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什么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手段3篇
什么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手段3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什么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手段3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什么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手段1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相互关联的统一体,具有一以贯之的内在逻辑,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这三个方面为重点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框架,有利于进一步明确高质量发展的思路、方向和着力点,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基础,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根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从发展理念、工作主线和经济体系三个层面勾勒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框架。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深化,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论断,表明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不仅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而且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不仅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而且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所有这些变化,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的现象,也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发展阶段发生变化,发展理念当然要随之改变。在高速增长阶段,面对物质短缺,我们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是“有没有”和“有多少”,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规模和增速是核心的目标。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已经转变为“好不好”和“优不优”,除了经济规模和增速,还将经济质量和效益纳入核心目标,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新发展理念是基于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客观实际提出来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紧紧牵住新发展理念这个“牛鼻子”,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来。决不能再回到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的老路上去,决不能再回到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搞所谓发展的做法上去,更不能再回到粗放式发展的模式上去。进一步看,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提出的要求是全方位、多层面的,并非只有经济一个维度,也并非只有经济增速一个方面的指标。对此,必须全面系统把握,让各方面形成合力。将新发展理念真正落到实处,要求我们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将其作为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基础性和支撑性要素,融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全面分析我国经济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治本良方,是培育增长新动力、形成先发新优势、实现创新引领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线。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是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注重短期调控;供给侧管理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注重激发经济增长动力。在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会发生变化。在高速增长阶段,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总量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需求侧,侧重于解决总量性问题和需求侧问题,通过需求牵引供给,增加经济总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结构性问题,周期性、总量性问题虽然也有,但结构性问题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侧重于解决结构性问题和供给侧问题,着力优化现有生产要素配置和组合、现有供给结构、现有产品和服务功能,切实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造新引擎、构建新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全面深化改革、落实新发展理念是相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核心是体制机制创新;最终目标是形成经济增长新机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就是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从生产端入手,增强供给侧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推动我国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在坚持这一主线的同时,根据经济运行情况实施以逆周期调节为代表的需求管理,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良好环境和条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集中精力推动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更好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只有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穿于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全过程,才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体制机制保障。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新的发展阶段需要新的经济体系支撑。新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到经济体系建设上,并通过经济体系建设体现出来。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民经济体系与新的发展阶段不相适应的矛盾日渐凸显。不仅要实现结构转型,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而且要实现动能转换,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只有按照新发展理念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一体系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包括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一方面要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将以上几个体系作为一个统一整体,一体建设、一体推进;另一方面要求坚持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办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着力点必须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不仅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要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而且作为实体经济血脉的金融也须全面提高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效率和水平。这也意味着,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建立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基础上的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全力夯实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这个基础工程,把注意力集中到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上来。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真正落到实处,需要将其作为关系战略目标和主攻方向的基础性、支撑性要素嵌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中,并赋予其“四梁八柱”地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和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相互关联的统一体,具有一以贯之的内在逻辑,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这三个方面为重点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框架,有利于进一步明确高质量发展的思路、方向和着力点,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基础,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什么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手段2国家统计局1月18日公布,初步核算,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达10159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外向型经济发展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巩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不断提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为我们下一阶段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当前我国已逐步进入新发展阶段,以创新发展为驱动、加强发展的协调性、坚持绿色发展,积极扩大开放、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民构成的新发展理念正在付诸实施之中,加快构建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大战略部署已全面启动,这一切都是为了最终完成下一个百年的发展目标。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正成为人们理解中国当下与未来的关键词。完成“十四五”发展重点任务和2035年远景目标绝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将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来自国内和国际的多重挑战和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需要我们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形势、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最近网络上讨论的中国经济发展形成的新的南北差异问题就是一个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复杂问题。诚然,目前南北发展的确存在一些差距,南方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已形成明显的优势。一是在经济总量的扩张和经济结构的提升和发展中已形成一定的优势,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优势则更加明显;二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方面明显快于北方并存在明显优势,表现在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码头等的发展变化,无论数量和运行质量都明显高于北方的基础设施;三是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规模和占比上看都明显高于北方地区,特别是在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的存量和增量方面更是存在明显落差;四是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建设方面,虽没有官方的统计数据,但大多数企业或投资者都会承认南方在组织生产中的资源配置能力和便捷性要明显高于北方地区,而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供给能力也相对强于北方;五是在高科技产业发展和高端人才的拥有量方面明显强于北方,特别是在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的拥有量方面更是占有相当优势。我们必须正视的是,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条件和和经济发展基础不同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与此同时,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发展中的不平衡是正常的,强调在发展中逐步解决不平衡问题也是正确的选择。对此,北方地区要有奋起直追的勇气,寻找到自我的比较优势,力求在发展中逐步缩小差距。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先后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这些战略的实施对进一步加强我国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发挥了明显的作用。与此同时,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中西部发展问题和东北振兴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支持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此,笔者建议,北方经济发展相对较慢的地区一方面要注重以区域发展的形式实现联动高质量发展,增强区域发展协同性,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另一方面要认真总结经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挖掘优势、培育企业,不断促进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一、认真学习把握新发展理念,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全面系统地加以理解和执行。只有真正理解了,才能真正指导经济发展实践。制定科学的发展战
本文标题:什么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手段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7478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