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学习核心价值观感悟范例通用3篇
学习核心价值观感悟范例通用3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学习核心价值观感悟范例通用3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学习核心价值观感悟1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政法领域的具体化,是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继承和发展,是政法干警应当自觉奉行的共同价值追求。它恰如一股清流,涤荡着我们每一位政法干警的心胸,激起我们内心深处执业为民的层层涟漪。随着学习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没有理由不对我们所从事的政法事业产生敬畏这情,没有理由不进一步坚定执法为民的信念,也没有理由不对新时期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和挑战报定必胜的信心。忠诚:以忠立业,以诚立德忠诚是政法干警的政治本色。事业因忠而兴旺,品德因诚而高尚。忠诚者,崇高的信仰风雨不动,站立的道德宠辱不惊。忠诚是首要的品质忠诚,即尽心竭力,没有二心。实践中,体现为个体对组织义务的崇敬与恪守、对组织目标抱有坚定的一种人生信仰。忠诚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行动。它是无形的,却有着巨大而有形的力量;它是无声的,却能和鸣出神奇如春雷一般的久远回响………多年的检察官生涯,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成为一名真正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基层检察院领导干部,具备较高的智商和情商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还是首先要具备忠诚的品德,因为,忠诚是血液里流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责任和使命造就的忠诚,才是真正的忠诚。对党忠诚,就要“屡遇大事不糊涂”;对国家忠诚,就要“盛于内,贲于外,形于四海”;对人民忠诚,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宪法和法律忠诚,就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全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信仰是忠诚的基石信仰是骨子里的理解和认同,是干事创业最根本的动力。有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就能使你方向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立场更加坚定,意志更加坚强;就能使你信心坚定,勇往直前,无畏无惧,激情迸发,斗志昂扬,永不懈怠;就能进一步激发潜能,使你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一心一意跟党走,全心全意为人民。共同的信仰能够使整个团队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实质上,都成为一个具有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机整体;具有共同信仰的团队就一定是一个平时默默耕耘,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的战斗集体和谐,这个团队团队的每个成员必然会忠诚于自己的工作和岗位,自觉地把集体利益摆在第一位,绝不会随波逐流,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更不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敬业是最好的忠诚敬业是信仰基奠下的朴素价值观,是忠诚最直接最有价值的外在体现。敬业彰显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忠实守一的职业操守。敬业就要努力做到“落实再落实,将执行进行到底;用心再用心,把工作做得不可替代;严谨再严谨,让注重细节成为工作习惯”。胡锦涛总书记曾经说过:“为政之要,贵在务实,重在落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就是落实。以严谨的工作态度用心落实工作,就会抱定“将执行进行到底”的决心,就会锁定“不达到满意不罢休”的工作标准,就会拿出“不完成任务不放手”的工作干劲,就不会因事小而草率,因事大而胆怯,更不会丢三落四、顾此失彼、主次不分,遇到问题,就能自觉做到再想一想,再审一审,再看一看,再推敲推敲,再斟酌斟酌……为民:以为为要,以民为本为民是政法干警的宗旨理念,是政法干警干事创业的根本动力,是政法干警恪尽职守的毕生追求。为民,重在为,旨在民。不为,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不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就成了一句空话,促进社会和谐也会成为一句口号;不为,人民不满意,不高兴,不答应。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树立群众观点,我们就能自觉地深入到群众中去,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踏实为群众服务。树立群众观点就要努力做到:“想问题,常问人民需要不需要;干事情,常问人民赞成不赞成;创佳绩,常问人民满意不满意”,并把它作为我们谋划工作、开展工作和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人民”二字有着不同寻常的份量——“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民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因此,只有坚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把群众的利益举过头顶,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以“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的决心和勇气,在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上、最困难的问题上、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下大力气,用真功夫,创实绩佳绩,才能赢得人民的满意。认真坚持群众路线实践证明,只有认真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我们的工作才会建立在浓厚的群众基础之让,也才能为人民创造出更多更实的业绩,让人民幸福和满意。坚持群众路线,就要秉持“好思路—从群众中来;好机制—到群众中去;好形象—在群众中树”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问渠哪的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矿,是好思路的“源头活水”。因此,唯有虚心当好群众的小学生,善于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征得谋划发展的好建言、破解难题的好主意、推动发展的好思路。建立健全各种服务人民群众的工作机制,把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落实到关注民生和扶贫攻坚上;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落实到民生问题的解决上;把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落实到化解矛盾和维护大局稳定上。西华县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的“下访帮扶涉案群众工作机制”,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许多党员干部“联系群众不经常,服务群众不到位”的问题,克服了帮扶群众“一阵风”、“大呼隆”、“水过地皮湿”等不良现象。一年多来,该院通过法律辅导、心理疏导和生活引导的方式方法,帮扶涉案群众331人次,在人民群众中赢得了好评。切实关注民事民生。人民群众处在社会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最值得同情、关心和爱护。作为政法干部,我们要自觉在感情上贴近群众、思想上尊重群众、工作上深入群众,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通过说群众听得懂的话,讲群众能够接受的理,做群众一致赞成的事,进一步增进同运行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坚决反对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形式主义,坚决克服那种作样子、摆姿态、走过场的不良风气。如此,就能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想人民着想,忧人民所忧,急人民所急,帮人民所需,解人民所困的良好政法干部形象。公正,以公促和,以正促明公正是政法干警的神圣职责,是执法者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价值追求,是全社会的共同期盼。正大是社会纯净和谐的基础和前提,公平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和关键。公正执法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实现公正的思想和方向保证。遵循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总体要求,西华县人民检察院在实际工作中创立了新的工作理念,诸如“和而求是”、“自明省内,释明和外;守中于心,用中于民”的工作理念等,取得了良好的执法效果。“和而求是”,就是“致和当求是,求是促和谐。既不为和而和丧失原则,亦不顽固教条无视全局;“自明省内,释明和外”,就是要知己之长,晓己之短,思学识之精进,长执业之才术,尽论理说法之责,明执法因果之道,释民之惑,慰民之愿;“守中于心,用中于民”就是要在执法为民的实践中,不动摇、不变通、不走样地贯彻“中”之“忠诚、中正、中和、适中”的思想。培养良好的执法心态执法心态,简单地说,就是政法从业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执法办案时的心理状态。它直接影响着政法干警对案件的认知与评价、态度与情感、倾向与决策。执法心态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执法心态,诸如“法律至上,不容践踏;公则吾荣、私则吾耻;坚持原则,统筹兼顾;理性平和,厚德包容;善于监督、勇于担当;正大光明,无愧良心”等太态,有利于提高办案的质量与效率,实现法律的公正,消极的心态,诸如“老好人心态、爱面子心态、怕上访心态、怕担责心态、怕麻烦心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态、公报私仇心态、徇私舞弊心态”等,则必然影响案件的公正和效率,甚至导致冤假错案的发生,严重影响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以正面的教育培训、启发诱导、人文环境熏陶、典型激励等方法培育积极健康的心态,以建立机制,严格制度、心理疏导、当事人现身说法等方法遏制和消除消极心态,必将有利于公正的实现,有利于良好政法形象的确立。严格遵循司法规律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政法从业者,只有严格按照司法规律办事,才能更好的执法为民,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实现工作中,要努力固守“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把重事实作为夯实公正的基础,把重证据作为掌控公正的关键,把重程序作为守护公正的保障;要有想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决心和信心以及我承办、我签字、我负责的勇气和担当,同时还要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积极采纳人民群众良好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纠正执法中存在的问题,真正把执法为民的要求落到实处,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廉洁:以廉养心,以洁养身廉洁是政法干警的基本操守,是政法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公正执法的重要保证。廉以养心心始静,洁以养身身方安。廉者,浩然于天地之外,洁者,纯粹于人生流年。廉当淡定物随心转,境由心生,廉者当淡定。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不静,则燕居闲暇,亦冲然靡宁。静在心不在境。淡定,能使你心神俱轻松,使你即使在风雨飘摇的岁月也能坚定从容、一往无前,即使在动荡不安的年代也能于平淡中抱一守中,于风雨中挥洒一腔执着。淡定,能使你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的职业价值取向,筑牢廉之根基;能使你遵纪守法、严格自律,不以权谋私、以案谋利,并教育近亲属或者其他关系密切的人员模范执行有关廉政规定,秉持清正廉洁的情操;能让你悟出:“权是‘双刃剑’,钱是贪者的‘纸钱’,色是迷者的‘陷井’道理。廉当善政善政者,不妄自尊大,不怨天尤人,不蜚短流长,不急功近利,不孜孜于荣华富贵,不耿耿于功名利禄;得失无惑,宠辱不惊,致力于人间正道,枕着良心入眠。善政含有勤政、廉政之意。勤政是基础,廉政是关键,善政是根本。从政不“廉”,无以谈信念;“廉”而不“勤”,无以谓忠诚;“勤”而不“善”,无以谈和谐。善政,就要善于化解发展中错综复杂的利益矛盾,善于处理多元主体的利益关系,善待人民群众;就要坚定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要铸剑为犁,变敌意为敬意,化暴戾为祥和,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廉当“三控”“三控”即控言、控行、控欲。它是防止情感泛滥、欲壑难填和冲动祸事的“灭火器”,是节制职权滥用、挥霍无度、言行放荡的“过滤器”。控言就是不该说的不说。说,就多说善言,多说“顺耳”忠言,忌伤人之言。正如荀子所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控行就是不该做的不做。做,就多做“暖心之事”、“益民之事”,忌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谨防“气出了,祸来了”、“手伸了,被捉了”、“政绩落地,流言蜚起”、“曲未终,人已散”等现象的发生;控欲,就是“欲望阻击”,不该想的不想。欲如水,不遏则涛天。学习核心价值观感悟2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了当代中国人共有的精神家园,撑起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大厦。而120篇短小精悍的故事,则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24字核心价值观的120个故事》,大至国富民强,小至一人一事,哪怕仅是“花开一隅”,却也“芳香美丽”。1篇篇读过,穿越历史,划过时空,沐浴文明,感受大爱。通读这120个故事,让人感到这不仅仅是某个单纯的历史事件或是一个重大的决定,也不仅仅是某个团体做成了一件事或者是某个人完成了一次自我的超越。因为,当这些具体的事件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时候,蕴含其中的精神光芒却越来越清晰的显现,为我们画出了一条时代精神的轨迹。纵观全书,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到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到莱芜的草根志愿服务者,从延安的窑洞到莱芜的郭家沟,从南京路上好八连到莱芜的爱心车队,从受全国人民敬仰的民族英雄到普通的如一块砖头的农家妇女、耄耋老人,目光由远及近,从历史走进现实,一部部改变中国或中国人民命运的政治史、军事史,一个个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环境而奋斗着的,彰显着拼搏、真诚、友善、大爱之美的人物颂歌,无不透射出一种精神的冲击和辐射,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引导着我们重建自己的精神家园。读“两弹元勋”邓稼先,使
本文标题:学习核心价值观感悟范例通用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9405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