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范例5篇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范例5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毛泽东选集读后感范例5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毛泽东选集读后感1近期我利用空闲时间将《毛泽东选集》第一、二卷粗读了一遍,虽说以前也偶尔翻阅过几次,但当时认识肤浅,并无法深刻体会伟人的思想精髓。如今再次翻开《毛选》,感受到的是比书本更厚重的东西,那是伟人大半生的思想结晶,以及附在1篇篇文章纸背的红色历史。读了这些平时不怎么愿意碰的书之后才发现,收获远比想象中的要多。毛泽东以其清爽不输胡适、犀利不逊鲁迅的文笔,以及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特有的政治嗅觉完成了1篇篇清晰透彻,鞭辟入里的文章。他总是能抓住时下的主要矛盾,原则问题不让步,凡事讲求方法、调研的重要性,并对战略战术灵活运用,最终取得胜利。随着书一页一页的翻过,我们可以沿着伟人的思维轨迹体验那段历史,加深对红色革命的认识,提高自己的爱国热情。《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基础。这两篇为我们今天正确地观察事物、解决矛盾和指导工作仍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原则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实践论》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认识论,结论是通过实践发现真理,而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矛盾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矛盾论》着重论述了了矛盾的特殊性,用来反对教条主义。从逻辑上讲,这两篇文章上毛泽东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其它著作文章是这个哲学在各项工作上的成功运用。《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反对自由主义》《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顽固派》《必须强调团结和进步》1篇篇文章令我印象深刻,一个总的感受:毛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反反复复强调的就是要团结、要进步,要进步、要团结。在当时的形势下,毛泽东同志将革命重心从阶级矛盾转移到民族矛盾,准确地把握住了革命的唯一出路,那就是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争取抗战的胜利。记得在第一卷中,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他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盟是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农民以外的小资产阶级也是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者。第二卷中,相当一部分篇章又在这个特定时期提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当然,毛泽东也不否认无产阶级应坚持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对共产党来说,这是实现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前提和条件。为了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保持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毛泽东强调,一定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开展两条战线上的斗争。随后毛泽东又尖锐地提出:在经历了17年锻炼后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重视内部的团结,内部团结是团结全国人民、团结各阶层去争取抗战胜利的最基本的前提。“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自己人,团结别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团结起来,排除万难。……”这是伟人要告诉大家的。今天,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思想,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去认识,解决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实际难题,对巩固这块社会主义阵地,不是没有好处的!历史证明,“团结就是力量”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发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去实现共同的目标。联系实际我不由想起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到“载人航天精神”时指出的一段话:“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确实,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重要原因。据报道:为了这次飞行,航天人奋斗了足足11年,全国有11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和几十万个工作人员承担了研制建设任务。来自各方的高水平的科学家形成了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一个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听说,在11年的艰苦奋斗中共有8位科学家献出了生命,他们没有看到杨利伟凯旋归来,但他们的精神永存,他们的功不可末。这项工程之所以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取得历史性突破,靠的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靠的是社会主义大协作,靠的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载人航天精神”正是对毛泽东伟大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种自立于世界之林的气概,是一心一意干成现代化的志气,是中国“睡狮”醒来后的怒吼。如果说《毛选》有什么瑕疵,我想最明显的就是《斯大林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因为现在全世界上大多数的人类都是受难者,只有斯大林指示的方向,只有斯大林的援助才能解脱人类的灾难”。虽说这篇写于斯大林六十岁生日前夕的文章或许只是应景之作,但这样的文字还是让人很不舒服。坦白的说,这几乎完全颠覆了毛泽东的个性。还有,不少文章末尾动辄出现的“万岁”两字,总让人联想到毛泽东晚年的个人崇拜。但是,人无完人,瑕不掩瑜,而且这些瑕疵还使毛泽东这个伟人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作为一名从事航天领域的工作者,我们要学习的不仅仅是理论经验,更是主席的一种态度,对人对事,对待学习,主席都一贯谦虚谨慎,有着学者严谨治学的风范。主席指出: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万万不可能的!由此可见一代领袖对于学习的孜孜不倦的态度。在学习中主席完善了毛泽东思想,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完成了从马克思主义到毛泽东思想的第一次飞跃,今天我们在《毛选》的学习中要学习的正是主席的这种态度,因为态度决定一切。学习会使一个人拥有制胜的法宝,拥有聪明的头脑,在学习中我们会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主席说过: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祖国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值得去学的有很多很多。对于历史,主席教导我们经验要给予总结,珍贵的历史遗产要继承。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们要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更好完成祖国交给我们的任务。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思想觉悟和政治修养,以完成历史交给我们党的使命。时间和水平所限,许多深奥之言未能得出透彻的认识,但收获已经很多了。《毛选》里的睿智之思,哪怕仅是融会贯通三五处,就足够我们受益终生。以后我一定还会专门抽时间研读这部精品,在与伟人交流思想的过程中,加深对红色历史的理解,提升自己的修养,增强自己的责任感,争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自己的一份力。毛泽东选集读后感21.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毛思想的精髓,“‘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改造我们的学习》)。也就是说研究解决问题,一定要从事物本身出发,详细掌握事物的情况以及规律,然后才谈得上解决问题。如果不从实际出发,只是凭空想象,往往要犯错的。毛是搞革命的,也就是要变革中国社会。基本要求就是要了解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这主要通过调查研究来完成。他也非常重视和提倡这一点。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他在湖南和江西等地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调查研究,写出多篇调查报告。其方法主要是以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通过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他认识到中国社会,尤其农村的阶级分层,意识到广大农民尤其是贫下中农是革命可以而且必须依靠的力量。“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反对本本主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经过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又反过来指导新的实践。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也是认识的目的。我们要解决问题,第一步也应该是通过各种手段详细的了解问题的本身,了解其来龙去脉。当我们真正了解了这些情况以后,问题的解决方法甚至答案往往就显而易见了。而我们的认识是否正确,解决方案是否合适,只能由实践来检验。这就是毛最根本的思维模型了。2.矛盾的分析方法除了实事求是这一原则,毛的思维方式是辩证法,即矛盾的分析方法。“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矛盾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每一事物又有其特殊的矛盾。矛盾的双方的力量并不是均衡的,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一个系统有不同的矛盾,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主要矛盾,其它矛盾属于次要矛盾。事物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其内部矛盾,即内因。矛盾的双方会互相转化。所谓矛盾的分析方法,就是要找到主要矛盾,认清楚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重点,解决矛盾或促进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转化。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的矛盾,我们要具体分析其矛盾,也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毛的革命历程就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的典范。他分析了中国半殖半封社会的矛盾,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从而革命的任务就是反帝反封。而其它社会矛盾则是次要矛盾,因而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无产阶级有可能联合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其它阶级共同革命。另一方面,矛盾的一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力量很强大,因此革命不能速胜,另一方面帝国主义之间也有矛盾,使得其代理人在中国形成军阀割据。于是弱小的革命力量有可能在军阀统治的薄弱区域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给我的启发就是:我们办事情想问题都要仔细分析所面对的问题的矛盾,找出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而研究自己的解决方法。简而言之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矛盾论》)3.群众路线毛领导的革命之所以能打败强大的敌人,除了坚持上述两方面的原因,还有一条就是群众路线这一方法论了。“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不是毛选的内容,我自己加读的。)一切为了群众,说明了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说明革命的力量来源。从群众中来,向群众学习,及时总结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经验。到群众中去,用群众可以接受的方法,把党的主张贯彻下去。我们干事情很少能有一个人能干成的,必须要团结其他人。怎么团结呢?“一切为了群众”,用利益来团结他人。关系的本质是利益交换。“一切依靠群众”,合作就要信任他人。“从群众中来”,善于向别人学习。“到群众中去”,要把自己的主张用对方可以接受的方法输出给对方,变成其自己的自发的主动的行动。4.学习方法毛的学习方法同样值得借鉴。首先是其学风:“理论和实际统一”(《改造我们的学习》)。学习的态度,“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改造我们的学习》)因此在学习中最重要的不是把知识给背下来复述,这在毛那时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在今天这个可以随时掏出手机谷歌百度的时代更是如此。学习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应用。因此,学习实用性的知识,如计算机编程,口腔修复学等,检验学习效果最主要的方式是亲手写个程序出来,亲自给人镶一颗牙齿。对于人文学科的学习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其立场,观点,方法(也就是现在很流行的所谓“思维模型”),然后用这些思维模型去解释、理解现实问题,并解决新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的效果来验证思维模型。看来道理都是相通的。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反对本本主义》)即要结合实际来学习。“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使用是更重要的学习。“有书本知识的人向实际方面发展,然后才可以不停止在书本上,才可以不犯教条主义的错误。有工作经验的人,要向理论方面学习,要认真读书,然后才可以使经验带上条理性、综合性,上升成为理论,然后才可以不把局部经验误认为即是普遍真理,才可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整顿党的作风》)“不读书不行,读书太多了也不行。本事,光靠读书不行,要靠实践。我们的国家主要靠在实践中读书的干部掌握。”(《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
本文标题:毛泽东选集读后感范例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7967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