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编辑室一、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验简要回顾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秋季,在义务教育新课程开始实验时,教育部就正式启动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组织1000多名来自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课程专家、学科专家以及中学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教研员参加了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研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高中课程方案(试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经过审定,2003年3月31日,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15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同年,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组织教材编写和审查;从2004年秋季,广东、山东、海南、宁夏4省区开始全面实验;2005年,江苏进入实验;2006年,辽宁、福建、浙江、天津、安徽进入实验;2007年,黑龙江、吉林、北京、湖南、陕西全国从东部向中部西部推进;北京高中新课程改革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一)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变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使人们的心理压力加大,脑力支付增加,体力活动减少,由于营养过剩等等问题,给人类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一是生产劳动减少(体力劳动)导致人体的结构机能退化。二是现代文明病的蔓延,少年儿童的肥胖问题,高血脂、高血压病、心脏病的低龄化问题,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这个问题绝不仅仅是个人的健康问题,它也是家庭问题,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威胁到国家发展的社会问题,面对国家和社会越来越关注人们的健康问题,体育又作为促进人们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体育课是青少年在身体发育期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有的必修课程,它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方面应该发挥哪些积极的作用呢,这是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二)国外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启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对中小学体育课程实施了力度较大的改革,无论是在课程设置、课程模式、课程的基本理念上、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教育培养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正是学习借鉴了许多发达国家经验基础是进行的。比如:许多国家在重视体育课程发展的基础上,都普遍加强了健康教育内容或突出健康的目标,多数把体育课程改为“健康与体育、”“保健体育”、“体育与健康”如加拿大、新西兰、德国、日本等。并增加了与健康有关的内容,身心机能的发展与心理健康、健康与环境、疾病的预防及健康与生活。注重终身体育态度的形成和体育能力的培养,20世纪60年代,随着终身体育的兴起,各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都十分重视学生终身体育态度的形成与体育能力的培养,因为人不可能一生都在学校学习,当他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他只有具备了终身体育学习的态度、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和习惯,才能为自身的健康服务,一生受益。国外体育课程在其他方面给我们的启示还有: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课程目标除注重发展学生体能、掌握运动技能方面,还重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提高,强调正确的体育态度和人生态度。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性、选择性。(三)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的回顾与展望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对学校体育和青少年的健康问题作了重要指示。1950年6月毛主席对教育部长马叙伦写信,针对当时学生营养不足,学习、社会活动过重,健康状况不良的实际提出了“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方针。1950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小学体育课程暂定标准(草案)》;1956年教育部颁布《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和《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1961年教育部颁布《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和《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1978年颁布《全日制十年学校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和《全日制十年学校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987年,颁布《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六年制)》和《全日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六年制)》;1988年《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试用)》1992年,颁布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试用)》和《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试用)》;1994年,12月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供试验用)》;1996年月颁布了《普通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两省、一市》;2000年,颁布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体育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试用)》。这套大纲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颁布之前的过渡性大纲,也就是我们高中现在执行的大纲。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八套体育教学大纲,从中可以看出,每次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制定与颁布,都与当时我国的社会进步的需要和教育发展的要求紧密相关的。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50多年的发展历程表明,我国体育课程改革取得的许多可喜的进步和成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体育课程对改善、增强学生的体质状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建立了比较完善、规范的体育课程管理体系,教材的选择性逐步加大,“一纲多本”(教材的多样化)有所体现,教材的质量逐步提高。3.体育教学改革取得的突出成果,出现了注重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和积极性的教学模式和成功的经验。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决定》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要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为了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改变长期以来体育课程中的显现的一些不适应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如:“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问题,”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僵化,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评价标准一刀切的问题等等。体育课程在总结继承体育课程改革和体育教学实践积累的许多丰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使体育课程的改革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注重人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相结合,使之形成一门具有较大灵活性、自主性与选择性的实践类课程,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总结以上三点,实践证明课程标准的颁布,是体育课程改革及社会发展的必然,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四)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学大纲的共同点与区别共同点: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学大纲都是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制定的体育学科的课程计划,其性质是一致的。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学大纲的基本功能是相同的。区别在于:两者的结构体系不同。教学大纲是以规定教学内容为主。具体规定了个年级、各类运动项目的教学内容和时数比划(田径、体操、球类、民族传统体育等)课程标准是以目标体系为主的包括五个领域(高中课标表述为五个方面)学习领域和六个水平的学习目标,它对教学内容不作具体规定教学内容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目标体系。两者分类方法不同。教学大纲是以运动项目分类的,课程标准是以学习领域分类的。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的结构(一)首先了解高中课程的设置高中必修课程由8个学习领域、14个科目和各个科目的若干模块组成。体育与健康科目是8个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高中必修的116个学分中,体育与健康为必修11个学分,排在各科必修学分的第一位(语文、外语、数学为10学分)。(二)了解课程性质理解和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对教师实施课程改革,把握体育课程的正确发展方向是至关重要。《课程标准》是体现国家意志和学生发展需要的法规性文件。贯彻执行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制订地方课程实施方案,目的是“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订课程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使《标准》的精神得到充分贯彻落实”。学校课程教学计划是“根据各省实施国家课程的方案,结合当地课程资源、学校和学生的特点,认真制订符合本校实际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国家、地方、学校共同的目标——为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三)把握课程性质《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课程性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1.身体练习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手段2.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方法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3.增进学生的健康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目标4.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突出反映了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征。把握体育学科的性质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体育课程与其他文化课不同,它属于实践类技能性的课程。体育课程教学必须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选择、开发和引进的教材内容应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而不能选用那些以智力活动为主的非身体练习内容,如智力游戏、棋类项目等。(2)体育课程教学应以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为主线。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与发展学生的身体,既是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又是体育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体育课程其它目标的主要载体。因此,体育课程教学应以运动技能的传授和学生的身体练习为载体,把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融入其中,并使这些隐性目标通过学生的运动认知和运动体验显性化。(3)体育课程教学应科学地安排运动负荷和练习时间、练习密度、练习强度,这是体育课程教学区别于其它学科特有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体育课程教学中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是锻炼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应对各项练习的时间和数量,做出比较具体、明确的预计。要改变目前有些体育课运动负荷过小,学生得不到充分锻炼的现状。(4)体育课程教学必须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体育课程教学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使学生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学会用科学、有效地方法锻炼身体,要遵循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组织实施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四)课程的基本理念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方法,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体育与健康课程要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必须在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课程的组织实施、课程评价的各个方面,真正体现“健康第一”的要求,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体魄。2.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在内容上既重视改造传统项目,又注重引入新兴运动类项目,开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精选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内容;在教学方式上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教学氛围,构建多种体育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体育学习与发展的需要。3.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十分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和增进健康的能力,在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始终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批判性思维以及分析和解决体育与健康问题能力的过程。4.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培养,促进学
本文标题: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68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