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 中国纺织产业影响力的实证分析
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纺织产业影响力的实证分析姓名:常利娜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指导教师:卓小苏20091201中国纺织产业影响力的实证分析作者:常利娜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服装学院相似文献(10条)1.会议论文张瑞传统纺织如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向现代纺织转型——上海纺织产业创新案例研究2006纺织业是我国企业改革与脱困的突破口.作为全国纺织重镇的上海,就传统纺织如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向现代纺织转型,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本文全面分析了上海纺织产业创新的七大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四点启示,其中,原创性提出了以西樵、柯桥、魏桥为代表的中国纺织产业格局的地理分布.2.会议论文潘跃进健康纺织品与产业的创新2007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纺织业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健康纺织品时代,这个新时代的到来是基于巨大的健康需求。根据中国纺织高性能、高功能、高品位的发展方向,健康纺织品从内涵上完全体现了三高发展的主基调,并使三高具体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健康纺织品就是中国纺织三高的代言人,是中国纺织未来发展的标志。为迎接健康纺织品新时代的到来,纺织产业的创新迫在眉睫。我国已经是一个纺织大国,但还不是纺织强国。创新动力不足,是制约我国纺织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和最大障碍。就纺织产业创新而言,内容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是两方面:一是观念创新,也就是理念创新;健康纺织品理念与其他纺织发展理念相呼应,并在更高的层次上、更广的领域中赋予纺织业更丰富、深刻的内涵,可以预期,健康纺织品理念的确立和发展,将使纺织品从生产到消费发生历史性的变革,纺织业和纺织品,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二是体制、机制创新;创新是健康纺织品发展的灵魂,解决纺织企业在创新道路上面临的问题,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产业的综合创新。健康纺织品的发展需要产业的创新,产业的创新需要健康纺织品的引领。健康将为纺织品世界和整个纺织产业注入强大的活力和勃勃生机,沿着健康道路前进,中国纺织产业的明天一定会无限美好。3.期刊论文潘崴伟.金雪军产业创新平台:集群创新的新模式——以绍兴纺织产业为例-开发研究2009,(5)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发展与升级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经济的重要课题.文章从网络创新范式的角度创新性地提出了集群创新能力的提高在于产业集群内部与外部拥有完善的创新网络,并通过对中国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的产业创新平台的案例研究,探讨如何构筑产业创新平台来构建整个产业集群的创新网络,从而实现产业集群创新.4.会议论文徐文英中国棉纺织产业创新及产业预警2006本文对中国棉纺织产业创新及产业预警进行了探讨。文章围绕中国棉纺织工业运行现状及特点、当前棉纺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推进棉纺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棉纺织行业产业预警进行了论述。5.学位论文吉万庆陕西纺织技术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研究2006纺织产业是陕西省重要的传统产业之一,曾为陕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中国加入WTO,纺织工业内的竞争欲加激烈,产业发展日益增长的技术需求与技术供给能力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陕西纺织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日益凸显,整个产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中。因此,通过技术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分析,研究提升陕西纺织产业技术创新状况,增强产业竞争力的任务显得十分迫切与重要。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概念;在技术创新支撑环境、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形成动因、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与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了纺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技术创新运行过程、产业技术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与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了纺织产业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比分析了全国25个省份纺织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并重点分析了99年-03年陕西省纺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变化情况;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比分析了全国25个省份纺织产业的创新绩效,并重点分析了99年-03年陕西省纺织产业创新绩效变化情况;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探寻了陕西纺织技术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得到了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同时改善创新绩效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创新氛围差和生产设备水平低下是制约陕西省纺织产业技术创新水平的主要因素;资源方面不建议继续加大投入,精力应当放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上;产业整体销售能力差,可以把提高销售能力作为改善产业技术创新状况的突破口;在能力允许的前提下应当逐步完善产业创新金融环境。总结来看,本文作出了以下几点创新:(1).重新界定了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的概念;(2).构建了针对纺织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3).运用数理统计法定量分析了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二者间的作用机理。(4).从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上看,它是对实证研究的补充。(5).从研究思路上看,它试图从创新能力与绩效两个角度找出更为有效的促进技术创新活动,改善技术创新效果的因素,这对现有研究是一个补充。6.期刊论文朱乃新后配额时代与吴江纺织业的科学崛起-苏南科技开发2005,(12)[编者按]面对后配额时代,吴江的纺织产业如何实现科学发展?在10月31日举行的2005中国吴江投资贸易洽谈会盛虹纺织论坛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信息部主任杨继朝,纺织行业专家、信息化专家、北京世之维集团总裁樊敏,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省政府参事朱乃新分别介绍了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现状和对外贸易形势,就如何应对后配额时代的国际贸易摩擦提出了对策,分析了纺织业发展的趋势.还和与会的企业家进行互动交流,就有关热点问题进行探讨.专家们希望吴江纺织产业创新发展理念,彻底改变以产能扩张为主的增长模式,根据自身特点坚持走创新之路,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业档次,始终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现特选登江苏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朱乃新在论坛上的发言.其发言对苏南其他地方的纺织产业发展同样具有借鉴意义.7.期刊论文徐俊毅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的形成与功能分析-北方经济2007,(4)本文从区域核心要素的孕育、培养角度分析绍兴纺织产业创新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以此揭示区域创新网络的构成要素及其功能.创新网络作为中小企业利用外部资源的平台,具有增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社会分工、提高创新发生频率、促进创新资源的共享、节约交易费用、加快创新资源的流动和提高区域产业整体竞争力等作用.8.学位论文周媛中国纺织产业创新网络:演进,结构与对策2009创新网络是应付系统创新的一种新兴组织模式,其网络构架的主要连接机制是网络结点间的活性关系,它以动态协同的网络态势将知识和技术的溢出效应内部化,优化了产业技术创新的组织环境,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影响着产业技术进步路径的选择。传统产业发展到后期阶段更加强调以创新为导向重获生机,因此开展网络式的技术创新成了传统产业持续发展的明智之举。纺织产业几乎对各国的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都曾起到重要的作用,纺织产业作为中国的典型传统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同时对国际收支平衡也起着重要作用。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生产国和贸易国,2008年中国纺织行业出口达1852.7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17%;进口达186.15亿美元,较去年负增长0.51%。纺织工业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累计实现投资2724.39亿元,同比增长6.75%。然而作为纺织生产和贸易大国的中国却称不上纺织强国,在纺织品国际贸易当中80%的利润被国外的设计者、品牌拥有者和渠道商所占有,中国纺织产业的利润率仅为3%~5%,中国纺织企业仍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大部分处于OEM层次,靠适度规模生产和渐进性创新获得微薄收益。导致中国纺织产业在低端徘徊的重要原因源于纺织产业至今还未完全走上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纺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纺织产业的组织创新模式不合理、产业创新网络构建的不完善影响了创新网络优势效应的发挥。通过研究发现中国纺织集群数量众多,但多数为中小型企业,中等规模以上纺织企业所占比例非常少,产业集中度仅为2.71%,纺织企业间业务关联和技术关联性不大,技术创新主要是依靠模仿,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的意识不强,因此缺乏高科技含量的纺织产品和品牌竞争优势。此外,纺织企业与外部的深层次交流较少,产学研网络的合作力度和与高技术的网络融合力度不够、国际创新网络的进展缓慢造成了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的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纺织产业的创新能力提升。要从根本上改善中国纺织产业开展技术创新的组织模式,必须重视创新网络对纺织产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的影响。本文在技术创新理论与组织创新理论等基础上对创新网络展开研究,并结合实证分析从对创新网络结构的角度来关注纺织产业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创新网络主要是通过网络结点间的联系影响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企业创新体系再进而影响产业的演化进程。因此本文研究当前中国纺织产业创新网络关键结点的联系强弱及协作模式,对增强纺织企业的技术创新力,提升中国纺织产业创新能力以及纺织产业的未来路径规划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9.期刊论文池仁勇.陈宝峰.杨霞创新网络的功能:基于绍兴纺织中小企业集群的实证研究-技术经济2005,(6)本文从区域核心要素的孕育、培养的角度分析绍兴纺织产业创新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以此揭示区域创新网络的构成要素及其功能.创新网络作为中小企业利用外部资源的平台,具有增强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社会分工、提高创新发生频率、促进了创新资源的共享、节约交易费用、加快了创新资源的流动和提高区域产业整体竞争力等作用.10.期刊论文看点3创新示范-中国纺织2005,(1)产业升级集群为重现阶段产业集群是纺织工业组织结构的重要形式,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下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和产业支撑体系基于产业特点、地域特点与网络特性的比较优势,在纺织服装化纤业积聚的必然结果.仅纺织工业协会选择的具有代表性的试点产业集群地,总生产规模大约占全国的1/3,年初和年底的两次产业集群示范基地授牌,加上第一批授牌地区共89个,覆盖三大经济圈,纺织产业集群与整个行业的命运息息相关,产业集群的产业创新能力自然与全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密不可分.本文链接::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c0eb1100-7900-493e-9aa2-9e0d01565000下载时间:2010年10月12日
本文标题:中国纺织产业影响力的实证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90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