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精编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精编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精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积累·运用【第一篇】积累运用五训练要求:1、指导学生大体了解谚语的意思。诵读、背诵谚语,不断积累语言。2、辅导学生自读,理解短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关爱他人。3、辅导学生进行听、说、评的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训练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训练过程:一、导入课题二、完成读读背背1、学生自读:(1)正确朗读下面的谚语。(2)在熟读的基础上能背诵下来。(3)边读边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3、学生讨论,相机点拨。火要空心,人要实心。--火心空,有氧气,才能烧得旺。人心实,信得过,才能办成事。不怕有错,就怕不改过。--人偶尔犯个小错并不可怕,怕的是不知悔过,小错不断,酿成大祸。好事多做,恶事莫为。--好事要多做,坏事千万不要干。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树干直,做什么都能用得上,人正直,到哪里都能得到信任。茄子不开虚花,真人不说假话。--茄子开的花,个个会结果,没有虚花。真诚的人说的都是真话,没有假话。(这些都是谚语,内容上都是讲为人之道,教导人要正直、诚信,多做好事,改正错事,不做恶事。形式上音韵和谐,言语隽永深刻。)4、学生朗读、背诵这些谚语。三、完成阅读1、指名读短文后面的思考题,明确阅读要求。2、自读短文,一边读一边思考短文后面的思考题。3、指名朗读短文。4、学生提问质疑,教师引导归纳。第一个问题可以分为两个小问题:财主是怎样的一个人?参考资料,少熬夜!他得到快乐了吗?为什么?(回答时要学生联系上下文,了解“他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别人,所以一个朋友也没有”、“只好答应老人的条件”及他找到泉水后所想、所说、所做。)5、组织交流、讨论。6、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第二课时训练过程一、回忆课文内容,导入新课1、播放录音,回忆《小摄影师》的故事内容。2、说一说你眼中的小男孩、高尔基分别是怎样的人?(小男孩有礼貌,高尔基热爱儿童,关心祖国下一代。)二、展开想象,设计情节(1)假想结尾的几种可能小男孩可能再来找高尔基爷爷,向他道歉并为他照相;也可能不好意思再来,通过其它途径找到照片,完成办墙报的任务;也可能观察了解高尔基的活动规律,在不耽误高尔基工作的情况下,完成照相任务。(2)学生自己选择其中的一种续说要求:a、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线索中思考,也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设想情节的变化,想出补救的办法。b、要符合人物的性格,情节合理。三、学生分组说故事a、请你进入角色,设想自己就是小摄影师,坐到电车上心情会怎样?回到家里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b、小组互相商讨,把故事讲完整,讲清楚,讲生动。c、试着演一演。四、小组评议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要注意看别人的优点,赞赏别人的奇思妙想,学习别人的生动表达。(老师深入到小组中,关注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合作效果。进行个别辅导、点拨,使他们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五、全班交流各小组推选优秀代表上台续说故事,大家评议,看谁的故事编得好,谁的故事讲得好,评出优秀小组。六、课外拓展把你续说的故事写下来,回家讲给你的父母听。积累•运用四教学目标:1、辅导学生熟读、背会《对子歌》。2、指导学生读通、读顺《纸上谈兵》的故事,懂得理论要联系实际的道理。3、指导学生讲童话、演童话、编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对联。2、收集童话故事,准备一些道具。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读一读,背一背1、学生自读,感知对偶的修辞方法:(1)正确朗读下面的对联。(2)在熟读的基础上能背诵下来。(3)边读边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3、学生讨论,相机点拨。4、再次朗读,感受对子整齐的结构美,和谐的音韵美,凝练的内容美,深远的意境美。5、背一背:看谁记得快。6、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对联。三、完成阅读1、指名读短文后面的思考题,明确阅读要求。2、自读短文,一边读一边思考短文后面的思考题。3、指名朗读短文。4、组织交流、讨论。第一题:第一问回答原因抓住赵括高谈阔论,滔滔不绝的行为和骄傲自大的品性。第二问讲明赵括的表现及作战的结果,对应前面的判断。第二题:各抒己见,谈出有新意、独特的感受。可以是从成语故事中明白的道理,也可以是从故事里的人物身上明白的道理。5、把《纸上谈兵》的故事讲给别人听。第二课时(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活动欲望为学生营造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的氛围,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二、引导学生讲童话故事指导学生注意事项:1、对主人公的描述要抓住动作、语言、神态,尽可能地讲清楚,讲具体。2、要注意抓住听众的心理,尽量把故事讲得完整,讲得生动。3、学生分组讲故事。4、全班交流,大家评议。看哪一组的故事讲得精彩,并能说出为什么。评选班级的故事大王。参考资料,少熬夜!三、把你讲的故事写下来。四、把故事编成童话集。五、把童话集带回家,让家人分享你的快乐。积累•运用三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积累谚语的爱好和兴趣。2、从《雷锋日记》中感悟雷锋精神。3、在环境考察中,增强独立搜集信息的能力,锻炼口语交际能力。4、教会学生写日记的方法,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完成“读读背背”。1、导语:这六句话,常常在人们口头中流传。你们平时说过或听过哪句话?2、试读、试背,同学之间议论每句话的意思。3、文字上称之为谚语。谚语一般很生动形象。学习积累一些谚语,对丰富语言很有好处。4、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一条谚语。5、鼓励学生在读书中、在生活中注意积累民间谚语,搜集常用谚语。二、完成“阅读”。1、导语:同学们在学雷锋活动中,了解了雷锋的哪些事迹?现在读雷锋的两篇日记,看看他做了什么事,日记里写了什么事?2、自学两则日记。学生之间议论:两则日记各写了什么事?3、指名读。要读通顺、流利。4、说说读后的体会。5、这两篇日记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6、课后阅读,了解更多的雷锋事迹。阅读活动时间交流。第二课时一、课前准备。布置考察的目的及任务。学生自由组合,明确分工,制订考察计划、步骤、考察后的文字与图片资料的整理。教师准备有关大海、河流、湖泊的录象或图片。二、导语。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我们身边的江河湖海是我们生存的家园,它们关系着我们生活的质量。我们应该了解它们、关心它们、爱护它们。三、放录象资料(或图片)1、用画面感染学生,联想到旅游事业、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2、师生、同学之间交流观感。参考资料,少熬夜!四、分组(自由组合)个人汇报已搜集、整理的资料——河流(或湖、海)的位置、面积、资源及污染的情况等。五、各组推选代表交流。六、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对各组考察结果给予评价。七、总结。教师考察过程和结果,对口语课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并提出要求。第三课时一、说明习作要求。二、引导。激起兴趣,活跃思维,可读几篇不同内容的日记,拓展思路。三、说明日记的格式。四、习作起草。教师多做个别指导。第四课时一、教师找几篇日记,包括写事、写人、写心里话、读后感想的不同内容,展开点评。二、再找两篇日记,师生共同批改、讲评。三、自我修改日记。四、誊清。注意书写工整。教后小结:关于日记,学生现在已基本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但从内容上来说,缺少生活情趣。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值得可写的东西,的确是个大的问题。我想:应该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入手,让学生能够从平凡的小事中发现生活的情趣,写出丰富多彩的生活。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第二篇】之一佚名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完成读读背背,让学生了解对联系内容,并背诵下来;2、阅读《大理三塔》,完成课后题。〖教学重点难点〗阅读《大理三塔》,知道这篇材料是按空间顺序写的,而《海上日出》和《夕照》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教学过程〗一、读读背背1、请学生查字典认识生字,正确读出对联。2、提问:你们觉得上下句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对,这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对联。)介绍对联的由来,告诉对联要参考资料,少熬夜!求对仗整齐,词性一致。这些只做简单了解。3.能说说这几组对联的内容吗?可以小组讨论,(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对联)4.齐声朗读。5.自由朗读,边读边记。6.小组朗读或分组竞赛朗读。7.试背对联,看谁背得最快最准确。二、阅读《大理三塔》,完成课后题请学生读课后两题问题,提要求:1、初读课文,了解大理三塔。2、看看书中是怎么描写三塔位置关系的,结合看图。3、结合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大理三塔的样子。4、你认为这篇阅读材料在描写顺序上与前面所学的《海上日出》和《夕照》一样吗?(步一样,这篇按空间顺序描写。《海上日出》和《夕照》按时间顺序描写的。)5、通过阅读你有什么收获(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口语交际练习。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抓物点按照顺序介绍名胜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让学生知道介绍时内容适当,仪态大方。2、难点:要按游览的顺序讲,讲出特点。〖教学过程〗找出事先搜集好的有关风景名胜的材料。1、作为导游,要介绍风景名胜,你应该先确定什么?(游览路线)你确定时应注意什么呢?(这条路线最好既便于介绍又便于游览)2、请各位小导游想一想应介绍什么风景,介绍的内容可以列在纸上,做个提纲,或者给同组同学说一说。给大家一段时间进行准备。3、请同学说之前,问问大家当别人介绍时你应该做什么?(引导他们说学会倾听并记下自已想多了解的内容继续提问)4、进行交际,要求人人参与。积累·运用【第三篇】之一备课教师:刘燕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积累谚语的兴趣和兴趣。2、从《雷锋日记》中感悟雷锋精神。3、在环境考察中,增强独立搜集信息的能力,锻炼口语交际能力。4、培养写日记的方法与习惯。参考资料,少熬夜!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完成“读读背背”。1、导语:这六句话,常常在人们口头中流传。你们平时说过或听过哪句话?2、试读、试背,同学之间议论每句话的意思。3、文字上称之为谚语。谚语一般很生动形象。学习积累一些谚语,对丰富语言很有好处。4、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一条谚语。5、鼓励学生在读书中、在生活中注意积累民间谚语,搜集常用谚语。二、完成“阅读”。1、导语:同学们在学雷锋活动中,了解了雷锋的哪些事迹?现在读雷锋的两篇日记,看看他做了什么事,日记里写了什么事?2、自学两则日记。学生之间议论:两则日记各写了什么事?3、指名读。要读通顺、流利。4、说说读后的体会。5、这两篇日记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6、课后阅读,了解更多的雷锋事迹。阅读活动时间交流。第二课时一、课前准备。布置考察的目的及任务。学生自由组合,明确分工,制订考察计划、步骤、考察后的文字与图片资料的整理。教师准备有关大海、河流、湖泊的录象或图片。二、导语。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我们身边的江河湖海是我们生存的家园,它们关系着我们生活的质量。我们应该了解它们、关心它们、爱护它们。三、放录象资料(或图片)1、用画面感染学生,联想到旅游事业、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2、师生、同学之间交流观感。四、分组(自由组合)个人汇报已搜集、整理的资料——河流(或湖、海)的位置、面积、资源及污染的情况等。五、各组推选代表交流。六、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对各组考察结果给予评价。七、总结。教师考察过程和结果,对口语课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并提出要求。第三课时一、说明习作要求。参考资料,少熬夜!二、引导。激起兴趣,活跃思维,可读几篇不同内容的日记,拓展思路。三、说明日记的格式。四、习作起草。教师多做个别指导。第四课时一、教师找几篇日记,包括写事、写人、写心里话、读后感想的不同内容,展开点评。二、再找两篇日记,师生共同批改、讲评。三、自我修改日记。四、誊清。注意书写工整。教后小结:关于日记,学生现在已基本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但从内容上来说
本文标题:[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151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