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 脱贫感党恩演讲稿范文感恩脱贫攻坚【范例5篇】
脱贫感党恩演讲稿范文感恩脱贫攻坚【范例5篇】【学习指导】这篇学习资料“脱贫感党恩演讲稿范文感恩脱贫攻坚【范例5篇】”由三一刀客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收集,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脱贫感党恩演讲稿感恩脱贫攻坚【第一篇】为深入贯彻落实山西省脱贫攻坚工作总体部署,巩固提升南沟村脱贫工作成果,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发〔2018〕16号),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要求,结合镇党委、政府总体规划,特制定南沟村巩固提升实施方案。一、基本情况南沟村位于武乡县西北部28公里处,全村区域面积3500亩,耕地面积870亩。北抵权马线,西邻208国道。全村居民共133户,454口人。近年来,全村人均收入连年增加。2014年,村人均收入6066元,2015年村人均收入6672元,2016年村人均收入7340元,2017年村人均收入8074元,并实现整村脱贫。2018年村人均收入8881元。二、总体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沟村两委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2019年,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攻坚深度贫困现场推进会、全市脱贫攻坚推进大会精神,全面开展脱贫成效巩固大排查、大督查、大整治“三大行动”,回头看、查不足,补短板、夯基础,促整改、保成效。紧盯“三率一度”,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工作要求,围绕贫困户、贫困村退出指标,开展脱贫攻坚自查活动,以排查整改促脱贫成效巩固提升。2019年,村贫困发生率降至1%以下,村内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水平继续加强,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全村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发展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贫困人口稳定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得到全面保障,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到2020年,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5万元,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明显成效,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可持续发展,公共服务主要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脱贫户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稳步脱贫,确保全村人民同全国一同迈入小康社会。三、巩固提升措施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结合南沟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计划,创新精准扶贫模式,逐年实现具体的工作目标,确保今年巩固提升全村脱贫成果。(一)基础设施巩固提升加强同各行业主管部门的联络协调,积极争取项目扶持,继续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电、路、居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户容户貌,维修田间道路,提高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1.新建下水道1000米。施工周期:2019年5月1日至2019年10月30日,总投资70万元;2.小泉维修改造工程。对小泉四周夯实硬化、水池混凝土浇筑、内部做防渗处理。施工周期:2019年7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总投资15万元。3.主村道两侧美化、硬化工程。路岩石砌边、内侧打垫层铺砖5275平方米(长1500米、宽米)。施工周期:2019年6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总投资万元。4.修建护村坝工程。长1000米、宽1米、高2米。建设周期:2019年6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总投资60万元。(二)扩大养殖场经营规模,推进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1.以“一村一品一主体”为抓手,扩大合作社养殖规模,加强光伏电站运营管护,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村集体收入超过5万元,为村民稳定增收打好长远产业基础。2.动员有基础的农户发展养猪、养鸡、养牛、养羊等畜牧养殖,组建专业养殖合作社。3.积极争取项目支持,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鼓励有基础的农户大力发展梅杏、核桃种植产业,无劳动力的和年老部分农户种植蔬菜。调整产业,优化结构,力争做好梅杏、核桃种植技术指导,分类指导,做好销售等跟踪服务,力争发展新增种植梅杏100亩、种植蔬菜200亩。4.继续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鼓励有基础的农户发展特色农业,引导养殖功能羊、功能猪、功能牛、功能蛋等特色品种,做好饲料供应和技术指导、销售等跟踪服务。5.引导有条件的贫困户为乡镇居民提供菜地、果园或小动物种养认领服务,开发以服务高端人群为主的自助加工米面等原生态农业。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休闲农业建设,推行“公司+协会+农户”等模式,增加贫困人口的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三)开发乡村旅游产业将闲置沉睡的“死资源”转化为农户创收、集体增收的“活资本”。依靠我村优越的自然景观(寨子山、水库)、人文景观(文峰塔)、历史文化(火车站、日寇侵华据点),充分进行开发建设,实施休闲农业增值计划,推动旅游观光和农家乐等休闲农业发展,开发体验农业、健康农业、教育农业、认养(牛羊)农业和自助农业等新的休闲农业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四)切实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激发内生动力。利用小夜校,开展普通话、就业技能培训,提升自我发展意愿与内生动力。四、组织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二)强化上下联动。继续加强与包村领导、帮扶单位、驻村干部的联系,沟通交流,探讨发展对策、引入发展资金、实施发展项目,积极做好相关协调工作,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开展顺畅,各项工作任务按要求完成。(三)加强资金监督管理。严格把关帮扶资金的管理及使用工作,实行专款专用,确保所有相关扶贫资金用于整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方面。脱贫感党恩演讲稿感恩脱贫攻坚【第二篇】为助推全市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根据全市人大工作会议的要求和市人大常委会2020年度工作要点安排,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专题调研组,于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赴商都县、化德县等全市最后一批7个摘帽国贫旗县就全市脱贫攻坚及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全市脱贫攻坚进展情况(一)总体情况我市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是全自治区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主战场。全市2个区贫县、8个国贫旗县,750个贫困嘎查村,2015年底识别贫困户万户、万人,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分别占全区的%、%。其中商都县、化德县、兴和县被列入国家“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片区。“十三五”期间实施新一轮脱贫攻坚战以来,全市按照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脱贫攻坚的总体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市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精心制定脱贫规划,动员全市各方力量,凝心聚力扎实推进“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为重点的各项脱贫措施。在中央、自治区等直属机关定点帮扶和全市各级各条战线干部群众的共同艰辛努力下,全市相继分期分批实现了贫困旗县摘帽、贫困村退出、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丰镇市和凉城县、察右后旗三个贫困旗县分别于2017、2018年贫困退出。剩余7个贫困旗县也在2019年底前通过了自治区第三方检查评估验收,并于2020年3月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告退出,我市取得了区域性整体脱贫攻坚战决定性胜利。全市75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由2015年底的万户,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1180户,2460人,贫困发生率由%下降到%。识别边缘户7908户,14503人。(二)主要成效1.“一达标、两不愁”目标基本实现。全市努力推进产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全面落实兜底保障政策,贫困户人均收入稳步增长,全市农村牧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底的2532元增长到2019年的6865元,稳定超过国家脱贫标准,基本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的目标。2.住房和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1住房条件得到显著改善。2016年到2019年,全市按照“住房安全保障全覆盖、全达标”的要求,同步推进就地危房改造工程和易地移民工程,贫困户全部住上了改造或新建配套达标的新住房,住房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危房改造方面:全市累计投入资金亿元,“4类重点对象”实施危房改造63369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6060户。易地搬迁方面:新建移民住房36769套,新建农村牧区敬老院16所,互助幸福院509处,安置搬迁36769户、7979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005户、贫困人口45785人,占全部搬迁人口的%。同时,加快配套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落实产业扶贫、生态补偿等措施,努力做到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2饮水安全基本“清零达标”。2016年到2019年,全市累计多渠道筹集投资亿元,新建饮水安全工程598处,改造饮水工程382处,覆盖贫困人口万人。农村自来水覆盖率达到80%,目前,全市209个村庄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已全部完工,农村牧区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常住人口饮水安全基本实现“清零达标”。3.教育扶贫得到全面保障。我市严格兑现义务教育保障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进行动态监测、跟踪管理、精准控辍,区别不同情况分别通过定向资助、送教上门、随班就读、特校入学的方式使贫困学生全部接受义务教育。2016到2019年,全市共发放义务教育资助资金6526万元,资助贫困义务教育学生29427人次,其中特殊教育学生3140人次,有效解决了义务教育阶段失学、辍学问题。与此同时,拓展资助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户学生能升学,有书念。发放普通高中(中职)资助金6147万元,13800人次;发放高等教育资助资金13248万元,14670人次,为贫困户困难家庭非义务教育学生升学就业提供了有效救助保障。4.多种措施推进医疗保障。我市普遍创建了“精准筛查、靶向治疗、慢病管理、大病兜底”的乌兰察布健康扶贫模式,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民政大病救助、大病商业补充保险、大病慢病基金五重保障制度,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报销”等多项医保政策。全市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100%,重大病住院及慢性病报销比例均达到90%。5.产业扶贫稳步推进。全市把产业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要措施,持续扶持马铃薯、蔬菜、杂粮、中草药和肉牛、肉羊、生猪、家禽等主导产业,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和“先建后补、先买后补、先种后补、自建直补”的“菜单式”扶贫方式推动产业扶贫,截至2019年底,我市菜单式扶贫项目国家、自治区投入专项资金53133万元,覆盖贫困户52517户,贫困人口106839人。与此同时,实施二、三产业扶贫项目。截至2019年底,全市网络零售额总达13亿多元,带动贫困户11445户;全市农特产品进京销售额达到亿元,带动9427名贫困人口增收;旅游产业带动贫困户3711户,8944人;建设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6个,总规模万千瓦,覆盖贫困户6639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建设村级光伏扶贫电站170个,总规模万千瓦,覆盖贫困村592个;发放扶贫金融贷款亿元;就业扶持贫困人口25147人,其中生态护林、乡村保洁等公益性岗位就业11216人。6.社会兜底保障政策全面落实。我市将动态出现的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兜底保障范围,确保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2019年,全市落实贫困户低保对象11万人次,发放贫困低保资金33110万元,做到了应保尽保。7.京蒙扶贫协作不断深化。京蒙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北京市在产业落地、干部交流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给予我市大力支持。2018年—2019年,京蒙扶贫协作资金累计投入亿元(其中区及区以下投入帮扶资金13984万元),实施京蒙项目307个。各贫困旗县还分别与北京的8个对口帮扶区在教育、医疗、科技等方面建立了长期的结对帮扶机制,在社会扶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8.强化领导,压实责任。全市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的总要求,层层压实责任,充实加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驻村帮扶力量。组建了厅级领导带队划片负责的18个脱贫攻坚专项工作推进组,92个驻乡镇(苏木)的脱贫攻坚督导组。共派出驻村工作队1318个,驻村工作队队长兼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5792人,充实加强了基层一线脱贫攻坚力量。(三)存在的主要短板弱项问题由于我市处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贫困地区,相对底子薄、基础差,稳定解决贫困问题、巩固脱贫成果乃至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本文标题:脱贫感党恩演讲稿范文感恩脱贫攻坚【范例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9170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