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20特大暴雨以案促改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20特大暴雨以案促改心得体会范文(三篇)20特大暴雨以案促改心得体会篇一开展以案促改是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关于防灾救灾减灾工作重要部署的具体行动,是深入推进“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有效举措,也是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保证。通过这段时间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论述、郑州市“7·20”特大暴雨灾害追责问责案件以案促改学习资料的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感触很深,现将个人心得体会汇报如下: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郑州市死亡失踪380人,受灾人口192.36万人,倒塌房屋约1.97万间,严重损坏房屋约7.46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91.73万亩,一大批水利工程、道路桥梁、电力设施受损,直接经济损失409亿元。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防汛关键时刻做出重要指示,要求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为查明原因、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成立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组,分专业、分领域开展了灾害评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自我革命关键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总的来说,这次灾害事故既有天灾,又有人祸,天灾不可抗,人祸才是这次主要原因。“7·20”特大暴雨灾害应对处置中暴露出的政治、思想、纪律、能力、作风等方面的问题,以及追责案件,发人深思、值得反省。从“7·20”特大暴雨灾害可以看到,由于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不可能在事件发生前有所准备,因此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要经常性的组织全员开展应急管理培训,教授应对突发事件的知识,每个人都应掌握一些急救救护的基本常识,突发事件发生时等待救援队到来的时间往往会超过“救命黄金时间”,因此社会大众掌握一些急救常识是很有必要的。个人还应掌握避灾常识,在灾害发生时一些人往往由于缺乏避灾常识,在灾难面前不知所措,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例如有人在发生火灾时选择了跳楼等行为,都是缺乏避灾常识的表现。另外,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准备一些应急物品,如手电、食品、饮用水、急救药等,以备不时之需,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案件中相关人员的违纪违法行为,说到底还是思想松懈所导致,没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反腐倡廉的弦儿绷的不紧,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筑的不牢,我会以案为鉴,深刻汲取经验教训,时刻敲响警钟,坚持党史学习常态化,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点滴处、细小处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这次学习促使我们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保持头脑清醒,遵规守纪,严格自身要求,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增强风险意识,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有利于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更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安全问题无小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清醒认识到自己身上担负的使命,保持党员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从思想认识、内心深处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中,认真从中吸取深刻教训,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全面提高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突能力,把安全理念熔入自己的心中,时刻牢记安全的重要性。20特大暴雨以案促改心得体会篇二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是一场因极端暴雨导致严重城市内涝、河流洪水、山洪滑坡等多灾并发,特别重大的自然灾害,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国家防总、国家减灾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指导开展防汛救灾工作,以及灾后重建的指导和支持工作,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是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体现。调查组按规定将调查报告和有关公职人员履职方面的问题线索,移交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追责问责审查调查组。我坚决拥护党和国家的决定,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决定精神上来。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代价极为惨痛,我们要从中深刻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引以为戒。改进灾害防治工作,提升灾害防御应对能力,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切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我们的工作有以下几点启示:一、强化风险意识,树牢底线思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工作的重大意义,始终保持“宁防十次空,不放一次松”的清醒认识,增强“针眼大的窟窿透斗大的风”的忧患意识,切实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最现实的“国之大者”,紧紧盯住重大安全风险集中的重点行业领域、易产生新问题新风险的薄弱环节,科学预判风险,有效把握风险,精准化解风险,如履薄冰、从严从实、守住底线,坚决打击遏制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全力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工作。二、强化工作责任,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党政防汛救灾主体责任,实行防汛救灾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细化各级防汛救灾职责,压紧压实日常防范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领导责任;严格按照“分级响应,条块结合,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夯实职能部门工作责任;坚决落实中央关于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决策部署,按照“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建设标准,进一步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着力提升预警发布能力、应急指挥能力、抢险救灾能力、社会动员能力、科学支撑能力,确保遇有情况能够科学高效响应、分层分级处置、有力有序应对。三、强化指挥调度,运行高效顺畅。积极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和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在防汛救灾中不断加强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扎实做好灾情预警、会商研判、组织指挥、督导落实等各项工作。特别是公安机关要充分依托“情报、指挥、勤务、舆情”一体化实战化运行机制,实时掌握汛情灾情和社会面情况,确保遇有重大情况,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实时调度掌握情况,全力做好抢险救援、群众安置、交通疏导等各项工作。四、强化工作措施,确保万无一失。重大灾情发生后,一是要加强联动配合,在XX统一领导下,各部门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紧密衔接信息收集、情况报告、指挥处置等各环节,合力推进工作开展;二是要全面加强社会面巡逻防控,加强重点区域、重要部位、重要时间段的巡逻防控,坚决维护辖区政治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三是要加强交通秩序管控,及时发布交通公告,科学实施交通管制,加大交通疏导力度,充分做好疏散群众和车辆保障工作;四是要加强危爆物品管理,强化灾害隐患巡查排险,及时开展安全转移工作,严防因灾害引发涉爆、涉毒等次生灾害的发生;五是要加强舆情管控,加大网络舆情监控和应对处置力度,严防灾情期间造谣传谣、制造恐慌等负面舆情;六是要坚决打击犯罪,坚决打击各种借灾谋利、趁灾打劫、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强买强卖、拦截哄抢救灾物资等行为;七是要加强防汛物资储备,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储备足量、必要的防汛器材,落实发放到各级单位,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20特大暴雨以案促改心得体会篇三学习了国务院水灾调查组正式公布长达46页的调查报告,调查认定,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是一场因极端暴雨导致严重城市内涝、河流洪水、山洪滑坡等多灾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特别重大自然灾害;郑州市委市政府及有关区县(市)、部门和单位风险意识不强,对这场特大灾害认识准备不足、防范组织不力、应急处置不当,存在失职渎职行为。总体是“天灾”,具体有“人祸”,特别是发生了地铁、隧道等本不应该发生的伤亡事件。郑州市及有关区县(市)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此负有领导责任,其他有关负责人和相关部门、单位有关负责人负有领导责任或直接责任。根据调查报告,公布了对相关责任人员的理,8人被捕,89人被处理。郑州市委书记被免职,市长被降级,有关市、区县、有关部门的责任人员受到党政纪处分。此次事故的主要教训,一是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缺乏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二是市委市政府及有关区县(市)党委政府未能有效发挥统一领导作用。三是贯彻中央关于应急管理体制改革部署不坚决不到位。四是发展理念存在偏差,城市建设“重面子、轻里子”。五是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薄弱,预警与响应联动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突出。六是干部群众应急能力和防灾避险自救知识严重不足。痛定思痛,居安思危!亡羊补牢,未为晚矣!”亡羊”之后如何“补牢”?有哪些需要补?可能是眼下最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问题。一是大力提高领导干部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突能力。二是建立健全党政同责的地方防汛工作责任制。三是深入开展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及运行情况评估。四是全面开展应急预案评估修订工作,强化预警和响应一体化管理。五是整体提升城市防灾减灾水平。六是广泛增强全社会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我们应当深刻反思调查报告总结出来的教训和问题,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本着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强化灾害防范。未雨绸缪好过亡羊补牢,防范危机好过应对危机;灾害从来不是“假想敌”,防范灾害必须杜绝“没想到”。只有不断改进灾害防治工作,更好提升灾害防御应对能力,才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切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们要坚持把教训变教材、把教材变方案、把方案变行动,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深刻汲取教训、深入检视反思、全面整改落实,切实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
本文标题:20特大暴雨以案促改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0107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