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GBT 40456-2021 石蒜弗粉蚧检疫鉴定方法
书书书犐犆犛65.020.01犆犆犛犅16!#$%&’’()*犌犅/犜40456—2021!#$%&’()*+犇犲狋犲犮狋犻狅狀犪狀犱犻犱犲狀狋犻犳犻犮犪狋犻狅狀狅犳犞狉狔犫狌狉犵犻犪犪犿犪狉狔犾犾犻犱犻狊(犅狅狌犮犺é,1837)20210820,-20220301./’(+,-./012’()*3/0456,-书书书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1)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杭州海关、郑州海关技术中心、拱北海关技术中心、广州海关技术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芳、吴志毅、陈鹏程、唐慧骥、田红伟、徐淼峰、马骏、程帆、方文渊、任琰、吴颖。Ⅰ犌犅/犜40456—2021石蒜弗粉蚧检疫鉴定方法1 范围本文件描述了石蒜弗粉蚧犞狉狔犫狌狉犵犻犪犪犿犪狉狔犾犾犻犱犻狊(Bouché,1837)的现场检疫和实验室鉴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石蒜弗粉蚧犞狉狔犫狌狉犵犻犪犪犿犪狉狔犾犾犻犱犻狊(Bouché,1837)的检疫和鉴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背孔 狅狊狋犻狅犾犲着生在虫体背面成对出现的、如嘴唇状的横裂构造。注:又名背裂。通常为2对,少数种类只具1对。分为前背孔和后背孔。前背孔着生在前胸背板上,后背孔着生在第6腹节背板上。3.2刺孔群 犮犲狉犪狉犻犻粉蚧科蚧虫的一种常分布于虫体背面边缘的特殊泌蜡结构。注:全称背缘刺孔群。从头部至腹部用“C数字”的形式。C1~C4分别代表头部4对[额对、触角对(又名眼前对)、眼对、眼后对]、C5~C10分别代表胸部6对(每胸节各2对)、C11~C18分别代表腹部8对(每腹节各1对)。少数种类背面中部也有分布,称背刺孔群。每个刺孔群一般有1对(少数1个或数个)锥状刺,聚集在锥刺附近的三格腺或少数五格腺,以及数根附毛。3.3腹脐 犮犻狉犮狌犾狌狊位于虫体腹部腹面第3、4腹节间,常以局部角质化的狭窄硬化框为界限,两侧常凹入中间有节间褶横过。注:又名腹裂。腹脐的数目和大小在不同种类的蚧虫中变化很大。3.4多格腺 犿狌犾狋犻犾狅犮狌犾犪狉犱犻狊犮狆狅狉犲一种一般分布在阴门附近,具1中心格、周围多格(6格~12格)的圆孔状泌蜡结构。3.5肛环 犪狀犪犾狉犻狀犵肛门的开口。一个位于背末的、有成列环孔和6根环毛的环状结构。3.6管腺 狋狌犫狌犾犪狉犱狌犮狋管状的泌蜡结构,分为领状管和蕈腺。注:领状管(oralcollartubularduct),圆柱形,有不同的直径和长度,管口有一圈狭窄的硬化环包围。蕈腺(oralrim1犌犅/犜40456—2021tubularduct),圆柱形,在管筒的腺口外缘有一圈呈蘑菇状的角质突起。3.7三格腺 狋狉犻犾狅犮狌犾犪狉狆狅狉犲一种内具3格,呈三角形或近三角形的泌蜡结构。3.8尾瓣 犪狀犪犾犾狅犫犲第8腹节之突出部分。3.9阴门 狏狌犾狏犪雌性生殖孔的开口。注:位于虫体腹面第7、8腹节腹板之间,周围常有多格腺分布。4 石蒜弗粉蚧基本信息学名:犞狉狔犫狌狉犵犻犪犪犿犪狉狔犾犾犻犱犻狊(Bouché,1837)。异名:犆狅犮犮狌狊犪犿犪狉狔犾犾犻犱犻狊Bouché,1837;犆狅犮犮狌狊犾犻犾犻犪犮犲犪狉狌犿Bouché,1844;犇犪犮狋狔犾狅狆犻狌狊犾犻犾犻犪犮犲犪狉狌犿(Bouché,1844);犘狊犲狌犱狅犮狅犮犮狌狊犾犻犾犻犪犮犲犪狉狌犿(Bouché,1844);犘狊犲狌犱狅犮狅犮犮狌狊犾狅狌狀狊犫狌狉狔犻Brain,1912;犜狉犻狅狀狔犿狌狊犾狅狌狀狊犫狌狉狔犻(Brain,1912);犜狉犻狅狀狔犿狌狊犮狉犻狀犻Hall,1923;犘狊犲狌犱狅犮狅犮犮狌狊(犜狉犻狅狀狔犿狌狊)狆犲狉犲犵狉犻狀狌狊Green,1925;犜狉犻狅狀狔犿狌狊犪犿犪狉狔犾犾犻犱犻狊(Bouché,1837);犈狉犻狌犿犪犿犪狉狔犾犾犻犱犻狊(Bouché,1837);犈狉犻狌犿狆犲狉犲犵狉犻狀狌犿(Green,1925);犘狊犲狌犱狅犮狅犮犮狌狊犪犿犪狉狔犾犾犻犱犻狊(Bouché,1837);犆犺狅狉犻狕狅犮狅犮犮狌狊狆犲狉犲犵狉犻狀狌狊(Green,1925);犆犺狅狉犻狕狅犮狅犮犮狌狊犿犻犮狉狅狆狅狉狌狊McKenzie,1960;犆犺狅狉犻狕狅犮狅犮犮狌狊犾狅狌狀狊犫狌狉狔犻(Brain,1912);犞狉狔犫狌狉犵犻犪犾狅狌狀狊犫狌狉狔犻(Brain,1912);犆犺狅狉犻狕狅犮狅犮犮狌狊犾狅狌狀狊犫狌狉狔(Brain,1912)。英文名:lilybulbmealybug,succulentmealybug。分类地位:半翅目Hemiptera,蚧总科Coccoidea,粉蚧科Pseudococcidae,弗粉蚧属犞狉狔犫狌狉犵犻犪DeLotto。弗粉蚧属属内经确认的有效种为10种,与石蒜弗粉蚧形态上相似的主要有犞.犱犻狊狋犻狀犮狋犪、犞.狋狉犻狅狀狔犿狅犻犱犲狊等。传播途径:低龄若虫自身具有一定的爬行能力,可爬行至邻近的寄主植株,同时可通过风、雨水、农具机械等传播扩散。卵、若虫、成虫可通过寄主植物及其产品、栽培介质、包装和运输工具等随寄主植物的调运、贸易等进行远距离传播。石蒜弗粉蚧的分布、寄主等其他信息见附录A。2犌犅/犜40456—20215 方法原理根据石蒜弗粉蚧的生物学特性和为害状进行现场检疫,收集虫样。种类鉴定以雌成虫的形态特征为依据,取得雌成虫样本,将雌成虫制作成玻片标本,显微镜下观察虫样的形态结构,根据形态特征对种类进行判定。6 器具和试剂6.1 器具体视显微镜、生物显微镜、恒温恒湿培养箱、烘箱、手持放大镜、镊子、小毛笔、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小烧杯、样品袋。6.2 试剂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蒸馏水、无水乙醇、甘油、冰醋酸、酸性品红、二甲苯、苯酚、中性树脂、丁香油。7 现场检疫目测植株或枝叶有无被粉蚧为害的症状(长势衰弱,茎、叶扭曲变形,有白色蜡粉),用手持放大镜重点检查植物的幼嫩部分(嫩叶、叶片、花芽和叶柄)及隐匿部位(叶基部、叶腋处、根茎交界处),一旦发现粉蚧虫体,应将粉蚧连同枝叶装入样品袋中,做好现场记录,送实验室进行鉴定。8 实验室鉴定8.1 饲养现场检查发现的卵、若虫需要进一步饲养至成虫再进行鉴定。应将其接入寄主植物上并置于温度25℃~28℃、相对湿度70%~80%恒温恒湿培养箱条件下培养,待发育至成虫时再作形态鉴定。8.2 雌成虫玻片标本的制作石蒜弗粉蚧雌成虫玻片标本制作方法见附录B。8.3 形态特征鉴定8.3.1 弗粉蚧属犞狉狔犫狌狉犵犻犪犇犲犔狅狋狋狅雌成虫鉴定特征犞狉狔犫狌狉犵犻犪属由DeLotto在1967年建立,模式种为犘狊犲狌犱狅犮狅犮犮狌狊犫犲犮犺狌犪狀犪犲Brain。该属形态与犆犺狅狉犻狕狅犮狅犮犮狌狊McKenzie属近似;两属主要区别在于腹面是否存在领状管列或群,犞狉狔犫狌狉犵犻犪属有,犆犺狅狉犻狕狅犮狅犮犮狌狊属无,具体信息见附录C。犞狉狔犫狌狉犵犻犪属雌成虫鉴定特征如下:体呈长或宽椭圆型,体长1mm~3mm,下唇粗宽,触角不少于6节。足发达,爪下通常有齿;背孔两对。刺孔群有,只存在于腹部,不多于6对,有时只存在于尾瓣,偶尔分布于头部额面。刺孔群含2根锥状刺;臀瓣硬化条缺,尾瓣发达;体面无双叉管(孔)或三叉管(孔)。管腺有两种,蕈腺和领状管;领状管,通常较多,分布于腹部体节成纵列或群簇。3犌犅/犜40456—20218.3.2 石蒜弗粉蚧犞狉狔犫狌狉犵犻犪犪犿犪狉狔犾犾犻犱犻狊雌成虫鉴定特征8.3.2.1 生态鉴别特征雌虫活虫体长卵圆形,深紫色。被有薄的白蜡粉。卵囊大,内含粉色卵(见附录D中图D.1)。8.3.2.2 玻片标本显微鉴定特征雌成虫玻片标本主要显微鉴定特征如下:———体长椭圆形,两侧边几乎平行。触角8节;———足相对较大,后足腿节和胫节有许多透明孔。爪下无齿;———刺孔群只存在于腹部后两节。尾瓣刺孔群有1对锥状刺,附毛数根及三格腺20个~30个;倒数第二体节刺孔群有1对较小的锥状刺,通常没有附毛或少见1根~3根附毛及3个~10个三格腺。肛环有6根环毛。尾瓣发达;———背面覆盖短细体毛;中央区域体毛细但较其他部分稍长。背孔2对,发达。多格腺缺如。三格腺均匀分布。蕈腺在每一腹节(除第4节)排成横列,并少量分布于头胸部。领状管多,分布于所有的腹节;———腹面覆盖短细体毛。多格腺多分布于6~8体节的中央区,阴门前方,偶尔也存在于两侧。三格腺均匀分布。蕈腺沿体侧分布于所有腹节,并在中胸和后胸的侧边形成群簇。领状管二型,分为小领状管和大领状管。小领状管在第2~7体节的中央区排成纵列,少数分布于胸部的中央区。大领状管大量分布于第5~7体节的中央区,和所有体节的边缘区。腹脐缺。玻片标本形态特征观察见图D.2、图D.3。8.4 石蒜弗粉蚧与近缘种的区别弗粉蚧属已记录10种,石蒜弗粉蚧与属内近缘种的形态特征鉴别检索表见附录E。9 结果判定以雌成虫形态特征为依据,符合8.3.2.2可判定为石蒜弗粉蚧。其余特征以及分布、寄主等生物学信息可作参考。10 标本保存雌成虫可制成玻片标本保存,成虫、若虫均可用乙醇甘油保存液保存,各类型标本均需记录学名、截获/收集时间、地点、寄主、鉴定人等相关信息;保存条件为避光、干燥、防虫蛀。一般保存至少6个月;对检出该蚧虫的样品,应进行无害化处理。4犌犅/犜40456—2021附 录 犃(资料性)石蒜弗粉蚧其他信息犃.1 地理分布亚洲:阿富汗、伊朗、以色列;非洲:埃塞俄比亚、埃及、南非、肯尼亚;欧洲:保加利亚、克里特岛(希腊)、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波兰、英国;大洋洲:澳大利亚。犃.2 寄主植物石蒜弗粉蚧的主要寄主植物见表A.1。表犃.1 石蒜弗粉蚧的主要寄主植物序号寄主名称序号寄主名称1丝兰属犢狌犮犮犪spp.11百子莲属犃犵犪狆犪狀狋犺狌狊spp.2石蒜属犃犿犪狉狔犾犾犻狊spp.12芦荟属犃犾狅犲spp.3君子兰属犆犾犻狏犻犪spp.13犆狉犻狀狌犿犳犾犪犮犮犻犱狌犿4朱顶红属犎犻狆狆犲犪狊狋狉狌犿spp.14沙鱼掌属犌犪狊狋犲狉犻犪spp.5水仙属犖犪狉犮犻狊狊狌狊spp.15犎犪犲犿犪狀狋犺狌狊狀犪狋犪犾犲狀狊犻狊6龙头花属犛狆狉犲犽犲犾犻犪spp.16瓦苇属犎犪狑狅狉狋犺犻犪spp.7黄花石蒜犛狋犲狉狀犫犲狉犵犻犪犿犻狀狅狉17犖犲狉犻狀犲犳犾犲狓狌狅狊犪8葱莲属犣犲狆犺狔狉犪狀狋犺犲狊spp.18芦竹属犃狉狌狀犱狅spp.9莎草属犆狔狆犲狉狌狊spp.19短柄草属犅狉犪犮犺狔狆狅犱犻狌犿spp.10鸢尾属犐狉犻狊spp.20狗牙根犆狔狀狅犱狅狀犱犪犮狋狔犾狅狀犃.3 生物学特性及危害石蒜弗粉蚧为多食性昆虫,寄主范围广泛,是重要的园艺害虫。该虫多在植物表面的隐匿部位为害,身体表面覆盖有棉絮状蜡粉层,可有效减弱化学药剂的防除效果。石蒜弗粉蚧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植物汁液,喜好于寄主植物的叶基部,营群体为害;可造成植物生长势弱,同时也可分泌大量的蜜露在植株表面引发煤污病(图A.1)。5犌犅/犜40456—2021(引自Longo,2012)图犃.1 石蒜弗粉蚧犞狉狔犫狌狉犵犻犪犪犿犪狉狔犾犾犻犱犻狊为害图6犌犅/犜40456—2021附 录 犅(资料性)石蒜弗粉蚧雌成虫玻片标本制作方法犅.1 标本固定用纤毛笔小心挑取寄主上的粉蚧,挑取时先用纤毛端轻轻触碰虫体数秒;待粉蚧将口针彻底退出植物组织后,再用毛笔将虫体挑入70%乙醇中杀死固定,以备制作玻片标本。如需长期保存,保存液由70%乙醇中加入少量甘油(体积比为50∶1)配制而成。犅.2 净化漂洗将已固定杀死的虫体挑至盛有10%的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溶液的解剖台,用解剖针在虫体下背面挑刺数个小孔,保证虫体内容物可顺利排出。将标本移入装有相同碱性溶液的2mL的小型离心管中。将离心管置于水浴锅中加热,每2min观察1次,至虫体体外蜡质和虫
本文标题:GBT 40456-2021 石蒜弗粉蚧检疫鉴定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9433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