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五下《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精编3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五下《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精编3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五下《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精编3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初步学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一、复习口答:1.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2.我们学过的折线统计图是用几条折线来表示的?二、新授1.引入新课。教师根据复习口答2,指出:折线统计图有时需要表示两个量,就应该像复式条形统计图一样,用两条不同颜色的折线来表示。这就是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二)2.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1)教学例4出示例4:(看课本第64页。)①分析题意:从1992年到2000年前后共有几年?(9年。)而已知统计表的横向栏目里有几个年份?(5个。)中间少了哪几个年份?(1993、199419961998共4个年份。)从统计表可以看出:表中反映了几个数量?(2个。)哪几个数量?(无线电一厂、无线电二厂。)能不能用一条折线表示两个厂产值增长情况?(不能。)②教学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画法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相似,用两种不同的颜色或者不同的线条把两个厂的产值区分开来,并在制图日期下面画上图例。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一个单位长度表示2000万元比较合适。水平射线表示年份每经过一年的间隔要相同,才能正确地表示出增长的情况。③学生在教科书上描出无线电二厂的5个点,依次再连接成另一条折线。这条折线按照图例的设计,应用虚线表示。3.小结。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像例4那样如果年份有间隔时,应注意什么?三、巩固教科书第65页”做一做“。四、全课总结(略)参考资料,少熬夜!课后小结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初步学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培养了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第十册第74~76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教学准备:例图、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最近,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百年难遇的旱灾,已经连续几个月不怎么降水了,旱情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我们每个同学都为灾区人民捐了款,是吗。看来,降水量、气温等自然现象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我们镇江市的降水量统计图,就是这个数据有点久了,是2003年的。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1、出示例图1。(1)仔细观察这幅统计图,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生自由发言)(2)提问:统计降水量的单位是什么?mm是统计降水量的单位“毫米”。(3)小结:这幅统计图表示了我们镇江市2003年各月的降水量和降水量变化情况。2、出示例图2。(1)这里还有一张著名的海滨城市-青岛的统计图,(出示第二幅统计图)你又能了解到哪些信息?(生自由发言)(2)小结:这幅统计图表示了青岛市2003年各月的降水量和降水量变化情况。3、折线统计图的优点。通过对刚才2幅统计图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板书)4、比较:你能快速地比较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吗?(不能,如果能参考资料,少熬夜!则通过学生的回答慢慢引导)5、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1)提问: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很快比较出来吗?(生:合在一起,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2)问:就这样一合吗?有什么问题吗?(你觉得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吗?)小组交流,指名汇报,相机出示:①标题;②实线和虚线;③统计图右上角的“镇江和青岛区别图例”。(3)出示修改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4)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完成板书)6、分别出示教材上的三个问题:班内交流,①这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小组内交流,说说你是知道的)提示:可以比较相应月份的点,根据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大小作出判断。(必要时,还需计算一下)②从图中你还知道了哪些信息?(生自由发言:可从各月降水量变化情况以及全年降水情况的共同点和差异等方面进行观察、交流。)7、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你觉得这样一张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方便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板书)三、联系实际,激发兴趣师:用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比较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我们还可以用它来统计男、女学生的平均身高,下面请同学们来看这幅图。四、自主探索,巩固深化1、完成“练一练”:让我们来了解我国6~12岁小学男、女生平均身高。(1)学生看图理解,组织全班交流:①图中哪条折线表示男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哪条折线表示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②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2)提问:①从图上看,从几岁到几岁之间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从几岁开始,女生平均身高超过了男生?②你现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比同龄男生(或女生)的平均身高,怎么样?③对低于平均身高的同学,你有什么话想说吗?(教育:不挑食,使营养均衡,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3)强调:在6—9岁,男生的平均身高高一些,9—10参考资料,少熬夜!岁女生的平均身高比男生的平均身高增长要快,10—12岁女生的平均身高就超过了男生。(4)拓展:对于这张图你还有什么问题吗?老师有一个问题:这两条折线会一直往上升吗?为什么?2、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题:下面再用折线统计图来研究北京市2004年4月份一周中的气温变化情况。(1)指明读题。提问:这道题让我们做什么?你有信心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2)独立完成,边做边思考:1、怎样确定表示每个数据的点的位置?2、先画表示哪组数据的折线?画成“实线”还是“虚线”?(3)指名学生口答问题,并展示学生作业,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4)提问: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①描点;②标数;③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④统计时间。)相机板书:描点、标数、连线、统计时间(5)提醒学生:完成复式统计图时,要认真细心地确定表示每天最高气温数据的点的位置,用实线连接各点;同样,要认真细致地确定表示每天最低气温数据点的位置,用虚线连接各点。画好折线后,不要忘记填写制图日期。(6)媒体出示折线统计图:看看老师是怎么画的!(7)看图回答三个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①这一周中,哪天的温差最大,哪天的温差最小?②这几天的最高气温是怎样变化的?最低气温呢?(8)回答上面的问题时,你喜欢看统计表还是统计图?为什么?五、总结质疑,拓展延伸1、总结——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复式折线统计图要用两条折线表示,与普通的单式折线统计图相比,它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和增减变化情况,而且能方便两组相关的数据进行比较。质疑:复式折线统计图只能用两条折线吗?(不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有时也可能有三组数据,用三条折线来描述。)2、课堂作业:小练习册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量的多少增减变化情况便于比较描点、标数、连线、日期《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3教学目标:参考资料,少熬夜!1、引导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合理的。推测。2、在统计过程中,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小组的交流协作,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知道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教学重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教学难点:能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合理的预测。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每个学生一张画有折线统计图的方格纸。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对北京奥运会的哪些地方印象最深?(开幕式、闭幕式、比赛现场)你知道这是第多少届夏季奥运会吗?你知道这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队取得多少枚金牌吗?其实,我国自1984年第一次参加夏季奥运会以来,经历了连续7届比赛,在这7届比赛中,我国奥运健儿获得了许多金牌。二、探究新知1、单式折线统计图(1)出示1请看,这是1984—2008年奥运会中国获得金牌数统计表1984—2008年奥运会中国获得金牌数统计表教师:以上统计表可以做成哪种统计图?理由是什么?如果想看出数据的变化趋势,制成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你能说说怎样画吗?(描点、标数据、连线)(2)小组合作要求:二人共同商量,一人执笔,一人检查。展示:投影出示。(3)回答问题。(为了便于观看,课件出示)教师:中国在哪届奥运会上获得金牌数最多?哪届做少?最多的一届和最少的一届相差多少?中国代表队在历届奥运会上获得金牌数的总体趋势怎样?(4)你知道在奥运会上中国遇到的最强大的对手是哪国吗?这是“金牌大户”美国在这7届比赛中,获得金牌数的情况。1984—2008年奥运会美国获得金牌数统计表教师:从这个统计表中你能获得有关美国的哪些信息?2、复式折线统计图参考资料,少熬夜!(1)质疑教师:中国和美国在哪一届奥运会上奖牌相差最多?在哪一届奥运会上奖牌相差最少?教师:同学们这样容易比较吗?有什么方法可以更容易比较?(把两幅图合为一幅)(2)合并教师:为了方便比较,我们就将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为一幅。(3)细化要求:(进一步质疑)教师:我们来看一下这张复式折线统计图,你觉得还有没有值得我们进一步修改的地方?(学生如果能想到,最好。如果不能,则教师引导)①图例教师:这个复式折线统计图上有两条折线,你能分出哪一条代表中国,哪一条表示美国吗?怎么办呢?教师:在数学上,我们往往会用线的虚实、折线的颜色、对应点的形状等方法来区分各条折线。并把区分的方法用简单的图例表示在折线统计图上。②标题教师:你能告诉大家这是一幅表示什么内容的统计图吗?(加标题)3、点明课题只用一条折线表示的叫做单式折线统计图。像这样,一个统计图中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折线表示数据的,我们称它为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4、回答问题(为了便于观看,出示教师做的统计图)教师:这次我们可以轻松回答问题了。(1)哪一届奥运会两国金牌数量相差最多?哪一届相差最少?(2)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5、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开动脑筋,学会了一种新的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三、巩固提高教师:为了增强体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天穆小学开展了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秋季运动会,你愿意来天穆小学看看吗?1、以下是穆欣和回媛媛为了参加学校运动会1分钟跳绳比赛提前一个星期进行训练的情况。(1)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穆欣和回媛媛第一天的成绩相差多少?第7天呢?(3)穆欣和回媛媛的跳绳成绩呈现什么变化趋势?(4)你能预测两个人的比赛成绩吗?参考资料,少熬夜!(5)揭示结果:穆欣获胜。2、这是“奥运我先行”学生运动会上五(1)班、五(2)班参加篮球比赛前4场的成绩。(1)小组讨论:如果要看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制成哪种统计图合适?(2)如何制作呢?你能不能提示给同学们制作时应该注意什么。(3)小组制作提出要求根据自己组内情况可以一人制作,一人检查:也可以每人制作一个班级的折线。(4)回答问题两个班的篮球队第一场比赛时成绩相差多少?第四场呢?两个班级的变化呈怎样的趋势?从图中看到两队的比分怎样?你能预测第五场决胜局的成绩吗?揭示比赛结果。预测只是根据事物的变化趋势进行合理的推断,但
本文标题:五下《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9103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