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油气储量分类标准与计算规范吕鸣岗2007.9.5四个题目一、储量标准演变过程二、新老标准简要比较三、储量分类标准简介四、储量计算规范简介一、储量标准演变过程大致分为四个主要阶段:1.1950~1977年2.1978~1984年3.1985~2004年4.2005年以后1.1950~1977年我国没有自己的标准,采用苏联储量分级A1级储量(准备储量):已被证实的储量,从生产井中可以采到的储量。根据该井已取得的各种参数数据和油井产油情况等资料,在假定的泄油半径所圈定的面积范围内求得的储量。A2级储量(探明储量):两口或两口以上已获得工业性油流的井,在其圈定的面积范围内的储量。B级储量(视储量):在已探明的含油区域内,虽无确定其含油边界,但已证实确有工业性油流之存在的储量,通常用最低位置出油井的构造等高线所圈定的面积范围求得的储量。1.1950~1977年我国没有自己的标准,采用苏联储量分级C1级储量(推测储量):在一个新构造或新探区内有一口探井获得了工业油流时,可根据该构造的油层物理性质、油层的稳定性等来估算出的储量;或者在已证实含油区域的邻近处,在地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用构造间对比的方法推测出的储量。50年代玉门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储量是苏联专家审查,60年代初期大庆油田储量计算是学习苏联经验和方法文革中储量管理混乱,基本沿用上述标准2.1978~1984年1977年7月石化部油开组下发《油(气)地质储量计算工作意见》,我国第一个储量分级一级地质储量(探明储量):第一批生产井并投入开发,精度90%以上;二级地质储量(基本探明储量):探井密度和资料井密度有要求,精度70%以上;三级地质储量(待探明储量):已发现工业油气流,精度50%以上。1978年以后按上述标准审查储量并进行全面核查,核减了不够探明储量,正式应用可采储量2.1978~1984年1979年~1983年进行过储量分类标准研究制订,但都未正式施行1979年开始海域对外开放,带来了西方储量分类和方法。1982年12月提出《石油与天然气储量规范》(讨论稿)。1983年8月第十一届世界石油大会提出了分类方案。1983年7月勘探司提出3P储量分类方案。1983年11月石油部东部勘探会议提出关于储量分级、命名意见。3.1985~2004年1984年11月制订《油气储量计算规范》(初稿),并在全国试行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分为三级:探明储量、可能储量、预测储量;探明储量分为三类:已开发的探明储量(相当一级)、未开发的探明储量(相当二级和部分三级)、基本探明储量(相当部分三级)。基本探明储量是针对我国多含油层系的复杂断块油气田而制定的。3.1985~2004年完善组织和标准,储量管理规范化1984年5月成立全国储委油气专业委员会1985年3~4月按上述标准审查1984年新增探明储量1986~1987年对以前储量进行大规模复算与审查1988年1月《石油储量规范》《天然气储量规范》发布实施。1989年10月全国储委发布《油(气)田(藏)储量技术经济评价暂行规定》。1991年12月《油、气田(藏)储量技术经济评价规定》发布实施。4.2005年以后2004年4月发布、10月实施《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推迟2005年4月实施)2005年发布实施《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行业标准)2004~2006年全国开展油气储量套改工作,2005年以后新增探明储量按上述标准审查,进入新标准阶段一、储量标准演变过程1)1950~1977年,照搬引用的ABC级的阶段,引用苏联的油气储量分级2)1978~1984年,行政规定的一二三级的阶段,中国的第一个油气储量分级3)1985~2004年,突出中国特色的三级三类的阶段,中国的第一个油气储量标准4)2005年以后,中国特色与国际惯例结合的五层次十三类别的阶段,与国际对接的新标准5)每次发布新分类,都伴随全国性储量核查、复算或套改,使新老储量都纳入新分类体系二、新老标准简要比较新标准——国家标准(GB/T19492-2004)《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行业标准(DZ/T0217-2005)《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老标准——国家标准(GBn269-88)《石油储量规范》——国家标准(GBn270-88)《天然气储量规范》1.探明储量的分类和要求条件不同老标准:以地质储量为分类对象,分为三类:基本探明、未开发探明、已开发探明。可采储量与地质储量一一对应。相对误差要求:基本探明小于±30%;未开发探明小于±20%。新标准:探明地质储量不分类,技术可采储量与地质储量对应,技术可采储量以下再细分类。探明地质储量相对误差要求小于±20%。探明地质储量为什么不分类?1)储量精度80%、70%难以掌握,新标准推迟交储量时点,取消了基本探明地质储量。2)可采储量按经济极限分为经济的、次经济的,共存于一个地质储量无法分开。3)国际惯例可采储量按开采可靠程度分为证实、概算、可能,地质储量包容不同级别可采储量,我们地质储量不分类便于与国际惯例对接。4)我们以油气藏为分类对象,可采储量分为已开发和未开发,实际等同于地质储量的已开发和未开发。5)地质储量定为探明,可采储量分为已开发和未开发,有利于分类分权管理,储量计算复算(粗分)跨大步、可采储量标定(细分)跨小步,以解决不同步问题。2.新标准划分出经济可采储量,其要求条件与国际上证实储量一致新标准:根据油气藏开发在经济上所具有的合理性,即市场条件、价格、成本和开采技术的可行性及提高采收率措施实施情况等,在技术可采储量中划分出经济可采储量。对探明经济可采储量要求条件不但是可行性评价为经济的,而且是已实施的或先导试验成功的操作技术条件下的可采储量。与国际惯例的证实储量一致。3.表外储量与次经济可采储量含义不同,应用情况不同老标准:只在术语中列出表外储量,并未在储量分级分类中列出,是指不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在申报储量时要求要有社会经济效益,实施老标准时未曾有表外储量。新标准:在技术可采储量中划分出次经济可采储量,是指达不到经济可采储量的那部分技术可采储量。在储量套改中已广泛应用。4.已开发与未开发储量的划分对象不同,但划分条件差异不大老标准:对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皆划分已开发和未开发。新标准:只对经济可采储量划分已开发和未开发。与国际惯例一致。新老标准:定义比较看,对已开发和未开发储量划分条件差异不大,基本一致。5.老标准实施中存在主要问题储量复算与实际开发状态变更不同步,造成国家库储量状态与实际不符;可采储量标定没有纳入正式备案程序,国家库可采储量与各油公司不一致;基本探明储量为复杂破碎油气藏而设,在执行中混乱,造成基本探明储量比例增大;90年代才开始经济评价,且老油气田中小型区块不评价,许多区块未作评价,已评价过的而后证实变差也未放入表外储量,造成效益储量与低效储量、暂无效益储量混杂。三、储量分类标准简介储量分类标准——国家标准(GB/T19492-2004)《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1.术语和定义原地量: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油气自然聚集量,即在原始地层条件下,油气储集层中储藏的石油和天然气及其伴生有用物质,换算到地面标准条件下的数量。分为:原地资源量;地质储量(原地储量)1.术语和定义可采量:从油气的原地量中预计可采出的油气数量。分为:可采资源量;技术可采储量经济可采储量:在当前已实施的或肯定要实施的技术条件下,按当前的经济条件估算的、可经济开采的油气数量。剩余经济可采储量1.术语和定义已发现未发现原地量地质储量原地资源量资源(可采量)技术可采储量可采资源量储量剩余经济可采储量国际惯例国内新标准2.勘探开发阶段划分勘探开发全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1区域普查阶段2圈闭预探阶段3油气藏评价阶段4产能建设阶段5油气生产阶段过去,勘探和开发各自划分阶段,勘探评价与开发评价是分开的。现在,评价阶段勘探与开发一体化评价,最后到完成开发方案设计。油气田从发现到废弃应分阶段进行储量评估。储量分类与勘探开发的阶段性、时效性和不确定性相一致。2.勘探开发阶段划分区探预测预测控制探Ⅲ控制探Ⅱ探Ⅱ探Ⅰ探Ⅰ原储量评估评价现储量评估探开阶段开发预探建设生产发勘探勘3.储量经济意义分类储量经济意义分为:1经济的2次经济的3内蕴经济的4不经济的新标准储量经济意义分类全面,考虑了不同类别的储量,也适应经常变化的经济条件。经济意义是指在不同的勘探开发阶段通过进行可行性评价所获得的,油气藏(田)开发在经济上所具有的合理性。可行性评价分为:可行性评价、预可行性评价、概略研究评价。3.储量经济意义分类探明控制可研预可研预测技术可采储量概研内蕴经济的经济的次经济的不经济的4.资源/储量分类将原地量分为:1.探明2.控制3.预测4.潜在5.推测保留了中国原储量分类特色。将可采量分为:1.探明、2.控制、3.预测、4.潜在、5.推测;经济、次经济;已开发、未开发;剩余经济。体现了与国际惯例的一致性。新标准分类框图见图1,讨论中提出过方案见图2总原地资源量地质储量未发现原地资源量控制次经济可采储量探明次经济可采储量探明已开发剩余经济可采储量潜在可采资源量控制地质储量预测地质储量探明地质储量推测可采资源量潜在原地资源量探明经济可采储量探明技术可采储量预测技术可采储量控制经济可采储量控制技术可采储量推测原地资源量探明已开发经济可采储量探明未开发经济可采储量累积产量图1资源/储量分类框图(横线以上保留中国特色横线以下体现国际惯例)图2资源/储量分类框图横线以上中国现行分类,横线以下国际惯例分类总地质资源量已发现地质资源量待发现地质资源量潜在可采资源量潜在地质资源量推测可采资源量推测地质资源量探明可采储量预测可采储量控制可采储量预测地质储量探明地质储量控制地质储量累积产量已开发证实储量可能储量概算储量证实储量表外剩余可采储量剩余经济可采储量未开发证实储量4.资源/储量分类国际惯例储量分类:1.剩余可采储量为基础,地质储量包容不同类别可采储量2.以井控范围为单元3.三维问题二维分类,开采技术不确定性与地质不确定性合并新标准储量分类:1.地质储量为基础,可采储量类别与地质储量一致2.油气藏为单元3.三维问题二维分类,开采技术不确定性与次经济合并4.资源/储量分类地面市场可采量储量地下原地量经济意义开采可靠程度地质可靠程度1经济的2次经济的1证实1证实2概算2概算3可能3可能储量三维问题4.资源/储量分类预测经济次经济经济次经济内蕴证实P1P2可行地质可靠程度P3+P6技术可行性探明控制国内新分类P4P54.资源/储量分类证实概算可能证实P1概算可能证实P4概算可能地质可靠程度P5P6国际惯例分类经济P2P3开采可靠程度次经济4.资源/储量分类地质储量包容不同类别可采储量开采技术可靠程度储量计算时间累积产量P1P2P5P4P6P3经济极限条件4.资源/储量分类次经济可采储量包括两部分1)经可行性评价为次经济的技术可采储量。2)由于合同和技术等原因,尚不能划为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的技术可采储量。环保、地面条件、市场等限制不能开发的;集输管线等原因而不能利用的;开采技术尚未证实的;地质风险而非动用的。四、储量计算规范简介储量计算规范——行业标准(DZ/T0217-2005)《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1.总则四级储量单元、五个层次、七种类别储量四级储量单元(套改提出的)管理类单元:一级单元油气田,二级单元区块计算类单元:三级单元开发单元,四级单元计算单元。区块单元是指由一个或多个开发单元组成的含油气地质体。它是为油公司和国家进行储量管理而设定的储量单元,最大可等同于类型简单的中小型油田或气田,最小可等同于开发单元。开发单元是指由一个或多个独立开发单元组成的可采储量标定统计的单元。储量计算上报时,应划分四级单元,并搞清对应关系和历史演变关系。1.总则四级储量单元、五个层次、七种类别储量五个层次、七种类别储量(探明储量)一层次地质可靠性,包括:探明地质储量二层次技术可采性,包括:探明技
本文标题:石油储量新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42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