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精编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中华少年》教学设计【精编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中华少年》教学设计【精编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中华少年》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2、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教学重点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教学难点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前几天看了建国60周年大阅兵,你有什么感受?生自由发言2、祖国正走向富强,你感到什么……?那让我们自豪地说:“中华少年”二、读略读提示,明确目标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1)以充沛的感情朗读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三、分组自读课文,总体感知学生轮读全诗,师生共同正音。(1)学生自读,找出不理解的地方并注上记号。(2)词语教学(3)每组四人合作朗读课文,讨论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怎样的一种感情。(4)带着自己的感受分角色朗读。四、梳理全诗的写作顺序第一小节:民壮丽广袤的神州大地做背景引出中华少年的飒爽风姿,这是全诗的总起。第二小节:写祖国锦绣的山川哺育了中化少年。第三小节:写祖国悠久的文化滋润着中华少年。第四小节:写祖国特有的民族传统风俗滋养了中华少年。第五小节:回顾了中休母亲的艰难历程,晓喻中华少年应该继承先辈的志愿。第六、七小节:写中华少年的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的坚强决心和豪迈情怀。参考资料,少熬夜!第八小节:对全诗进行总结。五:总结本课内容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二、应用多种形式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全班分四组轮读课文。2、学生交流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介绍我们祖国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崭新的发展和我们中华少年的志向:要谱写祖国更璀璨的诗篇。诗文表达着,作为一名中华的少年,无比自豪,却又责任重大的感情。3、交流自己读的感受,听听别人的感受。三、朗读比赛,评比总结1、各组再分工,练习朗诵,准备比赛。2、在活动中,各组上台朗诵,可以一小组朗诵一小节来评比。3、评比总结中华少年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真心祝愿你们能为祖国谱写璀璨的诗篇!四、作业一、照样子,组词例:惨悲惨凄惨惨痛1、温()()()2、思()()()3、要()()()二、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1、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2、学走路时,摇摆不定的样子。()3、形容高大,气概雄伟豪迈。()4、强壮勇猛。()三、选出下列加下划线的字的正确解释。缘:①因为②沿③缘分④远古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能结识你这样的朋友,真是缘分啊!()3、你知道“边缘少年”的意思吗?()4、爸爸总是无缘无故地打我。()四、选择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①拟人②比喻③设问④反问1、从巍峨峻拔的高原走来,我是冰山上的一朵雪莲,()2、先驱者的热血复苏了千年冻土,神州才露出青春的笑脸。()3、我们怎能忘记中华母亲承受的千年灾难?()4、历史和未来将由谁来焊接?是中华少年。()答案依次如下:参考资料,少熬夜!一、温暖温柔温和思想思念思考需要要求全要二、莽莽蹒跚学步离地顶天强悍三、①③②④四、②①④③《中华少年》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2.抓住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3.通过各种方式的读,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难点:体会重点句子含义,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具:课件学生准备:搜集作者资料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简介作者:1.激情导入:同学们,当我们中国从四川地震的灾难中走出时,当2008奥运会场上中国运动健儿夺得一枚又一枚金牌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生回答)是啊!热爱祖国是人世间最纯洁最博大的情感,作为中华少年的我们应该为自己的国家而骄傲和自豪。今天我们师生共同走进诗歌《中华少年》。出示课件12.简介作者: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对他有那些了解?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出示课件22.检查预习:这首诗歌共有几节?分别写了那些内容?(学生回答)出示课件3二。合作学习,初悟诗情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的智慧无穷,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相信通过你们的努力,通过合作学习定会理解这首诗歌的情感。(全班分4大组,每组学习两节诗歌,每个大组分2个小组,一组学习朗读,一组交流诗歌的意思、情感、作者的表达方法。)出示课件4三。展示交流,品句悟情同学们,经过你们的积极参与,现在来汇报你们的学习成果。(分组汇报,教师相机指导每节中重点句子朗读的语气以及含义)出示课件5—8四。诵读表演,升华情感同学们,你们愿意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吗?请四位同学和全班同学合作朗诵这首诗歌。出示课件9以及轻音乐五。总结,拓展延伸。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真心祝愿你们能为祖国谱写璀璨的诗篇。再过几天就是十月一日,是我们参考资料,少熬夜!祖国妈妈的生日,我提议,我们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唱一首爱国歌曲,朗诵一首爱国诗歌或散文,激情演讲等方式表达我们中华少年对祖国妈妈生日的庆贺。请同学们下去认真准备!六。板书设计飒爽英姿壮丽的山河8.中华少年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志向与决心《中华少年》教学设计【第三篇】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课前准备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看到祖国的锦绣山川,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你是否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是否为自己是一位中华少年而感到自豪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中华少年》。二、初步感知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三、讨论交流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2、互相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3、阅读欣赏课前收集的有关历史典故、传统风俗的资料和图片。四、整体把握,难句理解1、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什么?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红高粱。自由说说: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然后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2、默读第2、3、4、5自然段,想一想,是什么哺育滋养了中华少年?(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3、读第6、7自然段,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参考资料,少熬夜!对比,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中华少年建设中祖国的坚强决心。)4、齐读第8自然段,体会诗歌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5、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诗句的表达方法及内心情感体验。)五、诵读,激发爱国情怀1、自由朗诵(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2、分角色朗诵(甲、乙、丙、丁分配朗诵或四人小组合作读。)3、表演朗诵。六、总结升华交流对有诗歌朗诵的体会。七、课外延伸收集朗诵诗,课外开展诗歌朗诵会。《中华少年》教学设计【第四篇】说课,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最早是由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于1987年提出来的。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中华少年》优秀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中华少年》优秀说课稿一、说教材全诗共8个小节。第1节以壮丽广袤的神州大地做背景引出中华少年的飒爽英姿,这是全诗的总起。从结构上来说是先分后总,“雪莲”喻指纯洁,“海燕”喻指勇敢乐观,“雏鹰”喻指抱负远大,“山丹丹”喻指热烈顽强,末句小结中华少年是“神州大地生长的希望”。第2、3、4节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视角展开:第2节是写祖国锦绣的山川哺育了中华少年;第3小节写祖国悠久的文化滋润着中华少年;第4节是写祖国特有的民族传统风俗滋养了中华少年。这三个小节结构上都是先分后总。第5节是回顾中华母亲的艰难历程,晓喻中华少年应该继承先辈的志愿。第6、7节是写中华少年的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的坚强决心和豪迈情怀。第8节是全诗的总结。综观全诗,结构清楚,过渡自然,首尾照应,浑然一体。在感情节奏上,全诗句式匀整,节奏鲜明,句末押韵,朗读时能感受到很强的节奏韵律。8个小节一韵到底,朗诵时显得铿锵、悠远、激情。在方法上,本诗把直抒胸臆和借物(景、境)抒情融为一体,反复运用排比句和对偶句,突出了诗歌直接抒情的特点,每个小节中景的选择(如,“碧波环绕的宝岛”)、物的安排(如,“冰山上的雪莲”)、境的再现(如,“军舰长风破浪”)都极具匠心而融情,使无形的情感有了有形、有声、直观、可感的载体。另外,本诗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意象的选择极具匠心,中华少年的英姿、祖国山川的壮丽、东方文化的美丽、民族历史参考资料,少熬夜!的苦难以及中华少年的铿锵宣告,都被作者巧妙地物化为一个个真实可感的形象,通过这些意象凝聚诗人独特感受,使情感具体化。编排本诗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朗诵诗歌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因此,学习本诗,重在朗读,可以引导学生自由朗诵,也可以是分角色朗诵,还可以是表演朗诵。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二、说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说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导入多媒体课件欣赏:祖国风光,配乐《长江之歌》。图片举例。看了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交流一下。设计意图:通过丰富的图片,富有激情的音乐,一下子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中来,诱发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二、交流资料让学生说说自己课前收集的与本文有关的资料。资料举例:“枫桥的钟声”:(唐)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大漠的孤烟”:《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五月端阳,心随龙舟把诗魂追赶”: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佳节之一,人们在这一天的重要活动,就是赛龙舟,这一民俗,由来已久。相传战国楚三闾大夫屈原眼看祖国灭亡而报国无门,自投汩罗江而亡。当地居民为防止水中鱼类咬坏屈原尸体而在江中遍撒鱼食,划舟保护,后有神鱼将屈原尸体驮至他的故乡秭归。以后每年这一天,人们便划舟来怀念屈原,这一天就是五月初五。如今,端阳龙舟竞渡已形成为群众性的水上体育运动。哈达:哈达是藏族最珍贵的礼品。据传说,黄教祖师宗喀巴时代已经在西藏高原形成了互赠哈达、表示敬意的习俗。另有一种民间传说,声称菩萨的佛光,天上的祥云,都是幸福无疆、吉祥如意的征兆。于是,下界百姓,争相模仿,互赠哈达,以取吉利。哈达是一种工艺水平很高的编织品,有白麻织的,也有茧丝织的,长度二米、三米不等。哈达的颜色有四种:红、黄、蓝、白。上面编织着莲花、宝盖等宗教的八宝纹图。芦笙:为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早在西汉初已出现。芦笙大小不一,管的数目也不尽相同,从单管、双管,以至五管、六管、八管、十管都有,但较常用的是六管参考资料,少熬夜!芦笙。六管芦笙的构造,是用六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分成二排插入木制的笙斗;每管的根部各装一个铜质簧片;管的下端各开一个小孔,吹奏时手指按孔发音。芦笙多用于独奏、合奏和舞蹈伴奏。经过多次改革,先后有十五管、二十管、二十六管、三十六管的芦笙出现。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的查找资料、积累资料的能力。把课堂交给学生。能说多少是多少,要试着让学生将收集的资料内化为自己掌握的知识。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自读课文。2、学习生字:⑴读准字音。幻灯片出示:翱翔、莽莽、昆仑、水浒、女娲、大禹、萦绕、蹒跚、敖包、铭记、焊接、璀璨、芦笙、唢呐、竞相。指名逐词读,指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重点是多音字:刚劲(jìnjìng)、哈达(hāhǎ)⑵理解词义:学生
本文标题:《中华少年》教学设计【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130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