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二年级数学《小熊请客》课堂教学设计案例通用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二年级数学《小熊请客》课堂教学设计案例通用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二年级数学《小熊请客》课堂教学设计案例通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快乐的动物》教学案例【第一篇】教学设想:教学方式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课时中,“倍”这个概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显得比较抽象。那么如何突破这个教学上的重点呢?在教学时,在具体的情况中摆一摆、圈一圈的操作活动中探索新知。在操作活动中突破难点时,我设计了3个层次:(一)帮助学生理解“倍”含义。在这个环节上,首先由学生在情境图中收集数学信息,并根据收集的信息用小圆片代表小鸭、小猴来摆一摆。这些环节学生们都是可顺利完成的,但在揭示“倍”的含义时,就需要老师来帮一帮。这时我就通过和学生一同摆一摆、圈一圈来到确定如果把代表小猴的3个小圆片看成1份,那么代表小鸭的6个小圆片就可以看成这样2份,从而推导出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二)辅助学生加深对“倍”的认识。在上一个环节,学生对“倍”的含义有了一些了解,那么要求小鸡数是小松鼠的几倍时,我就引导学生先独立用画小圆圈代表小鸡数和小松鼠数,然后圈一圈,与同桌说一说,集体反馈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算式中各个数字的含义。(三)放手让学生寻找倍数关系的问题。有了前面两个环节的动手操作,此时就可以让学生尝试从动手操作活动中走出来,让他们在情境图中直接寻找用除法解决问题。设计了这样3个层次的教学,对于“倍”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采用层层递进的方法后,相信学生一定会突破这个学习的难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怪不得机灵狗喜欢你们,他今天邀请大家参加一个动物王国聚会,如果大家在那里表现得不错而且还能够帮他们解决问题,它就会把自己的酷狗照片送给你们,你们想不不想跟着一起去看一看呢?设计意图:学生的自主参与是《课标》关注的主要理念之一,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以学生的情境入手,通过去动物王国,并且如果能及时解决问题,还有礼物送给大家,学生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改变学生学习枯燥乏味的思想,变为玩中学的理念。参考资料,少熬夜!(二)、升华兴趣,导入新授——做一做,说一说1、主题图(1)、这么多动物来参加聚会,真热闹,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它们在做什么吗?(2)、你所喜欢的小动物有几只呢?你自己来数一数。老师这里给你准备了小圆片,一个小圆片代表一只小动物。请你下来把动物有多少只贴出来,比一比看谁贴的又对又快。(贴出图表,让学生下来贴动物的只数。大屏幕显示所有信息)设计意图:通过“比一比、赛一赛”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2、书上做一做表格(1)、看你们帖得这么认真,鸭子和猴子们都排着整齐的队来和你们打招呼了。师:他们排了这么长的队猴子和鸭子分别是几只呢?他们的数量不是一样多,你能根据他们的数量提出数学问题吗?生互相提出问题。(如果没有提出有关倍数的问题,就问:机灵狗看来了猴子和排队来了,所以也来凑热闹并且给大家带一个有关他们的问题,你们想知道吗?:猴子6只,鸭子有3只,6里面有几个3?(用彩笔圈一圈。)怎样列算式呢?生一起说:6÷3=2师:6里面有两个3,当遇到这种情况时,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倍”数问题,请同学们猜一猜,谁是谁的几倍?)先在你的同桌说一说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学会质疑、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此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我先让学生在质疑中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没有准确的提出“倍”数问题时,则由学生的好友朋机灵狗来提问,这时的我由主导者变成了合作者,使学生与我一样通过各种算途径获取信息,带着自己的兴趣探究新知(2)、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鸭子的只数是猴子的两倍集体订正:把(3只)鸭子看作一份,猴子的数量有这样的两份,我们就说猴子的数量是鸭子数量的两倍。谁愿意来说说这种新的方法。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第一次接确名词“倍”比较抽象,需要给予正确的指导,这时由机灵狗提出来,让学生带着兴趣,在玩中学的心里,轻松的记忆。(3)、做一做、生生互动——小鸡和小松鼠师:小鸡和小松鼠也来到了你们身边,你知道他们数量之间的关系吗?用笔画一画,想一想怎样列算式?可以自已列式,如果不懂可以同桌或小组合作。汇报、交流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能过想—画—算—动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的能力参考资料,少熬夜!(4)、说一说、师生、生生互动——书中的说一说:师:你还能说出谁是谁的几倍?下面小组来合作学习,列出算式,组长记录好,然后小组交流,其它小组可补充。教学语言: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活动,争取每位同学都来说说是怎么想的?有困难的同学别泄气,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说一说;(讲解语言)然后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并且这名同学将会获得由机灵狗送出的照片。设计意图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小动物进行操作,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中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让学生考教师、考学生;教师考学生等多样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以机灵狗送照片再一次激励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5)、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倍”有了初步的认识,当两上数在比较时,如果把一个数看做一份,而另一个数是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倍。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使学生对“倍”有更进一步的了解。(6)、摆一摆(1)第一行摆3根,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思考:请移动其中的一根使第二行是第一行的5倍。(2)第一行摆4根,第二行也是第一行的2倍,移动一根,使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小结:当一份数发生变化了,倍数也会随之变化。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备》指出,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操作、观察、质疑,让学生感数的意义,体会份数发生变化了,倍数也随之发生变化。(三)、巩固练习——练一练1、第一题的两幅图片:采用集体和个体,集体纠正等方式完成练习。设计意图:由学生自已完成习题,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2、第二题:机灵狗从动物王国来了,并且带回了好多南瓜,它把南瓜放成了一堆,正和淘气比高矮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设计意图:让情境回归到生活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理解9个南瓜的高度是3个南瓜高度的几倍,再列算式。3、第三题:同学们每天都看天气预报吗?还记得最近的天气吗?看图理解,寻求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数据的过程,所以本环节试图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四)全课总结说一说你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后,学生自己试着归纳来完成的,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回忆了这节课的学习历程和研究的成果;1、用除法求倍数关系,2、直接图示求倍数关系。这样做更体现了“学习的过程”。参考资料,少熬夜!二年级数学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会用多种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3、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教学难点: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探索多种角的大小比较方法。教具准备:三角尺、活动角、学具盒:小棒、活动角、圆形的手工纸、吸管、剪刀、钉子板学具准备:三角尺、水彩笔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出示五角星,引出角。(板书课题:认识角)二、认识角1、画角,反映最初心中的角(1)同学画角(2)老师画角2、摸角,体会数学世界的角(1)摸三角尺上的一个角,感受角的特点。(2)寻找小朋友画的角、老师画的角和三角尺上的角的共同点。(3)揭示:顶点、边的名称。知道“角有()个顶点,()条边。”(4)练习:想想做做13、找角,发现身边的角(1)寻找生活中的角。(2)寻找平面图形中的角。(3)想想做做2。(4)想想做做3。4、做角,用身边材料创造角(1)小组活动(2)小组汇报。三、比较角的大小1、出示四个钟面。四个钟面上,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2、比较2、4的两个钟面上角的大小。3、汇报方法。4、小结比较方法。参考资料,少熬夜!5、练习:想想做做第5题。四、感受角的作用。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快乐的动物》教学案例【第三篇】《快乐的动物》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是一节抽象的概念“倍”的认识。它是在学生认识平均分与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学习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体会倍的含义。倍是生活中常用的一个概念,可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困难的,“倍的认识”是小学低年级数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我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教学时做了如下设计:结合“快乐的动物”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等操作活动中体会倍的含义,既学会了画图表征,又学会了用算式解决问题,有意识的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我以故事引入,创设了在一片绿色的森林里,有一座美丽的动物学校,学校里的小动物正在快乐的学习,这时学生都被吸引,带着兴趣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使学生对于和快乐的动物中进行学中玩、玩中学的学习充满了期待,学习兴趣也油然而生。2.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课时中,“倍”这个概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显得比较抽象。那么如何突破这个教学上的重难点呢?在教学时,让学生用圆片摆一摆小鸭和小猴的只数,认真观察,看有什么发现?接着引导学生把3只小猴看作1份,小鸭就有这样的几份,表示出两份(圈一圈),圈完后说6里面有()个3,也就是说6是3的2倍,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2倍,最后列出算式计算。再通过几个层次的摆、画和说,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倍”的含义。整个操作过程层次分明,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圈一圈、画一画、算一算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从而参与学习过程,不是为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表述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看自己摆的图来说数理,降低了数理表述的难度。通过操作,让学生既学得高兴又充分理解知识,形象直观地建立了“倍数”概念,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3.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标还提倡: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从而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有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观察主题图时,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从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用学过的方法会解决的数学问题并解决,接着,在教学完倍的知识后,让学生再看参考资料,少熬夜!图画,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有关倍数的数学问题,既巩固了新知,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思考的空间,又促使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4.注重教学练习的设计学生对倍的意义的理解本身是很枯燥的,为了不使孩子失去兴趣,我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巧下了一番功夫,如第一题,帮动物王国里的小猫蜻蜓等动物来解决数学问题,第二题先猜一猜淘气的身高是机灵狗的几倍,再运用所学的知识算一算。接着又做拍手游戏,并设计猜一猜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学问题的游戏环节。最后给出12÷3=4这个式子,让学生自己编和倍有关的故事。当然,这节课中,由于本人经验不足,对教案中的设计没有落实到位。如。
本文标题:二年级数学《小熊请客》课堂教学设计案例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147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