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精编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精编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精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篇】教学内容:课本P85~86页,及第88~89页的第3~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教学重点: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观察主题挂图。(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2、克的认识。(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参考资料,少熬夜!3、千克的认识。(1)出示盘称。大家认识这称吗?(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4)刚才大家都说了,一袋盐中农500克,那两袋呢?(5)板书:1000克1000克和1千克比较,请同学们猜一猜,谁重?板书1000克=1千克齐读:1000克=1千克三、效果测评。1、完成教材第88页第3题。2、完成教材第89页第4题。3、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4、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四、全课总结。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第二课时称一称教学内容:课本第87~8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亲自感受1课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质量单位的理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4、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和分工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1、进一步了解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概念。2、能够用老师提供的称,来称量物体质量。教学难点:巩固对质量单位实际概念是认识。教学准备:天平,盘称,适量的生活用品,如水果,蔬菜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请同学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二、实践、操作领悟新知1、称一称。(1)我们通过调查,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如果想知道同学们带来的水果蔬菜的质量,可以用什么方法?要称我们就要用到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称。这些称各有什么用途?参考资料,少熬夜!(2)下面我们来重点实践一下生活中最常见的盘称和电子称。出示挂图称水果、蔬菜。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书中的苹果数一数吗?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3)分组活动。明确活动要求:各小组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各称出1千克。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4)刚才我们使用了盘称称物品的质量,是用什么作单位?请小组长上来汇报一下本组称的结果。(5)通过刚才的小组活动,大家发现1千克的水果、鸡蛋有几个。鱼有几条?2、估一估。(1)大家能估一估你们带来的其他日用品的质量有多少吗?你估计的理由是什么?把估计的结果写到书上。(2)称一称,验证学生估计的结果。(3)请大家看书上的图,李奶奶从市场里买了苹果、鸡蛋、鱼,大家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三、教学效果测评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1题。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2题。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9页第7题。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请大家想一想,说一说。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篇】课题: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辨认锐角和钝角。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3、学生在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同时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学会辨认锐角和钝角,知道锐角和钝角的特征。教学难点: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者的区别和联系。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等。教学过程:预设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活动效果一、情境导入,复习铺垫复习: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直角,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角都是直角,你是怎样判断的?可是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角都是直角,(课件出示锐角和参考资料,少熬夜!钝角)你瞧!这两个角是直角吗?也直角有什么不同?设疑:这些角,有的比直角大,有的比直角小,它们是什么角呢?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角。(板书课题)二、互动新授1、认识锐角和钝角(1)比一比课件出示例5中的队旗和红领巾图。问:同学们这是少年先锋队队旗和红领巾,上面有这样两个角,老师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和它们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发现?教师根据学生得出的结论,介绍并板书: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2)动手做角强调学生做角时:一只手动,另一只手不动。①拿出活动角,做一个锐角同桌互相比一比,锐角的大小一样吗?(锐角的大小不一样,但都比直角小)②拿出活动角,做一个直角同桌互相比一比,直角的大小一样吗?(一样)③拿出活动角,做一个钝角同桌互相比一比,钝角的大小一样吗?(钝角的大小不一样,但都比直角大)(3)连一连(教材41页做一做第2题)课件出示,说说是什么角,再连一连。提出问题:怎样验证?引出学生思考,得出:用三角尺的直角来验证。组织学生进行验证,如发现错误给予纠正。教师小结:根据角的大小可以把角分为三类:以直角为标准,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补充课题)三、深入感知1、认一认认真观察你手中的三角尺,刚才我们知道了三角尺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那剩下的两个角是什么角呢?小结:每一个三角尺上都有两个锐角。2、练习八第9、10、11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学到了哪些知识?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三篇】第一课时;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第67-68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参考资料,少熬夜!2、引导学生认识新的计算单位“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3、使学生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教学重、难点:掌握千以内各个数位的十进。难点:拐弯处的数数(个位或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教学准备:计数器、每人十个小方块、教学挂图或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答:最大的一位数是几?最小的两位数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多少?2、数数:10个10个地数,从10数到100;1个1个地数,从91数到99;问:99加1是多少?3、导入:你会从100开始接着往后数吗?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更大的数,下面请你们观察这幅图。二、讲授新课1、出示主题图。(1)观察这幅图,说一说画面上正在发生什么事情?(2)看着画面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估算画面上的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感受大数的意义。2、板书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3、教学例1。(1)数一数。每人数出10个小方块,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2)动动脑。每组快速数出100个小方块,应怎样数呢?小组讨论,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3)师:请你从一百往后数,数到一千,你行吗?你们觉得数到什么时候呢?有没有更好的快速的方法呢?根据学生所说,大家一齐数,教师板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师:“千”是我们今天学到的一个新的计算单位,前面我们还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呢?(个或一、十、百。)(4)师:通过刚才数数,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说出一(个)、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知道各自所在的数位。)(5)完成第68页的“做一做”。由男、女生两组分别数第1、2两题,比一比哪组数得的流畅。引导学生小组自行探究操作。巡视指导各个小组的活动。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方法?小结:大家一起数意数,1个百、2个百、3个百、4个百……10个百(一千)。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师提问小结:通过今天的数数,你们有什么发现?三、检测练习1、想一想,填一填。参考资料,少熬夜!(1)二百二百地数,数到一千。二百、()百、()百、()百、()百。(2)五百五百地数,数到一千。五百、()。(3)三百三百地数。三百、()百、()百、再数()百是一千。(4)四百四百地数。四百、()百、()百,再数()百是一千(5)用3、6、9、能组成哪些三位数,请你把它写下来。四、布置作业完成本课的练习题。第二课时;千以内数的读写教学内容:课本第69页例2,练习十五相应习题。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学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不上。2、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教学重、难点:1、中间有“0”的千以内数的读写。2、发展学生的数感估算的意识。教学准备: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复习1、数数:从387-403,全班一齐数。2、引导学生读一读75869010051二、讲授新课教学例2。1、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2、教师拨出126。师:这是多少?请你读出来。师:这是几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什么?是哪位?师:怎样读这个数?学生读,师板书:读作:一百二十六。3、教师拨出304。让学生讨论该怎么读?怎么拨?小组合作学习。①请1人表演,看有什么发现?②把这个数的读作写出来。③师:这里十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表示什么?4、教师拨出580。①请全班学生在练习上下班写出这个数的读法。②请学生核对。师:说一说这个5表示什么,8又表示什么。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引导小结:像304这样中间有0的三位数,我们就读几百零几;像580这样末尾有0的三位数,我们就读几百几十,末尾的0都不读。5、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出这个数。请一学生读。参考资料,少熬夜!及时校正。806480521600引导学习数的写法刚才这些数该怎么写?计数器上十位和个位没有珠子该怎么写?为什么?组织小组汇报。引导学生小结写数的方法。6、师生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我们该怎样读写千以内的数?三、巩固练习1、完成第69页的“做一做”第1、2两题。同桌互相练习第1题,再请学生读。各自独立完成第2题,请两学生板演核对。2、说一说:806和480的“0”能不能不写?为什么?在读数时这两个零有什么不同?3、说出以上这几个数的组成。第三课时: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内容:课本第70页例3,练习十五第5、6题。教学目标:1、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2、通过“估一估”的活动,结合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3、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重、难点:1、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学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2、难点: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教学准备:计数器、教学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1、出示插图,看图上有两只小鸟在争吵,到底哪只鸟叼来的木棒多?为什么?其实比较数的大小。2、出示比一比,在○里填上或6○20xx○62100○8975○57二、新课教学活动出示教学例3:小鸟叼卡图100○1000(1)教
本文标题: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9123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