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HJ 1292-2023 铸造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HJ1292—2023铸造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Guidelineonavailabletechniquesofairpollutionpreventionandcontrolforfoundryindustry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2023-03-06发布2023-06-01实施生态环境部 发 布HJ1292—2023i目次前言.....................................................................................................................................................................ii1适用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行业生产与污染物的产生...............................................................................................................................35污染预防技术...................................................................................................................................................36污染治理技术...................................................................................................................................................57无组织排放控制技术.......................................................................................................................................78移动源控制措施...............................................................................................................................................99污染防治可行技术...........................................................................................................................................9附录A(资料性附录)铸造生产工艺分类及大气污染物产生节点..........................................................13HJ1292—2023i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铸造工业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进步,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提出了铸造工业的大气污染防治可行技术。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可选择本标准提出的大气污染防治可行技术,也可采用其他适用的大气污染防治治理技术。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铸造协会。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3年3月6日批准。本标准自2023年6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HJ1292—20231铸造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1适用范围本标准提出了铸造工业的大气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本标准可作为铸造工业企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制修订、排污许可管理和污染防治技术选择的参考。本标准不适用于铸造企业内的高炉、烧结、球团、再生有色金属熔炼等工序的大气污染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T4754—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T16758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GB37822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T38597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涂料产品技术要求HJ1093蓄热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0袋式除尘工程通用技术规范HJ2026吸附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7催化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WS/T757—2016局部排风设施控制风速检测与评估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铸造工业foundryindustry生产各种金属铸件的制造业。GB/T4754—2017中归属金属制品业,分类为黑色金属铸造(C3391)和有色金属铸造(C3392)。黑色金属铸造指铸铁件、铸钢件等各种成品、半成品的制造;有色金属铸造指有色金属及其合金铸件等各种成品、半成品的制造。本标准中铸造工业企业包括铸造企业、铸造车间、铸造生产设施。3.2铸造foundry熔炼金属、制造铸型,并将熔融金属浇入铸型,凝固后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金属零件毛坯的成型方法。HJ1292—202323.3污染防治可行技术availabletechniquesofpollutionpreventionandcontrol根据我国一定时期内环境需求和经济水平,在污染防治过程中综合采用污染预防技术、污染治理技术和环境管理措施,使污染物排放稳定达到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规模应用的技术。3.4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VOCs)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或者根据有关规定确定的有机化合物。3.5油雾oilmist在铸件生产过程中,压力铸造(压铸)等铸造工艺或铸件热处理等通用工序以及湿式机械加工中所使用的矿物油挥发及其受热分解或裂解产物,其存在形态包括蒸气、液滴等。3.6密闭closed/close污染物质不与环境空气接触,或通过密封材料、密封设备与环境空气隔离的状态或作业方式。3.7密闭(封闭)空间closedspace利用完整的围护结构将污染物质、作业场所等与周边空间阻隔所形成的封闭区域或封闭式建筑物。该封闭区域或封闭式建筑物除人员、车辆、设备、物料进出时,以及依法设立的排气筒、通风口外,门窗及其他开口(孔)部位应随时保持关闭状态。3.8VOCs物料VOCs-containingmaterialsVOCs质量占比大于等于10%的原辅材料、产品和废料(渣、液),以及有机聚合物原辅材料和废料(渣、液)。3.9非甲烷总烃non-methanehydrocarbon(NMHC)采用规定的监测方法,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有响应的除甲烷外的气态有机化合物的总和,以碳的质量浓度计,是一种表征VOCs总体排放的污染物控制项目。3.10无组织排放fugitiveemission大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包括开放式作业场所逸散,以及通过缝隙、通风口、敞开门窗和类似开口(孔)的排放等。3.11厂内运输车辆transportvehiclesinenterprisearea仅在企业厂区范围内(含码头、货场等生产作业区域和施工现场)的作业车辆。3.12非道路移动机械non-roadmobilemachinery用于非道路上的各类机械,包括自驱动或具有双重功能(既能自驱动又能进行其他功能操作的)机械以及不能自驱动但被设计成能够从一个地方移动或被移动到另一个地方的机械。主要有工业钻探设备、工程机械(包括挖掘机械、铲土运输机械、起重机械、叉车、压实机械、路面施工与养护机械、混凝土机械、掘进机械、桩工机械、高空作业机械、凿岩机械等)、农业机械(包括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林业机械、材料装卸机械、雪犁装备、机场地勤设备等。本标准涉及的非道路移动机械主要指工程机械和材料装卸机械。HJ1292—202334行业生产与污染物的产生4.1生产工艺4.1.1铸造生产工艺主要分为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两大类,每类又可细分成多种不同铸造工艺,具体见附录A表A.1。铸造生产过程一般包括金属熔炼(化)、造型、制芯、浇注、落砂、清理、砂处理、废砂再生、铸件热处理、表面涂装等生产工序和原辅材料准备等辅助生产工序,其中清理、铸件热处理、表面涂装统称为铸件后处理。铸造企业的具体生产工序根据铸造工艺、铸件材质和铸件使用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区别。4.1.2铸造生产使用的原料主要包括铸造用生铁、废钢、铝合金锭、镁合金锭、铜合金锭、铅(合金)锭、钛合金锭、回炉料等;使用的辅料主要包括原砂、球化剂、蠕化剂、孕育剂、精炼剂、增碳剂、中间合金、膨润土、铸造用树脂、铸造用固化剂、水玻璃粘结剂、硅溶胶粘结剂、铸造用煤粉、耐火材料、铸型涂料、过滤网/片等;所用能源主要包括铸造焦炭、天然气、电等。4.2大气污染物的产生4.2.1铸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颗粒物(PM)、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VOCs(含苯和苯系物等)、油雾、铅及其化合物、恶臭等,产生工艺节点见附录A图A.1。4.2.2颗粒物主要产生于金属熔炼(化)、造型、制芯、浇注、落砂、清理、砂处理、废砂再生、铸件热处理、表面涂装等工序,以及易散发粉尘的粉状、粒状等物料的储存、运输和转移、破碎和除尘器卸灰等环节。4.2.3SO2和NOx主要产生于使用化石燃料的工业炉窑,如冲天炉、金属熔炼(化)及热处理燃气炉、热法废砂再生等工序或生产设施。4.2.4VOCs主要产生于含VOCs原辅材料的储存、调配和输送、表面涂装工序、消失模工艺浇注工序以及含有机粘结剂或辅助材料的铸造工艺的造型、制芯、浇注工序等;苯和苯系物主要产生于表面涂装工序。4.2.5油雾主要产生于压力铸造(压铸)模具脱模剂喷涂等过程;铅及其化合物产生于铅基及铅青铜合金铸造金属熔炼(化)工序。4.2.6恶臭主要产生于造型、制芯、浇注和表面涂装等工序。5污染预防技术5.1原辅材料替代技术5.1.1少/无煤粉粘土砂添加剂替代技术该技术用碳质材料、有机纤维质材料或无机材料部分或全部代替煤粉,可减少粘土砂工艺生产过程中VOCs和SO2的产生量20%以上,适用于粘土砂工艺的铸造企业。5.1.2改性树脂粘结剂(含固化剂)替代技术该技术采用无毒、低(无)挥发性物质为原材料复合制配改性树脂粘结剂,可降低树脂加入量,一般可减少VOCs产生量20%以上,同时协同减少恶
本文标题:HJ 1292-2023 铸造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589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