始终密不可分,标准化更是现代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基础。3.标准化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现代化生产是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为特征的,前者表现为生产过程的速度加快,质量提高,生产的连续性和节奏性等要求增强,后者表现为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随着人类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使劳动分工越来越细,生产协作越来越广泛,许多工业产品和工程建设往往需要几百个甚至成千上万个企业部门协作来完成。这样的生产方式必然要求在技术上和管理上保持高度的协调和统一,要做到这一点,其中必不可少的条件和手段就是要制定并严格执行各种标准,使有关的各个活动环节,各企业个各部门都能有机械地联系起来,有条不紊地进行。4.标准化是企业专业化生产的前提专业化是社会化生产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其实质是把同类产品集中起来生产,使生产规模扩大,以便采用专门化高效率的技术装备,取得高质量和高效率。而标准化工程的运用,就可减少产品类型,稳定产品结构,扩大生产数量,从而摆脱批量的制约,促进新技术的应用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现在的企业除了高效率生产外,还必须根据市场和顾客的需求,及时改变产品性能或结构,发展新产品,新品种,缩短试制周期等,要在标准化上寻求对策。5.标准化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保证产品质量是指产品适合一定用途并能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所具备的特性,这些特性一般概括为使用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五个方面,标准就是衡量这些质量特性的主要技术依据,没有标准,或者有了标准不严格认真实施,产品质量往往不能得到保证。安全,卫生,环境保护方面的标准化工作虽然起步教晚,但已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了显著的作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环境保护法”、食品卫生法“等安全,环保和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实施过程就是强制执行环保标准和食品卫生标准化过程,工业企业是这样,服务企业也是如此,如美国麦当劳,肯德基快餐在全球的迅速发展,就依赖于食品卫生和饮食环境标准化。6.标准化是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有效手段标准本身是各种技术和经验的结晶,采用和推行先进标准是难得的“技术转让”。任何一种科研成果,只有当它被纳入标准贯彻到生产实践中去之后,才会得到迅速的推广和应用,否则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引进和采用先进标准,可以有力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先进科研成果迅速向生产领域转化,有力提高科研就生产水平。三、推进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措施和方法近几年来,我国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制订了自己的企业标准,强化企业管理必须从标准化入手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开展标准化活动的方式因企业的类型、规模、人员素质、标准化的的基础等各种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一般说来,企业高层管理者对于标准化的支持、企业标准化活动的制度建设、企业标准化推进机构的设置以及有关标准化的培训和教育等几项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标准化活动的成效。开展标准化工作必须从企业如何增强企业员工的标准化意识、建设标准管理网络、加强标准化队伍建设、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的标准等方面下功夫。1.领导的认识和支持是企业标准化活动取得成效的前提标准化活动能否真正取得实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真心实意的支持。但与许多其他方面的工作不同,标准化不是只限于某一职能领域的活动,也不仅仅是标准化部门或标准化人员的事情,而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奠定基础的全局性活动,是惟有企业的所有部门乃至全体成员的共同参与才能取得成效的一项事业。正因为如此,能否获得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全力支持便成为企业标准化活动成败的关键。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应当用明确的形式表明自己对于标准化活动的态度,要通过自己的身先士卒和身体力行来促进人们对于标准化的认识,来鼓励人们对于标准化活动的参与和支持。要善于利用标准化的理念来提高自己的管理效能。在管理活动中应当自觉地运用“例外原则”,即大量重复性的、常规性的管理事务要运用标准化的手段或方式(如规章制度、程序、规则等)加以处理和解决。借助于标准化,高层管理者的时间与精力就可以更集中于那些战略性的问题,就可以更有效地用于那些非常规的例外性事务。2.完善的制度是使企业标准化活动持续和深入开展的保证企业的标准化活动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制度基础上。企业应当针对标准化活动制定一份正式的纲领性文件,这样一份文件要明确规定企业标准化活动的方针和目标,标准化活动同企业的其他各种活动之间的关系,企业对标准化活动的资源承诺,企业采用国家标准、国际标准以及其他级别标准的规定,企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及应用规定,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在标准化活动中的义务和责任,评价标准化活动效果的方式、方法,有关标准化方面的奖惩的规定等。根据上述标准化纲领性文件的指导,企业应当就开展标准化活动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安排,以便企业的标准化活动能够以一种系统的、有计划的方式进行。一般来说,企业应当建立一份较为详尽的企业标准体系表,作为指导企业标准化活动的蓝图。借助于标准体系表,有利于使企业的标准化活动抓住主攻方向,区分轻重缓急,避免盲目性和重复劳动,从而提高标准化活动的效率。3.完备的组织机构是企业标准化能够持续、规范进行的条件要使标准化活动真正取得成果必须依赖于人们的有组织的活动。因此,企业必须设立专门的标准化推进机构来负责这方面的工作。应当特别强调的是,标准化并非仅仅是标准化部门或标准化人员的事情,而是涉及到企业的所有部门和全体人员的一项活动。企业中设立标准化部门的目的决不在于包办所有的标准化活动,而是为了更好地协调和指导全企业的标准化活动。企业的标准化推进部门的基本职能包括:将最高管理层的标准化意图具体化,协调企业各部门、各层次的标准化活动,组织企业标准文件的制定、修订工作,策划有关标准化的普及、教育和培训活动,收集、整理并及时传达企业内外部有关标准化的信息,组织企业标准化项目的研究和攻关等。有了企业标准化的推进机构,还必须为之配备具有相应能力的人员,这就是要选拔和培养企业的标准化工程师。标准化工程师起码应当具备以下一些条件:工科相关专业的学士学位或同等资历;精通或熟悉企业的主营业务;对标准与标准化知识的扎实掌握;较强的横向协调和人际交往的能力;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的语言能力(中、英文);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质量管理、库存管理、成本管理等领域的一般知识。4.充分的教育培训是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条件企业中的标准化教育和培训具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类是针对企业标准化工程师的专门性培训;另一类则是面向全体员工的普及性教育。两种类型的教育培训对于企业的标准化活动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在企业中搞好标准化的教育、培训工作,促进人们对于标准化工作的重视,培养人们在工作中自觉、主动地运用标准化的意识,不仅有利于标准化活动的开展,也会为企业管理的其他各项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结论:总之,坚持标准化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只有深刻认识到加强标准化工作的现实和深远意义,建立起健全的企业标准化组织领导和实施机构,配备高素质的标准化工作人员,建立起严格的考核体系,才能使企业标准化工作健康发展,从而为企业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广泛参与全球竞争,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参考文献:1.李志军陈永军:《企业标准化操作必读》2004-01-01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杨超培:《企业标准化理论方法和实例》2006-06-01广
本文标题:浅析标准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741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