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中班立夏的教案 幼儿园大班《立夏》教案3篇
中班立夏的教案幼儿园大班《立夏》教案3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中班立夏的教案幼儿园大班《立夏》教案3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中班立夏的教案幼儿园大班《立夏》教案1活动目的:通过和家长共同编织网袋、装饰蛋、和同伴碰蛋、剥蛋比赛中加深对中国传统节日“立夏节”的认识和了解。活动准备:准备带三个蛋宝宝来幼儿园:一个是跟爸爸妈妈一起制作的“创意蛋宝宝”。第二个熟的蛋放在与家人一起编制网袋里,进行宝宝一日护蛋活动;第三个熟的蛋宝宝是准备要与同伴碰蛋用的(尽量挑选硬的蛋宝宝)。教师准备:有关立夏节的知识,给幼儿的奖状和奖品表示鼓励。活动过程:活动一:《创意蛋宝宝》活动时间:5月4日—5月6日活动目标:能用剪、贴、粘等多种手段,进行蛋宝宝创意活动,让孩子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美。活动二:《我是蛋宝宝的妈妈(爸爸)》活动时间:5月6日一日活动活动目标:能带着自己的.蛋宝宝游戏、活动、吃饭和睡觉,并有意识地、轻轻地保护自己的蛋宝宝,不让蛋宝宝磕了、碎了,体验爸爸妈妈带宝宝的辛劳。活动三:《班级集体活动——在幼儿园过立夏》活动时间:5月6日早上活动活动目标:1、在看看、说说、玩玩中加深对中国传统节日“立夏节”的认识和了解。2、学会碰蛋和剥蛋的游戏,提高小肌肉的灵活性。活动过程:一、欣赏彩色丝线编织成的小网袋,装饰好的蛋宝宝。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蛋宝宝是什么蛋?被装饰成什么样子等?推选出最具有创意装饰奖的蛋宝宝。二、碰蛋游戏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幼儿进行淘汰制比赛,推出最最硬的蛋宝宝。三、剥蛋比赛每个幼儿一个蛋,看谁剥得最快。四、品尝蛋宝宝中班立夏的教案幼儿园大班《立夏》教案2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有关立夏的相关知识,知道立夏拼蛋的传统。2.能有正确的握蛋和拼蛋的方法,体验胜利的喜悦。材料准备:人手两个熟蛋拼蛋的相关视频活动设计:1.立夏节气知识的介绍。(课前准备)2.观看拼蛋的相关视频,知道拼蛋的传统习俗。3.教师示范①教师握蛋姿势的示范。(握蛋的姿势,方法)②教师拼蛋示范,注意小头对小头,大头对大头拼蛋。(讲解)③请两位幼儿上来示范拼蛋4.幼儿操作①幼儿自己组队,与好朋友进行拼蛋活动。②“蛋王”心得介绍。5.活动结束中班立夏的教案幼儿园大班《立夏》教案3一.活动背景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虽然不是节日,但却有很多的民间习俗。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这些习俗,我园特地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立夏活动,让孩子感受立夏、感受民俗。二.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让孩子们知道了有关立夏的知识,如立夏的来历,立夏的意义以及立夏的食俗。2.通过活动,培养孩子们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成为一名快乐的孩子。3.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三.活动准备:茶叶蛋、有关立夏食俗的内容四.幼儿经验准备先带领幼儿去参观各班的区域角,再让幼儿观看有关立夏的一些图片,说一说有关立夏的知识及立夏的习俗。活动形式:中班段集体举行拼蛋比赛五.活动流程:主题渗透阶段——经验积累阶段——活动实施阶段——展示分享阶段——活动总结阶段。(一)主题渗透阶段:1.向家长和孩子传达本次我们中班段的大主题为“立夏拼蛋”。2.通过图片和多媒体课件及区域角的展示,让孩子知道立夏的知识,如立夏的来历,立夏的意义及立夏的食俗。3.请家长配合渗透一些有关拼蛋的知识。(二)经验积累阶段1.了解什么时候是立夏节。五月五日是什么节日?(立夏)2.了解立夏的来历。那么,你们知道立夏的来历吗?(三)活动实施阶段1.教师生动地讲述有关立夏的知识及宁波人过立夏的传统习俗。(附内容)(1)清明过后一个月,就是立夏。这时春去夏来,天气渐暧,越冬小麦已成熟收割,菜园里一片新绿,江浙一带有“立夏尝新”的风俗。这时也是水产品捕捞季节,海鲜、河鲜自然也在“尝新”之列。(2)立夏节,老宁波的传统习俗是在这一天吃茶叶蛋、“脚骨”笋、罗汉豆、蚕豆糯米饭等。自制这些传统菜,只需花费20来元钱,你不但可以从中了解甬上立夏食谱,说不定还会给全家带来一份新奇。2.斗蛋比赛(附照片)同学们,斗蛋又是我们立夏过节的习俗之一。谁能成为我班的斗蛋大王呢?(1)学生竟猜班级的斗蛋大王(2)学生介绍斗蛋的方法:一般是用蛋的“小头”碰撞,注意适度用力(3)学生提议斗蛋的程序:先四人小组产生获胜者,然后产生每一大组的获胜者,最后在四人中产生班级的斗蛋大王。最后叶科文同学的大鸡蛋获胜,叶科文同学成为班级的斗蛋大王。(四)活动展示阶段视频播放斗蛋的全过程供幼儿欣赏。(五)活动总结阶段快乐立夏主题班队活动虽已结束,但那份快乐的情景久久在孩子们心中回荡,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本文标题:中班立夏的教案 幼儿园大班《立夏》教案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9789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