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人教版比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比教学设计与反思【导读】这篇文档“人教版比教学设计与反思”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人教版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篇1:比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比的意义》教学设计课标与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教材40—41页《比的意义》。是“比和比例”单元的起始课。教材在安排此内容时,分为三个阶段: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数学课程准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教材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相除关系的例子中引出的,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讨论,明确了比的概念。比的概念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任何相关联的两个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比分为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教材在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时提出了比值的意义,比值的意义和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要点,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今后学习比的其它知识和比例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比的意义是由除法发展而来的,与除法,分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所以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3、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同时领悟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技能目标:1、能正确的求出比值。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能运用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目标:1、通过教学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独立思考和大胆质疑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主要学习方法及教学策略分析:本节课用创设情境法,从学生身边熟悉身体结构提取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用身体中的头部长和身长两个数量比较成为教学的起点,逐步引出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的教学,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采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设计理念:新课程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自学是学生参与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比的意义》一课概念不仅多而且也琐碎,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内容,突破重难点,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师做好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让学生在自学中体会、练习中感悟、讨论中明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分析概括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多媒体出示)1、填空。速度=()÷()单价=()÷()工作效率=()÷()2、除法与分数的关系二、情境导入。(出示第一张幻灯片)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测量了自己的身体各部分的长度,谁来说一说?师:老师也查阅了赵凡的一些资料,我们来了解一下,好吗?多媒体出示课件(课本主题图片)同学们,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用算式表示赵凡同学的头部与身长的关系吗?生:20÷160、表示头部长是身长的几分之几?生:160-20表示身长比头部长多少厘米?生:160÷20表示身长是头部长的多少倍?师:除了用算式表示头部长和身长的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还有一种方式也可以表示出头部长与身长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种表示数量之间关系的新方法——比(板书:认识比)2、借助教材,感知概念师:求赵凡头部长是身长的几分之几用25÷160还可以说赵凡头部长与身长的比是25:60身长时头部长的几倍还可以说身长与头部长之比师160:25师:同学们25:160和160:25这两个比一样吗?生:不一样,25:160是头部长与身体的比160:25是身长与头部长的比师:两个数量进行比较一定要弄清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位置,否则,比表示的意义就变了师:你能不能试用比说说赵凡身体其他两者之间的关系?指名发言师:刚才我们所说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都是同类的量,你还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练习这样的例子3、探究不同类量的比多媒体出示:赵凡3分钟走了330米,赵凡的行走速度是多少?问:速度可以怎样求?330÷3=师:这时候我们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可以说路程和时间的比是330:3师:除了相同的量可以可以用比,不同类的量只要有相除关系就可以用比表示所以我们把两个数相除也叫做两个数的比。练习:用比表示练习4、自主学习交流成果同学们打开可本自学比的其他知识,交流学习成果。小练习5、探究比、除法、分数的关系1、讨论交流他们之间的关系2、0可以是比的后项吗?3、比赛中的0和比有关系吗?①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相当于分数和除法算式中的什么?三、思维拓展,感知数学无处不在。1、生活中的比,人体中有趣的比。人的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是1:1;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的长度的比大约是1:1;人的脚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身高与胸围长度的比大约是2:1;人的体重与血液重量之比大约为13∶1。先自读,后同桌互读,理解内在含义。五、课堂总结。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想着节课有什么收获?把你的收获说给你的同桌听,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告诉老师,我们一起来解决。板书设计:比的意义同类量的比:不同类量的比:头部与身长的比25:160路程与时间的比330:3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100:2=100÷2=50前项比号后项前项除以后项比值2:人教版小学数学《比的意义》教学设计《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南京市江宁区湖熟中心小学陶俊教材依据: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52-53比的意义设计思想:从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导入新课,能发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从学生身边的数量中提取数学问题,从而引出新知识,运用旧知识进行迁移。在出示例题后,组织学生围绕“比”的问题去研究、探索、讨论、概括、总结,实现了自主学习,这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比的意义,使学生不仅获取了新知识,也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最后介绍黄金分割的知识,让学生有更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2、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3、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4、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教学难点:把两种量组成比,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求比值。课学准备:制作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1、老师请问同学们我们班有多少男生?又有多少女生呢?(学生回答老师板书:男生:25人,女生:18人)问: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应该怎么算?*学生:男生是女生的几倍?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老师板书:刚才我们复习了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列成除法算式进行计算,但是要注意谁和谁比。比较的顺序要按要求进行,不能颠倒。2、多媒体展示我国奥运健儿在第28届雅典奥运会颁奖台上的风采和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问:你有什么想说的?出示一面国旗长3分米,宽2分米问: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应该怎么算?*学生:男生是女生的几倍?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老师板书:3、揭示课题其实要比较长与宽的关系,除了用除法计算外还有一种新的比较方法,这就是比。二、教学新课(一)理解比的意义1、引导学生说出第一个学习目标教师指着课题提问:同学们要学习“比”,你想要学习什么呢?(*学生:什么是比?比是什么?什么叫比?谁和谁比?)师:看来同学们都迫切的想知道比的意义是什么?(板书)比的意义2、比的意义的初步感知(1)师:刚才我们列式可以求出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指着黑板)追问:3÷2求的是什么?是国旗的什么和什么比较?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长和宽比也就是几和几比?师:3÷2我们又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3比2。谁愿意再来说一遍*(让两至三学生学着说)(同样方法教学2÷3)师小结:我们用除法可以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也就是说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两个量的比。(2)教学例题1、出示一张运动会小明跑步的照片:“体育节上小明跑100米用15.7秒”提问:这里已知哪两个数量?可以求出哪个数量?怎样求?*学生回答并列式(师板书:100÷15.7)2、说明:100÷15.7用除法求出了这辆车的速度,它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我们还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把它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15.7。(板书)(先点名)追问:100÷15.7表示什么?还可以怎么说?*学生回答并列式计算老师板书:3、问:能把刚才复习题中的问题改用“比”的说法吗?*学生练习说:男生和女生的比是25比18女生和男生的比是18比25??4、出示两题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25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2、张阿姨用24元钱买了8千克苹果,平均每千克苹果多少元?学生回答并列式计算并改写成比的说法。5、概括比的意义启发学生观察板书,相互讨论。*学生活动组织:①仔细阅读黑板板书。②同桌互相讨论。③指名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屏幕显示:“︰”是比号,读作“比”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二)比的读、写,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1、指导自习课本第52页下三行和53页上九行*学生自学2、自学提纲:*检查学生自学情况①“比”如何读、写?比有几种书写形式?②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③怎么求比值?④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⑤比的后项能不能为0?为什么?3、根据比、分数的关系,3∶2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为,但不是分数。仍读作3比2。23*学生练习把25∶18、24∶8写成分数形式并让学生读一读。②比的后项能为“0”吗?为什么?5、这三者有何区别呢?(可让学生观察关系表,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可以教师加以说明)6、填空:(1)3÷7=()()=()∶();a∶b=()()=()÷()(2)体育节上,老师买来15瓶橙汁用去30元,橙汁的总价和数量的比是():(),比值是(),比值表示()三、巩固练习1、(1)写一个比值为的比(2)如果甲数是乙数的3倍,可以说成()与()的比是()。或说成()与()的比是()。2、讨论题:小强的身高1米,他爸爸的身高是173厘米,*1、学生练习。21小强说他和他爸爸的身高比是1︰173,对不对?如果2、集体评讲。不对,你认为是多少呢?3、判断:(1)六年级小刚的跳远成绩是2米,三年级的小明的跳远成绩是110厘米,他们的成绩比是2:110()(2)1500米长跑,王成用6分,张静用8分钟,他俩的速度比是6:8。()(3)大卡车的载重量是5吨,小卡车的载重量是2吨,大小卡车载重量的比是。()(4)如果a是b的3倍,那么a与b的比是1﹕3。()(5)小强的身高是1米,爸爸的身高是173厘米,小强和爸爸身高的比是1﹕173。()4、比一比,哪一杯更甜?第一杯糖和水的比是1:20;第二杯糖和水的比是1:25;第三杯糖4克,水100克。5、拓展应用(1)1978年前我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是100元,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现在我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2100元。现在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与1978年前的比是(),比值是()。这个比值说明了什么?量之间的比。6、(1)点击新闻:在最新一轮世界杯预选赛中,阿根廷2:0战胜秘鲁。讨论:既然比的后项不能是0,而足球赛中常出现的“2:0”的意义是什么?它是一个比吗?7、看谁会动脑筋(2)你能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寻找合适的量,自己提出多种多样的问题,并说说这些量之间的比。25动脑筋,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寻找合适的量,自己提出各种问题,并说说这些小明今年12岁,是六(1)班学生,该班共有42个学生;小明爸爸今年38岁,在保险公司上班,年薪15000元;小明妈妈每月工资800元,她所在单位有职工24人。7、课后阅读四、师生总结1、对照板书,进行课堂总结。2、介绍“黄金分割”的知识。(师课件出示一些图案和画面加以说明)古希腊著
本文标题:人教版比教学设计与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7748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