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汇集(精选8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汇集(精选8篇)【导读】这篇文档“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汇集(精选8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第一篇】一、教学目标:把握诗的资料和形式,整体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强烈的`情感,了解诗人独特的艺术气质。二、教学重点:把握诗的资料和形式,整体感悟诗的意境。三、方法:指导学生反复吟诵,以丰富翔实的课外资料填充诗歌的空白。四、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强烈的情感,了解诗人独特的艺术气质。五、方法:人手一份关于李白生平的资料和一组最能体现其创作个性的诗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利用多媒体屏幕投影讲述。(一)导入“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时隔10个世纪,在封建历史上的鼎盛时期,继披香草散步汨罗江的浪漫主义待人屈原之后,又一位才高气逸的浪漫主义诗人向我们款款而至。他是谁呢?先别急着翻课本,让我吟出他的诗句,我们来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天我们一齐要走近的就是写这首诗的作者——李白,诗文“一结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我们一齐来学习他的另外一首长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二)新课1、析题梦游天姥吟留别问:从诗题中我们对这首诗能够了解多少?听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表意见。总结:1:资料:梦游天姥2:形式:吟(回答出“吟”这一形式,学生会有难度,老师作适当的提示)3:资料:留别提示:在那里,我们又接触了一种古诗体,“吟”,那么“吟”是怎样的一种诗体呢,我们已学了不少古诗体,如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我们称这样的诗歌形式为“歌行体”,“大小长短,错综阖辟,素无定体”。那么“吟”是怎样的一种诗体呢?学完之后,我们能够一齐用自己的词汇去理解这种古诗体。此刻就让我们把问题搁一边。2、熟悉诗篇此刻我们一齐读诗,仔细品味诗人是否用了酣畅的笔墨来写“梦游天姥”呢?是否在与人“留别”呢?(1)朗读诗歌:学生齐读纠正字音,并给疑难字词作适当解释。(注:疑难字词已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利用身边的工具书,结合课文的注释。)叫一位学生在小黑板上注音:天姥:m瀛洲:yíng云霓:ní副虹,雨后天空中与虹同时出现的彩色圆弧。剡溪:shàn在嵊县境内,溪水名。渌水:lù清澈。脚著谢公屐:zhuó穿。jī鞋子。暝:míng日落,天黑。殷岩泉:yn雷声。如:殷殷其雷栗深林:lì通“傈”水澹澹:dàn波浪起伏或流水迂回状。訇然:hōng大声。青冥:míng深远。鸾回车:luán古代传说中的一神鸟。魂悸:jì因害怕而心跳。恍惊起而长嗟:jiē叹息。教师纠正。(2)此刻让我们一齐找出相应的资料。①从哪到哪儿诗篇是在记“梦游天姥”?学生回答:“海客淡瀛洲…………………………失向来之烟霞”(让学生看着书先自读一会儿,找出这部分资料)②那么从哪里我们又读出了诗人是在与人“留别”?(给学生时间仔细去找,因为答案在结尾处)答案:“别君去兮何时还”(请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3、着重阅读“梦游天姥”这一部分。学生齐读,教师引导:文章是记游,但与一般的记游不同,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了,不同在什么地方?这是“梦游”(引导学生全体作答)请一位学生找出点题的诗句(“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请一位学生作答)解释:“我欲因之梦吴越”请一位学生作答:因(表因果关系)之(代词)那么前文是作者游天姥山的原因。①我们一齐来赏析这部分诗文,思考是什么激起了诗人的游兴?朗读:“海客淡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解释:“信难求”——实在“或可睹”——有时从诗文中体会天姥山的形象:越人言云霓明灭连天横1五岳:与别山作比2赤城:浙江省天台县北,山名(3)天台:山名,在浙江天台北,与“天姥”相对六行诗既点明了天姥山的位置,同时突出了天姥山之高峻。超五岳,压倒赤诚,连绝高的天台山也只好倾倒在它的东南方。李白自青年时代就向往吴越的山水,曾在《秋下荆门》中就抒发了自己这份向往之情,“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天姥山的奇景瑰形激发了李白的游兴。那么诗篇起笔却没立刻写天姥山,诗人先写“海客淡瀛洲”,这样落笔是什么原因,“瀛洲”指什么?给学生时间思考。从“瀛洲”打开学生的思路。骄阳酷暑,我们向往去海边,那么对“东海蓬莱”会有所耳闻,这“蓬莱”相传是一座仙岛,上有长生不老药,当年秦始皇曾遣三千童男童女上岛采药,诗中所言的“瀛洲”为这东海上三座神山之一,还有一座是“方丈”。来往海上的人淡起仙人居的瀛洲,印象中是烟雾缭绕,波涛迷茫,实在难以寻求。以此山的难求来映衬天姥山的实在。虽然高耸入云,但确实有其山,云开雾拨之后还能真真实实地睹上一面,所以诗人期望自己踏上此行。齐读这一部分,这是诗人入梦之缘。②那么让我们随着诗人的想象,一齐进入他的梦游世界。诗人是如何来到目的地的?答案:“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镜湖,即绍兴鉴湖诗人渡过镜湖,在月的映照下,来到剡溪。有诗云:“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到了剡溪,诗人已到了天姥山的入口。“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相传晋朝以前,那里人迹罕至,只有汉时的刘晨、阮肇入此山采过药。到南朝时,淝水之战中曾立下赫赫战功的谢玄的孙子到浙江永嘉来任太守,此人喜遨游山水,永嘉恰巧山秀水灵,所以任职期间游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当时从会稽到永嘉地区,须穿越新昌,天台地区,此地丛山峻林,茂林修竹,而性喜山水的太守开始伐木取径,直到临海。风光绮丽的天姥山正处这险要地段,因而名声大振。李白追慕前贤高情雅致,神思飘飘,深入了天姥山。“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谢公屐:据载,谢灵运游山时所穿的木屐,上山时去其前齿,下山时去其后齿)③诗人立在了前人开拓的古道上,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读出相应诗句。(让学生寻找)答案:“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看到)“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听到)诗人想象中的天姥山:山高、路崎岖、奇花异草迷人眼,泉声殷殷如雷鸣,清猿长啼,天鸡空中啼明,幽深寂静,使人站粟。正在此时,忽然“列缺霹雳,丘岳崩摧”,眼前出现了另外一个世界。在那里,诗人看到了什么?(学生在诗文中寻找答案:“青冥浩荡不见底,甘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上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情到酣处,诗人的想象纷至沓来。青空寥落,深不见底,金银台上,日月照耀,金碧辉煌。神仙排云而出,身着云霞般华美的衣裳,乘清风,纷纷而来。老虎鼓瑟,鸾鸟拉车,仙乐阵阵,车声辚辚。众仙像麻束一样列队立在金银台上。诗人神游八极之表。忽然“魂悸以魂动”,诗人梦中觉得心中悸动,恍恍惚惚醒转过来,口中仍发出惊叹之声。——梦已醒“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只有睡着时候垫的枕席还在,梦中的烟霞胜景已全部消失了。梦已尽而思无穷。小结:诗人因越人传说天姥险峻绮丽,而起游兴,还未启程,已先梦游,情到酣处,仙境忽现,虚境之中又生幻境,使读者随着诗人的笔触摇曳生情,起伏跌宕。此刻就让我们一齐来朗诵这一部分诗文。(4)“梦游天姥”,诗人极尽想象,直到眼前烟消云散,诗人才又回到了现实之中。现实之中的诗人是如何状态呢?让我们一齐来读诗文的最后一部分:“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学生讨论,能够结合已学诗词、已知的关于李白的知识,并教师带给的关于李白的诗赋及生平资料(见附稿二),鼓励学生回答。把学生分为四组,分组讨论:带给资料:①李白诗赋《大鹏遇希有鸟赋》仗剑远游至江陵遇道士司马祯时作《行路难》(三首)天宝三年(744年)离开长安时作《将进酒》天宝十一载(752年),时诗人已五十二岁,自长安放还历九载时作②李白生平资料出生——辞亲远游,仗剑出蜀——第一次南北漫游——长安——第二次南北漫游讨论结束,教师提问:(1)根据带给的资料我们来推测此诗大约创作于李白的哪一段时期?参考答案:赐金还乡,东游梁宋、齐鲁,即将南下剡中,开始吴越之游之际。为什么?参考答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眼”,从这一诗文中读出。“摧眉折腰”,当指在长安生活这一时期得出的的体会(引导学生回答)(2)你们是如何理解这饱蕴诗情的两行诗句的?这一切在你的心目中叠合出了诗人怎样的艺术形象?(四组学生畅淡)参考:长安曾是李白一生的向往,在那里,诗人寄意壶酒,布衣供奉翰林,曾令龙巾拭吐,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在那里李白因一曲《乌栖曲》得到了“四明狂客”贺知章的赏识,为其解金龟换酒,极尽荣华,肆意放诞,然而熙熙攘攘,闹闹哄哄的帝都亦但是如此,外戚专权,同僚争权,诗人无意留恋,诗人宁愿选取自己的生存空间,选取放鹿青崖,踏寻名山,释放自由与率气。“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让我们想到了东晋时候“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彭泽小令陶渊明,他终辞小令一职,最后躬耕南亩。这一切在我们的心目中叠合出了一位傲视权贵却又才华横溢的诗人形象,诗人气质不俗,潇洒浪漫,富于幻想充,对自由充满向往。(三)收拢对整首诗的理解,回答课开始时对诗题解析时留下的一个问题,“吟”是怎样的一种古诗体?提示学生:主要从形式上去思考这个问题,罗列出学生能从这首诗中获得的信息:①字数不定,有四言、五言、七言、九言,随诗人情感起伏而变化。四言处:“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无石扇,訇然中开”,字字铿锵,词激意急。七言处:“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简单畅快杂言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余韵袅袅。②压韵自由,能够换韵这首诗时而两句一韵,如“城”和“倾”,时而四句一韵,如“溪”“啼”“梯”“鸡”等。请学生再找出几处压韵的地方:如“巅”、“烟”、“山”和“颜”;“摧”、“开”和“台”;“下”和“麻”;“嗟”和“霞”转韵达十二处之多。③对仗无严格要求,此诗中出现的对仗处为“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这样的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教师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对“吟”这一文体再作适当补充:原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资料多有悲愁慨叹之意。李白采用这一形式,自出新意。与“歌行体”相似,适宜歌唱而着意追求声音和谐,形式自由。布置作业(一)抄写小黑板上的生字、生词,背诵这一首诗。(二)阅读余光中的诗歌《寻李白》,完成思考题。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人论世,把握诗歌主旨;2、领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体会李白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3、掌握诗中的文言字词。二、能力目标1、反复诵读,背诵全诗;2、学习运用比喻、对比、衬托、夸张、联想等手法和多变的句式来表达奔放的思想感情,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三、德育目标学习诗人不与权贵同流合污,追求独立人格的精神[教学重点]1、领会本诗的浪漫主义风格;2、感受李白的人格魅力,学习他追求理想,勇于进取的精神,和他不与权贵同流合污,追求独立人格的精神。[教学难点]反复诵读全诗,把握内容要点;结合诗人经历,体会全诗主旨。[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法[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目标]了解作者和诗歌的写作背景;疏通词句,熟读全诗。[教学过程和要点]一、导入新课由学生回顾李白的生平、经历、名句导入。二、解题“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成为乐府诗的一种体裁。“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梦游是借“别”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意向。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旧体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后来人们袭用唐人的说法。《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等都是古体诗。三、写作背景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
本文标题: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汇集(精选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7782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