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第九章企业知识管理战略
1第九章企业知识管理战略2本章内容结构第一节、知识的基本内涵第二节、知识管理的意义第三节、知识管理战略的制定第四节、知识管理战略的实施3第一节知识的基本内涵一、知识的定义二、知识的特性三、知识的分类四、知识产生的过程五、知识经济对传统管理模式的挑战4一、知识的定义知识到底是什么,目前仍然有争议。我国对知识的定义一般是从哲学角度作出的,如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知识”条目是这样表述的:“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就它的反映活动形式而言,有时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感性知识,有时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5一、知识的定义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知识是主客体相互统一的产物。它来源于外部世界,所以知识是客观的;但是知识本身并不是客观现实,而是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表征,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人脑的反映活动而产生的。上述定义为我们讨论知识的内涵提供了哲学基础。但宏观的哲学反映论的认识还需要从个体认知角度进行具体化,这样才能有效地用以指导学校的具体教学。6一、知识的定义知识到底如何定义?下面是一些从不同角度对“知识管理”的定义:知识是用于解决问题的结构化信息。知识是用于解决问题或者决策的经过整理的易于理解和结构化的信息知识包含真理和信念,观点和概念,判断和展望,方法和诀窍知识是被认为能够指导思考、行为和交流的正确和真是的洞察、经验和过程的总集合知识是从信息中推导得来,能够积极提升绩效、疑难解决、决策、教、学等方面。7一、知识的定义另外对于组织知识的定义也有如下:组织知识是以人为中心的资产,知识产权资产,基础结构资产以及市场资产。组织知识是内嵌在流转和过程中用于行动的流程知识。上述的定义基本都体现了知识和信息的区别和联系,以及知识对于决策和解决问题上的用途。同时我们也看到,知识定义中也包含了一些心理学的上的名词和术语。8二、知识的特性知识是无形的,其生命力在于使用和流动,只有在使用和流动后才有价值。知识具有实体和过程两种形态--实体:识别、组织、收集和测度以及知识产权归属等管理问题--过程:如何对知识过程进行管理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等问题9二、知识的特性知识还具有广度和深度的特性广度:知识数量的多少深度:对知识精通的程度在一定的资源(如时间、资金、人力)限制下,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将成反比关系。10三、知识的分类对知识的分类长期以来纷争不休,不同的人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知识进行分类。以下主要介绍三种分类方法:现代认知心理学角度分类方法;隐性-显性分类法;联合国经济合作组织分类方法。11现代认知心理学角度分类方法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1、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关系的知识,也称为描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包括三种不同水平:符号表征、概念、命题。符号表征是最简单的陈述性知识。所谓符号表征就指代表一定事物的符号。例如学生所学习的英语单词的词形、数学中的数字、物理公式中的符号、化学元素的符号等,都是符号表征。概念是对一类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是较为复杂的陈述性知识。命题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陈述,是最复杂的陈述性知识。命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概括性命题,只表示两个以上的特殊事物之间的关系。另一类命题表示若干事物或性质之间的关系,这类命题叫概括,如“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这里的倍数关系是普遍的关系。12现代认知心理学角度分类方法2、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的知识,也称操作性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可用来进行操作和实践。策略性知识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程序性知识。它是关于认识活动的方法和技巧的知识。例如,“如何有效记忆?”“如何明确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向?”等等。13隐性-显性分类法这个原始的概念由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Polanyi)出版的《个人知识》中对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作了说明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他把前者称为显性知识,而将后者称为隐性知识,按照波兰尼的理解,显性知识是能够被人类以一定符码系统(最典型的是语言,也包括数学公式、各类图表、盲文、手势语、旗语等诸种符号形式)加以完整表述的知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对,是指那种我们知道但难以言述的知识。14隐性知识特性1、默会性:不能通过语言、文字、图表或符号明确表述:隐性知识一般很难进行明确表述与逻辑说明,它是人类非语言智力活动的成果。这是隐性知识最本质的特性。2、个体性:隐性知识是存在于个人头脑中的,它的主要载体是个人,它不能通过正规的形式(例如,学校教育、大众媒体等形式)进行传递,因为隐性知识的拥有者和使用者都很难清晰表达。但是隐性知识并不是不能传递的,只不过它的传递方式特殊一些,例如通过“师传徒授”的方式进行。另外,这里需要区别“个体性”与“主观性”。波兰尼认为,和主观心理状态之局限于一己的、私人的感受不同,个体知识是认识者以高度的责任心,带着普遍的意图,在接触外部实在的基础上获得的认识成果。可见,个体的不同于主观的,关键在于前者包含了一个普遍的、外在的维度。15隐性知识特性3、非理性:显性知识是通过人们的“逻辑推理”过程获得的,因此它能够理性地进行反思,而隐性知识是通过人们的身体的感官或者直觉、领悟获得的,因此不是经过逻辑推理获得。由于隐性知识的非理性特征,所以人们不能对它进行理性地批判。4、情境性:隐性知识总是与特定的情景紧密相联系的,它总是依托特定情境中存在的,是对特定的任务和情境的整体把握。这也是隐性知识的很重要的特征。5、文化性: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与一定文化传统中人们所分析那个的概念、符号、知识体系分不开,或者说,处于不同文化传统中的人们往往分享了不同的隐性知识“体系”,包括隐性的自然知识“体系”,也包括隐性的社会和人文知识“体系”。16隐性知识特性6、偶然性与随意性:隐性知识比较偶然、比较随意,很难捕捉,所以获取的时候就比显性知识要困难。7、相对性:这里的相对性有两层含义:一是隐性知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显性知识,二是相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隐性知识,但是同时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已经是显性知识,反之亦然。8、稳定性:与显性知识相比,隐性知识与观念、信仰等一样,不易受环境的影响改变;它较少受年龄影响,不易消退遗忘;也就意味着个体一旦拥有某种隐性知识就难以对其进行改造。这意味着隐性知识的建构需要在潜移默化中进行。9、整体性:尽管隐性知识往往显得缺乏逻辑结构,然而,它是个体内部认知整合的结果,是完整、和谐、统一的主体人格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个体在环境中的行为起着主要的决定作用,其本身也是整体统一,不可分割的。17隐性-显性分类法显性知识比较易于管理,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编码化和数据化,显性知识必须转换化隐性知识才能有真实的价值,显性知识转换化隐性知识的过程,就是知识应用的过程和知识成为生产力的过程。隐性知识比较难于管理,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将它显性化,通过用暗号、比喻、类比和模型,就可以将存在于整个组织中的有价值的隐性知识转化为容易传播的显性知识。18数据、信息、知识、智慧之关系数据、信息、知识之间的关系就如同几何学上线、面、立体之间的关系。智慧是利用知识采取正确行动的体现。数据:事实、声音和图像。表达的是一个描述,没有制定背景和意义的数字、图像或声音。如19491001,我们只知道这是一个数字,或者可以看做日期。对于这个数字来说,它就是数字。不表示别的什么含义。信息:经过格式化、过滤已经综合处理有条件的数据,即数据和数据之间的联系。如在对某先生来说,19491001可以是一个人的生日,也可以是PRC成立的日期。总之,数据和别的方面的数据进行了一个交错和结合(条件),产生了新的意义。知识:有意义的信息,表现在信息和信息之间的关系。譬如天空有乌云和下雨两个信息之间,如果建立一种联系,则产生了知识。智慧:富有洞察力的知识,在了解多方面的知识后,能够预见一些事情的发生和采取行动。譬如大家都觉得5.1去杭州旅游的车票非常紧张(知识),但你已经非常有预见性地购买了车票,领先一步(智慧)。19联合国经济合作组织分类方法知道是什么—事实知识知道为什么—原理知识知道怎么做—技能知识知道谁有知识—人力知识事实知识和原理知识可以归结为显性知识,技能知识和人力知识则属于隐性知识。20SECI螺旋模型野中郁次郎认为: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很难规范化也不易传递给他人,主要隐含在个人经验中,同时也涉及个人信念、世界观、价值体系等因素。隐性知识是主观的经验或体会,不容易运用结构性概念加以描述或表现的知识。显性知识则是可以客观运用概念加以捕捉或呈现的知识。他也特别强调隐性知识和知识环境对于企业知识创造和共享的重要性。另外,他提出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关系。日本知识管理专家野中郁次郎提出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转换的SECI过程21SECI螺旋模型22SECI螺旋模型群化:即通过共享经验产生新的意会性知识的过程外化:即把隐性知识表达出来成为显性知识的过程融合:即显性知识组合形成更复杂、更系统的显性知识体系的过程内化:即把显性知识转变为隐性知识,成为企业的个人与团体的实际能力的过程23SECI螺旋模型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关系24SECI螺旋模型1、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这是在个人间分享隐性知识,是知识社会化的过程。主要通过观察、模仿和亲身实践等形式使隐性知识得以传递。师传徒受就是个人间分享隐性知识的典型形式。借助信息技术建立虚拟知识社区,则为在更广范围内实现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创造了条件。2、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这是对隐性知识的显性描述,将其转化为别人容易理解的形式,这个转化所利用的方式有类比、隐喻和假设、倾听和深度会谈等。当前的一些智能技术,如知识挖掘系统、商业智能、专家系统等,则为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提供了手段。25SECI螺旋模型3、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这是一种知识扩散的过程,通常是将零碎的显性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和复杂化。将这些零碎的知识进行整合并用专业语言表述出来,个人知识就上升为了组织知识,能更容易地为更多人共享和创造组织价值。分布式文档管理、内容管理、数据仓库等是实现显性知识组合的有效工具。4、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这意味着,企业的显性知识转化为企业中各成员的隐性知识。也就是说,知识在企业员工间传播,员工接收了这些新知识后,可以将其用到工作中去,并创造出新的隐性知识。团体工作、干中学和工作中培训等是实现显性知识隐性化的有效方法。这方面,也有一些协作工具,如电子社区、E-learning系统等。26SECI螺旋模型知识的转化、传递和创造是一个动态的、递进的过程,当隐性知识完成一次知识螺旋运动并转化为新的隐性知识叶,就开始了新一轮的知识螺旋。企业知识管理包括:企业的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的管理、企业技术创新的管理、企业文化的管理、企业员工知识的管理、企业组织和制度的管理、固化知识的管理。27四、知识产生的过程知识产生的过程就是指对现有知识进行收集、分类和存储的过程,包括知识生产、知识分享、知识应用以及知识创新。知识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取得这四种活动之间的平衡。知识创新知识生产知识共享知识应用28五、知识经济对传统管理模式的挑战一、知识经济含义参考教材中定义二、经济经济对管理模式变革的意义基于资源的积累过程---基于能力的资源配置过程---基于知识能力创新过程现代企业竞争的三大战略资源:知识和信息、人力、资金29五、知识经济对传统管理模式的挑战三、知识经济对传统经济模式的挑战1、遵循的原理不同;2、依赖的基础不同;3、效率标准不同;4、管理的重点不同;5、生产方式不同;6、劳动力结构不同;7、分配方式不同。知识经济与工业经济的特征比较见教材P313页30第二节、知识管理的意义一、知识管理的产生二、知识管
本文标题:第九章企业知识管理战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9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