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关于考研心路历程感言【热选5篇】
关于考研心路历程感言【热选5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关于考研心路历程感言【热选5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考研心路历程感言【第一篇】回忆是一件美妙的事情。至今距我开始准备考研已经有一年多了,但是考研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仍历历在目,使我无法忘怀。在考研的一年里,我和众多的学弟学妹们一样,有过迷茫、有过失落,不知道怎样复习、不确定报哪个学校哪个专业、不知道怎样获得更多的信息等等。我认为,出现这些都是正常的,二战的同学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初涉考研的学弟学妹们。但有一点需要大家铭记:任何时候都不要因为这些因素而动摇了自己的考研之心,考研是一项艰苦事业,需要大家锲而不舍的努力。其实,我本身是一个考研的失败者,以初成绩名居中的排名被调到了专硕。我各科的成绩是政治68,英语69,数学150,专业课107,总分394。本来我是不应该在这里向别人大谈考研经验的,但是,我认为我的一些复习技巧和失败的教训还是值得与大家分享的,对大家应该会有帮助。于是,我就厚着脸皮写下了这篇心得,希望能对处于迷茫和需要帮助的学弟学妹们有所裨益。下面,我就分专业来给大家讲述吧。一、专业课之所以撇开其他科目先讲专业课,是因为专业课的失利是我本次考研中感受最多的一门。分数之所以这么低,并不是因为南大的专业课有多难,而是我犯了致命的错误,这也是我人生中很大的一个遗憾。可能是我的疏忽吧,专业课考前我居然一次考前模拟都没练过,即从来没有拿出三个小时来做一份真题,满满地写好8-9页地纸张。这就导致了在实战中我做专业课题没有一点时间观念,各个题型不知道如何分配时间、写多少内容,只是一味的认为多多益善,但是考研的时间是有限的,只有短短的三个小时,以这中做题方法我根本不可能答完题。结果就是这样,我有45分的三个大题没有足够的时间写好而草草收场,成绩不理想似乎就理所应当了!同去复试的同学成绩都在120左右或者更高,在注重专业课基础的学硕选拔中我的劣势已显而易见,被调专硕我亦无话可说。所以,在此告诫所有的学弟学妹们,专业课考前一定要模拟而且一定要在十分紧张的状态中完成所有的试题,这样才不会在实战中因为时间紧或时间分配不合理而手足无措,切不可因为一时的懒惰而影响考研的大局。专业课失利是我最惨痛经历,希望大家引以为戒,切记:有备无患!二、政治政治68分看似挺低的,其实是可以的分数,今年江苏地区在政治上的压分是比较严重的,过70的人不多,普遍是60多分的水平(我复试认识的同学中没有过70的)。政治复习我是在十月份开始的,现在感觉开始的有些晚了,掌握的并不怎么样。其实大家可以抽一些琐碎的时间,早一些开始政治的复习,我给大家的建议是:找一本11年的红宝书,在自己学习累的时候可以翻看一下,长此以往就可以积累较为深厚的政治底蕴,答题也就会顺手的多了。感觉这样会比临阵磨枪要好很多,也不会耽误太多时间,而在对政治的理解上往往会产生质的改变,这对提高政治成绩应该是有帮助的。除此之外,政治的真题也要好好研究分析一下。三、英语英语分数对我来说是相当可以的,因为自己的英语成绩本来就不怎么样。我的英语复习方法应该还是比较适合英语底子较差的学生的。首先,我想说一下单词。记单词是一项贯穿考研始终的任务,单词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以扔掉的。记单词我没有很好的方法,就是一遍一遍的看单词书、记忆真题书中的单词,记单词的方法大家可以自己摸索,我就不多说了。其次,前期可以适当做一些模拟阅读,虽然这些阅读的质量与真题相去甚远,但对锻炼自己做阅读的能力、找一下做题感觉是有帮助的。这些阅读书中有很多超纲的词汇,不需要记忆,所以遇到生词不必每个都查,看一下解析中列出的词汇就可以了。这类阅读也不需要做很多、适可而止,太多反而会浪费时间。再次,关于英语真题的研究,是我想说的重点。真题是重中之重,哪怕你挤占掉做阅读书的时间也要把真题研究好。下面是我的真题研究步骤,供大家借鉴:1.拿出一段时间做一整套除写作外的真题。2.用一下午的时间研究做过的真题中的1篇文章,一般3-4个小时,研究5遍,方法是:1st对答案,找错误,看解析,找出自己在理解文章方面存在的偏差。2nd找出文中和题目中的生词(大纲范围内),并总结到单词本上。3rd分析文章每个句子的句型结构,分清主谓宾,找出里面的定从、状从、宾从、同位、插入语或虚拟语气,并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标出。分析后把这一句翻译出来。4th第三步完成之后,整个文章的意思已经全部理解了,这时候需要把文章贯穿起来,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作者的行文思路。5th将文章通篇翻译出来,并分析每个题目。3.每天早上拿出1个小时的时间熟练背诵1篇研究过的文章,坚持十几天就可以了,不需要太多,剩余的文章能比较熟悉就行。最后,建议大家留一两套最新的真题作为考前的模拟,其它的模拟题不需要做很多,否则将会前功尽弃,因为真题和模拟题是完全不同的出题思路,过度纠结于模拟题及其答案往往会使人走入考研英语的歧途,对自己是没有益处的!四、数学现在我可以说一下给我心理安慰最大的数学了,满分的成绩是对我在数学上花的功夫的最好回报。数学复习在我考研复习中占据了近2/5的时间,其间我既学到了不少好的做题方法,也走过不少弯路,在这儿我一并说一下。首先,关于数学课本。记得当初复习的时候就听很多人说考研数学注重基础,数学课本如何如何重要,应该花大量时间去看。现在感觉这种观点有些片面,我十分认同考研数学注重考查基础的观点,但并不赞同重基础就是多看课本。我这样讲是有原因的:大家用的课本大多是同济六版的,内容很多,当你把这本书拿在手里并参考大纲进行比对时,你会发现哪些部分比较重要,哪些部分不重要或不考,但你不会明白考研数学如何对这一部分进行考查。同济课本不是专门为考研而编写的因而其课后题与考研题相去甚远,即使你把课本上所有的题目都掌握之后,也不见得会做几道考研题。我的一个同学就是一心只看课本,几乎没做过其他参考书,考试之后他对我说:“这些题我都看着面熟,就是不会做!”其中原因是什么呢?结果不得而知。因此,学弟学妹们无需把课本看得过重。其次,说一下复习全书。我认为这是一本与考研数学联系很密切的参考书,其中总结了不少考研数学的题型,是很不错的。如果大家能够将高联强化班的笔记里的题型和全书题型结合起来总结一本笔记的话,对你考研数学档次提升的帮助将是巨大的。我就是这样做的:全书第二遍和借来的高联笔记整合起来总结题型,花费了大约四个月时间,最终大功告成,这一遍的总结对我影响甚大,之后我就没看过全书,因为题型和做题方法已经掌握的差不多了,不需要再去翻全书。这项工作是费时费力的,希望大家量力而行!最后,说一下660、真题和400题的习方法。660题是一本只有选择和填空的参考书,我做过两遍,感觉其技巧性是很多的,做过之后你会对考研的选择填空有新的认识,不过,考研题是不如660难的。真题我只做了一遍,而且是从2000到2010年,之前的没做。真题是比较简单的,大部分题目我一遍就过了,并没有在上面花很多时间,也没有研究的必要。考研题的出题模式是很固定的,只要不出现计算错误肯定是没有问题的。400题是我很青睐的一本书,我的做题速度就是靠它练出来的。对于400题,我的做法是:上午拿出三个小时模拟,尽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题目,400题是比较难的,计算量一般也会很大,因而出现不会做或做不完的情况也是很正常的,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失落和放弃,一定要坚持下来,慢慢就会适应的。当你经过周密的思考和复杂的计算能够做对题目,拿下130+的分数时,说明你的数学已经掌握的不错了。还有一点,要加强对数学理论的研究,你可以试着用一种通俗的方式将一条晦涩的定理将给同学听,使他也能够明白。如果能够达到这样的话,说明你已领悟了该定理的真谛,做题也就没什么难的了!总之,对待数学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平时多做多练,得高分还是相对容易的。不知不觉写下了这么多内容,也不知道对学弟学妹们有没有用处。如果感觉有用的话,可以稍微地借鉴一下,但我要强调一点:以上只是我本人对自己考研复习方法的总结,并不是对所有人都适用的,大家可以有选择的借鉴一下,切不可照搬,否则不仅没有效果,而且会打乱自己的复习计划,我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自己的考研规划,这样才不会在未来的复习生活中感到迷茫,我也会尽我所及为各位提供帮助。最后,祝所有考研的学弟学妹们都能如愿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考研心路历程感言【第二篇】考研已经结束快一个月了,所有关于考研的经历与回忆似乎都在离我渐渐远去。或许很多年后,成功与失败也已不会像现在这般刻骨铭心,但曾经那段没日没夜拼搏的日子却会让我一生铭记。一直打算将自己考研的整个历程用文字记录下来,纪念自己去年一年的考研时光,纪念那一段简单而充实的日子。这次刚好有这个机会,写一下我的考研经历,就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后面考研的学弟学妹有所帮助。打算考研从大二就开始了,那时候对自己本科所读的学校一直不满意,所以希望通过考研能圆自己一个名校梦,真正开始考研却是从大三下学期开始。我的本科专业是物理学,物理学大多都是理论分析和计算,自己不太感兴趣,所以跨专业考研了微电子专业。一志愿报考的是,但由于录取分数非常高,最终没有进入,心里着实有些遗憾。不过很幸运地调剂进入了广州的一所211学校,专业和导师都很不错,算是圆了自己的一个考研梦。对于一个刚开始考研的人,心里面一定有着许多的迷茫和困惑,包括自己是不是应该考研,专业和学校应该如何抉择,考研复习应该如何规划等。下面我通过自己一年的考研心得向后面考研的人说说自己的体会,如果你们能从中有所收获,我也会感到莫大的欣慰。首先是应不应该考研的问题,这是许多应届本科生以及一些已经参加了工作的人都迷茫的问题。其实对我们来说,考研或许不是最好的选择,但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大家都知道,国家现在年年扩招,本科生开始走以前专科生的路线,比起十年前本科生来说,已经贬值了许多。我们虽然在大学期间学了很多门专业课,但大多内容宽泛而深度不够。如果希望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进一步的发展,那么读研能够真正让你有所收获。有的人考研是为了继续钻研学问,有的人考研是为了找一份好的工作,有的人或许仅仅是弥补自己心中的遗憾。我想说不管你考研最终是为了什么,但你一定要给自己找一个能让自己为了目标坚持下去的理由。在考研的过程中,我见过太多半途而废的人,有的人刚考研一两个月就退出了,觉得吃不了考研的那份苦;有的人到半路就消失了,认为自己不适合考研;有的人是到了最后放弃了,觉得看不到一丝希望也离开了。真正经过一年考研,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不是考研最终的结果,而是其中所经历的过程。如果你真正经历了考研的整个过程,我觉得不管是你在专业知识的理解上还是自己的心志和毅力方面,都会有这巨大的提升。考研这个过程会让你对自己的人生有着新的感悟。下面是关于如何选择自己的专业和学校的问题,很多人在确定专业和学校的时候,不知道是先确定专业还是先确定学校。这一点我和大家说一下,考研一般是先确定自己所要报考的专业,再确定学校。除非是你对某个学校有着特殊的情结,非他不读。在你确定自己的专业后,通过上网查询哪些学校研究生阶段开设这门课程,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在确定学校时,可能也会让人很纠结,因为如果是第一次考研,大家都不知道自己实力如何,所以很多人想报考好的学校又不敢选择。其实学校的确定不一定要那么早,只要是在网上报名之前选择就可以了,那时候根据自己的复习进度,其实你心里面对自己的实力应该大概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了。不过学校的确定还是越早越好,因为这样你可以更好的复习你的专业课,不同的学校哪怕是同一个专业他们的专业课所考的内容和侧重点都不同。选择学校时,尽量选择好的学校,在好的学校里读研和在一般的学校里读研差距是很大的,三年以后可能结果完全不同。但在选择学校不一定非要报考名校,好的学校里也会有差的专业,所以一般选择你报考专业全国排名靠前的学校。对于理工科的我来说,关于这里我有着深刻的体会。你报考一个顶尖的大学,哪怕是最后上不了,你也有很大机会能调剂到一个不错的学校。这一点
本文标题:关于考研心路历程感言【热选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0173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