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与方法路径
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与方法路径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的最新成果与时代产物,在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过程中,需要广泛借鉴国际安全理论与实践,梳理总结我国现有的国家安全理论和实务,吸收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这样才能更为深刻地揭示出国家安全的本质与内涵。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发了全国高校师生热议。其在观摩思政课智慧教室现场教学时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如何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是新时期一线教师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用,作为高校国家安全学院的教师和学生,需要进一步思考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否可以融入到高校思政课当中。借助于中国知网梳理了与“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政课”相关的研究成果,发现相关学术研究成果最早出现于2020年,且现目前相关学术论文数量较少,文章的大部分作者是高校思政课的教研工作者,而少有国家安全学的学者研究相关问题。与此同时,国家安全学自2021年初成为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以来,逐渐形成了自身相对独立的理论、知识、范式体系。因此,国家安全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只有加强互动交流,戮力同心,共同研究“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相关问题,才能助力于思政课的提质增效。通过用调查研究、案例分析、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政课”展开全方位的研究,阐释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系统探寻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有效路径与科学方法。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容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新时代我国社会矛盾的变化、国内外安全发展态势,在吸收继承我国传统安全战略文化的基础上,于2014年4月15日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可以归纳为5大要素以及5对关系,深入剖析上述要素与关系是准确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关键要义之所在。5大要素虽然各有侧重点,但是各个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并共同呈现为一个国家安全有机整体,清晰地反映出国家安全内部要素之间的逻辑关联性。而5对关系则是集中展现出总体国家安全观蕴含着全面、系统、辩证的思维,是对传统国家安全观以及综合安全观、合作安全观、共同安全观等新国家安全观的扬弃。现阶段,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包括了传统安全(军事安全、政治安全、国土安全等),还包含了非传统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网络安全等)。总体国家安全观内容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开放、包容的国家安全体系,会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在认识掌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树立系统、战略、辩证、创新等思维的同时,也要防止对总体国家安全观产生各种误读,还要避免走泛化、窄化、西化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道路。例如:将非国家安全观、普遍安全观等同于总体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的各类具体知识与总体国家安全观划等号;将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国际上新近出现并受到社会大众广为关注的安全观相等同。从上述内容可知,总体国家安全观自身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华民族历史观等诸多思政元素,其与思政课的内容体系、价值导向具有较高的契合度。二、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在系统研究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意义与价值时,不能将其简单等同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自身的重大意义,也不能将其与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现实价值划等号,而需要从理论、历史、实践等维度发掘总体国家安全观元素注入高校思政课后带来的积极影响。(一)理论维度:有利于丰富国家安全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的最新成果与时代产物,在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过程中,需要广泛借鉴国际安全理论与实践,梳理总结我国现有的国家安全理论和实务,吸收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这样才能更为深刻地揭示出国家安全的本质与内涵。与此同时,需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立场,在继承发展传统国家安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原则,谋划国家安全的整体布局,针对性地解决我国在各个国家安全领域的风险挑战,形成符合新时代特征、富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总体国家安全观在融入高校思政课之后,可以有效拓展各门思政课的教学研究内容,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知识性、理论性与思想性,助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等方向的研究进程,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走向逻辑自洽与完善成熟,促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与理论丰富充分发挥指引功能。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思政课研究既能帮助厘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与意义,又可以促成马克思主义学科学术话语体系的健全,还能够推动马克思主义课程教学研究朝着纵深方向发展。由此可见,其能够实现思政课程与国家安全学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二)历史维度:有助于总结国家安全观演进史以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随着国际局势与国内环境的变化,维护国家安全的实践在不断更新发展,其呈现着动态性与可持续性的特征。因此,应该考虑把历史要素纳入研究的范畴之中。总体国家安全观并没有完全脱离于其他国家安全观而存在,与其他国家安全观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国家产生到冷战结束这一段时期的安全思潮与观点被称为“传统国家安全观”,其既包含了古代国家安全观,又包括了近代以来的各种国家安全观。我国古代的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诸子百家中关于国家安全的思想以及古希腊、古罗马思想家的著作中蕴含的国家安全思想体现着古代国家安全观的内容,而现实主义、建构主义与自由主义理论中所体现的国家安全观点则彰显着近代国家安全观。在冷战末期或者新近出现的若干种国家安全观被统称为“新国家安全观”,而“综合安全观”“共同安全观”“合作安全观”是“新国家安全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对古今中外国家安全问题的深入剖析,国家安全学各类理论思想的高度提炼,形成了一种具有广泛适用性与普遍解释力的国家安全观,其就是系统的国家安全观,而总体国家安全观在体系与思维方面具有鲜明的系统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系统国家安全观的时代产物。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在梳理总结不同时期国家安全观的历史演进脉络规律。马克思主义不是静态不变的事物,而是不断与时俱进的理论,与当代世界与中国的发展进程密切相关,其主要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创设与发展、前苏联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西方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等相关内容。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过程中,需要着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教学研究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此才能助推马克思主义实现优化升级,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与话语体系。(三)实践维度:有益于深化国家安全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现阶段,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俄乌冲突、中美贸易摩擦、中国复兴迈向新征程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正处于“两个大局”的历史交汇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而当前国内外安全发展形势也愈发复杂,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加。因此,鉴于上述情况,我国在《国家安全法》《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等法律、部门文件中明确了国家安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定了国家安全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等内容。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过程,顺应了国际国内安全发展大势,能够进一步完善国家安全教育内容体系,丰富国家安全教育活动,整合国家安全教育资源,优化国家安全教学方法,推进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将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纳入大学现有课程体系之中,在思政课中要强化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等具体领域安全的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提升其维护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指导纲要》在实施途径层面明确提出了国家安全教育要融入各学科专业教育教学之中,这是促使高校学生在各门课程中都能接触到国家安全元素的有利举措。由于思政课自身显著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特点,其更应成为国家安全教育选择融入的重点类别课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元素注入高校思政课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国家安全素养,结合自身讲授课程的实际情况,在课程教学中有机融入国家安全教育的内核,这将极大地拓展国家安全教育的受众群体范围,普及国家安全的相关常识要点,大大提升教学的实际效果。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座谈会)时曾强调,思政课开设的目标是要培养一代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维护社会主义制度、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栋梁之才。这与国家安全中的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社会安全等各细分领域安全密切相关,而上述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需要积极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核依托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高校思政课当中,从而实现思政课育人育心的价值。《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提出了要充分挖掘各学科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进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同向同行。而由于国家安全学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思想性,这样就可以从各类国家安全学课程中提炼出培养道路自信意识、弘扬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等丰富的思政元素,深入推进国家安全学的课程思政进程。与此同时,思政课程也需要做到同频共振,在积极萃取课程既有国家安全要素的同时,主动将总体国家安全观引入思政课教学研究之中,从而能够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内容,创新其教学方法,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程的立德树人作用。三、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方法路径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政课,应该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层级地进行融入,具体方法和路径如下。(一)从宏观层面来统筹,为思政课提供保障宏观层面的设计是摆在第一位的。根据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导纲要》《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可以发现当前的重点工作在于加强组织领导,并完善国家安全教育内容体系。这也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1.注重顶层设计,构建齐抓共管思政课建设的体制机制各有关高校党委要压紧压实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成立由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组长的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相关高校应出台与思政课程相关的实施方案、建设方案,将思政课建设纳入学校党建工作考核、政治巡察、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评估标准体系中,凝聚起各高校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思政课的共识。各地各校需要强化组织领导,贯彻落实国家安全教育的各项任务要求,专题研究国家安全教育的重点难点与规律,形成领导(党委和政府)+主导(教育行政部门)+协作(其他部门)+具体实施(学校组织)这种结构的全方位工作格局。2.形成最齐全最完整的思政课课程体系严格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形成最齐全最完整的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下的思政课课程体系。科学构建必修课+选修课、本硕博阶段性递进的思政课课程体系。梳理拉通现有的诸如《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课程本身以及专门课程与思政课程同频共振、双向融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课程思政”建设双轮驱动,红专并进。3.应当统筹谋划,优化相关的配套措施各高校可以单独设立专项经费,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经费保障。鼓励教师对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思政课的研究,为研究单独立项,提供经费;并向职称评聘、职位晋升、岗位聘用等方面进行制度倾斜。同时,高校应不断完善激励、评价、经费保障在内的相关措施,为改进国家安全教育教学活动以及思政课的建设提供帮助。(二)从实践角度来落实,聚焦重大现实问题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内容体系与方法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来加以体现。1.纵向角度高校思政课
本文标题: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与方法路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9353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