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设计【汇集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设计【汇集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设计【汇集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第一篇】教学过程:一、初读初悟,浅层理解“了不起”1、对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1篇新课文,读课题,“中”字让你知道什么?2、灾难还在继续,危险随时降临,这时的父与子之间会发生些什么呢?3、想读课文吗,这次读,老师有个要求,要求大家读完得说点什么,说什么都行,但要与课文内容有关。开始读4、想和老师说点什么(交流初步感受)看来,大家觉得故事感人,故事中的“父亲”了不起,一起读读课文中的这句话[出示:结尾一句]“了不起”什么意思,从故事的这个结果看,父亲了不起在哪?5、读到这个结尾,老师也有个想法,想和大家交流,可以吗?你们敢不敢试着把故事的结局改一改,下面我们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这件事还可能出现哪些结果?二、改变结局,品读父亲解救儿子的过程,深入理解“了不起”。教学设想:改变文章结局,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简单讨论这个结局出现的可能性,追问学生“你是否仍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为什么?”,引领学生反复品读父亲解救儿子的过程,在“过程”中深入解读“这位父亲的了不起”。(一)尝试改变结局。1、这是我们同学设想的结局2、[多媒体出示改变的结局]3、听了这个结局,你有什么感受4、如果事情是这样,父亲没有救出孩子,你还认为他了不起吗?(生按自己理解,简单陈述一下理由)5、我听明白了,你们认为这位父亲了不起不是从事情的结果中看出的,而是从父亲努力救儿子的过程中体会到的,是吗?(二)品读探究“救”的过程。1、课文哪里写了父亲拯救儿子的过程,谁愿意读读?(一生读)有个自然段集中写了父亲救儿子的过程,找到了吗?2、出示段落,指名读,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1)镜头读,在联想中解读“了不起”。1、老师有个提议,如果你读书的时候,脑中联想到当时的场面,你再读这个句子活段落,你会觉得非常不同,想试试参考资料,少熬夜!吗?读句“他满脸……血迹”,看父亲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挖掘的[录像],默读句子,你联想到什么?谁再读这句。想再试试吗,和小组同学一起读一读,想一想,再读一读看有什么体会。2、看指挥齐读。3、38小时,父亲一直在——挖,因为——(读念头、信念)(2)体验读,角色中体会“了不起”随着老师的叙述,选择你最想扮演的角色,与老师配合读。(3)创意读,再创中感悟“了不起”。父子就要重逢,儿子劫后余生,请在小组里继续读,读时可加入其他角色。3、刚才我们也想象了,也体验了,即使出现这样的结局[出示],你认为父亲还是了不起得吗?板:不放弃、尽全力爱师:父亲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父爱。三、再改结局,体会细节,深入品读“了不起”。教学预想:再次改变结局,追问学生“你是否仍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为什么?”,鼓励表达真实想法,允许适度辩论。辩论之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真诚发表观点,在适当的时机,建议学生找出容易被遗忘的描写其他父亲的段落,从细节中体会蕴涵在其中的爱。1、我们在假设一种结局。出示:人们摇头叹息地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失去孩子,过于悲痛而精神失常了。刚走开不久,只听得“嘭”一声巨响,爆炸真的发生了,这位父亲真的永远和他的儿子在一起了。其他孩子也失去了生还的希望。2、有没有可能?这位父亲还是了不起的吗?老师认为这位父亲延误了救的时间,不是了不起的。同意吗?3、小组讨论,说说理由。4、小结:父亲的了不起,还在于它有1%的希望,付出了100%的努力。即使没有希望也要试试的责任和勇气。5、继续讨论:对孩子和其他父母的看法(板:信赖、责任)6、总结:了不起得父爱,孩子的责任与信赖,创造了奇迹。四、拓展,深化“了不起爱”1、巨大的灾难中,父爱创造了奇迹。这不禁让我想到类似的事件。(资料)2、平凡生活中感动无处不在。(举例)五、实践作业1、读诗句。3、片断《平凡中的感动》。参考资料,少熬夜!附:板书父——————————子不放弃爱信赖尽全力了不起责任《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案【第二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是第六组的第1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现父母之爱的,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该课文教学设计,一起看看吧!一、教学内容:文讲的是在发生大地震以后,父亲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不顾别人的劝阻,历尽艰辛,最后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的事,赞扬了这对父子以坚定的信念支撑自己、战胜困难、获取幸福、执着追求的精神。(1课时)二、教学要求:1、自学生字、新词。2、通过课文的描述,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三、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对父亲言行的描写,体会其爱子之情。2、通过对儿子言行描写,感受孩子的了不起。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六、使用媒体:搜集有关美国洛杉矶大地震的资料;准备朗读磁带以及写有课文重点词句的投影片。七、教学程序:一、自读课文,思考。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教师建议学生边默读课文,边在书上圈点标画。)二、合作交流,讨论。可以是四人小组进行讨论,有感情朗读的,有谈感受的,有做记录的;也可以学生自由组合。提醒学生人人参与,相互启发,共同提高。三、小组汇报,讨论。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坚持38个小时,终于在一片废墟中救出了自己年仅7岁的儿子和13个同学,谱写了一首父爱的歌颂。2、为什么文章的结尾说这对父子了不起?谈谈自己的看参考资料,少熬夜!法。体会父亲的了不起:(1)其他的孩子的父母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而这位父亲一直在挖掘;有些人劝阻他时,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为了儿子,决不丧失信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2)课文第12、13自然段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了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建议学生想像:这连续的38个小时,爸爸会是怎样地挖掘,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双手恐怕已被瓦砾以及其他倒塌的器物磨出了血肉模糊。多么感人的一幕!多么坚韧的父亲,多么有责任感的父亲!)体会儿子的了不起:(1)可以让学生演一演14个孩子地震之后在瓦砾堆下坚持了38个小时的情景。(2)通过语句体会:在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有的只是14个同龄小伙伴共人的恐惧,然而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教学小结:老师总结:从这父子二人身上似乎让人看到的不仅仅是深切的父子之情,还有更令人感动的人格力量,父亲对儿子的爱及真诚的诺言,为儿子提供了信赖和力量源泉:儿子充满了对父亲的信任,对生存的希望,对他人的关爱。《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第三篇】内容简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语文s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1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在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的一次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为了寻找自己的儿子,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日以继夜的挖掘,最后与儿子劫后相逢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赞扬了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中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表现了浓厚的父子之情。学情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以“父爱”为主题的感人文章,对于学生来说,父母的爱并不陌生,所以学生理解和体会父爱比较容易,但对于生离死别的痛苦学生未曾体验过,所以要去体会文中父爱的人格力量,还是一件难事。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吟诵体会文本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学理念:根据新课标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理念,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我力求避免繁琐参考资料,少熬夜!的分析讲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通过“读中悟、悟中读”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思路:《地震中的父与子》是1篇感人至深的课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在第一课时主要是解决课文中生字难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在第二课时主要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用心领会父子俩的了不起,感受父子俩在困难面前毫不畏惧的品质和父子之间真挚的爱。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认识“塌、昔”等6个生字,会写“昔、漆”等8个字,掌握“昔日、漆黑”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学习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中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质,感受父母之爱,懂得感恩。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子俩的了不起。教学难点:体会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中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质和父子之间真正的爱和信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字典、生字词卡片。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教师播放地震情景课件,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2.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残酷无情的,它使多少人亲离子散,流离失所。1989年,美国洛杉矶就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大地震,在地震中,有一对失散的父子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最终劫后相逢了,同学们想不想认识这对父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9课──《地震中的父与子》。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自学要求:①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认识并理解生字和新词。②用“~~~”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③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3.全班交流:(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①抽生在黑板上写出自己找出的生字词,交流记忆方法。②指名选择重点字词讲解。③齐读生字词,巩固记忆。参考资料,少熬夜!(2)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3)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默读课文,提出问题1.学生默读课文,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2.师生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1)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有哪些变化?(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四、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心理变化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能体现父亲救助儿子心理变化的句子。2.全班交流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体会父亲当时的心理。五、回顾所学知识,教师小结1.学生交流本节课的学习收获。2.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都很厉害,不但学会了课文中的生字词,还会合作解决我们提出的部分问题,希望我们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再接再厉,精益求精。对于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呢?我们下一节课作为重点学习一下。六、布置作业1.书写生字词。2.围绕课后题及父子俩的了不起预习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1.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2.复习: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品读感悟,深入情境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领悟: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俩?课文里哪个词最能概括?2.学生交流,师随机板书(了不起)三、赏析词句,感悟父亲的了不起1.师导入: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呢?下面我们就先来看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的了不起?2.默读课文,找出表现父亲了不起的语句,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3.四人小组,合作交流。4.指名汇报,课件出示有关语句,师相机指导朗读,重点品味以下句子:(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①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谈感受。(比如“冲向”一词体现了这位父亲寻子心切,担心孩子会有危险。)②师指导朗读。(2)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他一边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一边跪在地上大哭起来。①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悲参考资料,少熬夜!痛。②该怎样读呢?指名读,评议,齐读。(3)哭着哭着,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
本文标题:《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设计【汇集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9124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