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邓小平的读后感【实用4篇】
邓小平的读后感【实用4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邓小平的读后感【实用4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邓小平的读后感【第一篇】我很有幸,读到了傅高义所著《邓小平时代》这本著作,这本书曾经荣获2011年度《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金融时报》等最佳图书荣誉,更为多位知名人士所大力推荐。一本长达754页的著作,值得我们认真细读、品尝,作为一名民建人,我深受其中邓小平时代的一些烙印所感触、所影响。民建有着光荣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自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六日在重庆成立以来,与中国共产党长期亲密合作,大半个世纪走过的道路,是顺应历史和时代的要求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光辉道路,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而中国新时代的改革大潮,也必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通力合作,全国人民奋勇向前的新时代,民建也一定会顺应历史潮流,发展好自己、服务好大局。正如书中所述的民主革命时期,民建就一直团结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和知识分子,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积极努力。新中国成立后,民建参加了人民政权和人民政协的工作,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积极配合国家实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民建在长期的政党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与经济界密切联系的历史特点。这一鲜明的政党特色,成为民建区别于其他民主党派的明显标志,也是民建作为参政党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本优势。而保持和弘扬同经济界密切联系的特色和优势,是民建不断获得进步和发展的活力所在,也是民建在我国多党合作格局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独特作用的基本保证。读本书后,如王赓武所说同感,《邓小平时代》从不同的层次研究了变革与适应的问题,其核心是(邓小平)个人面对一场复杂且危及重重的革命所作出的的回应。他的核心事业围绕着历史上最大的政治实体的巨大变革——中国从一个混乱的、无可措手的农业社会转变成今天的工业和制造业巨人。而中国民主建国会也正是在这个历史变革过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地参与其中、融入其中,对中国的变革做出了积极贡献。长期以来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建设、发展中起到的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国家的长足发展,需要汇聚多方力量、多方智慧,而民建则汇聚了经济界为主的各路精英团体、人士。民建等民主党派通过政治协商,使得社会各界更多的声音得到民主表达,民建的发展依托于祖国的建设与发展。进入新时期以来,民建主动适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眼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努力开拓服务社会的新领域新途径。我国的改革与开放,同时激励着、推动者、反哺着广大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也推动着民建企业家,民建的发展,使得民建依托在祖国改革开放的东风之下,通过自身建设、祖国经济领域发展等多个方面积极努力。我虽已退休多年,但我仍然牢牢记住民建的重要职能,记得作为一个民建人应该做好的本份。新时代,我们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这样一伟大的目标,不仅有赖于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也需要包括民主党派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民建作为密切联系经济界的政党,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民建组织、会员定会进一步增强使命感,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共同谱写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相信,中国民主建国会通过不断地自我完善,通过广大会员的共同努力,定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梦想进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积极努力做出自身最大的贡献。邓小平的读后感【第二篇】作为藏二代的我,在父亲的熏陶下自小爱好文学阅读,养成了“爱读书、会读书、勤读书”的习惯,最近再次拜读《邓小平理论》一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万千感慨在胸中澎湃、呼之欲出,想写下点什么,但却不知该从何处下笔。手捧书卷思索万千,回眸自己学习走过的几十个时光,喜看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祖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远眺祖国五千年的沧桑巨变,从心底更加感慨今天祖国的巨大变化,更加感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感念为亿万中国人民铺就康庄大道的中国共产党!站在中华之巅,回眸华夏历史,中国共产党四代领导人审时度势,结合国情,传承马列主义翻开了中国的历史长卷。我们不难发现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科学体系。当然,我们不难看见邓小平理论还有其他许多内容,还要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在实践检验中继续丰富、完善和发展。站在中华之巅,回眸西藏巨变,西藏作为祖国西南边陲之一的民族自治区,自1959年民主改革,特别是1965年自治区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的英明决策,全国援藏省市的无私援藏、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区300万各族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下,经济、社会、民生、稳定等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感慨的成效。如今的西藏各族群众和谐相处、安居乐业、尽享着新西藏发展形成的成果,全区上下日益呈现出经济发展、民生幸福、社会安谐,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的和谐发展局面。站在中华之巅,感悟学习乐趣,态度——以常学之心,逐步提高新能力,学什么?怎么学?毛主席说过:“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态度是前提,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的我,将常怀勤学的心,从该理论著作中学习精髓,领会学习内涵,在今后的文学写作道路上更加钟爱文学写作,也将鼓舞我更加学习、更加提升;在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方法——以敬畏之心,做好本职工作。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阅读习惯,在写作的路上不断摸索、不断改良、不断较量、不断总结、不断抉择、不断超越。感受、思索——记得我的一位学习良友,他常说:不学习,工作就难以创新;不思索,工作就难以开展;不借鉴,工作就难以突破;不总结,工作就停滞不前;不交流,工作就缺乏活力;不宣传,工作就没有特色”。我将牢记教训,不断学习思索借鉴总结交流,感受学习带来的无限乐趣和感悟学习的内涵。邓小平的读后感【第三篇】大家好,这次读书活动,我选择阅读的是邓小平时代这本书。书中的内容涵盖了新中国建国以来的巨大变迁,动荡与改革交织,我怀着敬畏与喜悦的心情读完,自然有许多感想。作为最先成年的千禧宝宝,深刻的认同作者写下的这番话,我们作为新时代出生的人,一降生便享受到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一系列红利,我们生活在一个日渐稳定的政治框架当中,社会主义中国化的今天,我们的路走的越来越坚定,越来越有方向。我们所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让我们不忘国耻,让我们拥有家国情怀,让我们能够团结在一起。我们成长的同时也是社会主义被逐步证明的过程,因此我们没有上世纪学生在当时大国茫然前行中失去判断,失去洞察所盲目追求民主的强烈愿望,我们生活的更开放,更自由也更有约束。我们在绝对之间很好的寻找到了相对,我们慢慢的靠近一种平衡,一种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平衡。如果不了解当年的历史,我们只是优秀的一代人,仅仅是爱国,自信,博学,上进。但不了解当年的历史,我们始终会缺乏了一种对国家本身的正确认知,不了解历史,我们始终难以相信,七十年的时间,放在历史滚滚长河中不过转瞬间的岁月,一个国家从出生到富强,经历了内忧外患数不尽的动荡。人口如此众多的国家在治理上的困难是不言而喻的。即便是站在七十年后的今天回望这段进程,依旧能让我辈惊心动魄。领导人们所表现出来的智慧,魄力,勇气,决心。绝不是如今的和平年代所能造就的,时势造英雄,诚不欺我。他们的事迹无不让我们肃然起敬。而今世界局势已然发生了新变化,中国崛起,在通往复兴的道路上坚定且从容。然而崛起的中国也让它的对手真正正视起来,当话语权的中心发生移动时,发生的必定是领先者与超越者的碰撞。虽然有美国这条拦路虎,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群鼓吹着高度民主的颜色革命者只能让我们慢下来,但绝不能使我们停下来。未来的中国一定会挑起引领世界发展的大梁,同时也会像西方国家证明,国家之间的发展不只有零和游戏。我们会向他们展示一个强而不欺,威而不霸的大国风采!国家之间的比拼,不仅是制度上的比拼,还有科技,民生,教育等多方面的比拼。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也是国家建设的一份子,且应该是积极的一份子,读完这本书后,我所收到的启发极大,希望我可以真正有所收获,并将我的知识应用在生活当中,回报我的国家,建设我们的社会。邓小平的读后感【第四篇】《邓小平时代》,这部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编辑部和三联书店编辑部共同译校、长达64万字的著作,是由哈佛大学社会学专业荣休教授、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前主任傅高义先生撰写的。当我读完最后一页,合上书卷,心中萌生这样一种感慨:无论是站在史学的角度,还是站在传记文学的角度,《邓小平时代》都称得上是一部上乘之作。这本书之所以耐读,不仅仅在于傅高义教授倾注十年心血查阅卷帙浩繁的参考文献、细致入微地讲述这位伟人和他身处的时代,更重要的是邓小平波澜壮阔的一生和中国在近现代历史进程中跌宕起伏的辉煌历程在本书中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现。这本书不仅让我重温了“邓小平时代”,也让我对当今的中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畅谈“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一时间,“中国梦”传遍大江南北,成为当今中国最热的词汇。梦想反映的是一种追求。没有梦想的人生是暗淡的,没有梦想的民族是悲哀的。“中国梦”融入了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将整体的梦与个体的梦联系在一起,不仅是一种政治进步的显现,一个民族齐心聚力的标志,也是这个国家走向强盛的信号。纵观邓小平同志的一生,也是在追逐并实现自己心中梦想的一生,他的梦想是与国家的梦、民族的梦紧紧联系在一起的。1920年,16岁的邓小平赴法勤工俭学,开始了不平凡的人生征程。在往后的日子里,不论经历怎样的磨难,邓小平都始终站在国家和人民的角度,用超越时代局限的战略性眼光,思考着中国走向民族独立、繁荣富强的道路。从1978年开始,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携手同心,对经历了动荡岁月的中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如今的我们依旧生活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带来的繁荣之中,而这一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历史性巨变仅仅用了30多年。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犹如一支巨大的火把,点亮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我们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传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借鉴宝贵经验,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我们这一代人的力量。伟人为时代的发展指明了前行的道路,历史的车轮始终是由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推动的。作为人民群众的一分子,就要从做好本职工作做起,用扎扎实实的工作业绩,共同铸就伟大的“中国梦”。
本文标题:邓小平的读后感【实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591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