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212022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2021-202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抚顺六校协作体期末历史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上交答题卡。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江汉汤汤”出自《诗经·大雅》,反映了江汉地区青铜文明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考古发现江汉商周墓地出土的青铜器均有地域文化特色,是在吸收中原文化后的发展和创新。这表明早期中华文明的特征是()A.多元一体B.满天星斗C.全面辉煌D.源远流长2.周朝打破了黄帝、尧、舜以来氏族部落政治的局面。被称为“周朝革命”。“周朝革命”主要的举措是()A.实行宗法制B.实行分封制C.实行世袭制D.实行郡县制3.下表是百家争鸣中主要派别的政治主张。据此可知,春秋战国的时代主题是()学派主张儒家以德治国:有德行的君主能治理好天下道家以道治国:遵从规律,“无为而无不为”墨家以爱治国:互爱互助、选贤任能、争取和平法家以法治国:制定法律,制裁民众不法行为以稳定社会A.重建政治秩序B.变革政治制度C.发扬民本思想D.构建官僚政治4.《汉书》:“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认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A.巩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B.适应了封建大一统政治确立的需要C.消除了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D.适应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需要5.北魏时期,孝文帝深叹“移风易俗,实为甚难”。南迁洛阳后,留在北方边镇的民众甚至出现了鲜卑化趋势。而在南方,新汉族较多地保存了北方汉族的文化传统,“蛮气”则显得不足。南北民族交融的差异缘于()A.区域地理环境B.经济发展水平C.汉文化影响力D.政府推行力度6.科举制度产生于隋而确立于唐,因有多种科目,“分科举人”,故名科举。与察举制相比,科举制下的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没有如“入门兼美”一类的附加条件。科举制的产生与确立,反映了()A.选才呈现公平开放的特色B.以官举士的选官方式终结C.取士标准出现多样化趋势D.考试方式完全优于察举制7.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从中可以得知()A.理学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B.儒学影响深入社会生活C.成贤成圣是儒学一致的最高追求D.儒学提倡“经世致用”8.明朝在江南市镇等关键要地设立巡检司管理日常治安;对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江南市镇,直接委派县丞、主簿等县级官员驻镇管理;对那些体量特别大的江南市镇,还派遣同知等更高级别的官员驻镇管理。这表明,明朝江南地区()A.基层社会治理加强B.市镇发展威胁到中央C.经济发展水平趋同D.市镇的军事功能凸显9.“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A.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B.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C.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D.新航路开辟后的西学东渐10.从生产力发展观看,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的“近代”认识正确的是()A.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采用大机器生产方式C.由商人、资本家出资兴办D.以利润为生产目的11.李小庆在《中国式“工业革命”的根底》中提到洋务运动时有这样的论述:归根结底,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政府不是一个近代化的政府,用旧有思维定式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场悲剧。作者意在表明洋务运动()A.失败根源是未变革社会制度B.与英国的工业革命相去甚远C.指导思想执行中出现了偏差D.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12.孙中山在评价近代中国某运动时说:“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他评价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五四运动D.辛亥革命13.“五四事件”以后不久,上海商业区的52条街道的商人和居民组建了52个街道联合会。不久,他们又组建了“上海马路联合会总会”的中心组织,成为了上海最有影响的社会组织之一。后来,它领导了上海居民要求民权的一些运动。这反映了五四运动A.发展了劳工组织B.传播了社会主义C.团结了社会力量D.扩大了民权运动14.风云激荡的百年中国,康有为曾被指“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陈独秀则宣称“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两者反映的共同问题是()A.儒家学说已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B.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C.儒家学说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D.儒家学说已成为维新变法的有利工具15.图2为1927年1月奉系军阀的宣传画,标题为《共产主义与中国国情》(注:女性为裹脚,左脚穿传统小脚鞋,右脚正在试穿新式凉鞋)。据此推测,当时()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已经广泛传播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非一帆风顺C.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D.马克思主义成为国民革命的政治基础16.表1为民国时期部分省份“中山公园”数量统计表(1925-1949)省份数量省份数量广东57云南7广西27山东4福建28河北3浙江22河南2湖北22山西2表1各省数据的差异表明()A.孙中山先生社会影响力巨大B.广东省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摇篮C.近代中国城市建设水平不均D.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的影响不平衡二、非选择题:共52分,均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试都必须作答。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比较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水运路线发生的重大变化。(6分)(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朝和元朝大运河的共同作用。(6分)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作为中华文化主要源流的华夏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参与创造的。创造华夏文化的中原人融入了大量的周边少数民族,尤其是秦汉以后,大量的古代北方民族和南方民族,与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华夏人融合,并把自己原有的文化带入中原地区,与华夏文化融为一体。当代的中原文化与古代的中原文化完全不同,其原因是融入大量北方和南方的少数民族文化。通过文化交流,周边各族的文化传入中原地区,成为中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自张骞通西域后,经丝绸之路从西域传入中原地区,物产丰富了中原地区的物质生活,增加了中原人民的财富。——摘编自何星亮《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分类与民族认同》根据材料,围绕“文化交流”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12分)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13-1921年中国各经济类型面粉生产量比重的变化--据上海社科院经济所《中国近代面粉工业史》材料二1863年,英国资本家在上海开办了一家得利火轮磨坊。这种机器磨坊是在土磨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蒸汽机械动力代替高力,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比土磨坊有所提高。机器磨坊范国不大,雇工亦少,日生产能力一般不过50-60包,积累资金不多,而改建、扩建与订购大机器等有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它发展为机器面粉工厂为数很少。1900-1913年创办的面粉厂,虽然安装了动力,但大多数仍靠石磨磨粉,生产能力不大,日产面粉100200包,实际上仍是机器磨坊。这个时期共有11家这种机器磨坊。1914年以后,国内发展了电动机,使用方便,凡有电力供应的城市,机器磨坊均有了较大发展。——据徐新吾等《中国近代面粉工业历史概况与特点》整理(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3-1921年中国面粉业发展变化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13-1921年中国面粉生产发展的影响。(6分)20.(14分)中国的道路自信源于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成功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难探索出了革命新道路,但是在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被党中央认可和重视,反而遭到中央的点名批评。1930年6月9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主张城市中心论的李立三就点名批评了毛泽东。他说:“在全国军事会议中发现了妨碍红军发展的两种障碍:一是苏维埃区域的保守观念,一是红军狭隘的游击战略。最明显的是四军毛泽东同志,他有整个的路线,他的路线完全与中央不同。”——刘宝东《从城市到乡村-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及意义》材料二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但是不能够同国民军打仗。因此,毛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为主席的“江西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1)据材料一,指出大革命失败后,关于中国革命的道路党内出现了怎样的不同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支撑各自观点的主要依据。(8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为实现“生存和发展”实践举措,简评其对中国近代革命的深远影响。(6分)
本文标题:20212022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025472 .html