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3篇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3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3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1一、案例学校表现介绍徐x,女,14岁,初一。父母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学习,所以她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我是她语文老师,开学后,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徐露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1、行为方面1具有我行我素、自负、嫉妒心强、攻击性强等不好的品行。2和同学交往时特别要强,一点点小亏都吃不得,有一点小小的矛盾和摩擦就会对同学大吼大叫,甚至拳打脚踢。2、学习方面1学习成绩差,做事懒散,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习惯差,常因贪玩而耽误学习,经常欠交作业。2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持久性,组织纪律差。3、性格方面同学都嫌弃她,不愿与她交朋友,导致她的性格越变越郁闷、也越来越暴躁。逐步成了班级活动的边缘人。二、案例家庭背景调查徐露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没有固定收入,长期在广东打工,基本上很少过问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只留下她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而爷爷奶奶文化很低,重养轻教,对于她的任何要求不管有理还是无理的都满足,却从未指导孩子的学习。在爷爷奶奶的娇生惯养下,徐露养成了我行我素、自负、嫉妒心强、攻击性强等不好的品行。她的学习成绩非常的差,性格越变越郁闷、也越来越暴躁,逐步成为了班级活动的边缘人。三、个案分析、处理(一)原因分析:徐露是一名留守儿童,在爷爷奶奶重养轻教、娇生惯养下,正处于认识人生关键时期的她由于不能得到父母的关爱以及在隔代教育下出现了以上症状,通过我的观察和谈话,我发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是监护人不力。作为徐露的监护人——爷爷奶奶,他们大都将其临时监护责任理解为让孩子们吃饱穿暖,不出事。监护职责浅层化,重养轻教,重身体、轻心理,认为孩子只要吃饱穿暖了就行了,所以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尤其是祖辈教育孩子,由于观念和方法滞后,存在明显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的隔代教育倾向。一方面,作为徐露的监护人,他们文化素质较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和对孩子进行法制、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教育,致使她学习成绩非常差,另一方面,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他们不能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纵容她,使她逐步养成了爱撒谎、我行我素、自负、嫉妒心强、攻击性强等不好的品行,所有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受教育状况,致使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2、是情感关爱明显缺乏。由于父母外出打工,长期不归,使徐露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加之父母由于繁忙很少与家人联系,使孩子出现了情感饥饿综合症。在学校里,由于得不到老师过多的关注,她的各种不良品行又使同学们对她很疏远,这些情感的缺失导致她缺乏对外部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因此出现性格缺陷,严重影响了她与同学的正常交往。(二)处理策略1、拿出热情,奉献爱心。面对留守儿童的诸多难题,有的教育工作者干脆就产生这样的想法:没有家教的孩子我们管不了,做父母的不严加管教,光靠我们老师有什么办法?其实,留守儿童并不是天生的调皮捣蛋,不是天生的冷漠无情,他们是缺少成人的正确引导,做老师的决不能推卸责任,对问题学生要有热情,要有爱心,要一视同仁,甚至要付出更多更多,只要我们不放弃,肯定会有收获。作为徐露的语文老师,对她的问题我不能坐视不管。课堂上我重视关注她,经常给她创造不同的表现机会,只要她在学习上获得点滴进步,我就会对她表扬和奖励。课下,我和她做朋友谈心,给她指导学习方法。我认为能转化一个问题学生,看到她健康茁壮地成长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2、发现学生闪光点,帮她找回自信。的确,留守孩儿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帮助。我们要会,捕捉儿童兴趣和行为的闪光点。有些留守孩儿虽然孤僻、不善言谈,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的爱画画,有的爱写字,有的爱参加体育活动等。如果我们老师能及时地发现他们的爱好,为他们的兴趣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平时教学中,我发现徐露喜欢画画、剪纸,我就鼓励她出墙报,活动课时让她牵头策划,联欢会上让她表演。她非常积极做得很出色,我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并在班里为她作宣传,她有了成就感,开朗自信起来,笑容写在了脸上,性格也温和起来了。对待这一类学生,我们要有一些特殊的方法,要正确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3、帮助家长走出爱的误区。我利用课余时间和徐露的爷爷、奶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和他们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给予他们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教育和引导孩子,并真诚地向他们提出建议:1不能无原则地溺爱孩子,对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全力满足她,会让她以为什么东西都能轻易得到,这样必然会在她的头脑里形成一种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和不体贴的不良意识,并且也不能培养她忍耐和吃苦的精神。对于孩子的不良习惯和缺点错误,爷爷奶奶不要一味姑息迁就,也不能视而不见,或轻描淡写,因为一味迁就只会使孩子养成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而应该耐心教导,给她分析原因,帮助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鼓励她改正。2当徐露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教会她如何去解决,先让孩子自己思考,借助字典、词典这些必备的工具书解决,实在不懂的可以让他问老师和同学,不能养成不做作业和抄袭他人作业的坏习惯。3我还与她的父母取得了联系,希望他们经常回家看望孩子或经常给孩子打电话,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并对孩子取得的微小进步给予肯定,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从而增强自信心,不断改正自我,做个好孩子。四、案例反思经过我和孩子家长的密切配合及徐露本人的努力,近段时间她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她活泼开朗有上进心,人缘关系也彻底改变了。孩子的转变让我真正感受到,给孩子爱和自信就是给了孩子一把成功的钥匙。但是我要提醒家长,应该懂得如何去爱,爱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孩子家长的转变以及自己所做的一切使我想到高尔基说过的话:“爱孩子这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要教育他们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学校、家长要齐心协力,把这一伟大的事业做精致!我想我有信心转变更多情感上、心理上有障碍的留守孩子。因为我爱学生,因为我还喜欢探索教育他们的方法。在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我发现许多留守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有很多种,关键是我们老师一定要对症下药。“事出有因”这句老话其实涵盖了很多的心理教育哲理,只有明白其中真正的原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但教育,更离不开爱,一定要切记无论我们教育哪类学生,都别忘了:教育像是涓涓细流,河中流淌的应是爱心、细心、恒心。总结: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对家庭、学校而且对我们整个社会教育体系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目前各项教育远未完善,学校教育还没有条件深入到留守儿童学校生活之外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教育任重而道远。要从根本上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区以及政府之间的协调合作。特别是家长和教师共同协作,让双方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学校情况,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留守儿童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缺乏爱,让学生体会爱——这就是最重要的策略。“师爱是教育的基础!”让我们用爱去灌溉教育吧!别让这些留守儿童成为“情感饥饿”的孩子!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2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初中,随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在我们身边出现了一群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这群儿童父母在外打工,缺少大人的关爱,情感缺乏因而出现心理问题,这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湖北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严梅福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是一群“情感饥饿”的孩子。从心理学讲,小孩在幼年时期如果没父母的教育、抚养和亲情,他的性格、个性会受到影响,除了遗传因素外,情感的缺失可能会使他们的人格发展上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对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产生不良影响,因为这些影响是潜在的,大家一般不易察觉,其实造成了很多无形的损失。留守小孩和父母在家的小孩,在攻击性、抑郁性和协调性上差异显著。留守子女在人际交往、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协作求助、学业成绩等方面发生障碍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这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出。我在农村中学任教,接触了这类儿童,亲身感受到教育这类儿童的复杂性、艰巨性与重要性。我将结合两个具体案例,浅谈一点,我在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的经历和体会。一、案例学校表现介绍刘x,男,十六岁,2008年9月进入我校。初三时,我担任他的班主任,自我接手这个班不久,我就了解到他不仅是个留守儿童,还是个问题学生,他身上的问题颇多。该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和其他同学玩扑克牌或睡觉,会经常迟到或旷课。坏习惯也不少,交友不慎重,和社会上问题青年有交往;不讲卫生,衣服很脏头发乱蓬蓬;爱吃零食,还有点小偷小摸。犯错后不敢承担就选择离家出走,或与亲人顶撞。他也不能接受老师的批评和同学关系紧张。二、案例家庭背景调查该生在一次违纪后,我电话通知他的监护人来校沟通,同时我也想了解一些该生在家的表现,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在通过与其监护人的谈话中,我知道了该生特殊的身世。刘彬的父亲在他年仅四岁时就病故,后来他母亲也改嫁他乡,孤苦无依的他就寄养在大伯、大妈家。大伯家已有俩闺女,都很乖巧,自然得到父母的疼爱,但他总觉得挨打挨骂的只是自己,觉得大伯大妈不爱自己,因而心理失衡。他觉得自己可怜没人疼爱,因而自卑,甚至自暴自弃。他任性,爱发脾气爱吃零食。他从家中偷钱花,最多的时候偷过两千元钱,买了一部手机。事情暴露后大伯的教育方式粗暴单一,不是拳打就是脚踢,而且紧抓不放,一犯错就老账新账一起算,让该生既害怕又心中充满仇恨,亲情关系非常紧张。三、个案处理在辅导前,我认真地综合该生在校内外的表现,分析了形成这种局面和这些不良行为的最关键的原因——情感饥饿,教育粗暴。因此,我决定从该生的特殊的家庭教育环境入手,对该生进行充分的心理沟通、交流与指导,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给孩子爱的阳光和温暖,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教育帮助,做孩子监护人的工作,要求他大伯改变教育模式、方法,让孩子敬重他而不是畏惧他,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我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1、进行理解性的沟通、谈话。我抽出一定的时间,以平等的姿态,与他进行了一次理解性的谈话,从而知道他的心里正在想些什么,一开始他还不愿意说,在我的鼓励和劝导下,他还是告诉了我他家庭和他本人的一些情况,对友谊、对理解的渴望,对学习进步的渴望等。谈话中我体会到他内心的孤独与不满,尤其是对大伯的不满与仇视。他认为,在他大伯大妈的眼里他只有缺点、毛病。在家庭中没人关心他、爱他,都嫌他成绩差不是读书的料,因此,很小的时候就让他干很多体力活,干不好了偷懒了就挨打。他还说大伯怕他乱花钱,每天只给很少的生活费,有时会饿肚子,还落下了胃病。他说得声泪俱下,我的心也被揪得很紧,说真的我内心很同情他,但我相信关爱比同情更有效,于是我想用爱来唤醒他。2、给予集体的温暖,找到体验幸福的方法。有人说过:“教育不是改造人,是唤醒人,唤醒人心中沉睡的巨人。”可是像这样特殊的孩子,要教育他唤醒他,还得依靠集体的力量。良好的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集体的温暖、感化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利用集体活动的机会让他主动参与进来。他很能干很负责,我让他当劳动委员,每天早晨为同学摆放自行车是他最开心的事,我总是适时地肯定表扬,同学们也渐渐地喜欢上他并关心他。元旦联欢会上,同学们拉他表演节目,竟引来掌声阵阵,他脸上露出了少有的笑容,他既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后来他告诉我,这是他这些年来最幸福快乐的时刻!我进一步巩固成果,继续发挥集体的力量,我组织结对帮扶活动,给他学习上的帮助,生活上的资助。我鼓励学生收集校园内的饮料瓶,卖的钱资助他,解决他生活上的困难。这样既帮助了他,让他融入了集体,不再感到孤独,又找到了幸福。渐渐地他身上的小毛病少了,也注意起了形象,头发不乱衣服也整洁干净多了,同学主动找他玩。3、关爱、教育、鼓励,引导他健康成长。在充分发挥集体力量的同时,我也给予他爱的阳光,引导教育他健康成长。首先我肯定他是个好孩子,难免会犯错误。因为教
本文标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7951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