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优秀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优秀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优秀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感受伽利略经过质疑和试验发现真理,并用公开试验揭示真理的过程,领悟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感受课文言语逻辑严谨、用词准确深刻的特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板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老师这里有两个铁球,一大一小。我们用它们来代表课文里提到的两个铁球:大的代表10磅重的铁球,小的代表1磅重的铁球。这两个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来,结果会怎样?我们来看一下。(教室做两个球同时下落的实验,两个球同时落在讲桌桌面上)二、导读课文第二自然段1.在1590年,就在距今415年前的欧洲,人们还没有认识到这个现象,因为当时研究科学的人,都相信一个人的话,这个人就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2.对于亚里士多德的说法,人们不是一般的相信,而是相信到了什么程度?理解:信奉。指导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感受当时人们对亚里士多德信奉的程度?三、导读第三自然段1.理解亚里士多德的说法那么关于这两个铁球怎样落地的,亚里士多德是怎么说的呢?(用课件出示课文片段: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段话强调了什么?(强调了两个铁球同时落下时,速度不同。10磅重的是1磅重的10倍。)指导朗读,把要强调的意思强调出来。2.理解伽利略严谨的思维过程当时人们对这样的说法毫不怀疑。可是又一位年近25岁的数学教授伽利略,读了这句话之后先做了什么,又做了什么?(他先去思考亚里士多德的话对不对,然后又带着疑问做了许多次试验,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的确说错了。)板书:怀疑——试验参考资料,少熬夜!我们来品读这一段课文,看看伽利略是怎么思考的,是怎么试验的。我们先看看他思考的过程。(用课件出示课文片断)伽利略是怎么推导出这里的两个结论的呢?伽利略运用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推导出这两个结论的时候,他相信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吗?(不相信。)读书看看,怎么证明他不相信?把这段话完整地读一下,读出你在思考,读出你很谨慎,读出你的思考一步一步很严谨。现在请你用自己的话来完成这个思考过程,不看书,一层一层地表述这个意思,自己练一下。(学生练习两分钟,指名练习说。)四、导读第四自然段“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我们再读这句话,一边读一边去思考,伽利略的试验有什么特点?(伽利略的试验的特点是:次数多、反反复复、每次试验的结果都一样。)“反复”强调了次数多,就是说他是反反复复地做。辨析:“反复”与“许多次”的不同,“反复”与“重复”的不同。从而理解伽利略为什么要反复做试验。五、导读第五、六自然段1.导读第五自然段2.导读第六自然段(指名读课文第六自然段。)作者写伽利略作公开试验的过程只写了两个动作,一个是“拿着”,一个是“脱手”。就是这样的两个动作完成了科学史上的一项重要的试验,给塔下的人们,给当时的整个欧洲以巨大的震撼。(出示:“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怎么理解这句话?对于权威的话,我们要学习,但不能迷信。而且,善于学习才能善于思考、善于发现。伽利略这样严谨地思考问题的方式就是因为他学习过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他用试验的方法去探究事物的真相,这种方法也是向古希腊的另一位大学者阿基米德学习的结果。六、拓展练习板书设计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人们信奉亚里士多德伽利略:怀疑————试验————公开试验如果……那么反复拿着、脱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参考资料,少熬夜!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伽利略那时候才25岁,已经当了数学教授。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消息很快传开了。到了那一天,很多人来到斜塔周围,都要看看在这个问题上谁是胜利者,是古代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呢,还是这位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目的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悟课文内容,渗透“不迷信权威,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3、领悟“胆大妄为”、“固执”、“惊讶”等词语,体会“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对的”的意思。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弄清伽利略产生疑问的根据,即由一个事实推导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进而体会“原来像亚里士多德……也不是全参考资料,少熬夜!对的”的意思,渗透“不迷信权威,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提出任务1、复习: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学习回忆,教师小结,重点让学生说说人们是怎样信奉亚里士多德的)2、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大家自读课文,待会儿请你们说说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二、自由读悟,初步感知1、学生读悟第三、四段,教师提醒学生边读边画,边读边议。2、学生简要复述课文内容,教师适时梳理并板书:“产生疑问──反复试验──公开验证”。三、细读课文,引导感悟1、细读第三自然段,领悟伽利略“产生疑问”的根据和“不迷信权威”的科学精神。⑴默读课文,划出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⑵扣紧中心句设问,引导学生读悟:①亚里士多德的哪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a、读读这句话并填空:这句话是说物体落下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有,没有)关系,物体越________,落下的速度越___________。b、引导学生根据话意,划出示意图。(出示课件)②对这句话伽利略有什么疑问?他是怎么想的?a、教师引导学生读读课文有关句子,并边复述边画示意图。b、再读课文,并按课文内容填空: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正确的,……就可能产生两种结果: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对于这两种不同结果,伽利略提出了什么疑问?(“这怎么解释呢?”)说明了什么?(善于思考,不迷信权威)2、细读第四自然段,领悟伽利略“试验结果”和“求实”的科学态度与方法:⑴伽利略“试验”的结果怎样?读读课文,用“~~~”划出来(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⑵这个结论可靠吗?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用“△”标出有关词语(反复、许多次、都、的确、总是、同时)⑶再读课文,按课文填空:(思考练习2,⑵)伽利略带着……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两个不同……总是,铁球往下落的跟铁球的__________没有关系。3、细读第五、六自然段,领悟伽利略“公开验证”的意参考资料,少熬夜!义和“敢于追求真理”的勇气。⑴读读课文,想想人们在观看试验前后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并联系第二自然段填表:试验前胆大妄为,固执,会让他丢尽了脸。试验后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态度变化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思想变化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⑵组织学生讨论(思考练习3):“原来像亚里士多德……也不是全都对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这句话给你的启示。(小结并板书“尊重而不盲目迷信权威”)四、朗读升华,读写结合1、结合板书,简要小结,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附板书设计: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伽利略亚里士多德产生疑问反复试验不迷信权威公开试验勇于追求真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生字、新词,理解个别词语。(重点)2、熟练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难点)3、设计有关基础知识的练习题。4、初步了解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尝试)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老师手中有两个大小不一的铁球。如果同时从同一高度松开手,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谁得出了这样的结果?2、简单介绍你对伽利略的了解。我所知道的他的情况有限,哪位同学向我详细介绍一下他的成就。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5课,看看伽利略是怎样得出“两球同时着地”这一结论的?二、小老师检查预习情况:小黑板出示预习目标逐项进行1、对基础知识的检查(1)小老师用自己的方式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是否正确、流利)(2)小老师用卡片出示词语指名读、解释词语。(针对学困生)(3)小老师听写典型的词语。2、对课文内容的检查(1)课文主要内容写了什么?参考资料,少熬夜!(2)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教师边听课边做记录,检查工作完后作补充、指导、评价)三、课堂反馈练习1、分组交流设计的题目。(教师巡视指导。)2、评选设计题目优秀的学生并给予鼓励。(特别是学困生)3、教师用小黑板出示练习题。(重点是学困生)4、反馈课文主要内容。(小黑板出示课文主要内容的练习题。)四、学生提出预习中的疑难困惑教师做好记录,以待下节课解决。五、针对课文内容及疑难布置第二课时的预习内容《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第四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其组成的经常使用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3、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基础上回答“思考.练习”中1、2、3的问题。5、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6、学生能从伽利略敢于斗胆怀疑大哲学家的说法,并经由过程反复试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的,熟悉到权威的话往往不全是对的,教育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疑,献身科学的精力。二、重点、难点:体会露义深刻的句子b哪些词最能体现?(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疑奉、责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5、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一、谈话:(简介亚里士多德:他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责备”在什么情况下责备?(在人们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的话的情况下。)三、按自然段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自然段的中心句或主要词句,再接洽概括自然段段意。④从这段中,你还知道什么?五、总结:全文共六个自然段,是以简介人物、提出问题、多次试验到公开验证,紧紧环绕两个铁球着地的问题展开论述的,段与段之间联系得十分紧密。2、书上是怎样介绍伽利略的?b.师:这句话就有错误,你们谁敢于提出疑问?教学目标:“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2、能正确、流利有
本文标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优秀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491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