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高职院校发展的基本特征、现实挑战与对策分析
高职院校发展的基本特征、现实挑战与对策分析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是一个系统性和结构性工程。要克服院校自身在战略规划、专业调控、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局限性和滞后性,区域内院校间的交流与融合是必不可少的。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xx高职院校发展的基本特征1.1办学形式多样xx高职院校不仅数量多,且办学形式多样。从院校性质上看,xx现有公办高职院校12所、民办高职院校4所,同时还有xx省内唯一一所中外合作办学性质的高职院校,呈现出“以公办为主体,多性质并举”的发展特征;从院校类型上看,xx是xx省高职院校类型最丰富的城市,共涉及7个院校类型,其中,理工类11所,综合类、艺术类、农林类、师范类、财经类、医药类各1所,呈现出“以理工类为主,多类型兼顾”的发展特征,院校情况如表1所示。高职院校丰富多样的办学形式为xx经济社会发展多元化教育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但同时也增加了地区高职教育统筹和协同发展的“难度系数”。1.2专业设置集中根据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xx年)》,高等职业教育共设置19个专业大类和744个专业种类。以xx年xx各高职院校官方网站公布的招生专业情况统计,17所院校共设置专业502个,校均设置专业约29个,共涉及17个专业大类的218个专业种类,专业大类和专业种类分别占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比例为94.47%和29.3%。从专业大类布点情况看,xx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相对集中,专业布点数分列前五的专业大类分别是财经贸易(99个)、电子与信息(90个)、装备制造(76个)、文化艺术(65个)和土木建设(30个),占总专业布点数的71.71%。个别院校因其特殊的办学定位,导致专业大类设置高度集中,如xx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和xx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分别在文化艺术大类和医药卫生大类设置专业数比重高达88.46%和88.89%。1.3区域布局均衡“区域服务性”和“产业导向性”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重要特征。从区域布局看,一方面,苏州是职业教育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先行者”。早在2002年就创设了xx国际教育园区,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目前共入驻院校14所,其中包括本科高校2所、高职(专科)院校5所、五年制高职校2所、普通学校2所、中职学校2所、培训机构1所,涵盖了研究生、本科、专科、中专、普通教育和成人培训的多种办学层次和类型,呈现出“职业教育为主、多种类型教育共同发展”的特点,以及政府、行业、社会力量多元化的办学格局;另一方面,xx也充分兼顾了不同行政区域均衡发展的现实需要,除常熟外,其他区县均设有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对行政区域的覆盖率达到90%。xx高职院校发展的现实挑战2.1专业种类覆盖率较低,专业设置重复度较高目前,如何避免“专业同质化”倾向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项现实课题。如前所述,xx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虽涉及17个专业大类,但专业种类覆盖率仅为29.3%,71.71%的专业集中在财经商贸等五个“热门”的专业大类。考察xx高职院校是否存在同一领域大量重复设置专业情况,可将17所院校共218个专业种类按照重复程度大小依次排序,得出专业设置重复度与对应专业数量关系,如表4所示。U代表专业重复度,N代表该重复度对应的专业种类个数。通过分析数据分布情况,可以发现:当专业重复度U≤6时,该重复度对应的专业种类个数N以此递减;而当专业重复度U≥7时,该重复度对应的专业种类个数N呈现不规则变化状态。依据这种判定标准,我们可将专业重复度U值作为判断某一专业是否为重复设置专业的衡量指标,即在17所院校中,有7所及以上院校同时设置某一专业时,即可将该专业视为重复设置专业。根据这一衡量指标及实际统计数据,xx高职院校重复设置专业有18个,占xx高职院校专业种类总数的比重为8.26%。其中,重复设置专业涉及电子与信息、财经商贸、装备制造、文化艺术、旅游、教育体育等6个专业大类,尤其以电子与信息、财经商贸、装备制造三个专业大类的专业设置重复程度最为明显,重复设置专业情况如表5所示。这一方面体现了xx高职院校面对地区产业发展趋势和人才竞争的“市场性”反应,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办学风险和办学成本的考量,一定程度上有注重短期效应,盲目跟风的因素。2.2院校发展差异较大,资源分布较悬殊xx高职院校虽数量较多且类型多样,但也造成了各院校的发展规模和程度存在较大差异的现实局面。根据xx年xx省及xx17所高职院校年度质量报告公布的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出,一方面,xx各高职院校在学生规模、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等多项教育指标上差距悬殊,各项指标均相差数倍以上;另一方面,xx高职院校在多项平均指标上落后于省均水平,这与xx在省内经济产业发展水平是不相符合的,xx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部分指标情况如表6所示。原因在于,xx民办院校较多,且在多项教育指标上与公办院校发展差距较大,从而整体上拉低了xx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平均水平。如xx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各项指标上均排名“垫底”,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任教师比例仅为5.66%。2.3产业偏离度较高,专业结构与地区产业结构契合度较低xxxx年地区生产总值20170.5亿元,其中,三次产业比例为1.0∶46.5∶52.5,呈现“一产极少,二、三产并重”的产业布局。作为为区域经济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其专业结构与地区产业结构的契合程度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影响。根据专业结构与地区产业结构偏离度平均指标,即偏离度=专业结构比重-产业结构比重,偏离度的绝对值越小,代表该校专业结构与地区产业结构契合程度越高;反之,代表契合程度越低。专业结构与地区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分析如表7所示。整体来看,xx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偏离度偏高,平均绝对值达到了13.7%,且各院校的偏离度绝对值平均指标普遍较高,绝对值超过10%以上的院校多达12所,占到院校总数的70.59%。究其原因在于xx高职院校在专业布局上过度集中于第三产业,以xx年xx17所高职院校专业在三次产业布局整体情况而言,第一产业专业数占比为1.1%,第二产业专业占比约25.9%,第三产业专业占比73%,整体呈现出“三二一”的产业布局,与xx当前三次产业结构契合度较低。xx高职院校发展的对策建议3.1统筹谋划,加强地方政府“主导性”地方政府在创新高职办学体制,激发院校办学活力,促进院校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首先,xx政府应进一步做好地方高等职业教育顶层设计。依据国家和省级政策文件要求,结合xx产业发展实际,将高职教育纳入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尤其在优化专业设置,促进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契合度方面,通过政策和制度建设、示范和创新试点等方式进行统筹和引导作用。其次,xx政府要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育“优质土壤”。引导高职院校着眼区域发展整体格局,对接区县重点产业和骨干企业,发挥好服务区域产业转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社会功能。最后,要加强区域内民办和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的指导和扶持。高质量发展背景下,xx高职教育要取得突破性成绩,必须要补齐民办高职教育的短板。针对民办院校生源不足、师资不强、专业设置不合理、管理制度不规范等“通病”,在政策环境、产业科技、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政府定向指导和专项资金支持,加强民办院校办学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进一步促进民办院校与本地区经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将更多的企业生产资源转化为学校教学资源,使民办院校逐渐从拉低地方高职教育水平的“后进者”蜕变成完善地方高职教育结构的“补位者”。3.2交流协作,促进校际群体“融合性”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是一个系统性和结构性工程。要克服院校自身在战略规划、专业调控、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局限性和滞后性,区域内院校间的交流与融合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加强校际融合机制建设。突破“校际壁垒”和“制度壁垒”,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校际融合、企业参与”的高职长效办学机制,成立校际层面高职教育协调委员会,统筹协调区域内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师资建设和设施投入等各项工作,建设具有院校特色和集群效应的区域高职教育建设模式[8]。其次,发挥校际集群效应。以xx国际教育园区为“支点”,进一步整合全市高职院校资源,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创业教育基地和就业服务基地等开放共享的校际公共服务平台。最后,突破校际“融合”深度。在高职教育各领域不断寻求协作,如建立人才培养联盟和产学研合作平台、共建专业建设标准和人才评价体系、搭建高职教育国际化合作平台等。3.3错位发展,凸显院校个体“特色性”高职院校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主体。区域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归根到底在于区域内各高职院校不断的自我发展和突破。如前所述,xx高职院校数量众多且类型丰富,各高职院校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在办学方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职教文化等方面形成校本特色,不断提升自身在区域高职教育领域的参与度、知名度和认可度[9]。首先,各院校要加强优质资源建设,进一步发挥优势资源的引领带动作用。以代表院校办学定位和特色的骨干专业(群)建设为例,从目前xx17所高职院校国家和省级骨干专业(群)建设情况来看,多集中于公办院校的理工类专业(群),其他类型公办院校和民办院校的专业建设特色和成效不够,如xx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有半数以上的国家或省级骨干专业(群)不是农林牧渔大类的相关专业,xx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也同样如此,而民办院校的骨干专业(群)建设“短板”则更为显著。其次,各院校应主动契合区域产业发展。综上所述,xx高职院校区域布局相对合理,但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契合度有待加强。如何对接好地区优势主导和战略新兴产业是当前xx各高职院校需要重点思考和谋划的战略性问题。xx高职院校应加强第二产业相关专业的设置和建设,加大对医药卫生、能源动力与材料、土木建设等xx传统主导行业的相关人才培养力度,转变当前xx高职院校第三产业专业设置比重过高的局面,以保证对区域各个重点和新兴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的持续合理供给。
本文标题:高职院校发展的基本特征、现实挑战与对策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154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