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听一节生态课堂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听一节生态课堂教学心得体会范文【导读】这篇文档“听一节生态课堂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生态课堂”心得体会1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态的旋律我的生态课堂心得体会顾名思义,生是活着的,有生命的,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长大;生又是学生。态是指形状、样子。生态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人的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教学情境,是人本主义的课堂,是一种珍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育氛围。教学氛围民主、和谐,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教师引导点拨与学生自主探究和谐统一,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知识得到积累,个性得到张扬,情感得到熏陶,思维得到培养,我认为这样的课堂就是生态课堂。下面我就结合生态课堂谈几点收获:一、生态课堂应立足于生本在课堂教学生态中,学生是最基本、最活跃的细胞,学生在课堂上要渡过自己的几年、十几年的时光,这时的课堂体验再也不只是知识本身,更是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在这段时间中,学生不仅要为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还应当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接受教育不只是为了升学和谋生,更是为了人格的完整,为了个人的终身学习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所以构建生态课堂,必须尊重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生态课堂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开发与使用课堂资源。一方面要开发课程资源与学生智力资源,把握重点,抓住重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法指导,使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再生资源,形成资源使用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及时利用课堂随机相生的生成性的资源,为学生的发展与资源再生预留一定的空间,创设与生态课堂相适应的和谐空间环境。例如,在一次听课时,内容是《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老师向学生展示的是这样三条信息:(1)我国的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22%;(2)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耕地的5%;(3)我国每年约有0.02%的土地被沙漠侵吞(含图)。要求学生谈谈读完信息后的感受。紧接着,出示:绿峰农场在毛乌索沙漠进行种树实验,情况如下:白杨,成活18棵;胡杨,成活22棵;长穗柳,成活46棵&&。整个百分数意义的学习和探究过程,深深植根于哪种树最适合在毛乌素沙漠生长这一现实的生态问题情境之中,问题解决了,在教学过程中百分数的意义学生也创造出来了。经历了这样的学习和探究过程,百分数解决了如此的生态难题而越发显示出其价值所在。在这样的学习和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刻领会了百分数的意义,在合作、交流、探究中能力得以发展、个性得以张扬,更汲取了一种生态的理性精神。二、生态课堂应注重于合作体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是将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以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只要我们教师本着生本思想,与学生紧密合作,异化现象才能得以矫正,学生才能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才能多一些难以忘怀的探索,多一些令人激动的发现,多一些印象深刻的交流,多一些心情愉悦的合作。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也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有义务给他们自我纠正的时间,让学生发现错误,学会从错误中学习;而不要随意打断、急于纠正,更不要挖苦、讽刺和嘲笑。同时,教师应用赞赏的目光及言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从而使他们不知不觉地融入到数学学习中。让他们懂得数学知识原来与生活这么接近,从而感觉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积极引导学生体验问题生成的过程,引导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如果说在体验中学习学到的是知识,那么,在学习中体验就是形成了技能。三、生态课堂应追求于愉悦课堂教学环境是否愉悦和谐,影响着师生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并部分制约着教学效率的提高。知识往往要借助情感这个媒介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收。课堂要尽量满足学生好奇、好学、好胜、成功的心理需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唤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信心,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授课时的眼神要亲切,态度应热情。教学目标的确定要适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要主次有别,层次分明,教学节奏要快慢得当。要注意消除课堂的紧张气氛,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发展儿从学童习中得到满足的良好情感,以便从这种情感中产生和形成一种情绪――即强烈的学习愿望。小学生如果在数学学习中经常获得了成功,就会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如果经常失败,那么他就没有学习兴趣,情绪消沉,缺乏热情。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满足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板演或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尽量体面,自豪地解答出来,课堂作业也要考虑大多数学生有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品尝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喜悦心情。四、生态课堂应适度介入载体进入现代信息社会,不难发现,教师教学手段的日益更新,如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堂上,播放一些课件可以增强数学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课堂练习的容量。但是,现实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也不容忽视,媒体使用不当,容易喧宾夺主,教师被课件牵着鼻子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反而影响着学生的创造潜能。何况生态的数学课堂强调低碳性,崇尚简单的学习环境,它不排斥一些必要的辅助教学手段,但讲究载体介入的适度性。一位教师执教《认识三角形》一课时,在判断任何的三条边是否可以围成三角形时,教师出示了课件:下面每组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为什么?四组依次是6厘米、7厘米、10厘米;6厘米、3厘米、10厘米;3厘米、7厘米、10厘米;14厘米、8厘米、3厘米。学生初次判断后,对于第三组有了争执,有的认为可以,有的认为不可以。教师先让学生利用小棒操作,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学生的意见还是不太一致,接着,教师用课件演示了3厘米、7厘米、10厘米一组为什么围不成三角形的过程,学生终于信服了。而最后一组,学生一下子判断出不能围成三角形。那么,如果最长的一条边可以变化,怎样就可以围成三角形呢?教师不断追问着。说着,教师出示了三根小棒的实物,拿起了剪刀,开始剪,学生睁大了眼睛。教师趁机指名一生上台来操作,当14厘米依次减少到13厘米、12厘米、11厘米、10厘米、9厘米、8厘米&&,其余学生似乎有了新的发现,他们的发现不是可以围成三角形,还是不可以围成三角形?他们在思考,此题中,当两条边8厘米、3厘米固定后,还有一条边可以有多少种情况。从这个环节的设计,可以看到载体介入的适时、适度和实效性。由于前面的教学环节中,学生根据动手操作的经验,已经获得了给予任何三条边,并不一定都能围成三角形的初步印象。但是,怎样的三条边才能围成三角形呢,学生的概念并不清晰。于是,在判断时,教师先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凭借给予的数字来直接判断。而最后一个习题中,给出的是14厘米、8厘米、3厘米,在出示实物可以改动最长边的情况下,教师利用直观演示,让学生观察思考,进而真正把握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短关系。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完美结合,媒体的适当演示,突破了教学难点,而师生简单的动手操作,却激活了学生的思考,在生生和师生间进行了互动交流,既验证了课本的结论,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可见,生态的小学数学课堂,载体的介入是适度的,它是有效研究的参照系。总之,生态课堂的形成就像是链,链是一个个环做成的,最终表现出来的是环环相扣,生命不止的循环。在这个循环系统中,学生和教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得到自己的需要,学生获得的是关爱、机会、知识、方法、信心、帮助&&,教师获得的是享受、回应、提升、成就&&,师生共同获得的是欢乐、收获、信心,是生命的自由成长。让我们一起营造生态的氛围,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享受学习生活的幸福的精神之旅。初试生态课堂教学心得体会2初试生态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瓦窑明德小学冉发斌2012年4月初试生态课堂教学心得体会自本学期来,随着我校“以赏识教学模式为切入点,努力构建生态课堂的实效性研究”课题的开展,我参加了此项研究活动。活动中我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积极参与各种交流、研讨、上课、听课等活动,使我感到,生态课堂的关键就是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我们的课堂应该是讲求实在、讲求有效的课堂,因为这样学生既能学到并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又能达到教学目的。下面我想把我以生态课堂为理念指导,如何构建有效地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体会、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一、有效课堂的实现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1、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我们每个教师对教材要有一个整体认识,把握好教材的体系、结构、内容、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班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划好教材上知识的呈现方式,认真备好课,上好课。可是真的是说来容易做起难,往往是一节课上完总觉得有这样那样的遗憾,说到底还是我们没把握住教材的编写意图,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大家都是在摸索,有时还会犯穿新鞋走老路的毛病。记得我在讲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计算这节课的时候,看完参考书我觉得这个内容和以前的老教材没啥区别的,只是把以前表格式的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改成了情景,由学生看完情景自己说条件,然后根据条件提问题列式解答。于是我就按照原来教学的那套方式来进行,结果我发现课堂气氛很沉闷,学生也不能按照我的要求去说条件问题,效果不灵,下课后我就反思了,怎么回事?上第二节课的时候我改变了方式,不再提条件和问题了,每道题都让学生看文字后闭着眼睛想情景并根据眼前想象的情景来提问题,忽然我就发现课堂气氛活跃了,举手的学生也多了,效果比第一节课好得多。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把握教材,理清教材的知识点、重点、训练点和拓展点,最后理出一个更为合理更加贴近学生和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方法。2、学生与教材的关系让教材更加贴近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是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学要“以人为本”。要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就应该把握好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能忘了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都是有思想的,作为老师别老是高高在上,有时需要我们放下架子,要装着不懂,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是主人。3、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么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这比什么都重要。孩子因为喜欢你,他们就会在你的课上表现的特别的积极,不管你让他们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很好的去完成,师生间有了默契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益。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计一个新颖的有趣的情景怎样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起来?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在思考也是不断在实践着的事情,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点就更为重要。他们好说好动,精力分散是低年级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因此,一个好的开头往往就能把小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你的课堂中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总是想方设法去寻找、挖掘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题材,比如:现有的课件,教学参考以及任教过的老师的教学反思等,尽可能的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以此来达到有效。记得那是教学“10的认识”时,学生们都认识知道了10,可我们书本上还是有这个知识点,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能饶有兴趣地听课从而使得我能很好地开展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开头:我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我自己配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学生一个个瞪大眼睛看着我操作,这时我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效果出奇的好。三、从练习谈有效。练习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授还是复习课都离不开它,同时也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巧技能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的课堂练习的设计尽量做到:少而精;具备典型性;能集中体现教学内容的精华;题量适当
本文标题:听一节生态课堂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7766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