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热选】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热选】【导读】这篇文档“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热选】”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第一篇】教材简析:《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佳作。作者以及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段生动地勾画出香炉峰瀑布在阳光照耀下飞奔直下的动人情景,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表现了他对祖国河山的深切热爱。诗的开头写香炉峰的壮丽奇观,为瀑布先渲染出一幅色彩绚丽的背景。在阳光照射下香炉峰上生起了紫色的云烟。接着笔锋一转进入主题,“遥看瀑布挂前川”,这是作者远望瀑布的情景:白色的瀑布从峰顶上的紫烟中喷涌而出,直挂在苍翠的香炉峰前面,在阳光、紫烟、绿茵的掩映下,瀑布既显得雪白如练,又是银光闪烁。整个景色非常丰富多彩,清丽奇巧。紧接着诗人以夸张比喻的手法极写了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把瀑布的流势之速、声响之洪、气势之磅礴、色泽之鲜明完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全诗气势雄伟壮阔,构思奇特,可谓古今之绝唱。教材选编这首唐诗的主要意图,一是丰富学生古诗的积累,从唐诗中受到熏陶感染,培养语感;二是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祖国山河壮丽,感受大自然之奇美,是围绕单元主题所选的精心之作。学情简析:随着“书香校园、诵读经典”系列活动的开展,二年级小学生均可以背诵二十首左右的古诗。《望庐山瀑布》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能够背诵,但由于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学生对于对诗意不能完整把握,诗人的情感和诗中的意境更是知之甚少,或停留在表面。学生很少接触过瀑布面对与瀑布的壮美不容易体会。设计理念中国古典诗词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贯穿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之中。《语文课标准》对1—2年级的“阅读”目标中有一条是“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从这一目标,我们体会到在低年级古诗的教学要尽量避免逐字逐句的教学,要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开展想象,理解诗意,领悟内蕴。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诗体图画,声效启迪,背景音乐为学生创设美的情景,引导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培养语感,领悟古诗中所蕴涵的意味。通过教师一次次的引导及指导,让学生一步步地走进“诗”意,使他们达到身临其境的妙感。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理解诗意。教学难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古诗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教学目标:1、认识“庐、瀑、炉、疑”四个生字。会写“炉”等三个字。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3、积累古诗,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准备:(学生)预习,查找李白资料,积累李杜诗篇。(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一、积累读,导入揭示诗题。1、课前活动:我会背古诗。(学生展示会背的古诗。)2、了解诗人,解题读题。(相机认识生字“庐”“瀑”)3、观看视频,导入新课。媒体使用:播放庐山风景画卷,师配乐解说:庐山,是我国享誉古今中外的名山,雄踞于江西省北部,一山飞峙,斜落而俯视长江,山青水秀,景色泛胜。这儿的山,这儿的雾,这儿的飞流瀑布吸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诗人苏轼漫游庐山时曾感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师问:你能用怎样的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庐山?过渡:庐山是一幅充满魅力的天然画卷,是大自然造物的杰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设计意图:展示背诵,开始新课。给学生充分的成就感。学生在情致盎然地背诵李白诗歌的气氛中开启诗题,在媒体的音画效果中,走进庐山身临其境,情景交融为本诗学习做好准备。)二、初试读,识字读通诗句。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2、学习生字,交流方法成果。指导写字“炉”字。3、展示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初步读出古诗的节奏和味道。4、范读引领:让我们来仔细听听播音员的朗读吧。媒体使用:出示本课的生字,形式多样,直观丰富地引导学生识字写字,学生读顺全诗之后,播放范读音频,为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提供示范引领。(设计意图:第一次初读过程中,以读通读顺为基本要求;这一环节学习重点是识字写字,完成本课预设的教学目标一。在此基础上,学生达到正确、通顺地朗读古诗,初步感知古诗大意。)三、细研读,入境理解诗意。1、自学解诗:合作交流,相互讨论,说说诗句的意思。2、小组汇报:你读懂了什么?3、画中悟诗情。(在情境理解中,教师简笔成画。难点教学预设如下:)①、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香炉:这里香炉指的是庐山上的香炉峰。形状上尖下圆,经常有云雾笼罩,就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所以人们为它取名香炉峰。相机理解“生紫烟”、“遥看”、“挂前川”这些词。小结:这短短的七个字就为我们勾画出一幅人间仙境般的美景。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师:故意将瀑布画成弯的。问:老师吧瀑布画得漂亮吗?生:提出质疑,引出“飞流直下”出瀑布水流速度很急、很快。师继续作画,抓“直”,我该画多长呢?(三千尺)师:瀑布真的是从三千尺的地方落下来吗?我们这一层楼房大约有十尺,这样计算,三千尺也该有三百多层吧,这世界第一高楼也没这么高呢?那诗人为什么要这么写呢?引导理解:“三千尺”是夸张的说法,也是李白诗歌的风格。引导学生联系旧知,如“挑花潭水深千尺”等加以理解。小结:这就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阿!他的笔下才会出现这么奇丽的夸张啊!让我们齐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导朗读,体会瀑布之壮美。4、诵读小结。(设计意图: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通过诗画结合,入情入境,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使这一层次的研读能达到感情表现的要求和提升。)四、品味读,想象领悟诗韵。1、配乐诵读,创境想象。2、观看瀑布,激发联想:此刻你就站在这样的瀑布前,陶醉在这样壮美的大自然中:你好像看到了——你似乎听到了——你仿佛感觉到——你在内心赞叹到——3、熟读成诵,积累名句。媒体使用:优美的古筝音乐,使学生的吟诵更富韵味。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然后播放瀑布图片。让学生的想象转化为现实,避免以课件画面先入为主而失却文本体验的遗憾,这样,更好的使多媒体和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既体会到诗词之风韵,又领略自然之壮美。(设计意图:欣赏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配乐朗读,感受景美诗美情美,激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突破难点,巧妙结旨,用心诵读,熟读成诵。)五、拓展读,升华激发诗情。1、教师小结全诗。在精练的28个字当中给我们无尽的想象空间。红日、青峰、紫烟和白瀑,色泽鲜明,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有景有情。2、拓展阅读李白名句,进一步了解这位浪漫主义大诗人。3、拓展实践。①、自学预习:总结古诗学法,引导学生用本课积累的“读-说-画-背”的方法学习另一首古诗《绝句》。②、推荐阅读:登录洋县教育资源网,阅读其余文人墨客描写庐山的诗作。媒体使用:出示李白的诗句进行拓展阅读,感受杜甫诗中的李白,再次感知李白夸张豪放的诗歌风格,激发学生热爱经典诵读经典的热情。(设计意图: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初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激发对古诗的热爱和兴趣。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走出课堂,却走进诗的宝库,走进大自然的广阔中。)板书设计:望庐山瀑布李白读—说—画—背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第二篇】目标1。,会认庐,瀑等生字。2,能借助课件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的意境。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重,难点理解诗意,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准备:课件时间:一课时过程:一,导入师:宋代诗人苏轼漫游庐山时曾感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向我们展示了庐山的神奇秀美。今天,我们再跟随唐代诗人李白,去领略庐山的迷人风光。二,学习古诗1,读古诗,知作者(1)(课件)出示古诗——自由读(2)简介作者2,二读诗,划节奏(诗的美,在于它的格律美……)(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划出节奏(2)交流点拨(3)齐读古诗(读出节奏)3,三读诗,明诗意(诗的美,更在于它的意境美……)(1)默读,借助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2)小组交流(3)集体交流,点拨疑:怀疑引导学生总结理解诗意的方法:补(添),换(调换词序)(4)是的,一峰一瀑就如此的神奇,引人无限遐想,难怪乎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对庐山称赞不绝!让我们也一起来赞一赞吧!——齐读古诗4,四读诗,悟意境(诗的美,在于它的含蓄,在于它的凝练)过渡:诗的美,美在语言优美,诗的美,美在诗情画意,精练的28个字给我们无尽的想象空间,请闭上眼睛想象,听朗诵,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1)范读古诗(配乐),生闭目倾听,想象画面(2)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脑海里浮现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3)出示庐山风光片(图片),生欣赏让我们欣赏一下庐山是不是想象中如此美丽。(4)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配乐)5,五读诗,背诵吟庐山的美,在于它的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山;在于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水。——生齐读古诗唐代诗人李白只用了二十八个字,就让我们深为庐山景色的美丽,壮观折服——生齐读古诗读了李白的这首诗,我们怎能不去庐山走一遭呢——生齐读古诗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许多诗人都用优美的词句去赞美她!今天,就让我们以庐山为起点,去游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感受如画的江山吧!——生齐背古诗6,拓展诗,升华情(1)我们的祖国,江山如画,历代诗人为之陶醉,并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像这样描写祖国山河的古诗,你还知道哪些(2)学生交流背诵。7,小结8,作业(1)背诵并默写《望庐山瀑布》(2)搜集更多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积累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第三篇】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2、朗读、背诵课文,并能默写。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对瀑布及大自然产生向往之情。4、借助字典、注释、插图,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与小组同学合作学懂古诗。5、培养信息搜索、加工的素养。二、教学重点、难点感受瀑布飞流直泻的壮观景象。三、学习准备1、从课外书籍、网络收集李白的生平、诗作的背景资料。2、从课外书籍、网络收集瀑布的视频、图片、诗歌、文章。四、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简介李白。1、这节课我们要去游山玩水,欣赏瀑布飞流直写的壮观景象,与我们同行的还有一位唐代著名诗人。(示图)看,这为仙风道骨的是谁?(李白)2、你知道李白生平的什么事情?(二)借助媒体,感受瀑布景美。1、各位,我们的行程开始了,现在我们来到江西庐山,观看香炉峰顶留下的瀑布,看完谈谈你的印象。2、放视频,学生观看。3、学生各抒己见:你感受到的庐山瀑布什么样?4、面对如此美景,李白情不自禁,吟诵起来:日照香炉生紫烟……5、诗中描绘的景美吗?你也打开书来自由读几次吧!个别读、齐读、指名读(三)填散文诗,理解诗意。1、老师读了李白的诗歌也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散文诗,但有些词语需要你们帮忙填写。2、出示小组学习要求,并齐读。讨论预习中不明白的词或诗句,借助字典、插图、注释、扩词、换词等方法理解诗意。a多种方式美美地读,感受李白心情的变化。b四人小组设计朗读,读出李白的情绪变化。c小组表演读,可以加上动作来读。(四)比较图画,畅谈感受。1、分别上网查看五彩池、大海、瀑布的图。用一、两个词形容你对它们的感受。2、再次朗读感受瀑布的壮丽、势不可挡的气势。(五)欣赏瀑布组诗。1、谈话:瀑布的气势如虹给李白留下深刻的印象,它以浪漫的艺术情怀,夸张神奇的想象,为世人留下一曲瀑布的千古绝唱。其实,对瀑布情有独钟的还有许多作家,同学们可以到瀑布组诗栏目中选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去欣赏去读。2、学生欣赏瀑布组诗(每首诗配图)。3、生汇报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六)欣赏不同风格的瀑布,写下小李白的诗。1、学生在网页浏览,欣赏黄果树、尼加拉瓜等瀑布。2、在小李白的诗栏目中留下赞美的诗句。3、共同评价,欣赏同学的作品,看谁的想象丰富、神奇,看谁能展现瀑布一泄千里的英姿。(七)欣赏瀑布曲。(八)总结:你们喜欢瀑布吗?其实大自然的美无处不在,希望你
本文标题: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热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7824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