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化学实验报告实用3篇
好文供参考!1/10化学实验报告实用3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化学实验报告实用3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化学实验报告1实验准备1、提纯含有不溶性固体杂质的粗盐,必须经过的主要操作依次是。以上各步骤操作中均需用到玻璃棒,他们的作用依次是,2、在进行过滤操作时,要做到“一贴”“二低”实验目的1、练习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的操作技能.2、理解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化学原理.3、体会过滤的原理在生活生产等社会实际中的应用.实验原理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以及可溶性杂质等.不溶性杂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实验仪器和药品粗盐,水,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胶头滴管,好文供参考!2/10滤纸,剪刀,火柴,纸片实验小结1、怎样组装过滤器首先,将选好的滤纸对折两次,第二次对折要与第一次对折的折缝不完全重合.当这样的滤纸放入漏斗中,其尖角与漏斗壁间有一定的间隙,但其上部却能完好贴在漏斗壁上.对折时,不要把滤纸顶角的折缝压得过扁,以免削弱尖端的强度,便在湿润后,滤纸的上部能紧密地贴在漏斗壁上.其次,将叠好的滤纸放入合适的漏斗中,用洗瓶的水湿润滤纸。2、一贴二低三靠①“一贴”:滤纸漏斗内壁②“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溶液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③“三靠”:盛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的嘴要靠在玻璃棒中下部,玻璃棒下端轻靠三层滤纸处;漏斗的颈部紧靠接收滤液的烧杯内壁3、过滤后,滤液仍旧浑浊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大学化学实验报告2实验日期:20_年11月18日开始时间:9时30分;结束时间:11时30分;实验题目:金属的腐蚀同组者:好文供参考!3/10___编号NO:1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2)3)掌握动电位扫描法测定阳极钝化曲线的方法;测量金属在/LH2SO4中的阳极极化曲线,确定有关特征电位和电流密度;测量金属在/LH2SO4+/LNaCl中的阳极极化曲线并考察氯离子对金属钝化行为的影响。二、实验原理与方法阳极极化曲线一般可分为四个区:1)活性溶解区:从腐蚀电位(?c)开始,金属溶解按活性溶解的规律进行;2)过渡区:金属表面开始发生突变,由活态向钝态转化。此时,电流随电位的正移而急剧下降;3)钝化区:金属处于稳定的钝态,表面生成一层钝化膜,此时阳极溶解电流密度(ip,称为维钝电流密度)很小,并且基本与电位无关;4)过钝化区:电流密度又开始随电位的正移而增大;当介质中存在氯离子时,不锈钢等耐蚀金属材料表面的钝化膜容易被破坏,存在点蚀电位,此时,当???b时,材料表面开始发生点蚀,电流迅速增大;当电流密度增大到一定值时(如1mA/cm2),改变扫描方向,开始向阴极方向扫描,可能形成一个滞后环。当?三、主要仪器设备、材料和试剂1)主要仪器设备CorrTest腐蚀电化学测试系统;电解池;玻璃活栓盐桥;洗耳球、金相砂纸、镊子、丙酮棉球(处理好文供参考!4/10电极表面);量筒;滤纸(保护电极表面不被腐蚀)。2)三电极种类、材料和有效工作面积工作电极(电极材料为镍、钛或耐蚀合金)、饱和甘汞电极(SCE)、大面积铂辅助电极(有效截面积为1cm2);3)测试温度及其控制方法测试在室温下进行四、实验操作步骤1)启动CorrTest腐蚀测试系统软件,打开恒电位仪的电源开关,开始预热;2)将玻璃活栓盐桥洗净、烘干后,把玻璃活塞插入盐桥,并使活塞孔对准盐桥的测试溶液端;将活栓插紧后,向盐桥的参比电极室注入适量的过饱和KCl溶液。洗净电解池,安装辅助电极、盐桥和参比电极;3)处理电极,将处理好的工作电极置于电解池中使盐桥毛细管尖端对准工作电极的中心,并且它到电极表面的距离为毛细管尖端外径的1倍。然后将三个电极连接到恒电位仪;4)打开“自腐蚀电位测量”窗口(快捷键F2),输入数据文件名和注释,设置测量时间:15分钟,采样速率:1Hz,其他参数保持默认值。然后,向电解池内注入/LH2SO4溶液约200ml后,立即开始计时,并接通盐桥,点击窗口中的“开始”按钮,开始开路电位的测量;5)当开路电位测量到所设置的测量时间后将自动停止。此时,打开“动电位扫描”窗口(快捷键F4),输入数据文件名和注释,设置初始电位:?(相对好文供参考!5/10于开路电位),终止电位:(相对于开路电位),扫描速率:1mV/s,采样速率:1Hz,其他参数保持默认值。然后,立即点击窗口中的“确定”按钮,开始极化曲线的测量;6)测量结束后,取下电极接线夹头,取出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清洗电解池和盐桥(测试溶液端内、外侧),将工作电极按上述方法进行处理,更换/L+/LNaCl溶液而上述步骤进行下一次实验。注意:此时,在设置“动电位扫描”控制参数时,应设置回扫电流密度:1mA/cm2。在测量中,当回扫曲线与正扫曲线;7)待实验结束后,取下电极接线夹头,取出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观察工作电极表面腐蚀形态。然后,清洗电解池和盐桥(测试溶液端内、外侧),将工作电极按上述方法进行处理,放入干燥器备用。5实验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略分析与讨论?~i曲线图分析当工作电极在/LH2SO4溶液中时,由图1-2及表1-1的特征值可知,从腐蚀电位?c开始,金属的溶解规律呈现活性溶解规律,当电位达到-时电流随电位的增大而增大,基本符合tafel方程;当电极电位正移到钝化电位?cp=-时,金属表面开始发生突变,由活态向钝态变化,此时电流随电位正移而急剧下降直至电位达到稳定钝化电位即?p=,与钝化电位?cp相对应的阳极电流密好文供参考!6/10度称为钝化电流密度icp=;当电位正移到稳定钝化电位p=时,金属处于稳定的钝化状态,表面生成一层钝化膜,此时阳极溶解电流密度ip=(即维电流密度)很小且基本不随电位变化;当电位达到过钝化电位?tp=时,由于金属表面钝化膜遭到破坏,腐蚀再次加剧,电流随电位的正移而增大。当工作电极在/LH2SO4+/LNaCl溶液中时,图1-1以及表1-1中特征值可知,活性溶解区基本不发生变化,而当电位正移到?cp之后电位先正移至稳定钝化电位?p=,而后迅速达到过钝化电位?tp=,达到过钝化电位后由于点蚀的存在电流密度随电位的正移而再次增大;氯离子对钝化过程的影响分析由以上分析可知,在溶液中不含氯离子时,由稳定钝化电位正移至过钝化电位经历的时间远大于含有氯离子时的时间,可见,当溶液中存在氯离子时金属表面的钝化膜溶液破坏从而过早进入过钝化区,这是由于钝化膜的溶解和修复(再钝化)处于动平衡状态当介质中含有活性阴离子(常见的如氯离子)时,氯离子能优先地有选择地吸附在钝化膜上,把氧原子排挤掉,然后和钝化膜中的阳离子结合成可溶性氯化物,使平衡便受到破坏,金属表面钝化膜发生破坏。结论1)金属的阳极极化随着电位的正移金属表面会发生钝化,但是随着电位的继续正移金属表面的钝化膜会发生破坏从而使腐蚀从新加剧;2)氯离子能时金属表面的钝化膜发生破坏从而加剧腐蚀;好文供参考!7/10六、意见和建议可以取含不同氯离子浓度的溶液进行实验从而验证氯离子浓度对钝化膜破坏的影响;可以取不同电极及钝化剂进行实验从而验证钝化介质对钝化的影响;化学实验报告3分析化学实验报告格式1、实验题目编组同组者日期室温湿度气压天气2、实验原理3、实验用品试剂仪器4、实验装置图5、操作步骤6、注意事项7、数据记录与处理8、结果讨论9、实验感受(利弊分析)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实验目的: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实验原理: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好文供参考!8/10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h2c2o4+2naoh===na2c2o4+2h2o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cook-cooh+naoh===-cook-coona+h2o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实验方法: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二、h2c2o4含量测定好文供参考!9/10准确称取0、5g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20ml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做三次。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一、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实验编号123备注mkhc8h4o4/g始读数3、产物粗分:将接受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后,将下层的粗制溴乙烷放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将锥形瓶浸于冰水浴中冷却,逐滴往瓶中加入浓硫酸,同时振荡,直到溴乙烷变得澄清透明,而且瓶底有液层分出(约需4ml浓硫酸)。用干燥的分液漏斗仔细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层,将溴乙烷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30ml蒸馏瓶中。接受器中液体为浑浊液。分离后的溴乙烷层为澄清液。4、溴乙烷的精制配蒸馏装置,加2-3粒沸石,用水浴加热,蒸馏溴乙烷。收集37-40℃的馏分。收集产品的接受器要用冰水浴冷却。无色液体,样品+瓶重=30、3g,其中,瓶重20、5g,样品重9、好文供参考!10/108g。5、计算产率。理论产量:0、126×109=13、7g产率:9、8/13、7=71、5%结果与讨论:(1)溶液中的橙黄色可能为副产物中的溴引起。(2)最后一步蒸馏溴乙烷时,温度偏高,致使溴乙烷逸失,产量因而偏低,以后实验应严格操作。
本文标题:化学实验报告实用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753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