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人性化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范例精编3篇
人性化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范例精编3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人性化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范例精编3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人性化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1护理管理是一种行为艺术,是医院管理的核心组成之一,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各类服务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工作不再是仅为患者打针、发药,更是一种服务,而“以人为本”是现代服务管理的核心理念?因此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是必然之事。我院自2010年在全院开展人性化护理管理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不但降低了护理差错和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还显著改善了患者满意度,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我院共有床位1600张,护士737名,年龄23~49岁,平均(±)岁;大专及以上学历298名,中专学历439名;主任护师5名,副主任护师32名,主管护师163名,护师154名,护士383名;工龄11年183名。我院2009年住院患者有3567例(对照组),其中男1801例,女1766例,年龄1~89岁,平均(±)岁;2010年的住院患者共3643例(护理组),其中男1841例,女1802例,年龄1~91岁,平均(±)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具有可比性。方法2009年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管理,2010年的护理组实行人性化护理管理,记录差错、风险事件、护理纠纷的发生情况,对护理质量进行评分,另外制定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由患者自主填写,全数收回后评分,并实施统计。人性化护理管理转变管理理念,建立严格管理制度制定管理制度时,应注重管理理念的转变,以“人性化”为理念核心;为各项护理工作,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规定护理人员实施准则及各项奖惩措施,以精神和物质鼓励带动其工作积极性;杜绝徇私,一旦发现差错风险事件,及时指出并纠正,但注意尊重护理人员的人格和自尊心,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批评;制订处理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事件的急救程序,要求护理人员学习并掌握,以提高处理意外事件的'信心和能力。科学实施管理,重视人性化教学管理的实施应注意科学性,首要排班合理,护理管理者要根据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以强弱搭配、老带新、互帮互学等原则制定排班制度;工作中多予以护理人员关心、理解,为其提供充分发挥自己的平台,如定期开展各项护理考核或竞赛,让护理人员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和提升;选择合适的临床带教老师,实施人性化教学,理带教老师应具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和个人素质,热爱护理和教育事业,教学方式应以护生为中,,鼓励护生多观察、思考、发言和讨论,充分尊重其想法和人格,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带教老师要主动了解、掌握护生的性格、思想活动及兴趣等,因人施教,并通过拉近师生距离,建立和谐关系。创造人性化环境,营造和谐气氛作为护理团队的核心,护理管理者应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助于营造和谐气氛;多与护理人员交谈沟通,仔细观察其情绪、心理、言谈举止等变化,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情感激励和心理支持,以帮助调整其状态,提高工作积极性;一旦事故发生,护理管理者应以身作则,勇于承担应付责任,同时公正分析各相关人员的责任,调解由此产生的矛盾,强调团队整体性和协作的重要性,以助于人性化环境的创造。尊重病患,提供人性化服务护理意识应由“关心病”转为“关心病人”,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医疗环境和服务,如在大厅、走廊过道等地墙壁挂上书法或各式画作,以助于改善患者心情;在每个路口设置连续、醒目的路标,为等候患者及家属提供专门的休息室等;重视与患者交流,语言亲切,态度温和,服务周到,举止得体,要视患者为亲人,充分满足其身心需求,家里良好的护患关系。2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采用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比较,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P3结果较之对照组,护理组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后,风险事件、差错、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4讨论“以人为本”是临床护理管理的基本原理,无论是传统的护理管理制度还是人性化护理管理制度,都是以调动和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目的,区别在于传统管理更注重工作和结果,而人性化管理更注重护理人员和患者本身。人性化管理,仍需要严格管理制度的支撑,实施过程应重视科学化、人性化,尊重护理人员和病患的想法和人格,提供人性化服务,同时工作教学也要以护生为中心,以充分发挥护理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才能降低风险,提高护理质量,提升医院社会地位,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本组研究发现,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后,医院风险事件、差错、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人性化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2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使用数字抽签法将这8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给予人性化管理,并在两组患者结束护理管理后,对比其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及疲劳感知评分。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远远高于对照组的%(P关键词:人性化管理;护理;运用;效果引言本文为进一步研究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效果,特选择了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常规护理管理、人性化护理管理,其中采取人性化管理的40例患者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护理管理效果,现报告整理完毕,具体陈述如下。一、研究资料和方法研究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使用数字抽签法将这8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的年龄范围在20~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岁,男性患者数量和女性患者数量的分布比值为23:17。对照组患者的年龄范围在21~4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岁,男性患者数量和女性患者数量的分布比值为22:18。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等研究资料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可对比分析。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护理人员在医生的指示下,指导患者用药或者为患者进行药物注射;护士长监督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对其出勤和工作表现进行考核和评价,并及时解答护士在护理中遇到的难题。实验组给予人性化管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采取人性化管理模式,具体的管理措施包括营造人文环境、创立人性化服务、给予情志关怀及强化疾病概念等。观察指标。对经不同护理管理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护理质量评分及疲劳感知评分进行观察。护理总满意率使用选项法进行评定,护理效果共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三项,护理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护理总满意率越高,表示患者的护理效果越好。护理质量评分使用模糊数字评分法评定,分值在0-100分之间,得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疲劳感知评分共14题,最高分为1分,最低分为0分,总分为14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疲劳感越强。数据处理。对经不同护理管理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护理质量评分及疲劳感知评分使用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95%作为可信区间,护理质量评分及疲劳感知评分使用计量资料表示,采用t检验,护理总满意率使用计数资料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两组数据间的P值小于,代表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二、结果护理满意度。本研究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远远高于对照组的%(P护理质量评分、疲劳感知评分。本研究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三、讨论随着人们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对医院护理服务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医院护理管理存在较多的不足,稍有不慎就容易导致护理纠纷的发生,给医院的良好形象和口碑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对传统的医院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成为了热门的护理议题[1]。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具有机械性和被动性的特点,护理人员的护理积极性普遍较为低下,加上护理专业知识的缺乏,其护理差错率较高,稍有不慎就容易引起护理纠纷,部分职业素质较为低下的护理人员还容易与患者及其患者家属发生正面冲突,导致护患关系十分的紧张,具有较大的应用局限性[2]。人性化管理模式是临床较为新型的管理模式之一,人性化管理模式强调以人为中心,遵照科学人性观念,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恢复健康,该护理管理模式自临床应用以来受到了众多患者及专家的一致好评[3]。本研究中在护理管理过程中给予人性化管理的40例患者其护理总满意率、护理质量评分高于采取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P创立人性化服务:可在室内张贴相关疾病知识的海报或者手抄报,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进一步减少治疗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制作“请勿打扰”的示意牌,告知患者如有必要可悬挂于病房门口,让患者获得尊重感。给予情志关怀:护理人员积极地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主动了解患者的诉求,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为患者讲解治疗成功的案例,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强化疾病概念:采用口头教育、书面教育及视频教育的方式,为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机制及相关的注意事项,进一步加强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度。综上所述,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具有积极的效果,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和护理质量,进一步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和推广。参考文献[1]李雪飞.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3):626.[2]刘敏.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79-80.[3]张元云.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6):261-262.[4]王宁,卢伟燕,贺敏等.人性化管理模式在脑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2):366-367.[5]徐同芬.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结果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1,09(2):28-30.[6]郎秋梅.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1):128-129.[7]郭丽.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全科护理,2012,10(33):3140-3141人性化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3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对健康要求的不断增加,医院无论是从组织、服务方向、服务范围、均有重大变革。因此,21世纪的医院,不仅是单纯的管理、机械的治疗,更需要精心的经营、以人为本的服务,以适应人口老龄化疾病结构。医疗费用扩大、医疗成本控制等问题,引起了医院生存环境的变化。医院所面临的任务和责任,对于临床管理者,即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长同样是压力和挑战。作为护士长,如何从一个“管家婆”的角色成为一个新世纪的临床管理者,充分发挥PDCA的循环管理系统,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根据笔者的经验阐述如下。1管理者应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奥列佛?怀斯曾说:“人的智慧如果滋生为一个创新点子时,它就永远超越了它原来的样子,不会恢复本来面目。”而作为一个临床管理者,仅靠经验的不断积累去承担具有较高管理水准要求的工作,没有创新能力,就只能充当“管家婆”的角色。所以必须突破心理的瓶颈,勇敢、主动、客观地反省自身情绪、思维及能力,勇于打破旧的格局创造新的发展因素,才能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准和管理水平,实施人性化的管理,名副其实地行使职能。笔者认为,一名护士长除对专科技术精通、对全科技术掌握外,还应熟练掌握专科危重患者的抢救和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掌握一定的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所以持续地学习是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信息是管理的基础,信息是知识的源泉,信息是思维的材料。重视信息沟通,广泛、耐心地倾听护士们的心声和建议是必不可少的。我院人员流动性非常大,这虽给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但还是
本文标题:人性化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范例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0093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