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关于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状况的调查和思考
关于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状况的调查和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解决好“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其根本途径就是通过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新时代,站在乡村振兴新奋斗的起点上,探索和思考乡村教育,重新审视和定位乡村小规模学校,找到制约乡村教育发展的瓶颈,提出合理的、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提升,助推乡村振兴快速发展。现实背景xx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解决好“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其根本途径就是通过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可见,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程,教育兴则乡村兴。所以,建设有内涵、有品质的乡村学校是时代的要求,把乡村学校建设的“小而美、小而优、小而强”,让优质教育为乡村振兴“强筋壮骨”。xx年2月21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其中提到,要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多渠道增加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继续改善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基于国家的战略要求和现实需要,作为一直奋斗在乡村教育一线的我们,就是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探索和思考乡村教育,为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从优化硬件设施、强化师资力量、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素质、转变家长观念等方面找出相互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因地制宜,走出一条适合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生成才的路子。按照教育的本来规律标本兼治,让教育者的初衷与奋斗者的目标水乳交融,促进农村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教育现状(一)多数学校办学目标不明确学校办学目标是学校发展前景的形象设计,是学校未来要达到的质量水平标准。学校办学目标一旦确定就竖起了一面旗帜,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调查身边的兄弟学校发现,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所学校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确立自己的办学目标并为之付诸实施。其它学校所拥有的只是办学目标的文字和口号,有一种办学目标叫做办别人家的学校,这实际已经铸就了学校的无方向运转。的确,顶层设计的模糊不清,以至于我们所用的力气,一部分彼此抵消,一部分没有意义。教育实践总是留下一些散落的珍珠,串不成美丽的项链。因此,努力挖掘或积极创造我们各自学校的办学风格和教育教学模式,合理定位学校的发展态势,科学界定实现目标的时间范围。这些要素的综合就是我们的办学目标,这才是我们办学的王道。(二)各校传帮带流于形式调查发现,各校情况不一。第一,没有多少真正的高师,正所谓师不高弟子拙;或者有高师,也不是很乐意着带,总觉得一个人走得更快一点;第二,有高师且也乐意带,但要疲于应付学校杂七杂八的事情,哪有时间或者说没有多少有效的时间,现在的老师,真的很辛苦,其实老师也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在高压的工作态势下,应该赋予老师相当的自由;第三,学校没有健全的体系,只有独立的师徒结对方案在那运作,我不知道一个“孤独”的方案能运行多久,我觉得方案应是一个健全体系中的一个部分,在各部分协调配合的运作下,传帮带才能走得更远、更健康,学校才能发展的更好。(三)关注人的发展不够调查发现,目前乡村学校教师最关注的还是学生的学科成绩,这也是上级有关部门评价机制使然。目前乡村学校80%的孩子是留守儿童或特殊孩子,管理和教学难度确实很大,但不能否认,很多孩子在学业之外确有过人之处,让老师和同学无不为之赞叹,有孩子画画天赋特别好,有孩子天生一副好嗓子,有孩子弹跳能力出众……不过日渐带有功利性教育背景之下,在素质教育庇护下的应试教育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会占据学校工作的核心,唯分数说话,如果对教育缺少情怀,对孩子缺乏情感,很少有教师会特别关注这些孩子的闪光点。不过,当我们站在人的长远发展的制高点,再审视我们的乡村教育,你会发现,一个优秀的人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也要有优良的养成习惯,更要有健全的人格。有时甚至会认为,思想健全比应试成绩更为重要,时代的精英毕竟少数,更多的还是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给他们自信和阳光,给他们良好的素质,他们今后也一定会是优秀体面的劳动者,一样为社会做贡献。所以我觉得,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找到孩子们终生受益的真正价值,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四)不能直面挑战调查发现,目前乡村学校面临两大困境:第一,生源骤减;第二,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所以,如何稳生源,提质量?是我们所有乡村学校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和评价机制在各校依然存在,已触动不了家长和学生的那根心弦,这就是学校的陈旧管理和家长与时俱进的理念之间的矛盾,致使名列前茅的学生转学至教育更优秀的城区学校,差生在学校的死循环里是越来越差,渐渐失去了生机。问题出现了,可多数学校却置若罔闻,甩锅教育大环境,不能从容直面和应对挑战,学校的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养成教育、理想教育等都流于形式,更不能从课程的角度来组织开展。对此,我们该怎么应对挑战并且适合我们的地域特征和校情,值得思考。(五)没有成熟的教学规划狭义的教学规划指的是立足学校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总体设计,对整体课程架构、课程的整合做出的系统编排。调查发现,目前的态势就是一刀切,按照市县课程设置标准编制课程表,在这里,没人敢冒险和激进,的确,市县课程设置标准的合理性不容置疑,但在与特殊的乡村教育发生碰撞时,适度变通和微调还是可以值得商榷的,毕竟乡村学校的小班额或小小班额的大量出现,学校师资的配备和资源整合客观要求学校应该做合理变通。在调查的座谈会上,有校长就提到了人数都不多的各年级,可不可以合并上体育课,如果可以,那么体育课程如何实施,怎么呈现分段教学;按设置要求,每周安排两节英语课,教学任务不能如期完成,学校怎么调配课时;每天每节课均安排课程,学生的答疑解惑什么时间进行;各学科的质量检测在什么时间安排……这些都是具体问题,如果没有学校的统筹安排,都将是教学过程中实实在在的阻力。(六)没有挖掘乡土课程为什么要挖掘乡土课程?有乡村学校校长如是说:“都说农村教育资源少,其实这是错误的认识,农村的资源远比城市多,在这里他们能接触乡村,走进大自然。这些乡土课程的开展能充分培养孩子的交流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也能增进他们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但遗憾的是通过调查发现,所有的学校均没有挖掘乡土课程。孩子身边可利用的乡村资源丰富,确实是一大浪费。挖掘乡土课程目的就是就地取材,解决乡村教学资源有限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七)教研模式单一调查发现,乡村学校的教研步履蹒跚,传统理念,传统做法,老师们不是在听课的路上,就是在评课的路上,仅此而已!就在小范围内周而复始的听,评课也是不温不火、不痛不痒,教师们与其说是完成任务,不如说是消耗职业热情,我觉得,对学校来说,最重要的工作不是安排教师们听评课,而是下大力气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当教师们有了教学的自主权和研究的主动性之后,教学便不再是重复简单的工作,教研便不再是完成任务。调查中获知,有一所学校的这一项做法很好的:学校规定,老师外出在书店遇到想看的书,买回来都可以报销!看似简单,实则意义非凡,这是名副其实的自主教研。令人欣慰的是,有3所学校为教师设置了“游学+分享”的学习模式,只要教师能走出去,就让走出去,聆听专家和名师讲座,返校后组织分享沙龙,交流心得,这也是教研……(八)学校精细化程度不够教育是农业,精耕细作、顺应天时,收获也就水到渠成。所以,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才是学校最好的内涵,鉴于此,我在与几位校长闲聊中,问及这样的问题:如何评判一所学校的优劣?各有各的见解,但多从宏观角度涉及,细节东西避而不谈。我觉得,一所好的学校不在于恢弘的建筑,而是观察学校是否折射出浓浓的文化气息以及所蕴含的人文素养。一所优秀的乡村学校,首先学校要让乡村老百姓看到教育的好处,营造尊重知识的氛围。只有一所学校在这里动了脑筋,比如有一项举措值得借鉴,他们在校门口,经常性的会打出诸如此的标语:“任何成功都不能弥补子女教育的失败。”我想,每每家长看到这样的信息,久而久之,会做何感想,万一真的潜移默化了呢!走访发现,所有学校均不能设计富有个性的教室,空旷的教室的仅有几张课桌,显得过于单调;更没有看到自己班级的“萌宠”……(九)新任教师继续教育缺失1缺至关重要的信念教育习近平总书记考察xx师范大学时发表重要讲话,勉励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这里理想信念排第一,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在立德树人的路上,要用好课堂小阵地以及校园大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当然这个层面就比较高大上了,但也理应如此,那么对于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没多久的新教师,什么教育是最重要的?我觉得一定是理想和信念的教育。通过我们学校的引领,使他能够静下心来,远离浮躁;通过我们学校的感染,使他能够脚踏实地,甘心钻研。这是什么,这就是理想和信念的教育,这是我们每一位新任教师本该有的动作。我们这样做,不仅仅是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更为老师自身的专业成长。调查发现,我们所有的学校都把这样至关重要的教育丢弃了或进行蜻蜓点水式的教育,这样最终的结果就是老师在还没有教会和会教的情况下,想着走出去、跳出去,何谈乐教,明显信念教育的缺失。信念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看到希望,发现意义,创造价值。2缺扎实有效的到岗培训顾名思义,到岗培训就是学校对新入职教师的培训,不是花拳绣腿,而是实实在在的在做校本培训。调查发现,各校所开展的校本培训最多就是课堂、教学之类的培训,关于学校的发展理念、校风、校训、办学愿景、学校文化等培训为零。一个新入职的老师连他工作的地方尽一无所知,的确是一件可悲的事,没有初心、没有根基,恰似一只无头的苍蝇,即使做了最好的课,其实是一节狭隘的课,没有高度的课,我们需要的是有文化内涵和学校内涵的课,融入学校、融入文化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因此我觉得花大力气对新入职教师做这样有高度的培训是必须的。(十)学校领导层缺开放包容的教育格局格局,就是做人做事的宽度和厚度,做教育,同样需要有开放包容的理念和格局。很多教师反映,他们在学校做事很多时候就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纠其原因,首先就是领导层对教师的工作过于严苛,不允许个人犯错。因为做事,做事难免出错,何况一个新人,错了友情式的指正,大可不必不依不饶,用德感化,用情融化,用一杯水解决了的事何必用一个炮仗,包容就是这个样子;其次,有领导对教师的诉求不够重视。我觉得多站在教师的角度想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与老师交心,同老师凝心聚力,格局就是这个样子。总之,目前的乡村教育确实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教与学要么偏执一端,要么无根浮萍;老师和学习者总是在“迷宫”里辛勤赶路,看不见方向,也顶不破头顶的“天花板”。思考和建议(一)对乡村教育的思考无论我们的农村教育现在经历着怎样的困难和波折,我始终觉得这些都是学校乃至时代发展所必然经历的东西,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多审视自己、思考自己。1我是谁?追问自己,自己是谁?自己是农村教育大环境下的谁?我们的每一个个体都很渺小,但我们所有的老师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我们在做最基础的教育,做教育需要忍受孤独,做农村教育还要习惯白眼,要静静的坐下来,也要意气风发的站在讲台上,有教育的情怀,更有做农村教育的大情怀,有了情怀在,你才能懂得自己为什么存在?既做师者,就应该让学生学会种种技能:学会写字、学会预习(课前预习、课前阅读)、学会上课(听课:本节课的目标)、学会做作业(知识巩固)、学会考试(所学知识的再现)、学会礼仪、学会做人……2我在哪里?做农村教育让好多老师迷茫的就是不知道自己在哪里?自己对自己认识不足,周围的社会环境直接绞杀了自己的诸多想法,自暴自弃、牢骚满腹。我们每一位教育人,应抓住我们的优势,学生人数少,正可以做到精准教学,我们可以为每个孩子量身打造适合他自己的培养目标。其次,由于学生少,就能做到作业分层,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实现因材施教。备课也可精准,先有效再高效,备课备到每一个孩子,教学目标精准、细化……如此甚好!我觉得任何人在任何岗位,做好自己对自己的定位很重要,
本文标题:关于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状况的调查和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155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