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培根随笔读后感范例3篇
培根随笔读后感范例3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培根随笔读后感范例3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培根随笔读后感1读书不是为了要辩驳,也不是要盲目信从,更不是为了寻找谈资和讨论的话题,而是为了权衡和思考。人们如果在变革中能以时间为榜样,那就很好,时间确实会产生极大的变革,但是过程是平静的,并且是通过几乎难以察觉的渐变实现的。野心就像胆汁一样,如果它不被阻碍的话——它是一种令人积极、认真、敏捷和活跃的体液。不过如果它被阻碍,不能随心所欲的话,它就变得阴郁枯槁,恶毒尖酸。作者简介: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第一代圣阿尔本子爵(1stViscountStAlban),英国著名哲学家、政治家、科学家、法学家、演说家和作家,他提出了唯物主义经验论,并因此被马克思与恩格斯赞誉为“英国唯物主义的创始人”,培根少年就读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毕业后步入政坛,曾在詹姆斯一世手下先后担任掌玺大臣、大法官等职务,后因国王受贿案被罢免,晚年从事写作,1626年4月9日,培根因风寒去世,享年65岁。代表作有《学术的进展》《新工具》《培根随笔》等。尽管培根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在后世哲学家看来不够尽善尽美,但培根的思想开创了近代哲学体系的先河,他也因此被认为是近代哲学思想的先驱。而抛开培根的哲学思想,整部随笔集依然具有无穷的魅力,其中讨论的所有主题都与人类的生活和发展息息相关,包含着培根个人的人生观与道德观,每个人都可以在培根的思辨中获得自己的感悟。本书简介:《培根随笔》包含了包括对人性、伦理、社会、艺术等多个领域的思辨和观点,是培根思想的集大成之作,也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书中所有篇目均以“论……”命名,内容也均为培根对该篇主题的思考与见解,整部随笔集中各篇目看似各自独立毫无关联,实际上,这些篇目均蕴藏着培根个人的思维体系,即“唯物主义经验论”,培根重视经验,同时强调科学实验对于探寻客观规律的重要性,并藉此提出了发现客观规律的方法——“归纳法”,培根对经验的推崇在其随笔中多处都得以体现,如在“论养生”1篇中,他谈到了经验的重要性,“一个人的自我观察是保持健康的灵丹妙药,因为这些自我观察里包含着什么是对他有益的,什么是对他有害的体验”。核心收获:常可见到的是,性格不好的丈夫往往有温柔贤惠的妻子。或许当丈夫性情和善时,让人更觉可贵,又或者这类妻子以自己的耐性为荣。但有一点绝对错不了,那就是如果妻子不顾亲友的意见,选择嫁给性格不好的丈夫,她们就不得不为自己的愚蠢行为付出代价。(《论婚姻和独身》)因为情爱一旦与事业混淆,它就会对人的运程产生不利的影响,使得人们无法忠实于自己的目标。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尚武之人总是容易为情爱所俘,我想这或许就像他们容易为杯盏所俘一样,因为危险通常需要以欢愉作为补偿。在人的本性当中,存在着爱他人的隐秘倾向和意向,这种隐秘的倾向和意向如果不能施于某人或某些人身上,便会自然而然地被播撒到众人身上,使人变得仁慈和宽厚,就像有时在修道士身上可看到的那样。夫妻之爱使人类繁衍不止生生不息,朋友之爱使人更完美,放荡不羁的爱使人堕落卑微。(《论爱》)君王就像天空中闪烁的星辰,会带来福运,也会招致灾祸,他们拥有许多的景仰,但疲惫而不得休憩。所有关于君王的戒律实际上包含在如下应铭刻在心中的话语:要记住你是一个人,并且要记住你是一个神或者神的代表。前者约束他们的权力,后者约束他们的意志。(《论君权》)生命在诞生之初并不是那么赏心悦目的,而作为时间产物的各种新事物都是如此。尽管如此,就像那些最早给他们的家族带来荣耀的人通常比他们的继承者更值得尊敬和更厉害一样,很少能够通过模仿来达到第一个先例(如果这个先例还不错)的高度。因为恶对于那些误入歧途的人的本性来说是自然而然的行为,在持续的变化中达到最强烈;而善,作为一种被驱动的行为,在初始时表现得最为强烈。确实,甚至医药也是一种新事物,那些不愿意使用新的药品的人,就会遭受新的疾病的困扰。(《论新事物》)时间是最大的革新者,如果时间自然地让事物变得坏朽,而智慧学识和忠告谏言都不能使之向好的方向转化,那么结局会是怎样呢?事实的确如此,约定俗成的东西,虽然并不那么好,但至少是适宜的。而且,那些长期相互协调的事物彼此之间已经结合在了一起;反之,新事物要与之契合却不那么容易。虽然新事物在功用上肯定是有所补益的,但却因为与旧事物不一致而会有冲突。此外,新事物就像异乡人一样,虽然能博得比一般人更多的羡慕,但比起一般人来说却更不容易被认同。如果时光的河流静止不动的话,上述所说的都千真万确;然而时间的流转永不停歇,以至于固执地保持旧风俗就像固执地坚持革新一样,会把一件事情搅乱,对旧时代过于尊敬就是对现代的不屑。所以,人们如果在变革中能以时间为榜样,那就很好,时间确实会产生极大的变革,但是过程是平静的,并且是通过几乎难以察觉的渐变实现的。(《论新事物》)如果不是如此,任何新的事物都会被认为是意想不到的,而且新的事物会对一些旧的事物进行修补,也会与其他的事物相呼应。那些得益于新事物的人会将其作为一笔财富,并感谢时运;而那些利益因此受损的人,则会将新事物视为错误,并将其归咎于变革的主导者。在国家中不要进行革新的试验也是对的,除非这种需要非常之迫切或者效用非常之显著;要清醒地留意到,变化是凭借改革而产生,而不是因想要变化而佯称改革。最后,对于新颖的事物,虽然不应该将其拒斥,但对它仍可保留一种怀疑的态度,正如《圣经》上说的:“我们应当立足于古道瞻顾四周,见有正直的大道,然后行于其上”。(《论新事物》)人心思中的猜疑就像鸟类中的蝙蝠,它们总是乘着暮色起飞。猜疑的确应被抑制,至少应该被小心防范,因为它们使得心灵布满乌云,使得朋友敬而远之,而且扰乱事务,使得事情不能顺利和始终如一地继续进行。猜疑使君王变得暴虐,使丈夫变得嫉妒,使聪明的人变得优柔寡断和阴郁消沉。猜疑是缺点,这种缺点并非源于内心而是源于头脑,因为它们在最坚强勇敢的人身上也会发生,如英格兰的亨利七世。(《论猜疑》)野心就像胆汁一样,如果它不被阻碍的话——它是一种令人积极、认真、敏捷和活跃的体液。不过如果它被阻碍,不能随心所欲的话,它就变得阴郁枯槁,恶毒尖酸。故而有野心的人,如果他们打开了升迁之路,并且平步青云的话,他们通常是忙碌的而不是危险的;然而如果他们的愿望被阻,他们就会变得暗中愤愤不平,而且对人和事都用恶毒的眼光去看待,事情变得越糟糕他们就越开心,这可以说是一个君主或一个国家的臣仆所能具有的最坏的品质。因此,对于君主来说,如果他们任用有野心的人,要使之不断升迁而不被贬黜才好。但这样做总是免不了遇到麻烦,所以不任用具有这样性格的人倒是更为省事。因为如果他们职位高升而工作不见提高的话,一旦被贬职他们就会有意地将这些工作弄得和自身一样失败。但因为我们已经说过,不去任用那些有野心性格的人才好,除非他们是不可或缺的。(《论野心》)那我们来说说在什么情况下是不得不用他们的。在战争中优秀的指挥官是必不可少的,即使他们的野心空前之大,因为任用他们在工作上产生的益处可以把那些弊端忽略掉。并且,任用一名没有野心的军人,就像是把他马靴上的马刺扯掉了一样。在君王处于危险和受到妒忌时任用那些有野心的人来为其掩护也是很好的,但一般来说没有人会愿意接受这样的角色,除非他像一只蒙住眼睛的鸽子,使劲地不断向上扑腾,以至于他留意不到自己。有野心的人还可以被用于清除任何高高在上、权高盖主的对象……因为他们应被任用于这类情况中。那么接下来得谈谈应如何约束他们,使他们没有那么危险。如果他们出身卑微,那么就不会有太大危险,而如果他们出身高贵则会比较危险;如果他们本性相当苛刻,就比那些本性优雅和随和的人危险性更小;如果他们最近刚刚得到提拔,比起那些以奸诈狡猾的手段而获得牢固高位的人来说危险性也更小。(《论野心》)所有交涉的实践无非就是去发现,或者去任用。人在被信任时、情绪激动时、未察觉未戒备时、迫不得已时,也就是当他们要办成某事而缺乏恰当的借口时,最能显现自我。如果你要任用某些人,你不仅要知道他的品性和风格,以便对其进行引导;还要了解其目标,以便对其进行说服;或者要知道他的短处与长处,以便能使其感到敬畏;或者要了解其他与其有利害关系的人,以便对其进行控制。(《论交涉》)在与老奸巨猾的人打交道时,我们必须明确他们的目的,以理解他们的言谈。对他们出言简约而谨慎是错不了的,言谈也应使他们出乎意料为佳。在所有艰难的交涉中,一个人不应当希冀同时播种和收获,而是应当细心和充分地为交涉的事务进行准备,并逐步促使其成熟。(《论交涉》)狡猾的人蔑视学问,单纯的人钦佩学问,聪明的人使用学问。学问的传授并不包括如何使用学问,学问的运用是在学问之外并且高于学问的一种智慧,要通过观察来获得。读书不是为了要辩驳,也不是要盲目信从,更不是为了寻找谈资和讨论的话题,而是为了权衡和思考。(《论学问》)一些书籍是需要慢慢品味的,而其他的一些则可以囫囵吞枣,还有少数的书籍需要咀嚼和消化。也就是说,一些书籍只需阅读其中的部分章节;另一些可以阅读,但不需非常仔细;而为数不多的一些书应勤勉地、全神贯注地从头至尾阅读。一些书籍也可以请人代为阅读,并请其将书中的内容摘录好,但这只能用于书中那些并不十分重要的论述,以及那些层次不很高的书籍,否则对书籍的提炼就像对水的过滤一样,只留下浮光掠影之物。(《论学问》)读书使人充实,交谈使人机敏,写作则使人严谨。因此,如果一个人几乎不写作,那么他需要有很强的记忆力;如果一个人交谈甚少,那么他需要机智的头脑;如果一个人读书很少,那么他需要许多狡猾的伎俩,使得他看起来像是知道那些他所不了解的东西一样。(《论学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细,自然哲学使人深沉,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和修辞学使人能够论辩自如。(《论学问》)“学问塑造人的个性”。而且,没有什么才智中的阻滞和障碍不能通过适当学问的锤炼来解除,就像躯体中的疾病可以通过适当的锻炼来排除一样。滚球有益于肾脾,射箭有益于胸肺,缓和的步行有益于肠胃,骑马有益于头脑,诸如此类。所以如果一个人的才智偏离了正道,就让他学习数学,因为在证明中,如果心思有一点点偏移,他就不得不从头再来。如果他的才智不善于区分或发现差异,就让他学习经院哲学,因为经院哲学家非常注重细节(吹毛求疵)。如果他不善于对事物深入探究,并且不善于使用一件事情证明或是说明另一件事情,就让他学习律师办案。由此,心智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学习得到弥补。(《论学问》)如果怒气已经将一个人完全占据,要将愤怒抑制而不至于犯错,那有两件事情你必须要特别注意。其一,避免极端尖酸刻薄的语言,尤其如果它们是尖刻且切中要害的,“一般的恶言相向”倒不会有太大问题;再则,怒气当头时,人也不可失信泄密,因为那样会使得自己在社会中被排斥。其二,你不可因怒火中烧而独断地中止任何事务。不管你如何显示你的怨恨和恼怒,不要作出任何让事情无法挽回的举动。就激起和平息他人的愤怒来说,关键在于选择时机。当人们最烦心和情绪最糟糕时,即是激怒他们的时机。(《论愤怒》)同样,可以通过收集(就像前面所论及的)所有你能找到的事例,使轻蔑变本加厉。而对怒气的平息有两种正好相反的办法:针对前者,当第一次和一个人论及一桩令人恼怒的事务时,要选择好的时机,因为第一印象是非常深刻的;而针对后者,则是去尽可能地割断,将伤害与轻蔑侮辱之间的联系割断,将它归为误解、恐惧、热情,或任何你愿意归为的东西。培根随笔读后感2培根是英国著名的学者,作家、思想家和科学家。《培根随笔》这本书对我有很大的感触和收获,他的人生哲理启发了我,他所说的论是我们人生上的缺点和优点以及人生观。在这本《培根随笔》中,培根写到了政治,宗教、友谊、艺术、性格、教育等话题,以及触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他谈及的问题有发人深省的见解的独特方式,那些发人深思的语句是培根的思想精髓,内容应有尽有,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内心世界问题。这些篇章中也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辉。就比如说文中的”论嫉妒“,每个人都会有小小的嫉妒心,培根所
本文标题:培根随笔读后感范例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7586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