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基于课堂观察的议题式教学评价
基于课堂观察的议题式教学评价议题设置在议题式教学中处于关键性地位,发挥着统领性作用。情境的创设、学科任务的设置、学科内容的落实、探究活动的开展、学和教的评价等,都是围绕着议题展开的。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随着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实施,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越来越受到欢迎。当然,在认识层面,人们对议题式教学还有不同的观点;在实践层面,议题式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通过课堂观察,借助有关评价工具,搜集议题式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数据、资料,从议题设置、活动设计和学生学习三个维度,对议题式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科学、理性的评价,肯定议题式课堂教学中积极的合理的做法,发现议题式课堂教学中不合理的地方,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推动教师对议题式教学的认识深化,改进议题式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一、议题设置维度的评价议题设置在议题式教学中处于关键性地位,发挥着统领性作用。情境的创设、学科任务的设置、学科内容的落实、探究活动的开展、学和教的评价等,都是围绕着议题展开的。在实践中,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对议题的认识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比如,什么是“议题”?议题和话题、主题、问题之间是怎么样的关系?议题的种类是否存在总议题和分议题这样的分类?议题在课堂教学中到底起什么样的作用?如何起作用?等。因此,我们在对议题式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时,应该把“议题设置”作为一个重要的维度,进行全面的观察,并进行讨论和研究,以期在实践中逐步解决问题。当我们确定议题设置作为一个重要的课堂观察维度后,找出该维度中核心的、可观察的属性,将这些属性确立为观察指标,并进一步分解为观察点和观察的具体内容。新课标指出:议题,既包括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基于此,议题设置维度的主要观察指标有以下几个方面:议题是否切合教学内容。议题是贯穿整堂课的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应该能够串联起新课标课程内容中涉及到的学科课程的核心内容,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必备知识的支撑,一个个多层次、序列化的议题串联起来,就能够勾勒出本单元或本模块的学科主要内容。因此,评价议题设置是否合适的首要标准,就要观察议题设置是否切合教学内容。议题是否适合师生和时代实际。议题是课堂中供师生一起探究、交流的统领性问题。议题设置和实施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高中思政课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议题设置应该符合时代实际,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因此,评价议题设置是否合适,还要观察教师能否驾驭议题、学生是否对议题有浓厚的兴趣以及议题是否和时代实际相符合。议题的开放性和可辨性。对议题可以从多个视角展开讨论,对议题的解释可以有多种说法,即有统一标准但无标准答案。如果议题的解答有唯一答案,那么就不需要“议”了,这样的议题设置是不合适的。所以,评价议题设置时应该观察议题是否具有开放性,是否具有可辨性。议题是否指向学科核心素养。议题设置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要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所要达到的学习结果,对教学过程起着导向作用。所以,评价议题设置时,我们要观察议题设置是否指向一个或几个学科核心素养,是否在课堂中得到有效的、真实的实施和落实。二、活动设计维度的评价议题式教学中,活动设计是关乎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关系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和体验,关系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在教学实践中,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一直重视课堂活动的设计,常常采用“课堂辩论”“课堂讨论”等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落实学科知识的教学目标。但是,在议题式教学中,一些教师把此类活动与“议题式教学”的活动设计相混淆,没有认识到“议题式教学”活动设计的特殊性和针对性,即围绕议题展开并形成序列化的活动设计。为了使议题式教学活动设计“成为教学设计和承载学科内容的重要形式”,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议题式教学的课堂评价必须关注“活动设计维度的观察点”。而议题式教学重在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和体验,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学生参与、情境设计、问题设计、活动的序列化等,是活动设计维度的最主要观察指标。学生参与指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参与可以表现为行为参与、思维参与和情感参与三个层次。行为参与主要是指学生参与的形式,思维参与主要是指学生认知投入的情况,情感参与主要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表现和情感体验。议题式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参与的全面投入,而设计序列化的活动,为学生提供相关情境并给以方法策略上的指导和表达与解释的机会,是激发学生全面投入的有效措施。情境设计指标。情境是活动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与议题相匹配,对学生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情境还需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即创设不良结构情境。议题式教学中活动设计所需要的情境,必须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这些情境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线索。因而,议题式教学的课堂评价中,应该观察情境创设的情况,提供相应的数据和资料。问题设计指标。问题设计是活动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情境创设的基础上,设计出不同层次的、富有思维含量的系列化的问题链,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一般具有开放性、可辨性特征,是围绕教学重点和学习难点而提出的。问题链是多层次、有梯度、序列化的,最后共同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活动的序列化指标。活动设计的序列化,是议题式教学中活动设计区别于传统课堂中活动设计的最大特征。所谓活动设计的序列化,主要是指活动设计是依据什么样的逻辑展开,表现为情境的不断复杂化、问题的逐步深入,都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逻辑。三、学生学习维度的评价新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指出,评价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着重评估学生解决情境化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反映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可见,在议题式教学课堂评价时,要着眼于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着力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议题、面对情境化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学习状况和学习结果,即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此,可以学生的参与状态、情感状态、素养养成度等三个方面作为关注学生学习维度的观察指标。参与状态。在议题式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状态大致可以观察这样几个方面:首先,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围绕议题,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和技能,基于不同经验、运用不同视角、利用不同素材、表达不同见解、提出不同问题解决方案时,学生所提供的表达和解释的状况。其次,学生在解决情境化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的合作程度、探究的深入程度。再次,在解决情境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否认真思考,思维是否开阔,思路是否清晰等。第四,面对真实世界的复杂问题,学生亲身经历自主辨识、分析的过程,并作出判断的状态。情感状态。在议题式教学中,学生对议题和教学内容的兴趣程度、学习过程中兴趣保持程度以及包括教师提出的问题等教学内容是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素养养成度。在议题式教学中,学生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解决议题化情境问题的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具体地说,学生是否掌握了必备的知识,是否较好地完成了学习目标,创新实践能力是否得到增强等。总之,通过制定科学、合理、严谨的议题式教学课堂评价量表,教师基于课堂观察对议题式教学中的教学行为进行全面、综合、理性的记录,可以为教师反思议题式教学提供清晰的路径和可靠的证据,从而推动教师对议题式教学的理解程度和实践能力。
本文标题:基于课堂观察的议题式教学评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9353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