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五年级数学教案(最新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五年级数学教案(最新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五年级数学教案(最新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五年级数学教案【第一篇】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2.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用具长方体模型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新课引入1.同学们听说过北京大学吗?上北大是老师读书时的梦想。你能从北大校区中找到我们曾经学过的图形吗?2.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3.揭题:这节课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板书课题)二、引导探究小组合作1.认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1)游戏:你们会玩摸长方体的游戏吗?A你怎么确定摸到的一定是呢?还有什么方法?(他是用“面”、“棱”、“顶点”描述这个长方体的。)B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我想什么是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你们可能有所了解,在资料袋中也有提示说明。)C全班反馈D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2.探究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A它们之间有联系吗?各有什么特征?B分小组活动。(下面小组分工合作,利用学具,通过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看看有什么精彩的发现?将发现写在记录表上。)C全体发馈,同学提问。(根据小组的发现,谁能向他们提出问题?)D你们还有问题吗?E教师提问:正方体与长方体有关系吗?为什么说是特殊的长方体?(预设:认识长方体长、宽、高特征;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F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研究了长方体的特参考资料,少熬夜!征,你可以画出一个长方体吗?3.教学如何画长方体。(如果这样放最多可以看见他的几个面?还有哪几个面看不见?)(在画图时,除了画前、后两个面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看上去成了平行四边形,实际上它还是长方形)三、运用新知体验价值1.如果现在只看到长方体的长、宽、高,你还能画出一个长方体吗?(闭上眼睛,画长方体。)2.说出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说出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3.猜一猜:根据长、宽、高长度,它可能是生活中的什么物体?4.做一个如图的长方体宝宝床的床架,至少需要多少分米长的木条?5.你准备选择下面哪一种尺寸的床板?(单位:分米)32×920×10四、全课总结拓展创新1、想一想:为何北大校区众多建筑设施的外观造型都是长方体呢?2、实验活动:用准备的材料做一个长方体(再次体验长方体的特征)。五年级数学教案【第二篇】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和名数的改写。教学及训练重点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仪器教具投影仪和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如教材第26页的图。教学内容和过程教学札记一、创设情境填空:①长方体体积=;②常用的体积单位有、、;③正方体体积=。师:你知道每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二、探索研究1.小组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出示:1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教具。提问:参考资料,少熬夜!①当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时,它的体积是多少?②②当正方体的棱长是10厘米时,它的体积是多少?③③而1分米是多少厘米?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小组合作填表:正方体棱长1分米=10厘米体积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小组汇报结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同理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用填空的形式:从上面可以看出,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2).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加以比较(投影显示第26页的表)先让学生填后并比较这三类单位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有什么不同?为什么?(3)学习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先思考:(1)怎样把高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2)怎样把低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出示例3,并写成如下形式:8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立方分米出示例4,并写成如下形式:34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96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自己是怎样想和做的。出示例3。(投影显示)放手让学生独立审题并解答,再针对出现的问题重点讲解。解法一:××=(立方米)立方米=27立方分米解法二:米=18分米米=15分米米=分米18×15×=27(立方分米)三、巩固练习将练习五的第1、2题填在书上,老师进行个别辅导后订正。四、课堂。学生今天学习的内容。五、课后作业参考资料,少熬夜!练习五的3、4题。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常用的体积单位及进率: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注意点:高级单位的数转化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以进率,低级单位的数转化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在实际计算中要注意单位的统一。五年级数学教案【第三篇】一、学习目标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3、在探索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内三一刀客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乘法算式中对乘数已经有比较熟练的理解,学习因数可以在乘法算式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教学过程(一)创境导入。师:同学们喜欢做拼图的游戏吗?(学生回答)师: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拼图来学习一个新知识。(设计意图:拼图游戏学生很喜欢,创设拼图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的欲望。)(二)探索新知。(课件)1、师:请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在你们的小组里用你们准备的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也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拼摆或涂画的方式独立操作,边摆边做好记录。然后,把你拼摆的过程和你的伙伴说说。2、班内展示交流。(请学生演示自己摆的成果)(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了解事物的特征,明确正方形的个数与因数的关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到了大量的学习资源,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他们在相互的探讨中,使问题得到解决。)3、师:你能把这些摆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12=122×6=1212×1=126×2=123×4=124×3=12)4、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两道算式的因数一样?12的因数有哪些呢?请学生按顺序说出来。(1、2、3、4、6、12。)(设计意图:学生观察算式,发现找因数的方法和写乘法参考资料,少熬夜!算式有一定的关系,体会了“想乘法算式”找因数的方法,为下面的思考找因数的方法奠定了基础。)5、思考问题:(1)怎么样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2)有什么方法可以将全部因数找齐,一个都不漏?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是:从小到大找;一对一对找6、找出9的全部因数(1)试一试,看谁能挑战成功。(学生独立找9的因数)(2)交流找的方法。板书:9的因数有:1、3、9观察9的全部因数,你有什么发现吗?(9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是9,??)7、试一试:你能找出15的全部因数吗?找完后交流,说一说15最大的因数是多少,最小的呢?(设计意图:教给学生找因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有序思考”的方法,进行了学习方法的指导。)8、小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用乘法依次一对一对的找。这样有顺序的给一个倍数找因数,好处就是不重复、不漏找。(三)练习深化。1.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现在看看谁找得快,请同学们把课本第9页的1、2题做出来。学生独立完成。投影展示一名学生1、2题的结果,让学生说一说,集体评价。[设计意图:通过练一练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并具有一定的分析和归纳能力。]2、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用拼长方形找因数的方法,现在能不能在小方格中画出长方形找因数呢?请把第3题做出来。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让1名学生到黑板上的小方格中画,并把因数找出来。学生做完后,看看到黑板上做题的同学做得对不对,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设计意图:通过练一练活动,利用数形结合进一步体会找因数的方法。)3、投影:48名学生排队,要求每行的人数相同,可以排成几行?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一下。班内交流:(每行8人可以排成6行,也可以每行6人排成8行。每行12人可以排成4行,也可以每行4人排成12行。每行24人可以排成2行,也可以每行2人排成24行。每行48人可以排成1行,每行1人排成48行。还有一种,每行16人可以排成3行,也可以每行3人排成16行。)参考资料,少熬夜!思考:同学们想一想,这种排队法与找因数有什么关系呢?(教师对学生及时提出表扬: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利用找因数的方法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设计意图: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找因数的方法。)4、游戏:好朋友互报学号,分别找出对方学号数的全部因数,比比谁能有对有快!(四)当堂检测。1、找一找,填一填。124781216243224的全部因数32的全部因数既是24的因数也是32的因数2、说一说下面的数各有几个因数。()个()个()个()个()个()个(设计意图:当堂检测,了解目标达成情况。)(五)总结与评价。这节课你什么收获?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了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培养了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找因数的方法一般是按乘法算式来找的,可是在找的过程中容易漏掉几个,所以必须强调要有序思考。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篇】活动目标通过发豆芽活动,了解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运用多种途径查询和收集相关资料,并能运用数学的方法记录和描述豆芽的生长情况,培养同学们动手实践、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准备教师收集相关资料,并先做一次实验。学生分组准备黄豆、绿豆各50g,以及发豆芽的器皿。活动过程一、提出问题,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豆芽的生长过程吗?你自己发过豆芽吗?2.学生根据查询的资料和咨询科学教师得到的知识进行交流。3.根据学生的交流,提出:我们也来试一试发豆芽。揭示课题:发豆芽。二、讨论交流,得出活动步骤1.提问:发豆芽要做哪些准备?怎样记录发豆芽的过程呢?对最后的记录如何分析呢?结合学生的交流,得出本次活动的主要步骤:调查与收集;发制与记录;整理与分析;推测与应用。2.学生结合教材了解4个环节应该做什么,并在全班交参考资料,少熬夜!流。教师重点提问:发豆芽的统计图画什么好?为什么?如何计算发豆芽的盈利情况?三、学生分组活动1.教师演示发豆芽的过程。2.教师提出要求:(1)发豆芽活动要做的事情比较多,我们要分组进行,每组5个人。(2)为了方便观察与记录,我们都将豆芽统一放在教室里进行观察,每天每个组在固定时间进行浇水。3.各组学生进行发豆芽实验。时间大约是6天。教师对各组实验的情况进行适时的指导,对各组的记录进行及时督促与检查。各组在发豆芽完成后,及时进行数据分析,制作好相应的统计图表,写好分析总结。四、小组交流,感受价值交流发豆芽的具体做法和注意事项。五、观察、记录、分析1.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大约6天时间)2.记录豆芽的生长情况。(每天进行记录)3.把豆芽的生长情况制成统计图表。4.分析统计图表,写好总结。六、总结反思小组结合统计图汇报豆芽生长情况,说说在发豆芽活动中的收获。注:五、六两个教学过程在课外进行。[简评:本课设计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发豆芽的相关资料收集,讨论发豆芽的活动步骤,对发豆芽活动进行分析、交流、评价。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统一在教室进行,便于学生观察、比较、交流、互相激励。同时,把发豆芽活动的重点放在依据实验数据制作、分析统计图表上,以体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现综合应用的数学味。]
本文标题:五年级数学教案(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168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