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案例分析]会计信息欺诈经验分析及识别模型
[案例分析]会计信息欺诈经验分析及识别摘要会计信息欺诈是指明显违背会计准则及有关法律规章对会计信息进行篡改或虚构的行为,它与通常所说的盈余管理同属利润操纵行为,但在对会计信息的扭曲程度、对投资者的危害性以及违法、违规性质的严重性方面,会计信息欺诈远甚于盈余管理。本文立足于对国内41家被公开处罚的会计欺诈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结合国外会计欺诈案例,揭示了以会计利润和现金流为目标的常见操纵手法,从定性角度介绍了识别会计欺诈的主要途径;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模型构建了针对营业利润操纵的识别模型,该模型对会计欺诈公司和正常公司的识别率分别为80%、93%。引言从深圳原野、琼民源到蓝田股份、银广夏,自1991年以来,中国证券市场有41家上市公司因财务信息虚假陈述遭受证监会行政处罚,但这应只是会计欺诈的冰山一角,而有更多的上市公司处于被证监会立案调查阶段而尚未完全浮出水面。2001年财政部对16所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32份审计报告的调查显示,14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23份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造成虚假财务会计信息达71.43亿元。而即使是在审计失实的泛滥前提下,从1996年第一批独立审计准则施行起,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比率仍逐年增长,自1996年的9.06%增长至2001年的18.2%。被誉为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经典的美国上市公司也同样逃脱不了会计信息欺诈的愚弄,据《商业周刊》报道,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美国公司财务丑闻曝光的范围和规模超过了大萧条以来的任何时期,从1995年到2001年,公司纠正财务报告的案例从每年50例增长到每年150例,而2002年第一季度就高达60例。2001年12月Enron(安然公司)因会计丑闻曝光刷新了公司破产规模的记录,6个月之后WorldCom(世界通信)再度爆发丑闻,再创公司破产规模的记录,曾经显赫的朗讯、泰科、施乐、默克也因涉嫌会计欺诈而成为会计丑闻家族的一员。如何在纷繁复杂的财务信息中识别出会计欺诈风险?本文以国内41家被公开披露会计欺诈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定性角度介绍了识别会计欺诈的主要方法及途径,从定量角度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模型建立了针对营业利润操纵的识别模型,从而为投资者和分析人员提供了多种识别会计欺诈的检测方法。一、会计信息欺诈的动因分析根据对国内41家被披露会计欺诈的上市公司的统计分析,会计信息欺诈的动因主要集中于募集资金、避免业绩大幅下降及亏损、配合股价等几种类型。而在国外还包括会计利益冲突、分析师利益冲突、管理层股票期权等诱因。1.首次公开募股我国A股公司IPO前要求其满足近三年连续盈利及股本总额不少于5000万元等条件,而且其盈利指标对实际募集资金规模也有决定性影响,因此在IPO环节进行利润操纵的公司数目最多,占41家样本公司中的29%,如ST麦科特、通海高科、ST红光等。2.避免业绩大幅下降及亏损出于对会计盈余的平滑处理,以及对被处以ST、PT的逃避,41家公司中有8家公司利润操纵是为了避免业绩大幅下降、出现亏损或连续亏损。如桂林集琦2000年虚增收入使公司止住了明显的业绩下滑趋势;又如ST龙建(原北满特钢)1999年亏损,2000年虚增利润2590万元从而避免了其沦为ST板块。3.获取再融资资格我国对上市公司再融资设置了较为严格的条件,如自94年起,证监会要求除农业、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高科技等国家重点支持行业以外,其他行业的公司在配股时必须满足连续三年盈利、净资产收益率平均10%(任何一年不低于6%)的条件,96年又改为收益率连续三年达到10%以上,2001年后有所放宽。在41家样本公司中有7家如金路集团、金荔科技(原飞龙实业)、中国高科等在虚增利润期间都获取了配股资格。4.股价配合银广夏、东方电子的利润操纵则更多是为迎合二级市场的需求,如东方电子在1997年至2001年共计虚增主营收入17.0475亿元,与此同时东方电子流通股本从最初的1720万迅速增长到6亿多,在虚假业绩、高比例配送和疯狂炒作的推动之下东方电子股价上市四年累计飚升60倍以上。二、会计信息欺诈的途径剖析由于所有的会计信息均是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为载体,会计欺诈亦是以三大报表具体科目的操纵为目的,所以本文对会计信息欺诈途径分析就以此分为两类,一种是基于会计盈余目标的对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的操纵,另一种则是基于对现金流为目标的操纵。1.对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的操纵简单地说,旨在操纵会计盈余的会计欺诈多围绕着虚增收入、虚减费用及负债,而其中涉及到的手段则包括违反收入、费用确认原则、滥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利用非经常性损益等。(1)未满足收入确认准则下确认收入未满足收入确认准则的手法多体现为提前确认收入和不适当确认收入两种情况,前者主要针对收入确认的进程,而后者则是针对确认收入的质量。尚未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确认收入:比较明显的如朗讯公司涉嫌将6790万美元未到帐的分销商销售收入入账;而较为含蓄的则如美国软件开发商—交易系统设计公司(TSAI)1998年前一直采用在客户为五年期的许可证协议付款时才记录收入,1998年在产品滞销的情况下,开始记录未满五年期的收入,收入确认方法的改变掩盖了销售的放缓及营业现金流的下降。商品所有权的主要风险与报酬尚未转移:如国嘉实业控股的北京国软科技有限公司在尚未完全履行合同约定义务、商品所有权没有转移的情况下,将在1998年才能确认为收入的9600万元提前确认为1997年度收入。向关联和潜在关联单位出售产品时确认收入:交易双方如果是关联方交易,其收入质量就应该谨慎对待。2001年发布的《关联方交易准则》虽然遏制了关联方交易操纵利润,但一些潜在关联方却难以分辨。潜在关联交易比较常见的是通过第三方进行关联销售,上市公司本身或利用控股子公司按市场价销售给第三方从而确认了销售收入,再由集团或另一关联公司从第三方手中购回,这种做法避免了在合并报表时集团内部交易必须抵消的约束从而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应该不会考,可参考)(2)伪造收入与提前确认收入相比,伪造收入则是一种彻头彻底的骗局,其行径包括伪造原始凭证虚构收入和将非营业收入虚构为营业收入。伪造原始凭证虚构收入:这种欺诈多伴随着伪造会计凭证及合同等,如麦科特通过伪造进口设备融资租赁合同虚构固定资产9074万港元,采用伪造材料和产品的购销合同、虚开进出口发票、伪造海关印章等手段虚构收入30118万港元。非营业收入虚构为营业收入:现金流的非营业收入来源可以包括资产出售或其他投资收入等,但如果将其计入销售收入,则会虚增营业收入并抬高营业利润率。如东方电子1997-2001年期间通过伪造销售合同、虚开销售发票方式,将股票交易所得计入主营收入,虚增主营收入17.0475亿元。(3)将费用递延处理或一次性冲销减少营运费用的方法可选择将现行费用递延处理或是利用会计政策变更将费用一次性冲销。营运成本资本化:这种手法表现为将正常的营运成本资本化,即成本被不适当地记录为可以分期摊销的资产(而非费用),营运成本资本化的多发区域存在于广告宣传成本、利息成本、软件开发成本等。如震惊华尔街的WorldCom欺诈即是将38亿美元的费用错误地计为资本支出。折旧或摊销非正常缓慢:对固定资产减少折旧或无形资产摊销期限延长均可使当期费用减少,不过明显调整折旧方法或者折旧、摊销期限易被察觉,部分公司通过拖延在建工程的结转进程使折旧减少,如锦州港由于工程完工转入固定资产不及时、折旧计提起始月份不准确等导致2000年度少提折旧及相应少计主营业务成本780万元。降低资产准备:目前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委托贷款、无形资产等八项资产需要在期末根据资产减损程度计提减值准备,提取准备不足或减少准备都会虚增利润,特别是资产总额上升时相应减值准备反而下降、或以前年度计提的准备发生逆转,都有进行会计欺诈的风险。如朗讯1999年9月库存大幅上升,但存货减值准备的绝对金额和相对比例都出现下降,而如果维持原先的准备比例则会使朗讯该月的每股收益减少8美分。利用会计政策变更将费用一次性冲销:将正常的营运成本资本化只是帮助公司通过将营运成本转移到未来以脱离困境,而通过会计政策变更使现在的费用转移到过去的方式则可使成本永远消失。如2001年末财政部规定上市公司新增四项计提准备时,部分公司通过“巨额冲销”方法(即提取巨额准备)将挂账费用一次性冲销。(4)虚减成本、费用或负债不记录相关费用及负债:多计收入的另一渠道是不记录费用和相关负债,如大庆联谊的操纵手段之一是将获取劳务的应付未付费用未计入当年损益从而虚增利润1058.60万元;而中国高科则是将付给某机构的财务顾问费用从“管理费用”调账转入“其他应收款”。利用存货计价方式减少销售成本:存货的变化对企业损益、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和所得税数额都会产生相应影响。首先,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可以产生一定的利润调整空间,期末存货计价过高或期初存货计价过低,当期收益都可能因此而增加;反之亦然。其次,有的企业采用定额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将产品定额成本差异在期末在产品和库存产品之间分摊,本期销售产品却不分摊,以降低本期销售成本。此外,故意虚列存货或隐瞒存货的短缺或毁损,也可达到虚增本期利润的目的。调整预提费用、冲减当期成本:预提费用科目反映企业所有已经预提计入成本费用而尚未支付的各项费用,预提费用也是一项带有主观性的会计科目,不可避免地存在人为判断和估计,因此预提费用的调整也可成为上市公司利润调节的工具之一。附属、关联单位承担费用:附属、关联单位为上市公司承担费用也是降低成本费用常用伎俩之一,如蓝田股份2000年在中央电视台投放的巨额广告费用是由中国蓝田总公司投放的,但实际上蓝田股份的饮料产品通过集团公司销售网点销售的仅占全部销售量的1.9%。可见,蓝田股份利用集团公司分摊高额广告费用支出的方法虚增利润。除上述方式以外,利用非经常性损益也是利润操纵的常见手段,2001年《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和《债务重组准则》的出台对减少此类利润操纵起到一定遏制作用;同时,利用一些特殊会计准则进行盈余管理甚至财务欺诈也不乏案例,如因特别目的实体(SPE)进行利润操纵而使世人震惊的安然公司。2.对现金流的操纵传统的会计信息欺诈的目标是会计盈余,因此多表现为对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相关科目的调控;但由于应收账款与虚构收入的伎俩易被识破,也由于投资者更愿意相信现金流尤其是经营现金流指标,因此,对现金流的操纵正成为会计信息欺诈的另一种形式。具体而言,伪造现金流主要是银行存款与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之间的转换。(1)银行存款与流动资产之间的转换伪造或提前确认收入的公司经常通过虚拟应收账款方式虚增收入,但长期挂账的应收账款以及日益增长的应收账款规模终究会引起投资者和审计师的怀疑,因此伪造现金流的手法之一是通过银行存款与流动资产之间的转换隐藏虚拟交易产生的应收账款。具体而言,当造假公司需要将日益增多的应收账款伪造成有现金流的交易时,可以虚拟交易的客户名义收款进账,即通过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账款”的分录冲销应收账款;其次,在需要偿还虚拟资金时则以借出款或购货款名义冲销,如以借出往来款的名义出账,则通过借记“其他应收款”、贷记“银行存款”的会计分录使原来虚拟交易产生的应收账款转化为会计报表上的其他应收款;以购货款的名义出账,则使应收账款转化为预付账款或者存货。这种欺诈方式一方面在虚增收入的同时虚增销售商品收到现金,另一方面使长期挂账的应收账款转化为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即使无法以虚拟交易客户名义收款进账,伪造现金流公司亦可通过直接虚构进账单、对账单方式虚增银行存款,其后再进行虚增的银行存款与流动资产之间的转换。(2)银行存款与非流动资产之间的转换虽然将虚拟或暂时筹措的银行存款转换为流动资产便于操作,且在虚增收入的同时虚增销售收入现值,而且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存货之间的转换避免了应收账款的长期挂账,但应收账款、存货、其他应收款等流动资产的日益增多并且已逐渐丧失流动性将会使公司面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之虞,因此在部分欺诈案例中,造假公司已选择将银行存款转化为
本文标题:[案例分析]会计信息欺诈经验分析及识别模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992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