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新闻及短评简短最新集聚3篇
新闻及短评简短最新集聚3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新闻及短评简短最新集聚3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新闻及短评简短最新1如何看待““酒文化””问题?时事评论背景:近日,湖北凤县一名年轻干部又因陪酒过度死亡。官场“酒文化”又一次浮现在公众眼前。据《中国青年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4月10日期间非正常死亡的54名官员中,有9名官员直接因饮酒死亡,排名“官员杀手”第二。酒以治病,酒以养老,酒以成礼,酒是重要的饮食文化,国人从酒中发掘出了许多有趣的“酒文化”。诗人以酒助文,“一杯未尽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惊”;乐者以酒成欢,“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忧者以酒忘忧,“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就连居家生活,也有“会亲酒”、“回门酒”、“交杯酒”等诸多“酒讲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酒文化”。古人坚信“唯酒无量,不及乱”,“不为酒困”,坚持“好酒宜在半醉中”,防止大醉伤身、酒后败德,所以中国古代,历来有禁酒的习惯。从夏禹禁酒开始,西周发布了《酒诰》,西汉实行“禁群饮”制度,规范饮酒。今天我们虽然保持了节庆饮酒的传统习俗,但与以前的“酒文化”又发生了许多改变。一些人叫嚣“男人不喝酒,枉在世上走”,用男子汉的气概激发人们饮酒的豪情;一些人鼓励“男人不喝酒,交不到好朋友”,劝解“酒肉穿肠过,朋友心中留”,用豪饮、快饮表示对友人热情。“酒逢知己千杯少”,宁愿伤身体不伤感情,酒越喝越多,伤人越来越深。这类“酒文化”越来越向官场转移,形成了官场特有的“酒文化”。一些干部形成“酒瓶看水平、酒量看胆量、酒品看人品”的“酒理论”,发展出了“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感情铁、喝出血”的“酒感情”,形成了“一喝就倒,官位难保;一半就跑,升官还早;全程领跑,未来领导”的“酒准则”。“官场酒文化”成为干部“纵酒”的心理支点,有的为了取悦上级,大搞“接待文化”;有的为了办成事情,推行“接待就是生产力”;有的为了沟通感情,坚持“宁可胃上烂个洞,不叫感情裂条缝”,更有甚者坚信不喝酒融不进“圈子”。一些干部基于各色认识,鲸吞豪饮,过着“革命小酒天天醉”饕餮酒徒生活。新闻及短评简短最新2近年来,维护社会稳定的形势任务日益严峻复杂,公安队伍建设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为进一步提升公安院校教育培养质量,确保从源头上提升公安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水平,同时破解公安院校毕业生入警难、专业人才引进难、艰苦遥远地区招警难等问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安部、国家公务员局等部门近日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招录工作》和《关于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招录培养工作是公安队伍建设的“源头工程”,专家表示:此次改革就是要建立健全有别于其他公务员的人民警察招录培养机制,在“入口”上与其他公务员有明显区别。本次改革几大特点:一是从招警权限看,要求招警工作应当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统一组织实施,市、县两级不得自行招警,有利于进一步严把公安机关“进人”关。二是从招警模式看,突出表现为建立了“双轨”招警机制,实行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和面向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毕业生单独招录两种方式。三是从招警方法看,实现从“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变。公安机关招警职位将划分为执法勤务、综合管理、警务技术三大职位类别,分别采取不同的考试内容和测评方式手段。四是从政策重心来看,充分表达对特殊职位、特殊人才和艰苦遥远地区的政策倾斜。此次招录培养机制改革后,公安机关面向社会公开招警考试将会有一些新的变化。一、每年统一组织笔试。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按一定比例合成笔试总成绩,结合实际确定入警比例,并据此划定合格分数线。二、考试内容上,增加了表达人民警察职业特点、符合不同职位要求的专业科目笔试和面试内容等,同时,针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将视情增加专业技能测试。三、开展面试等工作。对笔试合格的考生进行面试、体检、体能测评、考察等相关工作。体检、体能测评、考察的合格标准按公安机关统一招警标准执行。据此,提示广阔考生,全国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毕业生首次统一招警笔试有可能在4月间举行。对于公安院校毕业生来说,统一招考,大家在同一平台进行竞争,压力徒增,形势较为严峻,准备参加考试的考生,务必要提前准备,全力冲刺,充分利用寒暑假期时间继续加强对公共科目主要是行测、申论以及专业科目,可参考江苏公务员通用教材、公安专业知识、公安执法资格考试相关内容的复习。新闻及短评简短最新3一、虽远必救,再难必援人物湖北十堰市太和医院医生鲁军体及全体救援人员故事在玻利维亚务工的中国工人熊富兴,不慎被工地的重物砸成重伤。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身边又无家人照顾,熊富兴的家属请求回国治疗。接到求助后,离熊富兴老家陕西白河县最近的三级甲等医院——湖北十堰市太和医院派出神经外科医生鲁军体,辗转5个国家、行程万公里,远赴玻利维亚接他回国。归途中,鲁军体既要密切监测熊富兴身体状况,又要负责喂药、吸痰、雾化、导尿等护理工作,辛苦可想而知。经过多日颠簸,熊富兴顺利回到祖国怀抱,抵达湖北十堰市太和医院接受后续治疗。点评从中国到玻利维亚,海外有一方发展的舞台;从玻利维亚到中国,祖国永远张开着怀抱。受伤的熊富兴、急救的鲁军体,他们虽是陌生人,却在跨越大洋、相隔万里的救援行动中,让“同胞”二字生辉,“虽远必救,再难必援”。二、爱一人,择一事,终一生人物守护敦煌遗产的彭金章、樊锦诗夫妇事件1963年,北京大学毕业生樊锦诗选择到敦煌研究院工作,她的恋人彭金章则被分配到武汉大学,两人从此开始了长达23年的两地生活。1986年,她被批准可以离开敦煌,却选择了放弃。彭金章为了支持妻子的事业,离开自己一手创办的武汉大学考古专业,奔赴敦煌。其间,两位教授相隔2000多公里,樊锦诗经历了一个人拉扯孩子的艰辛,也承受了孩子不在身边的痛苦。但数十年间,他们将生活最好的日子留给了文化建设。如今,数字敦煌上线,敦煌莫高窟被赋予了新生命。点评23年,2000多公里,这是怎样的时空距离?对樊锦诗而言,这是留给文化血脉的一份坚守;对彭金章而言,这是对妻子人生选择的一种呵护。爱一人、择一事、终一生,何其普通,又何其珍贵。三、挽起共同发展的臂膀人物浙江安吉黄杜村农民党员故事浙江安吉黄杜村原是贫困村,村里办过竹品厂、拉丝厂、铸铁厂,种过红竹、辣椒、板栗,都始终没能富起来。结合当地实际,乡政府推广白茶,黄杜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2020年,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提出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点评“党的政策好嘞,送来白茶苗喂,总书记等咱们嘞,脱贫奔小康喽喂……”在四川青川县沙州镇的深山中,村民们争种来自浙江的白茶苗,一首“薅草锣鼓”号子在山间回荡不绝。15年前,白茶叶成为“金茶叶”,黄杜村村民走出一条致富路;今天,浙江名茶“落户”川黔,一域的“致富经”将推广为多地的“脱贫方”。1.从文明源头汲取复兴力量揭示中华文明的起源,对于我们认识中华文明的特质、坚定文化自信、思考中华民族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文明起源问题是国际学术界的热点,中华文明起源问题尤为引人瞩目。5月28日,“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发布了17年来的研究成果(相关报道见第六版)。正如专家们所指出的,揭示中华文明的起源,对于我们认识中华文明的特质、坚定文化自信、思考中华民族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自2001年,“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项目被正式提出,已实施4个阶段的研究工作,2016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4期完成结项,目前累计发表学术论文900余篇,出版专著80余部,实现了预先设定的多项目标。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用丰富的证据和科学的研究揭示出中华文明独立起源的客观事实,使“中华文明西来说”等谬论不攻自破。探源工程以翔实的考古资料证明,早在距今5800多年前,黄河、长江以及西辽河流域已经进入初期文明阶段。这一时期中华先民所创造出的农业技术、陶器、玉器、青铜器、建筑等不仅工艺高超、规模宏大,而且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后来的中华文明与这一时期的文明一脉相承。在独立的基础上兼容并包,是中华文明的鲜明特色。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证明,统一的多民族的现代中国格局,根基深植于遥远的史前时期。早在新石器时期,中国这片土地上就已形成一个以中原为核心,包括不同经济文化类型的多元一体格局。不论是苏秉琦的“满天星斗说”,严文明的“重瓣花朵式”,还是张光直的“中国相互作用圈”,韩建业的“早期中国文化圈”,都以大量考古学证据证明,早在新石器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一个文明共同体。从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始,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传统、不同经济模式的群体之间,就已发生频繁的交流、碰撞和融合。统一的趋势在这一时期就已出现,经过夏商周到春秋战国蔚为大观,最终在秦汉时期实现了实际的统一。从此,统一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正如费孝通先生所指出的,“多元一体”的特征是中华文明具有强大活力、连绵不断的生命力所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文化传统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有着直接的内在的关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华民族稳重内敛、注重传统、爱好和平、重视礼节的民族性格,肇始于中华文明的早期,与当时的生产生活方式密不可分。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独立发明农业的文明之一,农业发展需要定居和长时间的培育技术,精耕细作、春种秋收培养出勤劳节俭的生活态度;农业经济定居的特点使农业民族不需要将领土扩张至不适合农业的区域,爱好和平的民族性格很早就形成了;农业社会注重内部秩序,于是中华先民发明出礼的概念,崇敬祖先、遵守礼制的传统源远流长。总之,中华文明是本土原生的文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深植于中华文明的早期源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丰富成果,刷新并深化了人们对中华文明的认知。领袖强调,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今天,我们追根溯源,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就是要让历史告诉未来,从中华民族筚路蓝缕、顽强坚韧、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的文明史中汲取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本文标题:新闻及短评简短最新集聚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074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