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心得体会范文5篇
1/22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心得体会范文5篇【参考指引】此例优秀文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心得体会范文5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整理编辑,以供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心得体会1“黄河流域必须下大气力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1月3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并发表重要讲话。“水”的安全关系国家长治久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盘大棋,下稳、下好这盘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大棋,可以造福祖国的千秋万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不仅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们内心深处的深厚历史情感,更是关系着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必须不遗余力重视起来、治理起来。黄河母亲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流经我国9个省区,实现整个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在于保护。不遗余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场关系全国整体生态环境布局的深刻2/22变革。从黄河流域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生态保护工作中尚存一些短板和弱项,尤其是在贯彻落实大保护、大治理的具体措施方面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面对新形势,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的辐射区域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而且思想观念已然脱离以前的老套路老办法,充分结合新科技、新技术,在“保护”上下大功夫。古人云,善治国者,必重水利。进入2020年,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将会形成带动效应,在践行新时期中央水利工作方针的前提下,为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终实现提供坚实保障。重点围绕着“水”做足文章。水,是河流、湖泊的本体,水的质量决定着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奔腾不息的黄河之水,同时也蕴含着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当下,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与相关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近些年由于一些不尊重自然规律的肆意妄为开发动作,使得母亲河生态受到了破坏,要实现人水和谐相处的目标,必须狠抓主要矛盾,从“水”着手,联合各个相关部门,在中国特色现代化治水道路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检测防治制度,合力持续进行水生态的维护。在科学落实中保障黄河生态保护工作的行稳致远。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以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有效推进,我国在围绕黄河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从被动治理,改为实行主动调控,实事求是搞治理,通过自流引水、提水灌溉等科学论证后,完善技术3/22方法,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黄河灌溉面积,同时在进行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中有序开发黄河电力资源,重大水利工程加快推进速度,不断提升黄河涵养能力,政策的切实有效贯彻落实给予了黄河流域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心得体会2回顾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发展历程和不同时期关于黄河保护治理的政策要求,新中国成立后,总体可以分为洪涝灾害治理、点源污染和水土流失治理、流域生态文明整体推进三个阶段。流域洪涝灾害综合治理从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90年代,是以洪涝灾害治理为主的阶段。黄河是世界上最为复杂难治的河流之一。黄河水患自古就有,大禹治水就是最早的例子,之后历朝历代都整治黄河,但是黄河一直水患不断。历史上黄河曾经多次改道,导致黄河流域成为重大水患问题高发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治理开发黄河极为重视。毛泽东同志号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开启了人民治黄的新阶段。人民治黄以来,黄河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不断完善,先后建成三门峡、小浪底等控制性工程,四次加高培厚下游临黄大堤,制定了“八七”分水方案,开展了标准化堤防工程建设,基本形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下游防洪工程体系,初步形成了“拦、调、排、放、挖”综4/22合处理和利用泥沙体系。点源污染和水土流失治理20世纪90年代至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我国主要开展流域工业、城市污染治理和以水土流失治理为主的生态建设。1992年,联合国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1994年,国务院通过《中国21世纪议程》,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与此同时,这一阶段随着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开始进入第一轮重工业化阶段,伴随着粗放式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污染和生态破坏总体呈加剧趋势,流域性、区域性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开始出现。基于生态承载力与人类社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的认识,“维护黄河健康生命”的治黄理念被提出。黄河流域先后被纳入全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水土流失治理等国家规划。流域生态治理和建设工作从分散治理开始逐步向集中治理和规模治理方向发展,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目标,逐步从保障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上升到维护黄河健康生命和国家、区域生态安全。同时,污染防治工作也开始由工业领域,逐渐转向流域和城市污染综合治理。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不断提升黄河流域生态治理要求。2014年,习5/22近平总书记赴黄河兰考东坝头段考察,对黄河防汛、改善滩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出了要求。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沿岸各省(区)都要自觉承担起保护黄河的重要责任,坚决杜绝污染黄河行为,让母亲河永远健康。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赴内蒙古、甘肃、河南考察调研,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当前黄河生态保护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黄河保护治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通过编制实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水环境质量达标、黑臭水体治理等规划和方案,黄河干流水质近年来持续为优,流域整体水质总体向好,主要水污染物浓度呈下降趋势。实施水土保持、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工程,推进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成效显著,上游水源涵养能力得到提升,中游黄土高原蓄水保土能力显著增强,实现了“人进沙退”的治沙奇迹。但也应看到,黄河以有限的水资源和脆弱的生态6/22系统支撑全流域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复杂的水沙关系加剧了生态治理难度,共同保护与协同治理的统一机制尚未建立,历史欠账多、治理能力不足,黄河已不堪重负。流域水资源匮乏,生态用水保障不足黄河流域资源性缺水严重,1956—2000年,流域平均径流量为535亿m3,仅占全国的2%;人均水资源量仅有473m3,约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23%,近年来水资源仍呈现减少趋势。流域水资源过度开发,开发利用率高达80%,宁夏、内蒙古和山东等省(区)超计划用水问题突出,%的地级行政区水资源存在超载状况。用水结构和方式不合理,农业用水量过大,2018年黄河流域农业用水亿m3,占总用水量的%,节约用水仍有较大空间。水资源紧缺与流域内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增长的矛盾十分突出。现有分水方案对水资源年际变化、衰减情况等因素考虑不足,枯水年同比例压缩取水量的分配方式导致河道生态水量受到挤占,严重威胁全流域生态安全。近年来,全流域加强水量调度和取用水管控,虽然避免了干流出现断流,但一些支流仍存在断流现象,生态用水保障程度较低。生态空间被挤占,生态系统功能失衡上游地区天然草地生态功能退化严重,退化率在60%~90%。土地沙化问题依然突出,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草地已出现严重退化、沙化和盐碱化。沼泽生态系统退化严重,若尔盖草原湿地生态功能区人为活动干扰加剧,沼泽生态系统发生退化。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依然严重,仍有20多万7/22km2的水土流失面积亟待治理,多为粗沙区,对河道影响大。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退化趋势难以根本遏制,强烈、极强烈流失面积万km2,剧烈流失面积万km2。下游滩区历史遗留问题多,泥沙在下游大量淤积导致下游河道变宽、流速变缓、河床抬高,生态破坏问题时有发生。入海河口黄河三角洲自然湿地萎缩严重,近30年约减少%。结构性布局性风险较高,局部污染突出黄河流域产业结构偏重,能源基地集中,煤炭采选、煤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高耗水、高污染企业多,其中煤化工企业占全国总量的80%。流域生态环境风险较高,企业大多沿河分布,主要污染集中在支流。2018年11个劣Ⅴ类断面全部分布在支流,其中8个位于汾河流域,2006—2018年汾河流域持续重度污染。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严峻。汾渭平原集中分布了焦炭、电解铝等行业,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交通依赖公路,导致中下游超标城市多,超标幅度大,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浓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长江经济带,重污染天气频发。局部土壤污染严重,风险较高。有色金属矿区周边农田污染问题突出。黄河上游白银东大沟流域,中游河南省三门峡、济源、洛阳等地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超标现象,一些污灌区土壤环境风险较高。新时期推进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思路8/22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当前黄河流域存在的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发展质量有待提高的问题,表象在黄河本身,实质在流域整体。因此,为从根本上解决黄河保护治理问题,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以维护黄河生态安全、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为目标,立足全流域整体和长远利益,正确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统筹考虑黄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监管等涉水问题,还水于河,以水定发展,优先推进休养生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必须是绿色发展,强化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刚性约束,巩固提升能源化工等优势行业环境保护水平,推动高耗水、高污染、高风险产业结构与布局优化,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逐步实现产业发展与流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基于上述思路和原则,加快制定和实施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五水”统筹,还水于河将治黄思路由“除水害、兴水利”转变为“五水”并重,保护水资源、恢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治理水灾害、强化水监管,实施包括黄河干流和主要支流在内的全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减少用水总量,实施全面节水,优化用水结构,保障生态用水,维持黄河生态健康。系统治理,分区施策充分考虑黄河上游、中游、下游及河口生态治理需求的差9/22异性,分区分类实施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和高质量发展促进政策,在提高上游地区的水源涵养功能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上,有效解决中下游地区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提升重点城市群和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水平。统筹兼顾,协同共治充分认识黄河生态治理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效益,建立跨区域、多部门的协同治理机制,理顺管理体制、明确责任分工、补齐管理漏洞,并切实强化生态环境监督执法力度,统筹推进黄河上下游、左右岸、岸上岸下,社会经济与环境的整体系统治理。在确保“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前提下,科学谋划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保护治理关系。加强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建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制度在国家和黄河流域9省(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从黄河生态系统有机整体的视角出发,坚持高效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黄河流域不同区域空间“发展”与“保护”的利用导向。农产品主产区严守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大力发展现代生态节水农业,优化农用地规模和布局;城镇化地区以水资源为刚性约束,划定并严格控制城市开发边界,合理规划流域范围内城市、城市群的发展规模,形成倒逼机制,在高效发展的同时,为黄河流域留足生态空间,科学推进黄河流域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
本文标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心得体会范文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988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