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成本会计学》复习大纲(XXXX年12月)
08级《成本会计学》复习大纲一、名词解释成本还原:就是将产成品耗用各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为原来的成本项目。成本还原的方法是从最后步骤开始,将其耗用上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为原来的成本项目。约当产量比例法:会计中将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之一。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应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照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即约当产量,然后将产品应负担的全部成本按照完工产品产量和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这种方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且生产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的比重相差不大的产品。交互分配法:是指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分配。第一阶段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互相提供的服务量按交互分配前的单位成本,在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第一次交互分配;第二阶段再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费用(即原费用加上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按其提供给基本生产车间和其他部门的服务量和交互分配后的单位成本,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这是辅助生产分配的一般性原则)基本生产:工业企业中直接为完成主要产品而进行的生产。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收赔款以后的损失。约当产量: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照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定额比例法:指产品的生产费用按照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广义在产品:对整个企业而言的,它是指没有完成全部生产过程、不能作为商品销售的产品联产品:是指用同一种原料,经过同一个生产过程,生产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性质和用途的产品,这些产品在经济上有不同性质和用途的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在经济上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属于企业生产的主要目的。二、思考题1.理论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关系。区别:理论成本不考虑生产经营活动中偶然因素和异常情况的消耗,只对正常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进行货币计量,而实际成本往往受客观条件包括经济工作方针政策和当期生产经营条件变化的影响。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面:(1)我国目前存在多种所有制多生产主体的情况下,计算生产耗费量和补偿量的观念是不同的;(2)由于目前客观上存在物价上涨、劳动报酬时增时减、固定资产折旧率不同以及内外部原因引起其他费用的变化,即使同一生产主体,同一成本对象,在不同的成本计算期里计算的实际成本当然也是不同的;(3)宏观管理政策和体制的变动,引起微观成本开支内容、范围的调整使实际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理论成本。联系:应用成本是在理论成本的指导下具体实践的成本,它的确认以理论成本为基础,同时它又是检验理论成本的成本,是丰富和发展理论成本的实践性成本。2.成本的作用。1.是补偿资金耗费的尺度。2.反映和控制企业各种耗费的重要指标。3.是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4.是制定产品价格的一项重要因素。3.成本会计的对象、职能及其联系。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概括讲,是各行业企业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对象是工业企业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生产成本(或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成本会计的职能是指成本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内在功能。成本会计的职能既包括对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有关的期间费用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也包括对生产经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和专项成本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考核。在成本会计的诸多职能中,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最基础的职能,如果没有成本核算,成本会计的其他各项职能都无法进行。4.成本核算需要做好哪几项基础工作?(1)做好定额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定额是用料、用工和用钱的标准。它是制定成本计划的基础,是分析和考核成本水平的信据,也是审核和控制耗费的标准。企业生产过程中对于原材料、燃料、动力、工时消耗和费用的开支等,凡是能制定定额的,都要制定定额,实行定额管理。企业可根据已制定的定额,审核各项耗费是否合理,是否节约,借以控制耗费,降低成本、费用。在计算成本时,也可以根据产品的原材料和工时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作为分配实际费用的标准。因此,实施定额管理,制定的定额应既要积极先进,又要切合实际,并且要在执行中,定期地进行修改,以保持定额的先进性。做好定额管理工作,是企业搞好生产管理、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的前提2)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各项原始记录是直接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资料,是成本核算的原始依据。成本计算结果的可靠性、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原始记录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及时性。财会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健全原始记录制度,对原材料、燃料、动力、工时的消耗,费用开支,质量检验,在产品、半成品的内部转移和产成品入库等,应组织有关职工认真做好原始记录的登记、传递、审核和保管工作,以便正确、及时地为成本核算和其他有关方面提供原始资料。(3)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企业各种材料物资以及半成品,产成品的收发领退都必须认真进行计量和检验,填制必要的凭证,办理必要的手续,以防止任意领发和转移;计量工具要经常校正和维修,以便准确地计量各种物资消耗;库存的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以及车间剩余材料、在产品和半成品,均应寂静期或不定期进行盘点、清查,防止丢失、积压、损坏变质和被贪污盗窃。做好这些工作,不但是正确计算成本的必要条件,也是加强财产物资管理,保护企业财产安全完整的有效措施。4)做好厂内计划价格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在计划管理基础较好的企业中,为了明确企业内部各车间、部门的经济责任,对材料物资、半成品和企业内部各单位相互提供劳务制定企业内部计划价格,作为内部结算和考核的依据。各部门之间材料领用、半成品转移以及相互提供劳务,都应先按计划价格结算,月末再采用一定方法计算和调整价格差异,计算实际成本和费用。这样可简化和加速成本、费用的核算工作,也有利于明确经济责任,便于考核企业内部各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促使各部门、车间、班级开展经济核算、厉行增产节约。5)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产品成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组织和工艺过程不同的产品以及对成本管理要求不同的产品,应该采用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5.为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该正确划分哪些费用界限?(1)正确划分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界限。(2)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3)正确划分各个月份的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界限。(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这五个方面费用界限的划分过程,也是产品成本的计算过程。6.费用按经济内容及按经济用途如何分类。(一)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产品的生产过程,也是物化劳动(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和活劳动的耗费过程。因而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费用,按其经济内容分类,可划归为劳动对象方面的费用、劳动手段方面的费用和活劳动方面的费用三大类。生产费用按照经济内容分类,就是在这一划分的基础上,将生产费用划分为若干要素费用。1.材料费用。2.燃料费用。3.外购动力费用。4.工资费用。5.提取的职工福利费。6.折旧费。7.其他生产费用。(二)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发生的费用,首先可以分为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期间费用两类。1.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为具体反映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的各种用途,提供产品成本构成情况的资料,还应将其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项目,即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简称产品成本项目或成本项目)。工业企业一般应设置以下几个成本项目:(1)原材料,也称直接材料。(2)燃料及动力,也称直接燃料及动力。(3)工资及福利费,也称直接人工。(4)制造费用。企业可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上述成本项目做适当调整。对于管理上需要单独反映、控制和考核的费用,以及产品成本中比重较大的费用,应专设成本项目;否则,为了简化核算,不必专设成本项目。2.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工业企业的期间费用按照经济用途可分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三)生产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分类计入产品成本的各项生产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可以分为直接计入费用和间接计入费用。直接计入费用是指可以分清哪种产品所耗用、可以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的费用。间接计入费用,是指不能分清哪种产品所耗用、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而必须按照一定标准分配计入有关的各种产品成本的费用。7.生产费用按与生产工艺的关系及按计入产品成本方法如何分类。工业企业的费用可以按照下列标准进行分类:(1)按经济内容分类,可以划分为劳动对象方面的费用、劳动手段方面的费用和活劳动方面的费用三大类;具体又可划分为八个费用要素。(2)按经济用途分类,可以分为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期间费用两大类;计入产品的生产费用按其在生产过程中用途的不同,又可划分为若干个成本项目。期间费用又可划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3)生产费用按与生产工艺的关系分类,可以分为直接生产费用和间接生产费用。(4)生产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分类,可以分为直接计入费用(一般称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计入费用(一般称为间接费用)。(5)生产费用按与产量的关系分类,可以分为变动费用(变动成本)和固定费用(固定成本)。8.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怎样的?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指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逐步进行归集和分配,最后计算出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各项期间费用的基本过程。根据前述的成本核算要求和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分类,可将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归纳如下:1.对企业的各项支出、费用进行严格地审核和控制,并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确定其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以及应计入生产费用还是期间费用。2.正确处理支出、费用的跨期摊提工作。3.将应计入本月产品的各项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按照成本项目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出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各种产品的成本。4.对于月末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的产品,将该种产品的生产费用(月初在产品生产费用与本月生产费用之和),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该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9.不可修复废品损失及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1.核算科目的设置为了单独核算废品损失,在会计科目中应增设“废品损失”科目;在成本项目中应增设“废品损失”项目。“废品损失”科目是为了归集和分配废品损失而设立的。该科目应按车间设立明细帐,帐内按产品品种分设专户,并按成本项目分设专栏或专行,进行明细核算。具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应根据不可修复废品计算表:借:废品损失贷:基本生产成本(2)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应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借:废品损失贷:原材料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制造费用(3)废品残料的回收价值和应收的赔款,应从“废品损失”科目的贷方转出:借:原材料(或其他应收款)贷:废品损失(4)“废品损失”科目上述借方发生额大于贷方发生额的差额,就是废品损失,分配转由本月同种产品的成本负担:借:基本生产成本贷:废品损失通过上述归集和分配,“废品损失”科目月末没有余额。2.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进行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先应计算截至报废时已经发生的废品生产成本;然后扣除残值和应收赔款,算出废品损失。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可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也可按废品所耗定额费用计算。(1)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在采用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的方法时,由于废品报废以前发生的各项费用是与合格产品一起计算的,因而要将废品报废以前与合格品计算在一起的各项费用,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在合格品与废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废品的实际成本,从“基本生产成本”科目的贷方转入“废品损失”科目的借方。如果废品是在完工以后发现的,这时单位废品负担的各项生产费用应与单位合格品完全相同,可按合格品产量和废品的数量比例分配各项生产费用,计算废品的实际成本。按废品的实际费用计算和分配废品
本文标题:《成本会计学》复习大纲(XXXX年12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997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