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财务分析第7讲 (1)
1-1以前的各种分析是对企业财务业绩的单项分析,但是,单项分析得出的结论往往是矛盾的、缺乏联系的,因此综合分析就显得很重要。综合分析的方法很多,最传统的莫过于杜邦财务分析法,但是这种方法也是只注重财务指标,对于企业的其他方面涉及很少,缺乏对企业全面的分析,因此衍生出来了不少能够以财务分析为主,结合非财务因素进行分析的对企业价值等的分析方法1-2第一节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传统的财务分析体系,是由美国的杜邦公司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的,该体系经过后人的不断改进,将各种单项财务比率结合成一个体系,以对财务进行综合分析。该体系的核心比率按照财务管理目标来看,无疑是股东权益收益率,或所有者权益收益率。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指标。一、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二、改进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股东权益收益率净利润股东权益总额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总资产周转率财务杠杆销售收入总资产11-资产负债率XX毛利率固定成本比率所得税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营业周期应收账款周转率应付账款周转率偿债能力变现能力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已获利息倍数一、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反映了不同报表指标之间的联系XX在对这些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的时候,要注意分析影响这些指标的表外因素。1、影响短期偿债能力的因素1)增强短期偿债能力的表外因素(1)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一般在董事会的决议中披露。(2)准备很快变现的非流动资产,例如储备的土地、未开采的采矿权、目前出租的房产等,在企业发生周转困难时,将其出售并不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3)关于偿债能力的声誉2)降低短期偿债能力的表外因素(1)与担保有关的或有负债。(2)经营租赁中承诺的付款。(3)建造合同以及长期资产购置合同中的分阶段付款也是一种承诺。2、影响长期偿债能力的表外因素(1)长期租赁,主要指的是长期经营租赁。(2)债务担保。(3)未决诉讼案。3、影响流动资产周转的表外因素(1)坏帐准备的计提程度,计提多反而加快周转,是不好的现象;(2)各种不同流动资产项目之间的连动性,以及存货项目内部的比例关系,这些可以从报表附注以及有关文件中得知。(3)未决诉讼案。4、影响非流动资产周转的表外因素(1)投资与竞争战略的一致性;(2)收购与剥离政策的合理性。1-6总成本销售收入所得税费用营业外收支管理销售费销售成本税后净利销售净利率流动资产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存货其他非流动资产总资产销售收入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收益率财务杠杆=股东权益收益率杜邦财务分析图11-资产负债率-销售成本利息费用其他损益1-7总成本137240销售收入146000所得税费用3600利息费用2190管理和销售费2920销售成本128530税后净利8760销售净利率6%流动资产40000货币资金3750应收款项4250存货18000其他14000非流动资产33000总资产73000销售收入146000总资产周转率2总资产收益率12%财务杠杆2=股东权益收益率24%杜邦财务分析图的应用11-资产负债率50%-所得税费用3600营业外损益0其他损益0利息费用2190这种分析是一种静态分析,应该结合企业的过去、预算和行业其他企业的水平进行进一步的比较分析才更有意义。在以后的案例分析中我们会详细讲述。上述财务分析体系的局限性:(1)总资产与净利润不匹配;(2)没有区分经营活动损益和其他活动尤其是金融活动损益;(3)没有区分有息负债和无息负债(包括资本成本和相应的求偿权)。正因此,有必要将上述体系进行改进后使用。(1)资产负债表指标的改进基本等式:净经营资产=净经营负债+股东权益1、改进方法其中:净经营资产=经营资产-经营负债净经营负债=金融负债-金融资产经营资产,是指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资产,不包括没有被用于生产经营用的金融资产,区分经营资产和金融资产的主要标志是有无利息。特别注意:这里的金融资产概念不同于会计学上金融资产的概念,交易性金融资产是现金的一种替代,所以是金融资产,货币资金无法区分是用于经营活动还是金融活动,所以归入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也是为了交易目的持有,所以也归入金融资产,而持有至到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是一种对外部企业的战略性投资,应该视同经营资产。所以金融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如果企业持有的应收票据是为了获利而不是促销目的而持有则也应该归入金融资产。其他则应该归入经营资产。经营负债,是指在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短期和长期无息负债,这些负债是伴随经营活动形成的,不要求利息回报,是非融资的结果,是自然形成的。应付项目大部分是无息的,应该归入经营负债;如果负债是有息的,则应归入金融负债。所以判断一项负债是否为金融负债的的标准应该是债权人有无利息要求。按照这样的标准,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应该属于金融负债。其他则属于经营负债。资产权益经营资产经营负债金融资产金融负债股东权益资产总计权益总计原资产负债表股东权益净经营资产总计减:金融资产减:经营负债金融负债经营资产净金融负债净经营资产权益资产权益总计改进后的资产负债表(2)利润表指标的改进基本等式:经营净利润=息前经营净利润-净利息费用其中:息前经营净利润=息税前经营利润×(1-所得税税率)净利息费用=利息费用×(1-所得税税率)由于新准则下的经营利润的概念还包括了销售(主营业务)活动产生的利润、其他活动产生的利润等,但是只有主营业务活动产生的利润才是可持久的,其他活动如资产减值、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投资收益并不具有可持续性,所以,调整后的经营净利润应该仅仅指主营业务活动产生的净利润。下面是调整后的利润表。原利润表编制单位:年月单位:元五、每股收益:四、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减:所得税费用三、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号填列)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减:营业外支出加:营业外收入二、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号填列)资产减值损失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减:营业成本一、营业收入上期金额本期金额项目改进后的利润表编制单位:年月单位:元七、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减:息前所得税费用五、息税前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号填列)减:营业外支出加:营业外收入四、息税前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号填列)减:资产减值损失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减:营业税金及附加减:营业成本一、营业收入上期金额本期金额项目二、毛利润三、销售经营利润六、息前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减:净利息费用股东权益收益率=2、改进后的核心公式和体系图股东权益销售经营净利润股东权益净利息股东权益息前销售经营净利润=股东权益净经营负债净经营负债净利息股东权益净经营资产净经营资产息前销售经营净利润=1息前销售经营净利润净经营负债净利息净经营负债()净经营资产股东权益净经营负债股东权益=息前净经营资产利润率(息前净经营资产利润率净利息率)净财务杠杆=其中:息前净经营资产利润率净经营资产周转率销售经营净利率==净经营资产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息前销售经营净利润1-17大家可能发现即使对传统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进行了改进,但是它还是有不少缺陷,例如无法对上市公司的重要信息进行反映(如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信息),无法反映企业的现金流量信息,从而不能从这个体系中充分满足人们对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的要求,需要对这个体现作比较大的改进。下图是能够体现上市公司业绩信息的财务分析体系。1-18第二节沃尔评分法财务状况综合评价的先驱者之一还有亚历山大.沃尔。他在20世纪初出版的《信用晴雨表研究》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中提出了信用能力指数的概念,他将若干个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以此来评价企业的信用水平。沃尔选取了7项财务比率,分别给定不同比率在总评价中的比重,总分是100分。应用时先计算出企业的7个指标的实际值,然后与标准比率进行比较,评出各项指标的得分及总体指标的总评分,并依次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评价。105.05---100合计2.700.541.6335净资产周转率6.700.672.66410固定资产周转率16.701.6710610应收帐款周转率151.5012810存货周转率19.951.333.332.515固定资产比率14.750.590.881.525资本负债率29.251.172.33225流动比率5=1×44=3/2321评分相对比率实际比率标准比率比重财务比率沃尔评分法表1-20其中:资本负债率=股东权益÷负债固定资产比率=总资产÷固定资产净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股东权益缺陷:1、依据不足2、技术上也不完善3、单个指标的异常不能说明问题1-21第三节创新财务分析体系这里所说的创新财务分析体系,是指不同于上述纯粹以财务指标来评价企业业绩的分析方法。这些方法主要以财务指标为主,但是兼顾了非财务的因素和指标。因为财务业绩往往是滞后的,近视的,不全面的。而企业相关利益的决策者更需要的是现在的、未来的和全面的关于企业运营和竞争能力等方面的信息。但是在讲述创新方法之前,我们有必要来回顾一下中外企业业绩评价方法和手段的发展和变迁,以利于我们消化理解先行方法。1-22目前的财务分析方法不是企业一产生就有的,更不会以目前的状况继续下去,财务分析方法只是历史上众多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中的一种,而且是经济和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企业绩效评价从历史经验来看,包括了对企业经营绩效、财务绩效和绩效的评估。所谓的企业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方法,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资产运营、财务效益等经营成果,进行定量及定性对比分析,作出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判。通过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可以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依据,有利于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但是,不同类型的企业,在不同时期绩效评价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是动态变化的。1-23◆一、中外企业绩效评价历程回顾我国会计史的研究表明:只有人类能够正常地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以至生产所得大体上能够满足人类生存和正常繁衍需要时,人类才会关心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的比较才有产生原始计量记录行为的前提条件。”而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的比较,就属于经营绩效评价的行为。19世纪后出现了现代公司制企业,伴随而来的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此时真正的企业绩效评价才出现。而严格意义上的企业绩效评价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以后。1、国外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历程2、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历程1-241、国外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历程企业绩效评价的主体、内容、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西方(国外)企业绩效评价大体上经历了4个阶段:(1)19世纪以前的观察性绩效评价;(2)工业革命以后到20世纪初的统计性绩效评价;(3)20世纪初至90年代的财务性绩效评价;(4)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战略性绩效评价。1-25(1)19世纪以前的观察性绩效评价19世纪以前,原始的企业组织形式如手工作坊和货栈客栈等业主制已逐渐被近代企业组织形式——合伙制所代替,并逐渐成为家族产业。这些企业规模很小对其进行评价的意义也不大,故评价以观察为主。1-26(2)工业革命以后到20世纪初的统计性绩效评价1837年美国康涅狄克州颁布了第一部《一般公司法》,1844年英国颁布了《股份公司法》,对公司的建立和注册程序进行了规定。这两部法律标志着现代公司制企业的诞生。伴随而来的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为了加强资本所有权控制和公司内部控制,加强企业绩效评价的需要大大增加。但这一时期的评价指标与财务会计均无必然联系只是统计性的,如产量、产值等指标。19世纪50年代,美国大型铁路公司为了解决不同地域分支机构的协调问题,加强组织内部各管理阶层的责任,提出了管理的六项基本原则,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建立一套考核各管理阶层是否忠实履行责任的方法,并创造性地设计了财务和统计报表制度用于监督与评价。(3)20世纪初至90年代的财务性绩效评价进入20世纪后,随着资本市
本文标题:财务分析第7讲 (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964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