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有的人》教学设计(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有的人》教学设计(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有的人》教学设计(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有的人》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难点: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查找鲁迅及臧克家的相关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鲁迅像,这位是谁?你了解吗?教师出示鲁迅资料。指名读。2、出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是谁说的,生齐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过渡:鲁迅是一个时刻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人,他爱人民,人民永远怀念他。板书:爱人民,人民爱。今天,我们学习1949年11月1日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诗歌《有的人》。3、一起来认识一下臧克家,课件出示臧克家资料及写作背景,教师口述。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我们就来一起欣赏这首诗歌,请同学们多读几遍课文,每读一遍的感受和收获都是不一样的,看看谁的收获最多。边读边注。2、生自渎诗歌3、交流收获。学生说不到的教师提示:1)哪些句子表达出了作者对鲁迅的怀念。2)描写了几种人,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4、相信其他同学肯定还有很多感受和收获,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出来吧。想读哪一小节就读哪一小节。5、指名读。6、教师指导读、范读、理解读。参考资料,少熬夜!7、如果将文中“有的人”替换成某一种人怎么换,代到诗句中读一读。过渡:这首诗歌不只是单纯的怀念鲁迅,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哪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着,歌颂了鲁迅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板书:无私奉献三、拓展延伸1、同学们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呢?2、拿起你的笔,快速记下你此时的'感受。3、交流感受教师赠言:同学们让我们把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化为自己学习的动力,刻苦学习,以期有所成,报效祖国,报效人民。4、最后给大家留一项作业课件出示,教师读。收集有关鲁迅的名言、故事、著作等,办一期纪念鲁迅为主体的手抄报。教学反思:这是一片略读课文,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憎爱分明的感情,并懂得为人民服务的人将得到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诗歌语言朴素,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因此一开始安排学生自学感悟,教师点拨引导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导有感情朗读,将鲜明的对比融入到朗读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拓展到21世纪的小学生应该怎么做,学生说得非常好,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动起来,于是安排了写,记下此时的感受。《有的人》教学设计【第二篇】教材简析:《有的人》这首诗是著名诗人臧克家1949年在北京参加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时所作。诗歌对比强烈、形象鲜明、语言朴素、节奏明快。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了解为多数人活着的人将得永生的道理。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对照的写作手法,体会运用这种写法的好处。3、初步欣赏诗歌,对现代诗充满兴趣。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通过本组的学习,你对鲁迅有怎样的印象呢?参考资料,少熬夜!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价他吗?师: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留在我们的心中。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鲁迅先生不幸病逝时说:“赶快收敛,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过渡:今天,我们学习1949年11月1日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诗歌《有的人》。二、自主初读,吟诗解疑1、略读课文怎么学?生交流学法。出示阅读要求:(1)读准确,读流畅。(2)“有的人”指哪些人?2、读诗:读准字音。(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2)分节读诗,正音。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师:猜一猜,这句话容易读错的字是哪一个?生:大多说“呵”,有的把字音说成是he,有的说成是a师:这个字平时读“he”,比如—笑呵呵、“呵斥另外,“呵”和“啊”这两个字有的时候读音和意思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它一样可以读一声、二声、三声、四声,在这句话中读第几声呢?为什么?师: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呢?生:这些骑在别人头上的人,对自己的做法很骄傲。生:这些人感到自己很了不起,所以才说“呵,我多伟大!”师:所以,在这里应该读第四声。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强调预设:朽,理解:不朽。3、吟诗:读顺诗歌。回归整体,读诗。齐读诗歌。三、合作赏析,品悟主旨1、“有的人”指的是同一种人吗?(1)(随即出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2)轻声读读,发现什么?两个“死”,两个“活”一样吗?(3)朗读指导“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参考资料,少熬夜!人死了,他还活着。”现在你心里应该非常明白,两个“有的人”一样吗?板书:虽生犹死虽死犹生(4)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对比。(板书)2、合作学习,细读《有的人》。(1)找找两种人的不同,在旁边写上批注。(2)交流心得。3.重构课文,对照感受(1)第2到6节中找出第一类人。组内读读。①(出示)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么伟大!”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②这些“有的人”是怎样的人?他们的结果呢?(出示)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倒;把名字刻在石头上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③用一句话说说这样的人。伟大,实则渺小,让你想到哪些人?(2)另外的“有的人”呢?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当牛马。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燃烧。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②人们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做牛马的远记住他!风吹到的地方青青的野草。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③你读出诗中的言外之音了吗?牛马,野草为了别人更好的活的人是谁?④补充鲁迅的资料,交流。参考资料,少熬夜!(出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火,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腐朽。”“赶快收敛,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原来臧克家以此作比,竟都是出自鲁迅的原话啊!(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又发现了什么?每节都是“先反后正”。四、对比特写,写法感受。1、对比读。找找哪些字感受到强烈的对比?2、交流:品读“骑”“俯”,“刻入”“情愿”,“不朽”“烂得更早”……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一善一恶,一美一丑。3、比较读(1)2、3、4节5、6、7节2与5节,3与6节,4与7节,“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与“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跨,”……(2)与前面放在一起写比较,你感受到什么?臧克家无愧于“中国当代诗魂”。五、总结齐诵,激起共鸣1、十三年过去了,我们依然记得,读诗……七十二年过去了,我们依然记得,读诗……2、《有的人》仅仅是在歌颂鲁迅吗?更是在赞美那些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的人,以小见大。3.将来等我们老了,我们还依然记得,齐读诗。教学反思:这是一片略读课文,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憎爱分明的感情,并懂得为人民服务的人将得到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时,先让学生读准,特别是对容易读错的“呵”字,进行正音。其次,本课的有感情朗读诗歌是重点,学生对爱憎的感情朗读的还不够鲜明,知道要表达的感情,但读不出来,这时教师应及时的做到范读。《有的人》语文教案【第三篇】一、导语我们学习过鲁迅先生的文章,知道鲁迅先生怀着对祖国前途的深沉的忧虑、怀着对祖国人们的赤诚的爱,参考资料,少熬夜!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用自己的笔,与帝国主义的附庸、与封建势力的余孽、与一切人民的敌人做不妥协的斗争。因此,他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崇敬与爱戴,当然也遭来了阶级敌人的攻击与谩骂。这节课我们就来学1篇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的诗歌——《有的人》。二、熟读全诗1、教师范读,学生划节奏,标重音,悟语气。2、教师指导、学生齐读。三、感悟诗歌内容,思考以下问题。(不急于寻求统一答案)1、“有的人”具体指什么人?诗歌既然为纪念鲁迅而作,为何题目却是《有的人》?2、诗人写出了这两种人各自的什么特点?3、全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4、诗人写此文有什么深意?四、在激起学生求知欲的`基础上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从“中华民国”这块招牌高高挂起之后,看到、亲身经历了旧军阀、新军阀的种种罪恶残暴的迫害,也悲愤地目睹了地主阶级和一切达观贵人为非作歹、欺压群众、视人民如草芥的种种情况,他们利用他们的走狗作吹鼓手,替他们歌功颂德,同时,还想在石头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为自己树碑立传,以期“流芳百世”。鲁迅活着的时候,和逝世之后,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国民党反动派,怕他、恨他,发动攻势“围剿”他,造谣侮辱、中伤他,连他的坟头都怕得要命。而人民呢,尊敬他、爱他,把他作为自己的代言人,作为阶级斗争的勇士、文化的旗手伟大的民族英雄。1949年全国解放,臧克家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的纪念日,全国第一次公开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诗人目睹了人民群众的纪念盛况,深切追忆鲁迅先生,于是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和着以前郁积胸中的感情一齐迸发,就写下了《有的人》这首诗歌,抒发了自己的无限感慨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五、在此基础上明确前面思考题的答案。1、“有的人”指两种人、两种阶级,一种是鲁迅及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另一种是指国民党反动派及那些剥削人民的人,诗人赞扬前一内人鞭挞后一种人。因为诗中通过揭露鲁迅的对立面——官僚地主阶级和一切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派,来衬托伟大的战士鲁迅的,因此,用“有的人”作标题,对全诗内容做了概括和提示。参考资料,少熬夜!2、与人民为敌的人: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为自己,想不朽,他活着别人不能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俯身给人民当牛马,为革命,愿牺牲,他活着,别人更好活。3、对比手法表现诗人爱增憎分明的感情。4、揭示了为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六、理清各部分的关系。1、第2—4节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进行对比的?〖明确〗分别是从两种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人生目的、社会影响三个角度进行对比的。为人民鞠躬尽瘁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横行霸道却恬不知耻、自我标榜利用权势为自己树碑立传,妄想“流芳百世”为革命不惜牺牲极端自私不惜牺牲自己2、第1节与第2-4节之间是什么关系?参考果因关系(总分关系)3、第5—7节与前四节在内容、结构上有怎样的联系?〖明确〗因果关系(前三段写两种人对人民截然相反的态度,后三段则逐一写出人民对他们的不同回报)、逐一对应的关系。4、为什么说“把……早”?如何理解“只要……野草”?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想“把名字刻入石头的”,活着早已被人民唾弃,死后也只能遗臭万年,“烂”既道出了反动派恶贯满盈,又显示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而一旦“春风”劲吹(革命蓬勃发展起来),野草就会萌生,到处将一片青绿(甘愿为革命献身的先驱者将会后继有人)。前句是对一心想流芳百世的反动派的讥讽、嘲笑、鞭挞、讨伐;后句是对为人民奋斗一生的革命战士蓬勃的生命力和不朽精神的热烈歌颂。5、第7段中说“他的下场可以看到”,这个“下场”在前文的什么地方已经体现了?“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一句中“抬举”一词是什么意思?〖明确〗“垮”形象地表现了反动派可耻的失败下场,“烂”表明他们会遗臭万年。“抬举”在这里是推崇、尊崇的意思,“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限崇拜、无比爱戴的深厚感情。小结:从以上分析中,我们能够看出:这首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两种人的生死进行评价;第二部分写两种人对待人民截然不同的态度;第三部分写人民对两种人的截然不同的
本文标题:《有的人》教学设计(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571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