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样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样例【导读】这篇文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样例”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一、教学目标:1、扫清字词障碍,积累好词佳句2、学习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3、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对环境作具体、真切的描写写法4、理清文章结构,理解文章主题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对事物的准确描摹、对动作的准确表达及写作思路的条理性。三、教学难点1、理解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初步了解插叙。2、揣摩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理解其中一些重要的词语。3、引导学生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四、教学过程(一)导语:在我国漫长的文化长河中有许多文豪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篇章,鲁迅就是其中伟大中的一位。有哪些同学能将你所了解的有关鲁迅的知识和同学交流一下。(二)、作者及作品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本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最初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19期上,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9篇1起编入《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曲谱写幼年往事的优美乐章。在这一脍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为人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鲁迅读书的地方。(三)、学生朗读课文,并注意下列字词菜畦桑葚攒斑蝥秕谷蝉蜕倜傥竹筛书塾(四)、赏析文章第一部分{1—8段}第一课时第一部分内容分析:1、请学生复读第一部分,读完后合上书,思考: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生活片段?———雪地捕鸟,美女蛇的故事分析:7、8段,请学生朗读2、谁能说说如何在雪地捕鸟?———把关键词划出来:扫开„„支„„撒„„系„„牵„„看„„拉„„罩,这些动词准确而生动地记叙了捕鸟的全过程。3、捕鸟的成果如何?———不好。性子太急:“我却不大能用,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4、写这些说明了什么?———说明孩子捕鸟,乐在“捕”不在“鸟”——在于捕之有趣,不在于鸟之多少。写捕鸟活动就是为了说明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无穷乐趣。从结构上说,暗暗地呼应了开头“乐园”5、写百草园的生活除了“我”“闰土父亲”外,还有谁?———长妈妈。她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美女蛇的故事。这是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民间传说,谁能来讲一讲?写美女蛇故事的作用是什么/———这个故事符合儿童喜爱惊险故事的心理,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Δ谁能再讲一个关于蛇的传说。例:白蛇传6、回忆童年生活,为什么回忆百草园?———那时却是我的乐园7、说百草园是乐园除了雪地捕鸟和美女蛇的传说增添趣味外,还体现在哪?———百草园有吸引人的景物8、作者怎么写景?———用了一个特殊句式:不必是„„有不必说„„单是„„作用:——更突出了百草园具有无限趣味,既然“单是”所指这一点,已经趣味无穷,也就使人感到园中的乐趣到处皆是了。请同学们仿照这个句式造句。9、课文是从一个孩子的眼光来描写景物的,我们不难看出童年时代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来)———从他用手按住斑蝥的脊梁看烟雾从后窍喷出的神态到接连不断地拔起何首乌的动作,可以看到童年的“我”是个贪玩、淘气、逗人喜爱的孩子。(五)、小结:第一部分从见到的景物,听到的故事,捕鸟的活动等三个方面具体记叙百草园给“我”的乐趣。(六)、课后作业课外阅读《朝花夕拾》中反映鲁迅童年生活的一组散文,并且思考这些生活经历在童年鲁迅的成长过程中可能会有哪些影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2[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了解鲁迅及《朝花夕拾》2、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境的写法;体会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3、学习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的精神第一课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介绍作家作品;掌握字词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3、分析“百草园”的内容[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童年是一首歌,节凑活泼欢快;童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多姿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请你谈谈你对美好童年生活的记忆吧(学生活动)下河捉泥鳅,上树抓知了,采摘邻居家的花儿,偷尝隔壁家的枇杷,或是在树林间捉迷藏,在春天里放风筝„„今天,让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世界,体味童真与童趣板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简介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勤奋工作的一生。是我国现代文学中一笔巨大而宝贵的财富,也是极其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夕拾”喻指中年以后回忆往事,写成文章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了解文意2、正音正字确凿záo菜畦qí攒cuán油蛉líng桑椹shân斑蝥máo珊瑚shān蟋蟀shuài敛liǎn脑髓suǐ人迹罕至hǎn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传授shîu书塾shǔ宿儒rú蝉蜕tuì厥士juã窦dîu盔甲kuī人声鼎沸dǐng倜傥tìtǎng绣像xiù拗ǎo锡箔xībï金叵罗pǒ3、学生结合标题和文章内容,探究写作思路明确:从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可以捕捉到一些信息,“从„„到„„”表示这篇课文以空间的转换为序,大致包括“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部分的内容并让学生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起止段和过渡段四、研读课文第一部分1、点生读1—8自然段2、小组合作探究:①哪句话总领了这部分的内容?明确: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②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明确:优美的景物——乐景我的乐园美女蛇故事——乐闻雪地里捕鸟——乐事③百草园中景物繁多,作者是怎样匠心独运,把景物描写清楚传神的?明确:a.写景顺序清楚;(先概说:静物、动物,后细说:动物、静物)b.写景既抓住景物特点,有符合儿童心理;c.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冬皆备④文章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⑤找出描写捕鸟动作的词,并说说这一连串的动词有什么表达作用“扫、露、支、撒、系、牵、拉、罩”一连串的动词,准确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出孩子们兴奋惊喜之情,及从中感受到的无穷乐趣五、小结,布置练习1、同学们小的时候,都捕捉过小昆虫或玩过各种游戏请模仿鲁迅先生描写冬天捕鸟使用一系列动词,也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描写你亲自参加过的一种活动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二课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分析“三味书屋”的内容2、探究文章两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文章主旨[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课文第一部分写百草园,作者紧扣“我的乐园”来写,充溢着生机和活力慢慢地,“我”长大了,不得不离开“我的乐园”,被送进了“三味书屋”请大家齐读第9自然段请认真体会作者的情感,畅谈读此段的感受明确:“也许是因为„„,也许是因为„„,也许是因为„„都无从知道”作者连用了几个表推测语气的“也许”,说明“我”不知道被送进私塾的原因作者其实并非不知道,之所以这么说,是为了表现“我”我对百草园的深情眷恋和被迫离开它时的依依惜别之情,“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和木莲们!”流露出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和留念二、师生共同研读“三味书屋”部分1、学生自由读这部分的内容2、小组合作探究:①作者选取了哪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私塾教育?其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私塾教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如何评价私塾教育,你满意现代的学校教育吗?③课文一二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④文章表现了怎样的主题?3、小组交流展示①选取了三个片段,真实地再现了私塾教育提问“怪哉”虫一事,可以看出私塾教学内容的陈腐落后;到书屋后面小园去玩,寻找读书以外的乐趣,反衬私塾教学生活的单调;偷着做游戏、画画儿,进一步表现出私塾教学效果的低下作者借此表达了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私塾教育的不满,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和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②要肯定私塾教育在历史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它存在的价值,又要看清私塾教育的不足对现代的学校教育也要辩证的看待③结合课后练习一分析,认同第三种看法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前后描写没有形成对照,他们在叙述格调上是浑然一体的,都是为了表现对儿童时代生活的回忆和留念④本文通过对百草园及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三、体验与反思,畅谈童年之乐童年是美好的,请用形象化的儿童语言说说自己快乐的童年(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较好的在全班交流)四、课堂小结如果说人生是一首诗,那么童年是其中最耐人咀嚼的一节;如果说人生是一副画,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写意的一笔;如果说人生是一首歌,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动人的音符我们学习本文,不仅从鲁迅烂漫的回忆中感受了童真的美好,还可以学到作者高妙的写景叙事的技巧五、布置作业结合自身经历与体验,仿照本文结构,以“从„„到„„”为题,写两个生活片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3《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写作背景:《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1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写于1926年,当时国共两党合作掀起的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正处在高潮时期,同时革命也遭到封建军阀、帝国主义等恶势力的阻挠和破坏。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战士,在这一革命中当然始终战斗在革命的最前线,用手中的笔与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北洋政府诬陷通缉,1926年9月到厦门大学任教,遭到以校长林文庆为首的顽固守旧分子的排挤,在渴望战斗而不可得的新的孤寂与苦闷中于是“《旧事重提》”拾起童年的“带露之花──朝花”来慰籍自己此时“离奇和芜杂”的心情。集中6篇意在叙事而志在写人抒情,寄托了鲁迅的丰富而深沉的情感。尤其本文更是如此。2.教材安排:教材在以童年为主题的单元中,选这一名篇作为首篇,其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丰富情感,真是自己的痛年,另外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先驱,其文美在朴实诙谐幽默的语言,美在清晰的写作思路,简洁的写法,丰富的思想,这些内容也正是我们语文学科的重要学习内容,无疑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典范。3.关于本文的主题:值得斟酌的是,本文的主题一直有争议,长期以来坚持本文是对封建教育的批判,这一点我想是长期以来“左”的思想影响的结果,就本文的写作背景以及教材安排来看,我认为本文主题应定位在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回忆怀念的层面上,这是处理本文的难点之一。二、教学设计:据此并结合初一学生首次接触鲁迅作品的学况,将本文教学设计如下:教学目标:1.结合工具书掌握重要字词。2.学习认识鲁迅了解《朝花夕拾》,帮助理解课文.3.借鉴本文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多角度、融情于景景物描写的写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4.揣摩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增强语感。5.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珍视人生中亦真亦梦的童年。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对事物的准确描摹、对动作的准确表达及写作思路的条理性。2.对动作的准确表达及材料安排的条理性。教学难点:1.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初步了解插叙。2.揣摩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理解其中一些重要的词语。3.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教学方法:阅读、鉴赏、质疑、探究、合作以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思维表达能力。教学思路及课时安排:本文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习第一部分。第二课时研读第二部分,整体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主题,品味本文语言。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1.关于鲁迅这一大师你了解多少?(学生说一说)2.教师小结: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
本文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样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7750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