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 《卫生管理员》职业标准
住宿场所卫生管理员培训教材1住宿场所相关制度及操作规程(推荐)附件一、疫情报告制度任何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都有及时向上级卫生院及区(县)疾控中心报告的义务。1、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场所、物品、密切接触人员,严格按照消毒隔离制度进行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防止场所内感染和病源性感染。2、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时,每个服务人员均应积极服从上级及卫生行政部门调集,参加疫情控制工作。3、对重大疫情,服务人员应协助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疫情个案发病调查、登记工作。4、对于因个人行为,造成传染病传播和流行的,按《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给予处理。5、对于在重大疫情预防和控制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为及时有效遏制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宾客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特制定我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名单:组长:副组长:组员:疫情管理人员:消毒人员:一、×××部疫情报告人的设置××××为我部××××责任疫情报告人,×××为我部客房部责任疫情报告人。部门其他服务人员、管理人员发现传染病疫情均有义务向责任疫情报告人提供情况,××××负责将情况汇总给部门经理和总办。二、责任疫情报告人职责1、在部门经理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2、定期对部门人员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3、负责指导本部门防疫和卫生检查工作。三、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限1、在本部门,1天内有3例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时,部门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2、当部门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部门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3、个别顾客或员工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部门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4、部门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部门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四、报告方式当出现符合本制度规定的报告情况时,部门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向卫生局、疾控部门及总办和公安部门报告。五、报告处置流程简表松江区医疗急救中心电话:120;松江区卫生局电话:37731019;公安报警电话110;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电话:67735947、67735917;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电话:57701546、37731097。隔离病员,组织防控,避免疫情扩大,紧急情况直接拨打120急救电话求助紧急情况或重大疫情部门疫情报告人姓名:×××电话:××××总办姓名:×××电话:××××部门员工发现传染病疫情或疑似疫情信息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卫生局、疾控中心、总办和公安部门等有关部门住宿场所卫生管理员培训教材2附件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其中,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①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②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③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④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⑤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⑥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其他突发公共事件中涉及的应急医疗救援工作,另行制定有关预案。工作原则①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提高全社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②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行分级管理。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各有关部门按照预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③依法规范,措施果断。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立健全系统、规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开展监测、报告和处理工作。④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学,要重视开展防范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科研和培训,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提供科技保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通力合作、资源共享,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广泛组织、动员公众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应急预案措施采取总经理负责制,以部门为单位,进行全面的卫生检查和预防工作。一、基本概况××××位于××××弄×××号,经营面积×××××平方米,拥有客房×××间,床位×××个,主楼×××层,大厅可容纳××××人休闲。二、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安全卫生意识,正规各项卫生秩序,确保部门不发生卫生安全问题。三、实施原则1、以人为本,本着救人第一的原则2、集中人力、物力控制范围的原则住宿场所卫生管理员培训教材33、以尽可能减少损失的原则四、组织领导总指挥:×××副总指挥:×××1、第一组人员:(由本部门员工组成)①救援组组长:×××成员:本部门工作人员②实施隔离组组长:×××成员:本部门工作人员③通讯联络组组长:×××成员:本部门工作人员2、第二组人员:(保安部、工程部、后勤部和总办组成)①救援组组长:×××成员:保安人员8人②实施隔离组组长:×××成员:本部门人员9人③通讯联络组组长:×××成员:本部门人员4人④现场保护组组长:×××保安队员6人⑤救护组组长:×××客房部人员6人⑥事故查处组组长:×××卫生领导小组联合组成五、第一组责任分工1、救援组负责对发生食物中毒或人员因病毒传染所引起的问题人员采取相应办法进行救援。2、对已发生传染和中毒人员进行隔离,对与病人有过接触的人员进行分散隔离,等待卫生防疫部门救援。3、通讯联络组的主要责任是迅速向值班室、医院、卫生防疫部门和公安部门上报并及时向有关领导报告;要求熟练牢记报警电话和有关领导电话号码;及时接应第二梯队人员。(报警方式:内线电话、手机等)六、第二组责任分工第二组的主要责任是增援第一组,全力救助,引导疏散人员,及时报警、通讯联络、接应卫生、公安等部门,抢救伤员、物资,做好专场保护工作。1、救援组负责对发生食物中毒或人员因病毒传染所引起的问题人员采取相应办法进行救援。2、对已发生传染和中毒人员进行隔离,对与病人有过接触的人员进行分散隔离,等待卫生防疫部门救援。3、通讯联络组的主要责任是及时以室内电话、移动电话、对讲机等通讯工具联络各组行动,及时向指挥员报告,当好指挥员的“耳目”;引导救护车辆的秩序。4、现场保护组的主要责任是:维护现场秩序,禁物品遗失和再次中毒和传染病的发生。5、救护组的主要责任是及时抢救病人,尽可能安全转送伤员。6、事故查处组的主要责任是查明中毒原因,提出处理意见,起草事故报告。七、上报程序及各部位电话1、发生重大卫生事故后,要及时上报相关部门。2、值班人员及时了解到的情况报告相关领导。3、各部位电话:①保安电话“××××××××”②急救中心电话:“120”③公安部门电话:“110”④应急办公中心电话:“××××××××”附件三、××××部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图××××、××××××××××、×××、×××12名员工14名员工卫生管理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各相关职工住宿场所卫生管理员培训教材4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名单:××××××××附件四、卫生知识培训考核制度为加强部门卫生操作的安全性与正规性,以酒店为单位集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及本部门制定的各项卫生制度,提高部门服务人员的卫生意识,做到规范操作.其具体培训考核制度如下:一、培训考核组织组长:×××副组长:×××、×××成员:×××二、培训考核制度1、部门新进员工必须经过严格卫生培训,学习有关卫生法律法规知识,还要参加卫生部门组织的体检培训。2、聘请有关卫生部门和疾控部门专家,不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学习有关卫生管理、卫生法律、法规等知识,以提高员工的卫生安全素质。3、组织部门负责人及有关管理人员参加区疾病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举办的卫生培训班学习,提高休闲部卫生管理水平。4、坚持每月一至两次分组对服务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并做好培训记录。支持与鼓励工作人员卫生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自学与培训。坚持每周一对各区域卫生进行大检查,对服务人员的卫生安全进行评比总结,对不能达到卫生安全要求的人员实行停岗培训,待合格后再行上岗,经培训仍不合格者予以劝退。5、全体工作人员都要经过卫生知识培训合格方可上岗。6、每季度对工作人员进行卫生知识考核,不合格者加强学习,连续半年不合格者调离本岗位。7、建立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档案,详细记载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状况。8、加强从业人员岗位职责的培训,严把卫生质量关。三、奖惩办法1、每学年举办一次卫生知识的竞赛,强化员工对卫生知识的掌握,对于在竞赛中取得好的名次的员工部门给予适当的经济奖励。2、具有较好的卫生知识是搞好公共卫生的根本保证,卫生知识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凡属参加卫生知识培训的人员,一律按时参加各级各类举办卫生知识培训,不得缺席。3、对无故不参加卫生知识培训的人员要给予严厉的批评、教育,扣除相应奖金,对违规操作严重影响公共卫生应给予纪律处分。附件五、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一)从业人员应按《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其细则的规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接受临时检查。新参加或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应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疾病的,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需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二)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卫生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三)从业人员健康档案。二、从业人员培训新参加工作及临时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必须接受安排的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在职从业人员应进行卫生培训,培训情况应记录。三、从业人员个人卫生(一)应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专间操作人员还需戴口罩),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二)操作时手部应保持清洁,操作前手部应洗净。四、从业人员工作服管理住宿场所卫生管理员培训教材5(一)工作服(包括衣、帽、口罩)宜用白色(或浅色)布料制作,也可按其工作的场所从颜色或式样上进行区分,如仓库、清洁等。(二)工作服应有清洗保洁制度,定期进行更换,保持清洁。(三)每名从业人员应有两套或以上工作服。五、休闲部员工健康检查制度(
本文标题:《卫生管理员》职业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44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